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边思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浪淘沙·其七唐代诗人XXX写下了《浪淘沙·其七》这首诗,描绘了八月涛声汹涌澎湃,海浪高耸,有如山峰一般。
海浪翻滚着,夹杂着沙石,看上去就像是一堆堆的雪堆。
XXX唐代诗人XXX的《鹿柴》写道,空山寂静无人,只有人声在山谷中回荡。
夕阳的余晖穿过深深的林木,照耀在青苔上,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色。
暮江吟唐代诗人XXX的《暮江吟》中,他描绘了一道晚霞映照在江面上,江水分为两半,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这个景色让他想起了一个月亮弓形挂在天空中,十分美丽。
题西林壁XXX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题西林壁》描述了他在庐山西林看到的山峰,有的像岭,有的像峰,有的高,有的低,看上去十分壮观。
但是他认为,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到的,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山峰的真面目。
XXX·其一宋代诗人XXX的《雪梅·其一》中,他写道,梅花和雪花争相开放,但是梅花更加美丽,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香气。
虽然雪花也很美,但是它没有梅花的香气。
出塞二首唐代诗人XXX的《出塞二首》中,他描绘了古代战争中的场景。
他说,当时的战争非常残酷,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
但是他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英雄出现,带领大家打败敌人,重建家园。
凉州词唐代诗人XXX的《凉州词》中,他写道,他喜欢喝美酒,但是他也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很多人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他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拥有和平与幸福。
夏日绝句宋代女词人XXX的《夏日绝句》中,她写道,人应该追求卓越,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她也向往XXX的英勇,但是她不希望自己像他一样失败。
XXX不取道旁XXX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XXX的故事。
他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XXX有很多的树枝,其他小孩子都去折树枝,只有XXX没有去。
他认为,这些树枝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是苦李,不能随意拿走。
最后,他的想法被证明是正确的。
XXX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子变成了一只鸟,叫做XXX。
《古诗三首》知识全解出塞作家作品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多写边塞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高昂,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其代表作《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背景链接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
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
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凉州词作家作品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
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夏日绝句作家作品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
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背景链接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注释(全)XXX(约1120年—约1180年),字XXX,号XXX诗人,南宋文学家。
XXX的诗歌清新自然,情感深沉,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人物内心感受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有《梅花》、《踏莎行》等。
注释】1、XXX:指梅花和雪花。
2、争春:抢先开放,争先一步。
3、骚人:指有才华的人。
4、阁:书房,指文人的书房。
5、费评章:费尽心力写文章。
6、须:必须。
7、逊:不如。
8、三分白:比雪还要白三分。
9、输:不如。
10、一段香:一股香气。
译文】梅花和雪花争先开放,但梅花不肯认输,文人费尽心力写文章来评述它的美丽。
虽然雪花比梅花更白,但梅花的香气却胜过雪花。
XXX(1084年-1155年),北宋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词风清新脱俗,以爱情、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被誉为“词中之圣”。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注释】1、人杰:杰出的人才。
2、XXX:勇武过人的英雄,常用来形容武功高强的人。
3、思:怀念。
4、XXX:楚汉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因不肯过江东,最终被XXX打败。
5、过江东:指向东方渡江,代表失败。
译文】生来就要成为杰出的人才,就算死后也要成为勇武过人的英雄。
至今还在怀念XXX,他不肯向东渡江,最终导致失败。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注释】1、XXX:指在山林中砍柴,遇到一只鹿。
2、返景:指夕阳的余晖。
3、青苔:生长在树木、石头等表面的绿色植物。
译文】空山静谧,没有人的踪迹,只有偶尔传来人声。
夕阳的余晖透过深林,投射在青苔上,再次照亮了这片森林。
在这里砍柴的人遇到了一只鹿。
XXX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写诗,还精通绘画、音乐和书法。
他能够将绘画和音乐的理念融入到诗歌中,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收录在《王右丞集》中,共计400余首。
在幽静的山谷里,没有人的身影,只有说话声传来。
夕阳的余辉照入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01暮江吟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学习古诗不仅能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四年级学生需要背诵80首人教版上册的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的是抒发情感的,有的是描述自然景物的,有的则是赞美古代人物的。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为了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背诵80首古诗,下面将对这些古诗进行分类和赏析。
一、抒发情感的古诗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1.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赞美古代人物的古诗1. 《观书有感》——陆游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以上对80首古诗的分类和赏析,可以看出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抒发情感、描写自然景物和赞美古代人物等不同主题。
背诵这些古诗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四年级的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古诗学习,将这些古诗铭记于心,并通过背诵与赏析,领略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带来的美好情感。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体验,感受到古诗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我国传统文化。
课外必背1《剑客》(唐)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译文: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2《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这首诗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启发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这首诗抒发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苦,以及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决心和气概。
4《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5《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人生坎坷的感慨之情和对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的歌颂之情,以及对刘景文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勉励和支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边思
边思
唐代: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译文
腰间戴着华美的腰带和吴地出产的弯刀,
也曾经骑马参加过防秋玉门关、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
不要取笑函谷关以西的将家子弟,
只能将诗思带回熟悉的凉州城。
注释
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
玉塞,指玉门关。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
鉴赏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
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
七绝。
《边思·腰悬锦带》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七言绝句。
该作并不单纯描摹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诗人以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独特的笔调将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是诗的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这很象是一首自题赠友人小诗。
但并不单纯描摹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
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形态的勇武英俊。
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
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
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
玉塞,指玉门关。
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
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
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
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
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
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
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
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
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
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
作为一首自题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