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11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古典文献学复参考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最初指典籍与贤者,后来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现在,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甲骨文是在殷墟中出土的,它记录了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甲骨文的字迹完好者被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___、___、___、___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被称为甲骨四堂,其中___是最著名的。
金石文字指的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包括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___。
石刻文字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学是研究金石文字的专门学科,有___的《考古图》、___的《集古录》、___的《金石录》等著作。
熹平石经是著名的石刻文字,是___四年(175)___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的。
正始石经是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成的《尚书》、《春秋》两部书,被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竹简和木牍合称为简牍,是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竹简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
东晋以后,基本被纸张取代。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___是___末年拆毁___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
___是___年间在河南汲郡发现的竹书,共有75篇,10万余言。
后整理得到《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著作。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___是明末常熟人___的私家藏书阁,藏书达册,多为宋元善本。
___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是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文见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文,,献,。
2.根据对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可分为一次文献、3.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把《》和《》并称为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
5.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变化,主要指。
6.中国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秘书监,始建于,取消于朝。
7.《庄子天下》:惠施多方。
这里的方解释为。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
丛书之名起于陆龟蒙的。
9.我国地方志编写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
敦煌的藏经洞是年被发现的。
10.刘鹗的《》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
第一部专释甲骨文的专著是《》。
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文,,献,。
2、莎草纸是人发明制造的。
公元前4世纪以前,在欧洲成了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3、南宋时期书籍装潢形式主要是。
《四库全书》是装。
4、文献资料的错误类型有5、现存最早私家藏书楼是。
6、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变化,主要指。
7、我国目录学创始人是。
8、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一书中。
9、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校勘者是。
中国第一部以文献学为书名的著作是的。
10、中国的印刷术出现于。
二、名词解释经折装清末四大藏书楼《隋书.经籍志》总集善本常熟三大家四库七阁别集三、简答1﹒版本的类型。
2﹒文献的流布方式。
3﹒简介文献校勘的作用。
4.简述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发展过程。
5.佛典翻译的三个时期。
6.作伪的动机有哪些?7.中国古代文献散亡的原因有哪些?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四、论述题。
1、请结合《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形成过程,试论述丛书的作用和价值。
(15分)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地方志的认识和理解。
(15分)3、谈谈你对地下出士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4、谈谈你对域外汉籍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15分)请联系实际谈谈典藏与读书治学之间的关系。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
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
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
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
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古典文献学复参考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
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由金石收藏家XXX偶然发现,后XXX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XXX、XXX、XXX、XXX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
XXX,XXX观堂,XXX,XXX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XXX”,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有XXX《考古图》,XXX《集古录》,XXX《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笔墨。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XXX 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籍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籍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呈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期间。
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XXX:XXX末年拆毁XXX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
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古典文献学习题名词解释题:1.本校法2.《玉海》3.《十三经注疏》4 .《艺文类聚》5.十通6 .监本7.简牍8.包背装9.类书10.辑佚11.经厂本12.蜀本13.《通志》14.别集15 .《古今图书集成》二、问答题:1.宋刻本书有何特点?2 .如何进行古书辨伪?3.我国历史上采用过的文献载体有哪些?4.蝴蝶装和包背装图书各有什么优缺点?5.荀勖《中经新簿》与刘歆《七略》相比有何优劣之处?6.如何鉴定活字印刷本书籍的版本?7.版木有何作用?8.辨伪通常采用哪些方法?9.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借误的校勘方法。
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宋王应麟编。
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
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H历等文献。
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
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
类目之间,时有“参见”。
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
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
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旦单独成书。
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 卷。
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一. 解释下列词语1. 文献: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
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
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阐述,“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都可称之为“文献”。
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3. 帛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 古典文献: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
5.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
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
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6.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摺子装。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
7.蝴蝶装: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
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___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海》:宋王应麟编。
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
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
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
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
类目之间,时有“参见”。
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
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
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
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
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点及作业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一. 解释下列词语1. 文献: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或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又叫典籍,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上资料。
(按内容分为: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民族文献、政治文献、方志文献、语言文字文献,科技文献。
村代上著,可分为古典文献[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又:文献包括古典文献、现代文献、多指古典文献。
包括清代及清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
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类书是辑录古籍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加以编排,以供人们检索或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起源于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类书始祖。
现存较早而又较完整的一部类书是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3. 帛书:写在绢帛等丝织品上的书叫帛书。
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 古典文献:所谓古典文献,主要是指先秦至辛亥革命期间所产生的各种不同载体、不同文字文献的总称。
在这众多的文献中,古籍图书数量最大,是古典文献的主体。
在古籍图书中,又以汉语言文字文献最多,所以,古典文献主要研究和讨论汉语言古籍文献的有关问题。
5. 四部分类法:是指我国历史上对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再分若干大类。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对古典文献分类的主要方法。
6. 经折装:经折装是唐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装帧方式。
它是把一幅长长的卷子向左右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其前后各加上一硬纸作为封面,这样就可以从头至尾翻阅,比卷轴装翻阅起来就方便多了。
7. 蝴蝶装:蝴蝶装简称蝶装,它是把每张印好的书叶,以有字的一7面为准,面对面地折齐。
中国古典文献学_在线作业一
总共3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A.说文解字注
B.说文解字约注
C.说文通训定声
D.说文义证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A.银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黄金器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辙
A.书目答问
B.轩輏语
C.遂初堂书目
D.郡斋读书志
A.文献通考
B.会要
C.通志
D.通典
A.说文解字注
B.尔雅
C.广韵
D.小雅
A.官修目录
B.一书目录
C.群书目录
D.私家目录
A.《永乐大典》
B.《太平御览》
C.《文献通考》
D.《艺文类聚》
A.六分法
B.四分法
C.十二分法
D.七分法
3. 元朝马端临积著《文献通考》是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与()并称为“三通”。
(4分)
7. 孔子整理“五经”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这五经包括《诗经》、《周易》、《春秋》以及()。
(4分)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4. 类序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
错误
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试卷一、填空(10分)1、正考父校________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校勘实例。
《商颂》2、以______为代表的校勘实践,是校勘学的创始时期。
校勘学的奠定时期是在汉成帝时,代表人物是____、____父子。
孔子刘向刘歆3、校勘方法,近人陈垣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方法。
对校本校他校理校4、辑佚起自_______。
宋代5、校勘学是研究有关_______的学科。
校勘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鉴赏有一个基本原则。
这就是孟子提出的“是意逆志”学说。
(√)2、脱文指古籍因腐蚀、虫蛀、鼠啮、漫、漶等原因而导致文字严重残缺。
(×)3、别录说“一人独校曰校,二人对校曰雠”。
(√)4、宋仁宗时期置馆阁校勘,以“校勘”作为职官名称始于此。
(√)5、隋牛弘总结图书“五厄”,明胡应麟又增为“十厄”。
(√)6、王应麟辑《周易郑氏注》、《东观余论》各一卷,为现传最早辑本。
(×)7、宋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对辑佚提出指导性理论。
(√)8、历代诗歌中,以唐代诗歌的异文最多。
(√)9、校勘时,遇到无古本可据,或文字互异,而无所适从时,需用本校法。
(×)10、古注和类书所引本书文字,可作为本校的依据。
(√)三、选择(10分)1、宋郑樵_______为我国第一部校雠学理论著作。
AA、《通志校雠略》B、《经籍会通》C、《四部正讹》D、《校雠通义》2、“诗无达诂”说是______的学说。
DA、孟子B、赵歧C、朱熹D、董仲舒3、“校书之难,非照改本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
”出自______《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
AA、段玉裁B、胡三省C、欧阳修D、章珏4、宋朝学者喜欢改易古书以从己说。
此风最早起于刘敞_______。
CA、《东观余论》B、《书武成》C、《七经小传》D、《鹤林玉露》5、下列为对校法巨著的是_________。
_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 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 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 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 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 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 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永乐大典__________。 _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乾嘉__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皖派_________
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罗振玉_________、__王国维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金石__________时代、__竹木(简牍)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纸张(纸质)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总集_________和_______别集____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六分法________,________四分法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_信______、__达_____、___雅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类书;2,善本;3,讹、脱、衍、倒,;4,伪书;5,理校 1,类书为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的工具书,多采辑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可分若干子目,供读书写作时查阅、征引。类书搜集资料广泛,内容丰富,被成为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古代类书还可为科举考试之参考资料。 2,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3,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4,文献学上的伪书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以及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 5,理校即推理式校勘,是校勘的重要的补充方法。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供比勘时,可采用推理之法加以合理改正。
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铁云藏龟 。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 萧统 主编的 昭明文选 。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 皇览 。 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 理校 、 他校 。 5,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 七略 ,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 。 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 直斋书录解题 。 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____字形_______为主,词典以训释_字义词义__________为主。 8,古代版本主要有_____刻本______和_写本__________两种。 9,古代避讳分______官讳_____和_______私讳____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___敦煌文献________、敦煌史地和_______敦煌艺术____。 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_______纪昀____(总主编)等编纂的《____四库全书_______总目提要》。 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子_____部。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别集; 2,政书; 3,十通; 4,影印本; 5、蝴蝶装 _ 1,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刘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
东汉以后,别集渐多,其名称亦繁多。 2,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3,唐杜佑所撰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乾隆年间编撰《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4、影印本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有石印本、胶印本等。影印本能保持文献原貌,出版成本相对亦较低。但影印本的价值主要依赖其所依据的原本价值。 5,简称“蝶装”,从唐五代开始出现,宋元时期流行。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从版心中缝线反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阅读的时候,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因此叫“蝴蝶装”。 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1,类书是从群书中零散摘抄资料分类编排,而丛书则是汇编各种独立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其单本书仍然保持完整或相对完整,不似类书那样被分拆成片断。 2,传统的校雠方法有四种,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校雠方法,是史学家陈垣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校雠经验概括出来的,得到校雠学界的公认,被称作“四种基本校法”。
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目录____、_版本_______与____校勘___三方面内容。 2,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六经_________异传,整齐____百家_______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3,东汉著名学者__许慎_________著有____五经异义_______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4,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___五经正义______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5,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_________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6,清代章学诚的______文史通义_____为唐代刘知几的__史通_______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7,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_梵夹装__________,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___________。 8,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__序______在前而___跋______在后。 9,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_全佚之书__________、__缺佚之书_________和散佚之书。 10,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_诗论(孔子诗论)__________,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 11,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者为____严可均_______。 12,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韦庄的著名长篇叙事诗____秦妇吟_______,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总集;2,巾箱本;3,丛书;4,反切;5,马王堆帛书 1,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