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
实施结构性减税。
-------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
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 ---需求量 ---互补,互替(2)价格上涨-- 市场---有利可图,生产,供给。
6(2012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食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
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
在不考虑其
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2山东卷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
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
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8(2012高考福建卷27)30图9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
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就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9、2011山东卷·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
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A.①→③→④
B. ②→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③
10.下列描述中理解下图函数图象由Q1点到Q2点运动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价格
②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从减少到增加
③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供给
④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6-10 Q1 Q2
DACCC BBDDC
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通过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流通成本;
②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给。
③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加强价
格监管,打击----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④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促使物价平稳回落。
财政政策:补贴\投入等,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货币流通量
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意义?
①个人:物价影响需求和消费,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企业:价格变动影响生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③社会:物价持续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生活和社会秩序,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④时政: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根本途径: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树立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转方式调结构)
②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收入预期,解除后顾之忧。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财税政策)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