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国家财政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8
高中政治必修1常考知识点高中学生进行政治必修1复习时,需要重视常考知识点的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常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常考知识点(一)1.财政的含义:国家收和支出就是财政。
(1)主体:国家(2)本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3)内容:是对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征收具有强制性特点。
(4)实现形式:国家预算(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预算包括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
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奖金。
(2)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征收而最广。
(3)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3。
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形式或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注: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
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高中政治必修1常考知识点(二)财政的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国家财政》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大事记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成立。
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薄一波为财政部部长。
10月:戎子和、王绍鏊任财政部副部长。
12月2日: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新中国第一个财政收支概算的报告。
会议同时决定1950年发行一批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0年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式成立。
1月3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从而奠定了全国统一税收制度的建立。
3月3日:政务院通过《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随后国家财政收支实现全国统一。
10月27日:财政部召开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确立了新中国预算及金库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
11月15日:经政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财政监察制度建立。
1951年2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通过财政部提出的方案,确定1951年度实行中央、大行政区、省(市)三级财政体制,1952年建立县一级财政。
3月23日: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其中的第十一章《关税的征免》对进出口货物的征税、减税、免税和退税做了详细规定,标志着新中国关税制度的建立。
5月4日:政务院就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的管理职权作出具体规定。
11月:财政部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重大调整,为普遍实行经济核算制打下了基础。
1952年8月14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对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办法作出具体规定。
8月:陈国栋、范醒之、吴波任财政部副部长。
10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知戎子和代理财政部部长。
1953年1月1日:经政务院批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决定对新中国税制进行第二次重大调整。
9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兼任财政部部长。
9月:金明、方毅任财政部副部长。
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1958年开始发行总额为6亿元人民币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954年1月13日:财政部部长邓小平提出财政工作六条方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总结|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一)1.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考点(二)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