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胆道疾病概括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81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胆道疾病是指影响胆囊、胆管或肝脏的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炎症、胆管狭窄等。
以下是常见的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对腹部进行触诊等体格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等,可以评估胆囊、胆管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发现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等病变。
3.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肝功能和胆道疾病相关的炎症标志物,如胆红素、ALT、AST等。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治疗炎症,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2. 胆道造影和取石术:对于胆结石等疾病,可以通过胆道造影和取石术来清除胆道中的结石。
这些程序通常通过内窥镜或经皮途径进行。
3. 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炎症、胆结石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这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完成。
4. 胆管扩张术:对于胆管狭窄等疾病,可以通过胆管扩张术来纠正狭窄部位,通常使用内窥镜引导进行。
5. 肝移植:对于一些严重的胆道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能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来纠正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胆道疾病情况不同,因此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道疾病,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肝内、外胆道系统概述胆道疾病包括: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以及胆道的肿瘤和畸形等,其中以前两者最多见,结石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也与胆道蛔虫病有密切关系一、胆石病(cholelithiasis)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
国内发生率为8%-10%,约占胆道疾病的60%,女性多见。
病因胆石成因复杂主要与代谢异常和胆道感染有关1.代谢异常:2.胆道感染依结石发生的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石按其化学组成分为3类: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为主要成分X线检查多不显影80%在胆囊中胆红素为主要成分主要发生在胆管内2.胆色素结石X 线检查不显影由胆色素、胆固醇、钙盐等组成3.混合性结石60%在胆囊内40%在胆管内如含钙量较高时,X 线检查常显影胆道结石的分布与分类二、胆道感染病因胆道感染与胆石病互为因果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管、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石病可引起胆道梗阻、胆汁淤滞、细菌繁殖导致胆道感染病理1.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依病程的发展,病理改变为3型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胆囊积水、胆囊积脓3.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与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type,ACST) 后者又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strucitve suppuraitve cholangitis,AOSC)病理胆管完全性梗阻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多发性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三、胆道蛔虫病原因:病理:❖胆道感染;❖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形成胆石驱蛔不当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40岁以上肥胖女性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卫生习惯不良者易患胆管结石。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胆道疾病护理一、胆石的成因和种类(一)胆囊结石和胆囊炎1、胆囊结石胆囊内较大的结石通常无症状,或有右上腹闷胀不适,消化不良。
较小的结石在进油腻食物后因胆囊收缩,结石随胆汁而排出,可堵塞在胆囊管中而引起剧烈胆绞痛,同时常继发感染而发生急性胆囊炎。
2、急性胆囊炎按炎症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意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放射。
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寒战。
3.慢性胆囊炎(二)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结石可源于胆总管或来自胆囊、肝内胆管、如发生梗阻和并发感染,即引起急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1.腹痛位于剑突下,开始呈闷胀痛,继而转为阵发性刀割样疼痛。
由于胆总管位置较深,检查时右上腹常仅有深压痛,而无明显腹肌紧张。
2.寒战高热是胆管内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毒素经肝窦状隙进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应。
3.黄疸因结石梗阻、胆道压力增高,胆汁自毛细胆管中溢出,进入肝血窦而引起的。
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
其它表现有恶心呕吐,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压痛,粪便颜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色变深,尿胆红素阳性(茶色),血清胆红素量增高。
如胆总管内的结石移动,或通过俄狄氏括约肌排入十二直肠,则梗阻解除,症状缓解,感染自行消退,倘再度发生梗阻,症状复又出现。
因此,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常呈波动性。
如梗阻严重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三)肝内胆管结石可在肝的左、右叶胆管内广泛存在,但以左外叶多见。
病人有右上腹或肝区胀痛,伴有发热或黄疸。
若伴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肝炎。
当肝内结石向胆总管移动并阻塞胆总管时,可出现夏柯三联征,或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长期广泛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结石症常需采用B超、胆囊或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内窥镜胆管造影和CT等方法。
(四)急性重症胆管炎肝内或肝外胆管急性梗阻伴有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特殊,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道疾病e.g.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囊息肉、急性胰腺炎【解剖】肝内胆管——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左右肝管(肝内段)肝外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括约肌-十二指肠大乳头肝门区——左右肝管、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神经淋巴出入区域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围成的三角区)【胆道系统检查】超声(常用,准确率90%)、X线、CT、核磁、PE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胆道镜、内镜超声胆石病(胆管、胆囊内结石)胆固醇类结石(80%位于胆囊)胆色素类结石(胆色素钙结石多位于胆管内、黑色素石位于胆囊内)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为主,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病因包括肥胖/妊娠/高脂饮食/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上腹隐痛,饱胀不适,餐后发作典型症状:“胆绞痛”(右上腹/上腹部疼痛,阵发性,持续性阵发加剧,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发作于饱餐或脂餐后)体征可有剑突下/上腹部/右上腹压痛,右上腹包块,肝区叩痛,Murphy征阳性,胆囊坏疽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胆囊结石转归】无症状/急慢性胆囊炎/小结石掉入胆总管-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嵌顿在壶腹部/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穿孔/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胆石性肠梗阻/诱发胆囊癌【诊断】超声首选,X线,CT,核磁超声表现:胆囊增大、囊壁水肿“双边症”、强回声结石影(后伴声影)、胆囊周围渗出/积液CT表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胆囊周围渗出核磁、MRCP表现:胆囊增大、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结石、胆囊周围渗出【治疗】无症状者观察、手术为主;有症状者首选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OC)肝外胆管结石原发性结石是胆色素结石(由于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道异物);继发性结石是胆固醇结石;【转归】急慢性胆管炎(胆管扩张)/全身感染(脓毒血症)/肝损害(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嵌顿在壶腹部)【临床表现】症状:Charcot三联征——腹痛(绞痛)|寒战高热(弛张热)|黄疸体征:剑突及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WBC⬆️【辅助检查】腹部彩超+MRCP【治疗】手术:腹腔镜手术or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内镜: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ERCP+EST);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ERCP: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乳头切开取石术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LC: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我国多发常见胆色素结石(由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转归:肝胆管梗阻/肝内胆管炎/肝内胆管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管炎表现体征:肝区叩痛治疗: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内引流;肝段、叶切除术胆道感染1、急性胆囊炎95%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梗阻、大肠杆菌侵入、创伤和化学刺激)病理:黏膜水肿浆液渗出——全层水肿浆液渗出——坏疽穿孔体征:Murphy征阳性治疗:非手术治疗-大部分仍需择期手术;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2、慢性胆囊炎(症状不典型,首选手术治疗)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首要原因:胆道梗阻加重原因:胆管内高压休克原因:脓毒血症【症状】Reynolds五联症=Charcot三联征+休克+精神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血WBC⬆️;腹部彩超、CT、MR【治疗】紧急手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内镜治疗胆道肿瘤【分类】良性:胆囊息肉,胆囊腺瘤恶性:胆囊癌,胆管癌胆囊息肉:小息肉一般是良性的,息肉越大,恶变率越高一般无症状,定期复查胆囊癌:超极恶(比胰腺癌更恶),症状无特异性、体征不明显;早期切除合并结石or息肉样胆囊、瓷化胆囊;胆管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手术治疗是唯一希望;。
肝胆外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肝脏解剖和生理学1.肝脏解剖结构人体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重约1500g,由左右两叶组成。
肝脏有肝脏冠状动脉和门静脉的两个血液供应系统。
2.肝脏生理功能肝脏是人体的最大代谢器官,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血糖调节、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解毒等。
3.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肝脏疾病可表现为黄疸、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等临床症状。
二、肝脏常见疾病1.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指病程长达6个月以上的肝炎,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肝内结构改变,使肝脏结构紊乱,功能减退。
3.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4.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由于肝脂代谢功能障碍所致。
5.肝囊肿肝囊肿是指肝脏内发生囊肿,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囊性改变。
三、肝脏疾病的诊断1.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肝功能异常、肝区疼痛、腹水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疾病。
2.影像学检查肝脏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进行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肿瘤等的诊断。
3.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肝功能、肝病标志物、病毒学检查等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四、肝脏疾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干预和控制。
2.手术治疗对于肝癌、肝外胆管结石、囊肿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进行肝切除、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3.介入治疗对于部分肝癌、门静脉高压、肝囊肿等疾病,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经肝胆管介入手术等。
4.内镜治疗内镜治疗主要针对消化系出血、胆道结石、胆总管肿瘤等疾病,可以通过内镜治疗进行干预和控制。
五、胆道常见疾病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结石,常常引起胆囊炎的发作和黄疸。
2.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是胆囊结石嵌顿在胆总管内,引起肝外胆管梗阻所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