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梅兰芳练功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主题为“自古英雄出少年”,通过讲述名人童年的故事,了解他们从小所具备的品质;单元训练重点落实在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本单元5篇课文叙事方法一致,都是通过一件事讲述名人童年时期的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名人从小所具备的品质,了解到他们的成功与其小时候的某种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名人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神童”的秘诀》,文中的陈毅为政治家;第二类《梅兰芳练功》和《少年王勃》,文中的梅兰芳和王勃可归为艺术家;第三类《爱迪生孵小鸡》和《牛顿在暴风雨中》,文中的爱迪生和牛顿都是科学家。

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解读: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仍旧延续第三单元的学习预习,但在第三单元训练的基础上,要求略有提高,将“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的要求提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进一步指导提出问题。

“预习课文”的要求,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加之上个单元的集中训练,都已经初步学会了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在学习课文前都要将课文通读一遍,读准生字的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本册第五、六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词语,第七、八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默读,提出问题,其实都是预习课文过程中所提要求的再巩固。处于这样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本单元不但要帮助学生巩固预习的方法,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够帮助了解人物特点的问题,通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问题。此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提问的质量,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注重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藉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力。

三、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在课堂中的落实:

《神童“的秘诀》是单元第一篇课文,结合课文中陈毅在预习中的具体做法,重点帮助学生学习在不懂的地方做上不同的记号。记号要注意前后统一,自成体系,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动,以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点划习惯;

另外,课题中的双引号较之其他的课题而言是比较特殊的,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辨析问题是否有价值,初步建构学生对此的评判标准;最后,结合课后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再读课文。思考:‘学问学问,多

学多问’是什么意思?”的完成,帮助学生积累第二个提问的切入点: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问。此课在预习方法上帮学生养成了用规范统一的记号标示不同的疑问,在提问方法上,让学生积累了针对课题质疑和针对课文中关键词语提问这两种方法。

《梅兰芳练功》课题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主要人物梅兰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他在天分不高的情况下取得傲人成绩的理解,可能由于学生对人物本身理解不够充分而造成缺失,所以,预习重点应放在对梅兰芳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面,为课堂中更好地体会中心做好铺垫。

预习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划出不懂的句子,并做上记号。预习的要求第一次明确地从“词语”过渡到了“句子”。怎样的句子才算是“不懂的句子”?结合课后阅读芳草地第二题“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懂的句子其实是一组有明显矛盾的句子,针对这组句子中的矛盾点进行提问,对理解课文的中心主旨也是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解释,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义,进而养成准确用词习惯的保障。此课在预习方法上,帮助学生积累了当课文中的人和事离生活较远的时候,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在提问方法上,让学生积累了根据课文中有明显矛盾处提问的方法。

《爱迪生孵小鸡》与前两篇课文又有所不同,爱迪生做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其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倒是孵小鸡这件事对于生长在都市的孩子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对于理解爸爸为什么把爱迪生称为“傻孩子”是有影响的。本课的预习重点是查资料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另一个重点是课后阅读芳草地第二题“爸爸说爱迪生是个傻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提示了一种新的质疑角度——针对课文中已有的判断进行提问。“傻孩子”是课文中爸爸对爱迪生试图自己孵小鸡的行为所作出的判断,针对这个判断的质疑释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这个判断中理解到爸爸对孩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的赞赏。本文另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是掌握三种形式的对话,以及提示语和说话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前两个单元感情朗读的延续,也提出了从动作、神态、音量高低等方面对对话进行描写的要求。此课在帮助学生积累了当课文中出现不理解的常识性问题时,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在提问方法上,让学生积累了针对课文中已有的判断进行提问。

《牛顿在风雨中》在语言文字和所涉内容上都没有学生特别困难的地方,

预习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边读课文边提问题。在前三课学习提问的基础上,更强调了提问与阅读的同步性,并在质疑的范围上、提问的角度上首次做出了要求,阅读芳草地第一题“预习课文。轻声读课文第9、10小节,根据句子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写在句子旁边。”这个要求是比较复杂的,既规定了阅读范围,又规定了提问的角度,还对问题的书写方位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题的范例作用,不但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项目,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也很有帮助。本文另一个重点是体会连动句的表达作用。连动需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少年王勃》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带“*”的阅读课文,在逐课训练的基础上,这一课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试金石。王勃,作为一位古代的文学家、诗人,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符合“当课文中的人和事离生活较远的时候,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的情况;滕王阁,是学生较为陌生的名胜,符合“当课文中出现不理解的常识性问题时,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的情况;文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与“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成为有明显矛盾的地方,可供学生质疑;文中都督对少年王勃的评价“奇才”、对《滕王阁序》“千古传诵的名文”可以提供学生运用“针对课文中已有的判断进行提问”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检测学生对预习方法和提问方法上的学习情况之外,还要结合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规范符号、准确提问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指导。

从语文学习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内容是预习习惯和方法的训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引导让学生学会做上记号,然后随着预习进一步深入,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如:生字查字典、部分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那么这些问题的记号可以擦去,还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一般来说不外乎:课文背景情况、含意深刻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包括一些词语),还有就是因课文而生成的新的兴趣点,引发的新问题等,其中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课外拓展去解决,而有些问题就是课文学习的抓手。最后,单元学习即将结束,可以将第20课《少年王勃》这篇阅读课文作为单元检测材料,在课堂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总结预习方法,从而凸现本单元训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