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道真县铝土矿的矿床特征及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西南部,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铝土矿床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瓦厂坪铝土矿床主要由铝矾土和硅质矿物组成,其中铝矾土主要是高岭土矿物。
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石英、长石、伊利石、蒙脱石等,矿石颜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铝土矿的矿物成份与其形成的环境有关,主要受到原岩中铝的含量、成岩期、成岩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瓦厂坪铝土矿床中,高岭石、石英等矿物的分布规律与铝、硅等微量元素分布存在着密切关系。
铝含量高的矿物主要富集在矿体中心或矿体上部,而硅含量高的矿物则主要富集在矿体边缘和下部。
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瓦厂坪铝土矿床中铝的含量大部分达到或超过了10%,其中一些高品位部位达到了40%以上,是一般含铝矿石的十倍以上。
同时,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铁、钛、钾、钠、镁等元素。
其中,铁、钛为共生矿物中比较常见的元素,部分富集于矿物晶体结构中,使得矿物成分与晶体结构变化复杂。
此外,瓦厂坪铝土矿床中还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尤其是铅和锌。
根据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瓦厂坪铝土矿床可分为原岩和热液两种类型,其中以热液型为主。
热液矿床是由岩浆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在地壳上侵入、混合、破坏、改造而成的矿床。
在这一过程中,地下水或岩浆热液通过与原岩反应,形成了铝矾土等矿物,从而形成铝土矿床。
综上所述,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具有铝含量高、硅铝成分关系密切等地球化学特征,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铝土矿床之一。
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热液型和原岩型,其中以热液型为主。
该矿床的发现和开采不仅有利于我国铝工业的发展,而且在地质学、矿床学等领域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黔北务正道地区深部铝土矿找矿探讨作者:杨志忠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黔北务正道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未综合开发利用的铝土矿区,但目前浅部铝土矿已经基本勘查结束,而深部铝土矿却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进行勘查发现。
从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结合沉积环境,在潜水面以下200m不是铝土矿"贫化"的条件下,认为对比含矿岩系特征、古地理地貌、黄龙组发育程度及加上物探、钻探手段对找寻深部铝土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义深部铝土矿结合对比黔北务正道地区[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35-2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在我国贵州北部务(务川县)正(正安县)道(道真县)地区远景资源量3亿吨以上,到目前为此提供详查的资源量少于1亿吨[3],且是全国唯一的没进行综合开采利用的资源量远景区,潜力巨大,分析对比本区的成矿控矿地质特征,对指导本区以及我国相关类型矿床的深部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黔北务正道铝土矿带是遵义及渝东南铝土矿带的连接部分,其资源远景性不言而喻。
它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北部,铝土矿床(点)的分布受燕山期NNE向新华夏式向斜构造的控制,全部产于各向斜之中(图1)。
其主要区域成矿规律模式主要分4个步骤[2]:①早志留末-晚泥盆(矿源)阶段:该区长期沉积的硅铝酸盐岩碎屑岩,受广西运动抬升为陆,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被准平原化;②石炭世(成矿)阶段:气候湿热稳定,不断反复的风化、剥蚀、冲刷作用,槽、谷地及风化壳形成,到后期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粘土岩、铁铝质风化壳、富铝碎屑物,进而形成铝土矿;③中二叠-侏罗末(海侵)阶段:受海西运动的影响,本区下降,海水南侵,在这反复作用之下,铝土矿进一步富集和富化,再接受沉积覆盖,之后成矿、成岩;④白垩初-现在(表生)阶段:本区又一次上升为陆地,燕山运动及风化、剥蚀、冲刷作用之后,形成了今天的构造格局及地形地貌。
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和勘察分析
陶勇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文摘》
【年(卷),期】2015(030)003
【摘要】铝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铝是通过对铝土矿的冶炼得到的.贵州是我国铝土矿的分布大省,占据全国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本文对贵州省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和勘察现状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7-8)
【作者】陶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大队,贵州遵义5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12
【相关文献】
1.贵州地区地闪的分布特征及防护效率分析 [J], 丁旻;李强;吴安坤
2.贵州地区地闪的分布特征及防护效率分析 [J], 丁旻;李强;李连伟
3.试论广西靖西县新圩铝土矿区堆积型铝土矿体的分布特征 [J], 周方
4.道真县大塘铝土矿黄龙组分布特征与铝土矿关系 [J], 公斌
5.贵州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J], 刘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矿产资源概况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
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贵州在完成全省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矿产调查和化探扫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矿产资源勘查和多矿种的科学研究,基本查明了贵州主要矿产的产出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发现了众多矿产,探明了可供开发利用的丰富储量。
尤其是煤、磷、铝、汞、锑、锰、金及重晶石、水泥原料等重要优势矿产的研究程度高,主要产区地质勘查程度均达勘探或详查,但勘查深度仅限于地表浅部300~500米。
通过广泛的调查评价与勘查,贵州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10种以上,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
其中76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339处。
有42种矿产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其中居第一至第三的达20种。
尤以煤、磷、铝、汞、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多种用途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矿产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表10)。
已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潜在经济总值达30775亿元,其中工业储量经济价值近10000亿元。
众多矿产的发现与丰富储量的探明,基本满足了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矿产资源特点贵州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比较丰富,优势矿产显著。
全国发现与探明储量的九大类矿产,在贵州均有发现和探明。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及其潜在经济价值人均占有量高,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邻近省区市占有水平。
尤其是主要矿产优势显著,不仅资源丰富,储量名列前茅,潜在经济价值大,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是贵州矿产的主体。
2、大型矿床多。
如磷主要集中在瓮福、开阳、织金三个矿区,瓮福达8.18亿吨、开阳达4.33亿吨、织金达13.4亿吨,均属特大型磷矿床;煤已探明可开采的亿吨以上的矿区23个、5亿吨以上的5个、10亿吨以上的3个。
煤层气的成矿条件优异,易于形成生态环保型优质工业能源;金在贞丰烂泥沟已探明可采储量达60吨,加上兴仁紫木凼、安龙戈塘、贞丰水银洞、册亨丫他等主要矿区探明的储量超过140吨;天柱县的重晶石矿达1亿吨以上;瓮安一带的硫铁矿和贵阳至龙里一带的硫铁矿资源总量超过亿吨,但勘查程度较低。
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 2021年第40卷第1期66~69页贵州修文县干坝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张肖(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贵州清镇551400)摘要:贵州修文县干坝铝土矿区位于黔中铝土矿带,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C1jj)中,铝土矿体的规模与铝土矿岩系的厚度成正比,含矿岩系厚度大,则矿体规模大。
而含矿岩系的厚度则受古喀斯特侵蚀面起伏状态控制,低洼处厚度大,凸起处厚度薄。
该矿床类型属沉积型铝土矿矿床。
关键词:地层控矿;沉积型矿床;贵州修文干坝中图分类号:P61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1)1-66-4贵州修文县干坝铝土矿区大地构造位于上扬子陆块黔北隆起织金穹盆构造变形区。
区域内广布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局部出露下江群清水江组、震旦系、上白垩统,缺失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
地层分布与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多呈北北东或北东带状延展。
1矿区地质1.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⑴寒武系芙蓉统娄山关群(jl):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层状白云岩;(2)下石炭系统九架炉组(C1jj):为本区含矿岩系,岩性从上至下依次主要为粘土岩,碎屑状、致密状、半土状铝土矿,铝质粘土岩、铁质粘土岩和赤铁矿;(3)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白云岩和灰岩;(4)下二叠统梁山组(P11):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后厚层石英粉砂岩;(5)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P2q+m):岩性主要为中至厚层状灰岩。
1.2矿区构造干坝铝土矿区居河口背斜东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图1),断裂不发育,只有矿区北部发育一条平推断层,走向340°,断层平移断距50m。
断层对矿层破坏较小。
地层倾向90°〜110°,矿区中部往北地层倾角为20°〜25°,中部往南地层倾角为7°~15°。
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
它的应用领域有金属和非金属两个方面。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
铝土矿的非金属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的原料。
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用量所占比重虽小,但用途却十分广泛。
例如:化学制品方面以硫酸盐、三水合物及氯化铝等产品可应用于造纸、净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炼方面;活性氧化铝在化学、炼油、制药工业上可作催化剂、触媒载体及脱色、脱水、脱气、脱酸、干燥等物理吸附剂;用r-Al2O3生产的氯化铝可供染料、橡胶、医药、石油等有机合成应用;玻璃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点、粘度、强度;研磨材料是高级砂轮、抛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筑炉材料。
金属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1995年世界人均消费量达到3.29kg。
由于铝具有比重小、导电导热性好、易于机械加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目前,全世界用铝量最大的是建筑、交通运输和包装部门,占铝总消费量的60%以上。
铝是电器工业、飞机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重点讨论的是生产金属铝的铝土矿及其矿床。
至于作耐火粘土用的铝土矿及其矿床见非金属矿“耐火粘土”中讨论。
一、矿物原料特点铝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属亲石亲氧元素。
铝在自然界中多成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含氧的铝硅酸盐存在,极少发现铝的自然金属。
自然界已知的含铝矿物有258种,其中常见的矿物约43种。
实际上,由纯矿物组成的铝矿床是没有的,一般都是共生分布,并混有杂质。
从经济和技术观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含铝矿物都能成为工业原料。
用于提炼金属铝的主要是由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三水铝石组成的铝土矿。
原苏联因缺乏铝土矿资源,利用霞石和明矾石提炼氧化铝。
我国的硫磷铝锶矿可以综合回收氧化铝。
滇中地区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滇中地区是我国铝土矿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特征:滇中地区位于华南地区的滇缅地块,地处滇黔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陆地形态多样,主要由岩石、构造和地貌三个要素组成。
(1)岩石属性:滇中地区的岩石主要以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
其中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和流纹岩,沉积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灰岩,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页岩和绿岩。
(2)构造特征:滇中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包括断裂、褶皱和岩浆活动等构造形态。
断裂主要包括走向断裂和剖面断裂两种类型,其分布呈现出多向、多级和多期的特点。
褶皱主要以均斜褶皱为主,呈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走向,周期长短不一、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和构造岩体。
(3)地貌特征:滇中地区地貌多样,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峡谷等地貌类型。
山地主要分布在滇中东北部,海拔较高,形成了许多山峰和深谷。
高原主要分布在滇中西部,地势相对平缓,海拔较高,主要由砂岩和泥岩构成。
平原主要分布在滇中南部,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2.成矿规律:(1)构造控矿规律:滇中地区的铝土矿床主要分布在断裂和褶皱带附近,断裂和褶皱的发育程度和复杂性对铝土矿的形成和富集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一般来说,断裂和褶皱带的强度越大、活动程度越活跃,铝土矿的形成和富集程度也越高。
(2)岩性控矿规律:滇中地区的铝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变质岩和火山岩中,其中以绿岩、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要地质背景。
绿岩系列岩石富含铝、铁等矿化元素,是铝土矿的主要富集层位。
(3)热液作用控矿规律:滇中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岩和构造岩体中含有丰富的矿化流体和热液,这些热液通过断裂和裂缝等通道进入矿床附近,与地下岩石反应形成铝土矿石。
岩浆活动还提供了热能和物质交换的条件,促进了铝土矿床的形成和富集。
总之,滇中地区铝土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岩性组合和地壳浅层岩浆作用等因素的控制。
全国最大铝土矿是这样发现的铝土矿是铝的主要矿石,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全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位于我国贵州省威宁县,被称为“威宁铝土矿”,其规模和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那么,这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是如何发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一支由地质、矿产专家组成的勘探队伍,根据前期地质资料和对该地区的勘探分区规划,来到了威宁县这片地方展开勘探工作。
在勘探队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在威宁县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铝土矿矿床。
据当年的勘探队员回忆,当时的勘探条件十分艰苦。
威宁县地处贵州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气候多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正是这种艰苦的条件,锻炼了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的性格和毅力,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
在威宁县的勘探过程中,勘探队员发现了一些异常迹象。
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他们确认了这里的地质构造特殊,适合于铝土矿资源的形成。
于是,他们展开了更深入的勘探工作,并最终在当地发现了巨大而优质的铝土矿矿床。
提到威宁铝土矿的发现,还少不了一位突出的地质专家——李克栽。
李克栽是当时勘探队的领队和主要领导,也是此次勘探工作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
在勘探途中,李克栽和他的团队冒着极大的风险,深入重重山峦进行了多次考察,最终锁定了矿床位置。
此后,他们又进行了多次的地质勘探、样品分析和试验检测,最终认定了这片地区的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并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威宁县的铝土矿资源质量和规模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矿床规模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矿石品质非常优良。
重要的是这里的高铝石含量高,赤铁矿含量低,硅酸盐矿物含量少,是非常优质的铝土矿资源。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对我国的铝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威宁铝土矿的发现使得我国在工业原料领域再次实现了资源对外依存的突破,从此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铝土矿资源的垄断。
威宁铝土矿的发现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铝土矿资源储备,为我国的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铝土矿的定义: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二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并包括高岭石、蛋白石等多种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
铝土矿床中普遍富含镓、锗、钒、稀土、铌、钽、钪、锂、锆和稀土等伴生元素。
二,铝土矿的类型:依据铝土矿矿源物质来源不同,铝土矿基本可划分为以下4 种铝土矿矿床类型[参考文献:[1] 廖士范,梁同荣,等. 中国铝土矿地质学[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1.](1)铝硅酸盐古风化壳原地堆积型铝土矿床。
该类矿床下伏基岩是细碎屑岩或基性火山岩,是由下伏基岩红土化风化壳原地堆积(少数为坡积)的铝土矿床。
其成矿规律是:首先与下伏基岩有过渡现象,与上覆地层有侵蚀间断面,因此厚度变化大,无矿天窗较多;其次,矿层厚度及矿体规模大小、矿石品位贫富,取决于成矿时侵蚀间断时间的长短及下伏基岩是否容易风化。
如果侵蚀间断时间长,被侵蚀风化的伏基岩多数是细碎屑岩、粘土页岩,且只有一部分是碳酸盐岩,这种情况下凹地较集中,形成的铝土矿往往厚度大、规模大、矿石品质佳,但随之无矿天窗增多。
如果被侵蚀风化的下伏基岩是较易风化的玄武岩,则矿层厚度及矿体规模可能较大,矿石也可能较富;但如果成矿时侵蚀间断时间过于短暂,玄武岩风化作用不彻底,则形成的矿层厚度和规模较小,矿石品质较差。
4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贵州清镇坛罐窑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杨明坤(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贵州 清镇 551400)摘 要:坛罐窑铝土矿是黔中铝土矿典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总结归纳了找矿标志,结论对黔中地区铝土矿的靶区预测、指导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贵州;坛罐窑铝土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2-0043-2收稿日期:2019-02作者简介:杨明坤,男,生于1980年,云南禄劝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及研究。
黔中铝土矿经过50余年的找矿,露头及浅部已发现和勘查近30处铝土矿床[1,2],主要集中于清镇、修文一带的“小黔中”,其外围及矿床间有较大面积的找矿空白区,面临找矿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为在黔中地区扩大找矿效果及降低找矿风险,铝土矿深部找矿急需新方法、新认识、新理论的指导。
坛罐窑铝土矿是黔中铝土矿的典型矿床之一,现对该矿床取得的地质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归纳了找矿标志,对黔中铝土矿的靶区预测、深部矿的找寻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坛罐窑铝土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位于扬子陆块-黔北隆起区(扬子地块)~遵义台地区-织金穹盆构造变形区东部,整体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
区域构造以南北向褶皱为主,伴以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矿区处于龙头山复背斜向北倾没端。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缺失的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纪及白垩纪。
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为区域内铝土矿的赋矿层位,铝土矿体的分布受底板准溶原古湖盆环境及古岩溶地貌形态控制,古湖盆中心,含矿岩系厚度大,矿体厚度大,品位较高,相反,古湖盆边缘,含矿岩系厚度薄,矿体小,厚度薄,质量差,甚至无矿。
2 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城北西直线距约23公里,行政区划属清镇市卫城镇及麦格乡辖。
贵州省道真县铝土矿的矿床特征及规律
本文主要是研究贵州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而对其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矿区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储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矿石具鲕状、内碎屑结构、豆状结构;铝土矿形成的母岩主要是泥盆系的碳酸盐和所夹页岩、泥岩、石炭系,在高温多雨的湿润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风化、运移沉积于湖盆、洼地以及海湾形成铝土矿。
标签:贵州铝土矿成矿环境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1前言
研究区位于道真县大塘一带,含矿岩系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多为中、小型矿床,呈层状、似层状、大透镜体状产出。
含矿矿体规模和岩系厚度受到矿系底板古喀斯特地貌控制,铝土矿体规模受矿系厚度稳定性控制,表现为大中型铝土矿床分布于含矿系厚度稳定部位,中小型矿床分布于含矿系厚度不稳定部位。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简述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上泥盆统高坡场组(D3g)、者王组(D3z),下石炭统革老河组(C1g)、九架炉组(C1jj)、祥摆组(C1x)、旧司组(C1j)和上司组(C1s)。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岩系):为古风化剥蚀面上的一套铁铝质沉积[1],是区内铝土矿含矿层位。
其底部常见一套由铁铝质胶结碳酸盐岩角砾形成的砾质岩石(“底砾岩”),之上为一套铝土质岩石,岩性为铝土岩、铝土质页岩、粘土岩等,局部可见碎屑状、致密状铝土矿富集形成矿体。
该组岩层沉积于下伏者王组或革老河组的岩溶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岩层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区内不同地段由于剥蚀程度不同沉积于不同层位之上;另外,该组与上覆石炭系祥摆组之间亦呈假整合接触,在局部地段可见两者之间的接触界线呈波状起伏。
厚度一般3~5m,最厚处可达10余米。
2.2构造简述
矿区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呈平缓的单斜构造。
区内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多为一些大型共轭节理,与燕山期东西向挤压的构造应力相一致,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2.3矿体特征
区内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中,产状与顶底板岩层产状一致,倾向一般280~305度,倾角0~13度。
矿体底板主要为灰岩,亦见铝土岩,矿体顶板为铝土质页岩或祥摆组炭质页岩。
含矿岩系沉积序列由上至下大致具有如下规律:炭质泥岩(顶板)-薄层含铝质粘土岩(直接顶板)-鲕状、碎屑状铝土矿-含铁质、铝质粘土岩(直接底板)-灰岩。
2.4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次为粘土矿物,亦见少量石英、褐铁矿、铁质。
一水硬铝石赋存形式见二种:(1)呈基底碎屑主要矿物构成形式产出;(2)呈基底填隙物主要矿物构成形式产出。
矿石特征(野外特征):区别于鲕状、碎屑状,而为密集鲕状、碎屑状。
矿石的品位与鲕粒、碎屑的密集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3成矿环境分析
3.1母岩条件
本矿区九架炉组中已知矿物有39种之多,一水硬铝石在其中占绝对优势,是该区铝土矿主要铝矿物。
本区铝土矿形成的母岩主要是石炭系、泥盆系的碳酸盐和所夹页岩、泥岩。
母岩是沉积物的提供者,沉积物的成分与母岩的成分有直接关系。
碳酸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白云岩、方解石和少量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
化学成分为CaO、MgO、CO2及少量酸不溶物(A12 03 ,FeO3 ,Si02等)这些出露于地表的岩层,在常温、常压、大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受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发生分解不断析出成矿物质留在侵蚀面上。
铝土矿就是聚集了它所赖以生成的下伏地层风化残余物A1形成的,因此查明基底母岩的成分对研究铝的来源和铝土矿的形成条件是有意义的。
3.2古气候条件
黔中铝土矿成矿时的纬度为北纬6°左右,位于古赤道附近,大塘矿床应属此范畴。
本区属于高温炎热多雨的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降雨量超过蒸发量,非常适宜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活动,使化学风化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进行。
生物对基岩的破坏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机械的又有化学的或生物化学的作用。
另外温度对风化作用也有较大的影响,温度越高,风化作用越强烈,而气温的高低和降雨量的多少主要受气候的制约。
3.3古地理条件
早石炭世大塘期的古地理环境中,贵州中部大范围隆起成陆遭受剥蚀一称为“黔中古陆”,在黔中古陆南侧形成黔南海湾,并在该区域内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淡
化泻湖沉积环境和大量的小湖泊所构成的浅水湖泊群沉积环境,沉积了化石稀少、岩相独特的铁铝质粘土岩沉积组合―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
早石炭世早期海水开始由南向北入侵,海侵范围逐渐向北推进,至大塘期旧司时黔中盆地已全部被淹,摆佐期海浸范围达到最大。
据大塘期旧司时铁铝矿系厚度变化和缺失推断,铁铝矿系沉积时的古地理格局为:南部为广海边缘的广顺障壁岛(无矿系沉积),北部和西北部为黔中隆起高地,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泻湖,即筑织淡化泻湖,是黔中铝土矿的主要沉积场所。
大塘矿区位于筑织淡化泻湖东南,属于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堆积型铝土矿分布区,属于黔南海湾亚相。
3.4古地貌条件
广西运动使黔中隆起成陆后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形势。
理论上,同样的岩石组合地层,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风化剥蚀速率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所处地势的高低,纬度的不同,离海的远近,构造运动破坏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在原有地垫的基础上经天长地久的剥蚀夷平,于大塘早期夷成准溶原。
在这个准溶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等级不同,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南边毗邻黔南海域,溶原上潜水面高于溶洼和溶盆底部,大小湖泊、河流分布其上,成为较适时的成矿物质的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
这些湖盆和洼地以及南部海湾便成为黔南和黔中铝土矿的沉积场所。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 陈华,邓超,等.贵州猫场铝土矿成矿环境分析[R].贵州省地矿局115地质大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