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7.00 MB
- 文档页数:34
【第12期------这是我们比赛的园地,看看谁做的最好,最认真!】 城市空间结构 试题(二)地理竞技园试题第12期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背面的答案纸内,否则无效)1.主要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或市中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3.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5.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
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
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 A.地形 B.地域文化 C.气候 D.宗教6.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 )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7.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 A 、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B 、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 C 、城市不论大小,城市中都有文化区、行政区 D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8..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 ②城市环境的优劣 ③距离市中心远近 ④交通便捷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9..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 A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10.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B .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 .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D .西欧地质条件差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巨大的吸引力B 、土地价格和租金只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而变化C 、城市中心对商业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商业也付出了高额地租D 、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城市中心由近到远逐渐增加的 1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的,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B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C 、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D 、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的,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1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 A 、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 、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C 、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 、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地租很低B 、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区有较大的吸引力C 、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D 、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15..下列关于西方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共同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城市的中枢部分都是中心商务区 B 都可以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 C 住宅有高级住宅与低级住宅之分,且呈背向发展。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成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各功能区特点(中央商务区(CBD)为教学的重点);②分析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③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其中经济因素亦为教学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培养学生从一般感知到理性认知的地理思维能力;②通过上互联网查找深圳主要功能区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④读图分析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②以深圳为案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基本的城市地理国情,关注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同时也激发学生观察、调查地理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地理学的世界观,即从相互联系上、从时间变化上、从空间分布的差异上认识地理事物。
【学法指导】读图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比较法等常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本节课把课前的调查研究,课堂的网络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从知识的展现程序来看,先由远及近,展现世界著名城市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感,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再由本地实际出发,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空间分布特点,再提升学生的能力,以深圳城市为例探讨怎样的城市地域规划最适宜人居。
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路。
第2课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体会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地理图片资料的比较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学测要点】一.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住宅区——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分布在交通干线旁的城市外围。
商业区——大多呈团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街道两侧和道路相交处。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是行政区)2.经济因素(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影响的地租水平、付租能力的差异)3.社会因素(高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城市空间结构模式: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 3.多核心模式 4.未来“田园城市”三.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 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基础展示】单项选择题:(08学测)1.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07学测)读右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其中e 区域通常是( )A .中心商务区B .批发与轻工业区C .低级住宅区D .高级住宅区3.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 .扇形模式B .同心圆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星状环形模式判断题:(正确的表示为“A ”,不正确的表示为“B ”)4.北京的市中心区由于社会因素而形成了行政区。
( )(10学测)5.地域文化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 )功能区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区市中心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多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区接近市中心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工业区 远离市中心 占地较大;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和环境压力【互动探究】活动1.下面两幅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仔细观察,圈出布局不合理之处,并解释原因?甲乙活动2.下图为某县未来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