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0.63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美术简史范围: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代美术复习重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分值大概分布: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110分2.绘画理论:10分3.工艺(玉器艺术、陶瓷艺术、染织)10分4.书法艺术:5分5.雕塑(秦汉美术、佛教艺术)15分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重要彩陶类型★★★★★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3.黑陶工艺三、重要雕刻★★1.玉器:C形龙2.陶雕:女神塑像四、岩画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分类及代表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伯矩鬲[lì]、毛公鼎春秋:立鹤方壶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2.青铜器纹饰兽面纹(饕餮纹)2.青铜器上的铭文铭文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
到商代晚期,出现了长达数十字的铭文,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二、绘画艺术★★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第二编秦汉美术一、秦汉美术的主要类型★★★★★(厚葬)1.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2.帛画3.画像石、画像砖4.雕塑(守灵)二、秦汉绘画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1.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2.题材广泛地采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3.单线勾勒三、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代表:秦都咸阳宫壁画残片;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四、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轪[dài]侯妻帛画》——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五、画像石、画像砖1.用途2.特点六、雕塑(简答题)1.秦汉特点、异同⑴塑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笔记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史前美术第一节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
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 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彩绘是制陶工艺种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呸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橙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1.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
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三、从西方或东邻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各自带回来了西方近、现代形形式式的艺术思潮,则使新旧之争的冲突更为激烈。
诚然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导引的中国早期的新美术运动,是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绘画价值体系,但对于外来文化的西画(主要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1.阐述中国文人画传统。
(什么是文人画,产生背景与原因,发展,影响,意义)1.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2.决澜社:本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相交融的激荡年代。
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画坛,也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
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研参考书笔记总结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外国美术简史》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古代埃及美术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必须遵循许多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3、古代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魂。
4、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5、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为巴底家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
6、《马尔克·奥利略雕像》是古罗马雕刻中个性化肖像的杰作。
7、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是哥特式艺术。
8、中世纪末期,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兴趣的是意大利雕塑家尼古拉-皮萨诺。
9 、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
10、马萨乔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
1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除佛罗伦萨以外,帕都亚也是15世纪人文主义的策源地。
12、在《岩间圣母》一画中,达·芬奇使用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
他的这一做法为当时盛行的金字塔形构图奠定了基础。
13、《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最辉煌的作品。
这幅作品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美术中的最终胜利。
拉斐尔所确立的美的样式后来成为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除人文主义艺术外,还有罗马主义艺术和样式主义艺术15、圣德列萨祭坛标志着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他在1645——1647年间所创作的。
16、阿旃陀石窟寺院的壁画群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
17、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日本著名画家尾形光琳的绘画是在吸取了狩野派样式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中国美术史考试大纲(据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最新修订·2011-12-3)一、史前与先秦美术1、填空选择: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各类型的代表性彩陶器,红山文化的玉龙和女神像,龙山文化黑陶与良渚玉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像、毛公鼎、莲鹤方壶、饕餮纹、失蜡法、人物龙风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大篆(金文与石鼓文)2、名词解释: 甲骨文、3、问答题: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二、秦汉美术1、填空选择:长信宫灯、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山东武氏祠画像砖、小篆、马踏飞燕2、名词解释:霍去病墓前石刻、画象石与画象砖,秦始皇兵马俑,石鼓文3、问答题: 汉墓帛画:马王堆与金雀山的不同风格三、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1、填空题:、杨子华与娄叡墓壁画、张僧繇、陆探微、麦积山石窟;画家: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萱、周昉、张璪、韩干、韩滉2、名词解释:谢赫六法、奉先寺与卢舍那大佛、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昭陵六骏、阎立本、唐三彩、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八十七神仙卷;吴带当风与曹衣出水3、问答题:顾恺之艺术成就与影响、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与历史影响四、五代宋元美术1、填空题:磁州窑;画家:武宗元;赵伯驹;文同;贯休周文矩王希孟崔白梁楷、法常、郑思肖、高克恭、王冕,钱选;柯九思;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2、名词解释:顾宏中与《韩熙载夜宴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米氏云山、大足北山与宝顶山石刻、李公麟与白描、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荆浩《笔法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3、问答题:五代南北山水画派的不同风格及代表画家代表作品、北宋与南宋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及代表画家代表作品、郭熙的艺术与《林泉高致》;宋徽宗与画院、画学;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元四家的艺术特点与影响;倪瓒与他的题画画论五、明清美术1、填空题:宫廷花鸟画家边孙林吕;刘俊;商喜;王履2、名词解释:青藤白阳、南陈北崔、曾鲸、龚贤郎士宁3、问答题: 浙派戴进与吴伟;吴门画派与吴门四家;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观念;清初四王与吴恽;四僧(八大与石涛为重点);四王与四僧的不同,杨州八怪(金农与郑燮为重点);海派与岭南派风格与代表画家;徐渭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六、近代美术1、填空题:杨柳青,桃花坞年画;明式家俱2、名词解释: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3、问答题:列举康有为,陈独秀、鲁迅、徐悲鸿的绘画观。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提供免费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本书是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修订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导论0.1复习笔记一、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发展的关系1中国美术史教材的特征(1)作者和内涵上的共性都是世界美术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2)特点注重中国美术发展的独特性、留意中国美术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普世性,而普世性的最突出特点是多元性。
2跨语境研究(1)背景“包罗万象史”由19世纪的欧洲学术界提出,由于多元性的普世价值,始终具有跨语境研究的鲜明特点。
(2)概念跨语境研究是指在两种和两种以上语言文化系统中,对在各自语境中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它也发生在许多文化区域间的比较。
它承认多元价值的事实性与重要性,以寻求其普世的意义。
(3)发展①重视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研究中的普世性,就能显示其多元性。
a.受以德语为母语的欧洲的影响第一,滕固受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方法的影响,其《中国美术小史》是艺术进化观点的早期尝试,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观念进行重新分类的初次实验。
第二,郭沫若受米海里斯《美术考古一世纪》的启示,不仅确定了先秦美术风格断代的一系列标准器物,而且续写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中国编”。
第三,范景中的《美术史的形状》被视作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的新篇。
第四,中国受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美术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艺术社会学的方法教条化,与欧美新艺术史学派的研究相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考研参考书讲义笔记8.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1)武器2)乐器3)生活用品。
青铜器礼器是标志着奴隶主、贵义务兵等级权威的礼器,它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是奴隶主等级地位的象征,由于它的礼器的特征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它是在贬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具有一种狞历美的艺术特征。
9.青铜纹样的种类及装饰手法,何谓“饕餮纹”?种类:饕餮纹、蘷龙纹、凤鸟纹。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又称兽面纹。
是一些被夸张或虚幻地幻想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是一种完全变形、风格化了的动物形象,它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有助于造成一种严肃、静穆和神秘的氛围,体现了早期奴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
3.青铜艺术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代表作?a.初期(殷商前期)艺术特点:饕餮纹处于松散的状态,器型单薄,没有脱离原始风味,代表作《兽面乳钉纹方鼎》《兽面纹鼎》。
b.盛期(商后到西周初)造型庄严、典重、古朴、纹饰层次分明,给人以狰狞之感《司母戊大方鼎》。
C.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抛弃了饕T纹、KL纹而是自由朴素的窃曲纹和重环纹,代表作《颂壶毛公鼎》。
e.衰落期(春晚到战国开始)纹饰主要变为精细的几何纹,并以现实的动物作为附饰物,代表作《莲(立)鹤方壶》。
10.《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艺术特色?人物龙凤帛画是一幅现存最早的绘画之衣,是战国时期的楚帛画,它的主题表现一贵妇人乞祷以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在,体现了楚国当时的奇异幻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化世界。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勒的表现手法,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人物御龙帛画是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主题是升天,画面是楚国大夫屈原驾驭飞龙,它是以单线勾勒,设色平涂兼施渲梁,用笔应物象,象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详解第1章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1复习笔记第1节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典型遗址有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1.制作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
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其测定年代为距今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1)代表文化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中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晚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中国美术简史》笔记史前美术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休,相互依存。
从旧时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北京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代表,他们主要采用单向打击技术制作石器,虽然很粗糙,但包含着对称、平衡等基本的美的形成因素,是主体内在精神和创造力的显现。
丁村人他们的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比北京猿人有明显的进步,山顶洞人他们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并直觉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风格:朴实厚重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作品:1、人面鱼纹彩陶盆2、彩陶船形壶庙底沟类型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植物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
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几何纹),还有少量的动物纹和编织纹。
代表作品:彩陶花瓣纹盆、勾叶纹彩陶盆、植物纹彩陶盆、鱼鸟纹彩陶盆、彩陶鲵鱼纹瓶、漩涡纹曲腹盆、鹳鱼石斧缸马家窑文化: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
黑陶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怎样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术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宏伟,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纹饰主要有三种类1)线描2)平涂3)综合。
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设计现代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笔记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 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 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xx 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xx 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xx 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xx 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 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xx 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xx: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xx: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xx 美术史笔记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总结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
《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
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
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
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
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
补充:浅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吴道子,又名道玄,在人物造型上‘米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广川画跋》,在笔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的画以线条为立体,略加渲染来协助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形成了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他的画风对以后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代表作?张萱所绘的妇女形象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后仕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號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捣练图》周昉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其作品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共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由欢愉转向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
《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
第二节山水画家与作品才思教育是全国知名的考研高端辅导机构,由中央美术学院师资团队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20年的辉煌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典型试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典型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
试看部分内容
史前及先秦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1 复习笔记
第1节史前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
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典型遗址有
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
1.制作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 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
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
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
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
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其测定年代为距今 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1)代表文化
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
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2)典型特征
①这些遗址均出土粗陶片;
②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畜骨骼;
③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及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淄博的后李文化;
③长江中游地区有湖南澧县的彭头山文化及石门的皂市下层文化、湖北枝城的城背溪文化;
④辽河流域有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沈阳的新乐文化;
⑤燕山南麓有北京平谷发现的上宅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于已发展成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
②陶塑、石雕、玉器开始出现;
③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
②黄河上游有最先在甘肃临洮发现的马家窑文化;
③黄河下游有山东滕州的北辛文化及泰安的大汶口文化;
④长江中游地区有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及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
⑤长江下游地区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与嘉兴的马家浜文化,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江苏南京的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的薛家岗文化及含山的凌家滩文化;
⑥辽西及燕山北麓地区有敖汉旗的赵宝沟文化及赤峰的红山文化;
⑦珠江三角洲有咸头岭文化(或称大湾文化);
⑧台湾有台北县的大坌坑文化;
⑨黑龙江有密山县的新开流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后期手工业内部有了新的分工;
②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③作为记事的刻画符号得到广泛采用;
④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本期后段,红山文化出现坛、庙、冢等礼制性建筑,屈家岭文化出现城堡。
4.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陕县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长安县发现的客省庄文化,山西襄汾发现的陶寺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章丘首先发现的龙山文化;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
④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
⑤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福建闽侯的昙石山文化;
⑥台湾高雄的凤鼻头文化与台北的园山文化;
⑦云南的大墩子文化;
⑧西藏昌都的卡若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
②大型墓与小墓的随葬品多寡悬殊,贫富分化显著;
③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