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干细胞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74.97 KB
- 文档页数:3
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王婧颖;唐彤宇【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但传统的渐进式疗法在治疗效果上仍旧不尽如人意,许多患者未能达成临床缓解.而近年来干细胞的多分化潜能使其修复患者受损肠道黏膜,实行免疫调节与重建的功能成为可能,有许多基础以及临床研究都在推进干细胞疗法.本文将对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以及临床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20【总页数】4页(P3329-3332)【关键词】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作者】王婧颖;唐彤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0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02【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直肠。
由于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UC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临床上常用的为传统的渐进式疗法,即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但传统疗法药效持续时间短,长期应用副作用大,生物制剂价格昂贵,并且有报道显示即使运用以上的结合疗法在16周内未达成临床缓解的UC患者仍高达60%,这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由于其较强的对肠道黏膜的增值修复能力,以及其对于UC患者混乱免疫系统的调节与重建能力,都是其它传统疗法所不可替代的,在未来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新兴干细胞对于UC的治疗作一综述。
1 肠道干细胞肠道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位于肠道黏膜隐窝基底部,通常情况下,其不断增值与分化,向隐窝顶部进行迁移,所以肠道黏膜每3~5天即更新一次。
肠道干细胞能够分裂为一个与原始细胞一样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分化能力的子细胞,后者分化为不同种类的肠道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M细胞和肠吸收细胞。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讲义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当时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首次能够观察到细胞的存在。
在 19 世纪,细胞学说的提出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20 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人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细胞的超微结构到分子水平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它由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同时还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过程。
(二)细胞质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通过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溶酶体则负责分解细胞内的“垃圾”。
(三)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着遗传物质 DNA。
DNA 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一)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保证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维持了细胞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则产生了生殖细胞,为有性生殖提供了基础。
(二)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细胞能够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对于维持细胞数量的平衡、清除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四、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一)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通过一系列机制控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生物医学研究的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进展及其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对于疾病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临床数据和动物实验。
由于人体复杂的生理结构和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和安全等限制,单一实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研究需要。
因此,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成为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一、体外模型技术体外模型,也称为细胞系、细胞培养模型或体外实验,指的是直接人为将动植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以模拟疾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变化。
相对于体内模型技术,体外模型技术具有优越的灵敏度、可重复性和便携性。
1. 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原代细胞培养毫无疑问是最早发展的体外模型技术之一,包括从组织中分离的原代细胞和从血液样品中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此外,通过对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特殊细胞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推动干细胞与组织再生领域的开展,还可以帮助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和诊断遗传性疾病。
2.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与传统平板式培养技术不同,三维培养技术可以模拟更加真实的生物环境,对于某些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人类肝细胞和心肌细胞,平时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难以在二维培养环境模拟其生存环境,使用三维培养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三维培养技术也可以实现人体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织工程修复。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体外疾病模型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构建许多体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通过对细胞进行特定基因的转化和敲除,模拟疾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从而可以研究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等问题。
此外,利用不同的基因修饰策略,还可以构建多种类型的疾病模型。
二、体内模型技术相对于体外模型技术,体内模型技术更加完整地模仿了真实场景。
与此同时,体内模型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体内模型技术的研究成本和难度也更高。
1. 动物模型动物模型是体内模型技术最传统和常见的方法,对于很多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安全性测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补肾活血中药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研究进展李凯明;李玲慧;朱立国;王尚全;谢瑞;张清【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中药对成骨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大多数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选用补肾活血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中药在骨细胞重建、再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长期观察证实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本文主要通过细胞、动物、临床个体水平三个方面重点综述补肾活血中药对成骨细胞及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并分析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期待和展望.【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3页(P979-981)【关键词】补肾活血中药;成骨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研究进展【作者】李凯明;李玲慧;朱立国;王尚全;谢瑞;张清【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中医学认为“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以滋养骨骼。
所以骨骼强劲,形体矫健,髓的生成,为“肾主骨”提供了物质基础,故“肾主骨充髓”。
补肾活血方源自《伤科大成》,具有补肾壮骨,活血止痛之功效。
通过补肾壮骨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各类骨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的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是维持骨代谢正常过程的重要核心细胞。
成骨细胞在不同阶段释放重要的活性标志物,像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等及各种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肿瘤坏死因子(TNF)、骨钙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新骨形成。
淫羊藿苷调节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进展杨丽红;肖波;侯丽霞;姚冬【摘要】淫羊藿苷是传统补益中药淫羊藿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增殖.淫羊藿苷主要促进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淫羊藿苷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包括骨肉瘤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等,淫羊藿苷亦可调节其他细胞的增殖,包括神经干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但淫羊藿苷对细胞增殖促进和抑制的双重调节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能为其在细胞增殖紊乱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淫羊藿苷;细胞增殖;促进;抑制【作者】杨丽红;肖波;侯丽霞;姚冬【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淫羊藿属于蓼科(Polygonaceae)的开花植物属。
近代研究发现淫羊藿具有广泛作用,除了传统补肾益气功效外,还可降低血压,促进造血、免疫功能及对抗骨质疏松、衰老、肿瘤等[1]。
高分离度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由7个复合物组成,淫羊藿苷(Icariin)为主要的有效成分[2]。
本文对近年来淫羊藿苷在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苷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而作用于骨代谢、肿瘤等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1 淫羊藿苷促进细胞增殖1.1 淫羊藿苷促进骨组织相关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是一类特异的、终端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是骨组织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矿化,在骨代谢平衡和损伤修复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组织等生命体系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上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生物学的各种基础问题,进而发展出一系列应用技术和产品。
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也不断发展壮大,并对人类日常生活、医药、环境、能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
一、遗传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是指利用重组 DNA 技术来改变物种的遗传特征的一种生物技术。
该技术在动植物育种、医学、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基因治疗,即通过改变特定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遗传工程技术还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检测 DNA 中的序列信息。
随着 DNA 测序技术不断进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应用于癌症治疗,能够帮助医生分析患者染色体异常,确定肿瘤类型等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基因修饰工具(例如 CRISPR-Cas9 等)来修改细胞 DNA 序列从而改变其功能的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制药、农业等领域。
例如,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例如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此外,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应用于育种,例如改变作物的成分、营养价值等。
四、人工合成生物技术人工合成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人工生物系统的技术。
随着对生命科学的不断深入认知,人工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能源、环保等领域。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生物技术能够构建出生物燃料电池,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此外,人工合成生物技术还被应用于生物材料的研发。
五、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是指利用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技术。
干细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枸杞中枸杞多糖的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研究表明,枸杞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保护遗传系统等药理作用。
枸杞多糖为其主要有效成分。
近几十年对枸杞多糖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分离、纯化及检测方面[1]。
本文对枸杞的主要有效成分枸杞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为枸杞多糖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枸杞;枸杞多糖;药理作用;提取Summary: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Lycium barbarum has the effect such as immunomodulation, anti-tumor,antioxidation, delaying senescence, lowering blood sugar, blood fat ,protect genetic system and so on. Its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 is LBP. 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 the research on LBP is most concentrate on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assaying[1]. This article makes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extraction industrial art on the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It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LBP’s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Keywords: Lycium barbarum ;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 ;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extraction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
高等植物端粒和端粒酶摘要:端粒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重要的DNA-蛋白质复合结构。
端粒对染色体、生物基因组、细胞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讲述了高等植物端粒、端粒酶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解作用。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1.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1.1端粒的功能端粒DNA主要功能有:1. 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
2. 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
3.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我们知道真核DNA 是线性DNA,复制时由于模板DNA起始端为RNA引物先占据,新生链随之延伸;引物RNA 脱落后,其空缺处的模板DNA无法再度复制成双链。
因此,每复制一次,末端DNA就缩短若干个端粒重复序列,即出现真核细胞分裂中的“末端复制问题”。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细胞衰老,故端粒又称“细胞分裂计时器”。
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
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长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介导端粒的延长。
1.2端粒酶的功能端粒酶具有对端粒的延伸作用,在没有端粒酶的细胞中,端粒会逐渐缩短直至损害基因;有端粒酶存在的细胞,则该酶会不断补充新的端粒,使之处于一种不断伸缩的动态平衡中。
正是端粒酶的存在维持了大多数组织的端粒长度,从而抵消了因细胞分裂而导致的端粒DNA 的消耗。
端粒酶的另一个功能是修复断裂的染色体末端。
当断裂的染色体末端有富G、T DNA 存在时,即使没有完整的端粒重复序列存在,它也能被端粒酶作为引物DNA并为之延伸端粒序列。
因修复断端免遭外切酶对染色体DNA的更多切割,端粒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维护了基因组的稳定性。
此外,在端粒合成中端粒酶还具有去除错配碱基的纠错作用,不仅可以除去错配碱基,还可除去延伸超过模板范围的碱基。
2.植物的端粒和端粒酶端粒DNA序列虽在真核生物中具有相似性,但长度却具有种属间的特异性,从原生动物<c50kb到啮齿动物>>100kb不等,植物的端粒序列长度在2kb-75kb之间。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孙湘兰综述(江苏大学杂志社,江苏镇江212013)[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免疫;进展[ 中图分类号] R329. 1 ;R39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 7783 (2003) 01 - 0075 - 04造血干细胞(hemotopoietic stem cell , HSC) 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它是从卵黄囊全能间叶细胞分化而来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的能力。
造血干细胞经有丝分裂后,正常稳定状态下约半数子细胞仍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称自我更新,这样就能使干细胞池的大小维持不变。
另有半数的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特征发生改变走向逐渐分化的途径,离开干细胞池进入增殖分化池。
从而维持了机体的正常造血,保证了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对各类细胞的需要,如果二者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病理性造血。
临床利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这两个重要的基本特性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各种疾病,并使造血功能得以重建[ 1 ] 。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细胞移植和从外周血、脐带血中分离的造血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给患者,用于重建或恢复受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完善,对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表型的研究日益深入。
本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类别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对免疫疗法有耐药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实体瘤等的有效手段。
目前,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包括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又分为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移植有异体骨髓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它们因各自的特点都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减少了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临床移植也不易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回输了肿瘤细胞致肿瘤复发。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对血液系统的恢复效果是相同的,但二者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则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取材方便,不需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对病人基本无创伤;可从周身各处造血组织采集细胞,对骨髓有浸润或是接受放射线照射不能采集骨髓的病人可施行; 移植物所含肿瘤细胞和T 细胞数量少,降低了复发和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的发生;动物实验证明造血和免疫重建早,辐射敏感性低和植入率高而备受青睐[ 2~5 ] ; 脐带血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旺盛增殖能力的、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而且还有较高活性的造血调控因子和一定量的造血支持细胞。
神经元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神经元再生治疗指的是通过促进神经元的再生或修复,来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一种疗法。
目前,神经元再生治疗在临床应用上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但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持续推进,为神经元再生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能取得的成果。
本文章将对神经元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神经元再生治疗法神经元再生治疗法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进程利用体内神经元干细胞再生和修复受伤神经细胞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来达到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一种疗法。
神经元再生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三种:1. 通过引导神经细胞源性干细胞分化:神经细胞源性干细胞的分化可以产生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
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将体内存在的干细胞收集并将其在实验室中分离,然后通过化学物质、光线、声音或基因工程等刺激方法引导其分化为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再将其移植到人体中进行治疗。
这个方法在目前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 利用生物材料修复神经损伤:亚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和蜂窝质等材料可以作为生物替代材料实现神经元再生修复,研究者们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来寻找这些材料与人体自身材料的相容性。
3. 基于电刺激和光刺激:这种方法基于电刺激或光刺激促进神经元再生。
通过一定的电刺激或光刺激,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和生长,从而实现神经元再生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修复神经元,但其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需深入研究探索。
二、神经元治疗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技术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持续发展,神经元再生治疗法在神经复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神经元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分子调控分子调控为人类再生神经元的过程探明了重要的信息。
调控分子是一类由DNA和RNA编码的蛋白质,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对细胞分化调控分子的研究,为其再生和修复神经元打下了基础。
SDF-1/CXCR4轴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中的研究进展柳颖灵;刘炜;纪亚忠【摘要】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middle-aged women,especially in childbearing-aged women.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OF.In recent years,the 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OF.MSC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mmunogenicity,transferability and strong tissue repaircapacity.Therefore,MSCs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and its cognate re-ceptor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gration of MSCs.The induction of homing of MSCs to ovary by regulating SDF-1/CXCR4 may exert the curative effect on POF to greatest extent.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homing of MSC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SCs in the treatment POF.%卵巢早衰(POF)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采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 POF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要: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其再生潜能归因于体内一类称为“neoblasts”的细胞群,这是成体涡虫体内仅有的一类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即成体未分化细胞。
这种细胞在涡虫体内可以发生迁移、增殖和分化,对虫体组织器官损伤的修复或替代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涡虫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涡虫; 再生; 成体未分化细胞; 干细胞中图分类号:Q 9591151文献标志码:A涡虫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营自由生活,由于其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成为动物组织器官和神经再生研究的理想材料。
涡虫再生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已证实,成体涡虫强大的再生能力源自体内一类有增殖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称为“neo2blasts”,即成体未分化细胞[ 1 - 2 ] 。
这类细胞通过迁移、增殖和分化等活动, 能对虫体损伤的组织器官进行完美的修复或替换,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目前, 这一领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 并且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和应用, 已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国内, 该领域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本文就涡虫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涡虫neobla sts的生物学特性成体涡虫体内的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群:干细胞(即neoblasts)和分化细胞(约12~15种) 。
电镜观察发现,与分化细胞相比,涡虫干细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细胞质中含有“拟染色体( chromatoidbody) ”[ 3 ] 。
此外,这类细胞较小(约5~10μm) ,外观呈卵圆形,核/质比高,在它的细胞质中还含有一些线粒体、许多游离的核糖体和少数其他细胞器[ 4 ] 。
并且这类细胞还具有以下特性: ( 1)具有无限的或较长时期的增殖分化能力; (2)在完整涡虫成体内的数量和位置相对恒定; ( 3)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在机体受损或长期饥饿后喂食等情况下才表现出增殖分化能力,并能向损伤部位迁移;(4)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