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大熊猫、九寨沟、峨眉山等,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因此,研究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四川省旅游资源概况1、四川省旅游资源多样性及优势四川省旅游资源显著地体现在山水之间,拥有多种资源类型。
首先,四川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拥有着中国三大天然温泉之一的武隆天坑、拥有悠久历史的都江堰、漫天盛开的花海、梦幻水乡之越西剪子井,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峨眉山、九寨沟、黄龙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布局。
此外,四川还拥有青城山、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自然资源保护区,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如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都江堰景区等。
2、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从2016年开始,四川省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8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业对四川省GDP的贡献率也在逐年增加,已经超过了7%。
同时,旅游业也成为了四川人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去年直接提供了252.4万个就业岗位。
其中,成都市、乐山市、广安市、眉山市、凉山州是四川旅游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3、四川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尽管四川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四川旅游业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过于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综合利用。
其次,四川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酒店和景区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最后,四川旅游业缺乏品牌效应,尚未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四川旅游品牌。
三、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战略建议1、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旅游四川省各地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分散、单一,未能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格局。
因此,应该加强四川旅游资源整合,建立旅游综合体,并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旅游区。
藏区旅游调研报告根据对藏区旅游的调研,我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藏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文化遗产。
这些特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选择来到藏区是因为对其自然美景和独特文化的好奇和追求。
其次,藏区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交通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游客需要乘坐长途汽车或者飞机才能到达藏区,而且部分地区只能通过曲折的山路前往。
这使得旅游过程中的交通成本和时间较高,限制了一些游客的选择。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海拔较高的地方,依然存在酒店、餐饮、卫生等方面的不足。
再次是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旅游从业者对于游客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旅游行程严重依赖于导游操作,导致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有所下降。
第三,为了促进藏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特别是在交通、酒店、餐饮等方面进行投资和改善,提升游客的出行和居住条件。
其次,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政府可以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如降低机票价格、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等。
最后,政府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藏区旅游的发展,例如增加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等。
第四,藏区旅游的持续发展也需要游客的自觉选择和保护。
游客应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遵守旅游规定,不随意污染环境或损害当地文化遗产。
同时,游客也应将藏区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的方式,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活动。
综上所述,藏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文化遗产。
然而,其发展仍面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从业者培训和监管、推出优惠政策等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促进藏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2024年四川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分析了四川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为旅游从业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游客,包括他们的旅游喜好、消费习惯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旅游从业者和相关业界专家,考察他们对市场的认知、发展趋势和问题的看法。
3. 市场现状3.1 旅游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著名的景点包括峨眉山、九寨沟、稻城亚丁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2 游客数量近几年,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
游客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国内游客占大多数,外国游客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旅游宣传的加强和四川作为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提高。
3.3 旅游产品四川的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如景点游和文化游,还有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和农家乐。
这些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游客,提升了旅游市场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3.4 旅游消费四川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游客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都在增加。
同时,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特色产品也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4. 市场发展趋势4.1 品牌建设随着四川旅游需求的增加,建立强大的旅游品牌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四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4.2 开发多元化产品未来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将趋于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还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体验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3 创新营销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四川旅游市场应积极采用新的营销策略。
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旅游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提高市场覆盖率和便利性。
5. 市场问题与对策5.1 旅游服务质量部分景点和旅游企业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业人员和先进设施。
四川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四川的旅游资源、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进行了对四川旅游市场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四川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为四川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不同地区的游客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四川旅游资源、服务和体验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2. 进行了对四川旅游市场的宏观经济分析,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消费水平、旅游项目的种类和规模等。
3. 进行了对四川各大景点、旅游企业、酒店等的实地考察,以深入了解他们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情况。
三、市场概况1.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川西高原、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稻城亚丁等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探险。
2. 近年来,四川旅游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旅游业总收入、游客接待量、旅游项目数量等都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3. 与此同时,四川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景点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游客体验不够好、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等都成为了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
四、市场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四川旅游市场的主要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四川的自然风光是该地区旅游的一大特色,游客更倾向于接触自然、观赏美景、游览名山大川。
2. 文化体验:四川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游客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地方美食等。
3. 环保旅游: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游客对环保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他们希望能够在旅游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同时不破坏环境。
4. 体验式旅游:相比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倾向于体验式旅游,如徒步旅行、深度游、农家体验等。
旅游经济论文-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摘要:为了研究四川省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了四川省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产业;单位根;协整关系1 引言四川省旅游产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转变,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并且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一举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217.31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1.6%,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856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79.9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和24.3%,接待入境游客170.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和29.6%。
2009年四川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9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分别增长21.5%、25.4%;接待国内游客21922.1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5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34.8%。
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同期GDP的10.4%,全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778.2亿元,占同期GDP的5.5%;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0%。
因而,研究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文是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四川省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近年来经济学主流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Granger检验的方法和修正误差模型,对旅游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四川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中国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1. 自然资源丰富稻城亚丁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冰川、河流等,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完整,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这些自然资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稻城亚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逐步完善。
这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舒适的游览环境。
3. 乡村旅游产品丰富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既有观光游览、登山徒步等传统项目,也有民俗体验、生态农业等新型旅游项目。
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4. 乡村旅游吸引力大稻城亚丁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其强大的乡村旅游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稻城亚丁作为度假、休闲的首选地,也为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动力。
1. 开发压力增大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稻城亚丁的开发压力不断增大。
过度的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民俗风情。
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热门景点游客熙熙攘攘,而一些偏远乡村往往鲜有游客到访。
这种不均衡的开发利用也将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尽管稻城亚丁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依然不够成熟,一些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仍需提高,还存在一些乱象和不规范现象。
1. 加强规划引导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引导。
2024年西藏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西藏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旅游从业者和政府部门了解该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西藏的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我们将提供关于西藏旅游市场的详细信息和建议。
2. 西藏旅游资源概览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雪山和高原风光:西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壮丽的雪山、湖泊和草原景观。
•历史文化遗产:西藏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产,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特色民俗文化:西藏拥有独特的藏族民俗文化,包括藏传佛教仪式、藏族传统服饰和藏医药文化等。
3. 西藏旅游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西藏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以下是分析西藏旅游市场需求的几个关键因素:a. 自然风光追求越来越多的游客寻求独特的旅游体验,西藏的自然景观成为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之一。
游客希望欣赏到西藏高原上壮丽的雪山、湖泊和草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b. 文化和历史探索西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游客希望参观寺庙、了解藏传佛教文化,并参与到特色的民俗活动中去。
c. 探险和户外运动一些游客喜欢挑战自我,寻求刺激。
他们来到西藏参加登山、徒步和其他户外运动活动,体验极限挑战和自然环境。
d. 心灵与情感感受西藏被誉为“人类心灵的家园”,吸引了寻求宁静和心灵滋养的游客。
他们来到这里寻找内心的平静,进行冥想和精神修行。
4. 西藏旅游市场竞争状况西藏旅游市场具有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
一些因素影响了西藏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a. 目的地竞争与西藏相邻的地区也具备了类似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也吸引了许多游客。
其吸引力对西藏来说构成了竞争。
b. 交通和基础设施西藏地理环境恶劣,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限制了游客的到访。
理塘县旅游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理塘县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
近年来,理塘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本报告将对理塘县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该地区旅游业的详细情况。
2. 自然景观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稻城亚丁风景区,被誉为“香格里拉”的最后一片净土。
这里有壮丽的雪山、原始森林、湖泊和高原草甸,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和户外探险家。
此外,理塘县还有其他许多迷人的景点,如红原草原、孟娜苍苍、红稞村等。
这些地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对自然探险和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们。
3. 文化遗产理塘县是一个充满浓厚藏族文化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传统艺术、宗教建筑和民族风情都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在理塘县,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宗教建筑,如亚丁寺和日瓦寺等。
这些寺庙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理塘县还有许多传统的藏族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
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舞蹈、歌曲和服装,还可以学习到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巧。
4. 旅游基础设施近年来,理塘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现在,县内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高档酒店、旅馆、餐厅和购物中心,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理塘县还改善了交通状况,修建了道路和机场,方便游客的到来。
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和出租车也得到了改善,游客可以更方便地在县内游览。
5. 旅游挑战与机遇尽管理塘县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游客需要采取一定的适应措施。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到达理塘县的交通相对不便,限制了游客的数量。
然而,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推广的加强,理塘县旅游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游客们对于追求原生态体验和寻求文化独特性的需求与日俱增,理塘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带来更多的机遇。
浅析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现状及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背景介绍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川省辖区之一,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势较为复杂,山地、峡谷、草甸等地形交错分布。
这里是著名的巴颜喀拉山、贡嘎山等名山所在地,自然风光独特壮美。
甘孜是藏族村寨密集、宗教文化浓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密集的藏传佛教之一。
各种传统节日、宗教活动等也非常丰富多彩。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尤其是藏区贫困问题突出。
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当地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如何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旅游扶贫的重要性旅游扶贫是一种以旅游业为载体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对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旅游扶贫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旅游扶贫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作为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藏族聚居区之一,甘孜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进而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旅游扶贫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甘孜州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和体验藏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提升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旅游扶贫对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旅游业与扶贫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和幸福感。
加强旅游扶贫工作,不仅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2. 正文2.1 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业的现状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藏族聚居地。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利,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
甘孜藏区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实现途径甘孜藏区地处川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兴起,甘孜藏区的生态体育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本文将就甘孜藏区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1. 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甘孜藏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适宜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这里可以进行徒步旅行、登山、滑雪、骑马、摄影等多种体育活动,吸引了大批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
2. 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甘孜藏区位于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交汇处,拥有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这里的川西高原风光、原始森林、湖泊和草原都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3. 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甘孜藏区是藏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和民俗活动。
每年的大型佛事活动、赛马会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4.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甘孜藏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提升,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咨询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5.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甘孜藏区政府和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加强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甘孜藏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包括发布旅游攻略、推出优惠旅游套餐、举办体育赛事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对甘孜藏区体育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前来体验,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对甘孜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制度,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发展特色体育活动推动开展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例如摄影大赛、徒步穿越、滑雪马拉松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2024年西藏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西藏作为中国的自治区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藏旅游市场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2024年西藏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旅游市场概况西藏旅游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自2000年以来,西藏接待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西藏旅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
2. 旅游产品与服务西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日趋完善。
以往仅有的传统旅游线路逐渐丰富起来,现在游客可以选择参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大昭寺等著名景点,还可以进行徒步、骑行等特色旅游项目。
同时,旅游服务也得到了提升,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方面的服务。
3.市场竞争状况西藏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旅游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导致市场份额分散。
这种竞争状态对于西藏旅游市场的发展来说,既有利于推动市场创新和进步,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政府支持与监管西藏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和规定,以促进旅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政府在基础建设、宣传推广、安全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和保障,并不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保护游客权益,确保旅游市场的健康秩序。
5. 旅游消费水平西藏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去西藏旅游,他们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消费意愿也相应增强。
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6.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西藏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藏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保护这片独特的自然环境,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游客也对旅游产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的共识。
结论西藏旅游市场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企业和游客共同努力,将为西藏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典型案例分析——以康定市新都桥镇为例作者:赵川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0期一、新都桥镇概况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桥镇位于3 1 8国道上,在地域文化概念上是从康定方向进入传统藏区的第一镇。
其镇域面积508.3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总人口7767人,藏族人口占主体。
目前,其镇区建成区规模约40公顷,人口约5000人。
318国道、力曲河穿越镇区,镇区内现有甘孜州监狱、康定藏文中学等区域性公共设施。
新都桥现状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如下。
交通要冲:新都桥是康定县折西藏区第—镇,地处318国道,215省道交汇节点,是由四川通向藏区的门户城镇与交通要冲。
农牧交错:新都桥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其半农半牧的特征,农牧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为显著。
木雅重镇:较好地传承了木雅藏区的建筑风貌与人文特色,成为木雅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城镇。
摄影天堂:凭借沿力曲河高品质、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条件和新都桥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风貌,特别是独特的地形地貌格局造就了其特殊的光影效果,被广大摄影爱好者誉为“摄影天堂”。
二、新都桥镇旅游城镇化特点(一)旅游导向下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新都桥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21.4%提高到2015年的24.1%。
新都桥镇区常住人口5000人,规模显著高于其他乡镇,如临近塔公、沙德等康定县折多山以西区域较大的乡镇,镇区人口也只有1000人左右。
(二)旅游业态以初级为主,正在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新都桥镇及邻近瓦泽乡的主要旅游业态仍然以住宿餐饮为主,休闲娱乐业态很少。
即使是最集中的住宿餐饮业,也存在产品单一,档次偏低的问题。
住宿业是新都桥地区旅游产业的绝对主力,在长约9.6公里的瓦泽乡——新都桥区域,分布了大大小小121个宾馆,其中在长约3.6公里的新都桥主街两侧分布了68家;还有许多宾馆正在建设之中。
但许多宾馆并没有专业的规划设计,建筑形态和服务设施与新都桥“摄影天堂”,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定位相去甚远。
四川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导言旅游业是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积极作用。
本文将介绍四川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旅游资源四川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省份。
首先,四川拥有壮丽的山川地貌,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自然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其次,四川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佛教文化、川剧、雅安熊猫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2. 旅游产业发展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省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旅游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增加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投入。
3. 旅游交通四川省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四川省内各个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使得游客可以方便地进行旅游观光。
其次,四川的航空运输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内外游客可以通过成都、乐山等机场进入四川。
4. 旅游服务四川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各地的旅游景点都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设施,如旅游接待中心、导游服务中心等。
同时,四川还鼓励开展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农家乐、文化体验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 旅游市场前景四川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旅游消费能力的提高和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四川旅游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同时,四川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论四川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在政府的支持下,四川旅游业将进一步壮大,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四川藏区是我国富集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地区。
文章阐述了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推进四川藏区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对策:打造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积极发展藏区特色村镇旅游;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藏区万名人才培训工程。
标签:
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四川藏区是我国富集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地区,有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对海内外众多旅游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近年来,四川藏区将旅游业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藏区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优先发展藏区旅游业,其势已成、其力已积、其时已至,不仅对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索符合藏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也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一、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四川藏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3处世界遗产、4处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全省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50%以上分布在藏区,待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资源60%也集中在藏区。
2、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阿坝、甘孜等地抢抓机遇,开发培育出了九寨沟、黄龙、海螺沟等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利用灾后恢复重建契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旅游业发展。
2011年,四川藏区中甘孜州和阿坝州共接待游客190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52亿元,相当于藏区GDP的48.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23.3%。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和巩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3、富民惠民成效明显
四川藏区着力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新模式,突出建设精品旅游村寨和特色魅力城镇,汶川、九寨沟等县城及映秀、川主寺等旅游集镇的要素和功能不断拓展,也拓展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深度和广度。
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和“三年提升计划”,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和民生产业,旅游业成为灾后恢复重建中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
“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被誉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汶川县水磨镇隆重开幕,充分展示了四川在后科学重建经验和旅游富民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旅游发展有效促进了四川藏区自身“造血机能”培育和“后发优势”建立,增强了藏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和有利条件
(1)藏区特殊的政策优势。
中央和四川省高度重视藏区发展和稳定工作,把加快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藏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坚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地位,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藏区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保障和支持。
(2)藏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四川藏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藏区跨越式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
应有效发挥旅游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产业替代、产业补偿等方面的多重潜力,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和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对全国藏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具有重要示范导向作用。
(3)旅游消费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四川已超过3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转变。
这表明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这将直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必将为四川省藏区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不断提速,未来亚丁、甘孜、马尔康等机场将相继建成,川青、川甘、川藏铁路,以及川藏高速、成都—九寨沟—甘肃高速、成都—马尔康—青海高速等一系列跨省大通道将陆续开工,四川藏区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受到空间距离和交通瓶颈制约的藏区旅游业发展将迎来革命性突破。
2、困难和挑战
(1)交通瓶颈制约突出。
主要体现在:远离主要客源市场,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建成;众多高品位旅游景区缺乏机场支持,造成游客“行短游长”;缺乏航空中转交通枢纽,线路设计十分局限,大部分线路只能走大环线,往往需要5天或以上才能完成,这与黄金周假期不适应;对陆路交通干线依赖性强,而陆路交通
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与冲击。
(2)旅游发展投入不足。
藏区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有限,政府很难挤出大量资金开发旅游。
尚未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旅游企业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
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品质不均衡,区域协作程度较低。
从产品结构看,当前四川藏区基本围绕自然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丰富的藏族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
从景区品质看,除九寨黄龙等精品景区以外,藏区其他多数景区均呈现出粗放的低质量开发,景区品质良莠不齐造成客源市场含金量低,游客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均处于较低层次,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带动力不强。
从区域合作看,四川藏区与青海、甘肃及西藏各省(区)目前旅游发展联动程度不高,集聚规模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4)旅游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藏区旅游人才支撑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住宿餐饮设施和乡村旅游一线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会展、体育等新兴人才更为短缺。
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技能水平偏低,服务意识不强,教育培训资源短缺。
旅游人才来源渠道单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加快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打造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
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做优做强“九寨·黄龙”、“贡嘎山”、“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努力建成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深度挖掘高原生态和民族文化内涵,重点打造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