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人物专题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7篇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精选篇1为核潜艇事业,“人间蒸发”30年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
他曾40年没回过广东潮汕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黄旭华说:“调到北京之前,领导只告诉我到北京出差,我行李都没带。
家里问在北京什么单位,我一直没答复。
我父亲去世时,他只晓得他儿子在北京,只知道他儿子的信箱号码。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提到了“黄总设计师”。
至此,黄旭华隐秘30年的生活,才渐渐显露于世。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精选篇2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无闻,他们为自己梦想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为了中国的梦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全世界。
他在忙碌,为了核潜艇而忙碌,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他创造了奇迹,做出了核潜艇,从五米,到十米,二十米,三十年,核潜艇的名字无人知晓,三十年,他的名字连家人都差点淡忘,他就是黄旭华。
核潜艇的重要性,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核潜艇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
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
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
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是第三个制造和潜艇成功的国家,这不仅是中国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的骄傲,它不仅仅加强了中国军队攻击力,让对方胆颤,更是精神上的一剂良药。
黄旭华创造了核潜艇,带给中国莫大的希望,而他,一心想着祖国,与家庭的联系也渐渐少了,连父亲去世,他也没能回家看父亲最后一面……他不能告诉家人自己是干什么的,直到三十年之后,他的秘密才得为人知。
祖国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他,为了祖国,不曾迷茫,没有丝毫的犹豫,青春,年华,全全献给了祖国。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作文600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篇一嘿,说起黄旭华,可能很多像我这样的学生一开始只觉得这是个伟大却又有点遥远的名字。
但当我真正去了解他的事迹后,那感觉就像是被雷劈中了一样,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
黄旭华啊,他就像一个深海里的超级英雄。
你想啊,在那个啥都没有的年代,要搞核潜艇,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就好比让我这个连做饭都能把厨房差点炸了的人去造火箭,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可黄旭华就接下了这个重担。
他的工作那是绝密的,就像被装进了一个密封的盒子里,和家人都不能联系。
我就想啊,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要是我,可能早就忍不住了,“哎呀,妈,我在干啥呢,可酷了,但是不能说。
”这种话估计得脱口而出。
可黄旭华就这么默默忍受着,一忍就是三十年啊。
三十年,我爸妈都从年轻的帅哥美女变成了有点发福的中年大叔大妈了,他却在那埋头苦干。
我听说他为了核潜艇的研究,在那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各种图纸堆满了桌子,就像小山一样。
他和他的团队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家,一点点地寻找着核潜艇的秘密。
也许他们失败过很多次,就像我考试不及格一样沮丧,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每次失败可能就像被人打了一拳,但是他们擦擦嘴角的血,又继续干。
他这种奉献精神,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什么东西恨不得马上就得到。
而黄旭华呢,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家庭都放在了一边。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我生在那个年代,我能像他一样吗?我可能会犹豫,会害怕。
但是黄旭华没有,他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上。
他的成果那可不得了,核潜艇就像一个深海巨兽一样,守护着我们国家的海洋。
这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说话都更有底气了。
黄旭华就是那个赋予这头巨兽生命的人。
他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奉献,什么叫为了国家不顾一切。
我想,我虽然可能做不到像他那么伟大,但是我也要努力,像他学习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
作文丨黄旭华:他为了祖国奉献了30年光阴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在中国最贫弱的年代,为了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攻击型核潜艇,离家30年,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将自己一生默默奉献给国防科技事业。
从1958到1987年,近30年间,黄旭华一次家也没回,连通讯地址也没敢告诉家人。
30年间,他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隐姓埋名,默默无闻,被亲人误解。
直到1987年,通过一篇报告文学,母亲才得知儿子这些年呕心沥血,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
一个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黄旭华就在其中。
就在这一年,他辞别了父母,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工作,始终没有告诉家人工作内容,也没有留下一个通讯地址,一走,就是30年。
研制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一次挑战。
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都靠算盘和计算尺。
为了得到最准确的计算结果,团队分成两组彻夜反复计算,如果得出的数据不统一,就全部推翻从头来过,直到得出一模一样的数据。
研制过程中,黄旭华设计了7个专攻技术,动力、线型、结构、水声、武备、通讯、生命保障。
在攻克这些难关时,他的领导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当时正是他在的决策下,核潜艇解决了重大难题。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5年上马,1974年正式交船,对于科技落后、经验全无的中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当初那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已成为62岁的老人。
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提笔:“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从此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力。
隐姓埋名三十载,终身报国不言悔写作素材深潜”报国三十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黄旭华说。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
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
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
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但是,此后30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老母。
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
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10个月不在家。
结婚8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他生活简单随性,出去理发都嫌麻烦。
后来,我买了理发工具学会理发,给他剪了几十年。
”李世英说。
攻坚克难铸重器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
”黄旭华回忆说。
在开始探索核潜艇艇体线型方案时,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艇型。
最终他选择了最先进、也是难度最大的水滴线型艇体。
美国为建造同类型核潜艇,先是建了一艘常规动力水滴型潜艇,后把核动力装到水滴型潜艇上。
黄旭华通过大量的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论证艇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研究核潜艇作文素材Huang Xuhua, with an unknown identity, spent thirty years researching nuclear submarines.黄旭华,一个身份未知的人,花了三十年时间研究核潜艇。
In the world of naval technology, nuclear submarines 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and powerful weapons. These vessels rely on nuclear propulsion systems to provide near-limitless endurance and the ability to remain submerged for extended periods. 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cies of their design and operation require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expertise.在海军技术领域,核潜艇被认为是最先进和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这些舰艇依靠核动力系统提供几乎无限的耐力,并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潜水状态。
要理解其设计和操作的复杂性,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Huang Xuhua's fascination with nuclear submarines beganduring his childhood when he watched a documentary about their capabilities. From that moment on, he became obsessed with understanding every aspect of this remarkable vessel. However, Huang faced significant obstacles in pursuing his passion.黄旭华对核潜艇的迷恋始于他童年时代观看了一部关于它们能力的纪录片。
关于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核潜艇的发展,是中国军事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
1.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
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
在加入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
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
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誓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如今93岁的他,仍坚持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2.时代的洪流卷起一朵朵奔腾的浪花,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脱离不了时代的浸染,黄旭华的英雄人生有迹可循。
3.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核讹诈甚嚣尘上,核潜艇能否研制成功关乎一个大国能否挺直腰杆,黄旭华带领团队埋头苦干,疾步如飞地追赶着世界的步伐。
4.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
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5.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6.九十载岁月如歌。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他却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旭华的爱国情怀历经岁月的沉淀而愈加厚重,历经实践的考验而愈加璀璨。
都说最是情怀动人心。
现如今,黄旭华老人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言人,已成为无数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标杆,他似一座灯塔,为后来者点燃心灯、照亮前路。
在父亲的影响下,黄旭华的大女儿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国防科研工作者,他培养出的众多学生正在重要的岗位上为“科技强国”大厦加紧添砖加瓦。
大爱无声,但却有力,足以支撑起大国科技崛起的筋骨;大行无疆,但却有道,足以挺立起民族智慧的脊梁。
一辈子的坚守,就是人生的伟业。
这是黄旭华老人的人生实践,也是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新时代,呼唤更多黄旭华。
7.凯鲁亚克曾经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盛眶。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