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考核方案7篇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考核方案1为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效劳工作,充分调动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积极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考核工作,根据《温州市责任医生签约效劳绩效考核方法〔试行〕》〔温卫办〔20某某〕175号〕和《泰顺县责任医生签约效劳绩效考核方法〔试行〕》〔泰卫发〔20某某〕216号〕文件精神。
经研究,决定于10月9日起,对全县各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效劳绩效考核。
一、考核目的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效劳绩效考核,催促和指导家庭医生落实签约效劳工作任务,引导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与健康管理效劳,提升签约效劳质量。
建立签约效劳经费与签约效劳质量、数量和签约对象满意度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效劳。
二、考核组人员某某三、考核对象和要求〔一〕考核对象。
承当家庭医生签约效劳的医共体成员单位。
〔二〕考核要求。
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那么,标准考核程序、内容、标准。
对各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签约数据进行抽样,签约总人数低于500人的单位随机抽查5人,签约总人数在501—1000人之间的单位随机抽查10人,签约总人数在1001人以上的单位随机抽查15人。
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根据《泰顺县家庭医生签约效劳绩效考核细那么〔试行〕》,进行考核工作。
对签约医生及其团队上报的签约人数,针对不同人群按比例抽查签约效劳质量。
签约人数核定=上报签约人数某签约效劳质量抽查合格率。
四、考核时间10月9日—14日。
五、结果应用〔一〕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
实行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向县财政局、县医保局报送考核结果和应用情况,以通报形式向承当签约效劳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公布考核结果。
〔二〕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
签约绩效考核得分85分〔含〕以上为优秀,考核得分低于85分的,按考核得分率〔考核得分/85分某100%〕扣减补助经费。
〔三〕考核结果与问题整改结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08•【文号】•【施行日期】2017.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发〔2015〕40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3〕41号)以及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精神,切实帮助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以下简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在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现就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工作通知如下:一、服务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的夫妻。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证》等相关凭证享受优先便利医疗服务。
二、服务内容(一)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要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签约服务。
要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的作用,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发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签约服务的吸引力,使有意愿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应签尽签,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
(二)提供优先便利的医疗服务。
省、地市、县三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分别指定本级至少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持相关凭证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为其开通优先便利就医“绿色通道”,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优先便利服务;对需要紧急救治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应当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有关精神以及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公共卫生科的指示,我中心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情况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根据区卫计局公共卫生科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齐庆玲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向丽萍护士长,罗文旗党支部书记及公共卫生服务组全体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同时成立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了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居委会全面覆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方案;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我中心通过以下途经进行宣传:1. 利用我中心的DVD播放机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像资料,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就诊的老年人及辖区居民进行宣传;2. 我中心多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制作条幅、免费义诊等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并在活动现场与广大居民进行签约,与辖区居民建立健康和谐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3. 我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的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卫生服务团队的影响力;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对于辖区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重点关注的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结核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群以及贫困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1.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年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年度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3、每半年召开签约居民代表座谈会一次,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计划;4、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2.重点需关注的人群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1、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2、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4次上门访视并体检;3、实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等健康工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对于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季度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5、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中医心理健康服务;6、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等特殊人群,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开展健康管理服务;3、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二、取得的初步成效1. 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2. 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3. 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4. 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5. 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1. 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居民会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2. 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我们服务团队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所顾虑;3.由于我们的团队人员数量限制,加之辖区人口数目众多,很难完全满足辖区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的部署,我中心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辖区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XXXX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医改办〔2017〕19号)、《南宁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兴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的全面落实,不断提升我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维护我镇居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推进健康四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强居民主动签约意愿和获得感,引导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有序就医格局,为推进分级诊疗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签约覆盖率:辖区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覆盖;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管理的签约户上门巡诊率≧20%,以后每年上升不低于5%;(三)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年度预约就诊率≧20%,以后每年上升不低于5%;(四)签约居民健康咨询≧40%,以后每年上升不低于5%;(五)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给予签约家庭健康关注率100%;(六)已签约家庭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知晓率、获得感及满意度均≧90%;(八)按照居民需求及团队服务能力,探索开展个性化/VIP健康管理签约服务模式、适应高端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家庭医生能力、收入双突破。
×××县×××医院×××年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年是我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的第×年,在去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卫基层发【2017】7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省卫基层发【2017】3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省卫基层发【2018】5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实做细2018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市政办发【2017】48号-×××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医改办等部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办发【2017】57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发【2018】46号-家庭医生信息化服务要求,采取本年度签约工作分为六个大组平行推进,各组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的方法。
在六个工作组中,贯彻执行各组的相关工作,平时管理使用组内少数服从多数,民主讨论为主,组长有权独立决定的方式开展。
经本医院×××年月日院务会议讨论后,决定按如下方案进行实施:一、基本做法1、医院以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县乡村医生大会形式为主的相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宣传与动员活动,凡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本院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具备××县政办发【2017】57号等文件规定的资格;(2)承诺能够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各项具体的工作,并完成相关任务。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鄂政办发〔2017〕3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新一轮医改以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问题逐步凸显,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我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一)明确财政管理体制。
巩固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二)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编制管理。
根据各地卫生工作规划和实际需要,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情况下,在县域内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筹使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并实行定期调整。
在实行县域“医共体”的地方,探索“县管乡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轮流到基层服务。
积极推进“乡管村用”,推行乡村医生“聘用制”,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统一管理、调配和考核职能。
(三)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性质。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意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事业单位分类进行核定,对能力较强、业务量较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可确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服务范围小、服务人口少的基层医疗机构,可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12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加快推进我省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以及全国和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2017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县级医院启动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
2018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各省辖市在城市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疗集团,在县域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共体。
巩固和发展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明显增强,诊疗量占比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整改措施范文大全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整改措施范文大全篇1为扎实做好“医卫融合”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调动院村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重点人群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受益面,经院班子研究决定特制定本绩效考核方案。
一、家庭医生签约的考核目标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和督察考核机制2.将各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纳入年终年度绩效考核3.每一团队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将作为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聘用岗位的参考依据。
4.鼓励家医团队各成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充分调动团队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签约居民的满意度。
二、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任务指标完成团队辖区户籍人口数的30%,完成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完成重点人群签约的60%。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员构成我院现有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各团队包含队长一名,家庭全科医生一名,注册护士2名,公卫人员2到3名,乡医若干名,为更好的做好医卫融合工作,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其余各科室人员及村网格员妇幼专干也可以参与工作,由各团队队长负责安排协调工作。
四、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绩效考核内容和办法1.实现百分制考核制度。
考核内容包括签约服务数量,下乡履约服务量化管理,履约服务质量管理,签约服务群众知晓率,签约服务效果满意度等方面。
具体考核分值以院办公室考核细则为准。
2.签约服务履约质量核查要求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4项服务内容进行分类规范落实。
乡村医生以前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纳入团队进行考核,由院考核小组分别对各家医团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3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管理按上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要求,院考核小组对各团队考核实行百分制。
达到考核标准后予以发放考核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合规使用。
卫生院对服务团队签约履约服务考核原则上每季度考核一次,履约服务质量分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按考核结果及时发放服务团队的考核绩效。
1 / 1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
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6]140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16
【实施日期】2016.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政办发〔2016〕140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