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课前导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用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
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
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
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
1.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2.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1.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2.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保卫青山:从伐木工人到育林英雄-马永顺目录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二.实施生态修复三.建立自然保护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①概念:②原因:③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指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主要类型示例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粉粒而逐渐沙质化。
或者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类型示例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续退化乃至消失,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