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1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志荣刘志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物理化学研究领域:分子模拟与计算电话:(010)62752541传真:(010)62759595Email:LiuZhiRong@学术简历:1992.9-1997.7: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1997.9-2001.7: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2001.11-2002.10: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博士后2002.11-2003.7: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临时研究助手2003.8-2007.6: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07.7-至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课题组长主讲课程:理论与计算化学(I):分子模拟的原理与应用(01016060);生物物理化学(01019030,01034980,与来鲁华老师共同主讲)。
研究领域和兴趣:利用计算机模拟与计算手段研究影响生物大分子与低维纳米材料性质的物理与化学原理,目前主要集中于天然无序蛋白质、石墨烯、DNA解纠缠以及动力学加速算法等方面。
[详情...]获奖情况: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1.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然无序蛋白质的结合动力学特性及序列-结构关系”(课题负责人,2010-2012);2.973计划项目,“基于蛋白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计算生物学研究”(课题负责人,2009-2013);[所有项目...]代表性论文:Fan Jin and Zhirong Liu*.Inherent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bi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for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Biophys.J.104,488(2013).Jinying Wang,Ruiqi Zhao,Mingmei Yang,Zhongfan Liu*,and Zhirong Liu*.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rier mobility and band gap in graphene.J.Chem.Phys.138,084701 (2013).(封面文章)Yongqi Huang,Huaiqing Cao,and Zhirong Liu*.Three-dimensional domain swapping in the protein structure space.Proteins:Struct.Funct.Bioinform.80,1610(2012).Hue Sun Chan,Zhuqing Zhang,Stefan Wallin,and Zhirong Liu.Cooperativity, local-nonlocal coupling,and nonnative interactions:principles of protein folding from coarse-grained models.Annu.Rev.Phys.Chem.62,301(2011).Yang Li,Xiaowei Jiang,Zhongfan Liu,and Zhirong Liu*.Strain effects in graphene and graphene nanoribbon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Nano Res.3,545(2010).Yongqi Huang and Zhirong Liu*.Kinetic advantage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in coupled folding-binding process: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fly-casting”mechanism.J.Mol. Biol.393,1143(2009).Zhirong Liu and Hue Sun Chan.Desolvation is a likely origin of robust enthalpic barriers to protein folding.J.Mol.Biol.349,872(2005).Zhi-Rong Liu,Jian Wu,and Wenhui Duan.Electronic-structure theory of crystalline insulators under a 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Phys.Rev.B69,85117(2004).Zhi-Rong Liu,Bing-Lin Gu,and Xiao-Wen Zhang.Effects of ac field amplitude on the dielectric susceptibility of relaxors.Phys.Rev.B62,1(2000).[所有论文...]。
姓名:孙振范出生年月:1961年6月职称:教授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学术型硕士生导师/专业硕士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材料物理化学
招生专业化学,学科教学(化学)联系方式电话,Email个人简介:1.个人学习工作简历1982年7月中山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3年6月中山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1982年7月~,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与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目前研究方向
材料物理化学,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和分子功能材料研究。3.承担科研项目
(1)分等级锐钛矿TiO2多孔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2156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与者(2)基于分等级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研究(ZDXM2014098),海南省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专项4.科研成果
(1)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化学器件中的应,2014年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排名第三。(2)Sugarapple-shapedTiO2hierarchicalspheresforhighlyefficientdye-sensitizedsolarcells,JournalofPowerSources253(2014)269-275,SCI一区。
(3)AnovelhierarchicalhomogeneousnanoarchitectureofTiO2nanosheetsbranchedTiO2nanosheetarraysforhighefficiencydye-sensitizedsolarcells,ElectrochimicaActa149(2014)264–270,SCI一区。共发表SCI论文约三十篇。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化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于澍燕教授于澍燕教授电话(传真):86-10-62516614电子邮件:yusy@1962年出生于湖南。
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3年)和硕士(199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博士(1994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实习员(1983至1988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4至1997年)及副研究员(1996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1997至1999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A&MUniversity)化学系研究助理(1999至2000年);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2001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责任教授(2004年12月至今)。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200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太平洋化学会议2010”国际组委会委员。
2009年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东京大学访问教授(JSPSfellow)。
最近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一流化学期刊上,分别被美国《科学》杂志以“编辑的选择”进行了评述和被选为德国《应用化学》期刊的封面并被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授课程无机化学,自组装化学,分子材料学研究兴趣1.分子智能材料的新颖设计与合成(包括:分子传感器、分子纳米微容器、分子机器与分子器件等);2.自组装化学与仿生;3.超分子手性;4.配位化学。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基金,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
1.构筑手性发光金属有机自组装材料的手性超分子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功能有机配体新颖设计与有机金属超分子导向组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超分子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启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