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合理优化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教育督导室安排,宋广恒督学、苗学良同志于XX年11月中下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侧重于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核编定岗情况、中小学教师管理及录用、交流情况等。
调研工作采取资料调查法、个别访谈调查法、表格调查法等方法,分2个层面进行:一是各地填报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二是从每县(市、区)中随机抽取4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全市33个乡镇和60所中小学,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调研人员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分析,对所查数据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认真核实。
调研工作得到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各地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为调研组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一、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根据各县填报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统计,目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基本情况专任教师数教职工数编制数空编超编数小学 21609 23927 23144 783初中 13711 16412 20434 -4022高中 5426 6878 5090 1788合计 40746 47217 48669 -1451全市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基本情况(见表2、3、4、5)。
表2 全市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基本情况30岁以下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51~55岁 56~60岁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小学 4243 2784 2650 3198 3835 3037 4180初中3746 3899 2309 1692 1442 972 2352高中 2136 1210 872 556 249 253 1851表3 全市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基本情况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未定职教师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小学 169 12743 10210 805初中 1184 7201 7650 377高中 831 1967 3617 463表4 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情况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中专中专以下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小学 1315 9978 12129 505初中 4787 9026 2410 189高中 3 4485 780 1500 110表5-1 全市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情况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社会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其他当年不任课小学教师数量 560 8947 7800 776 705 498 355 646 530 421 139 232所占百分比(%)表5-2 全市中学专任教师学科结构情况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外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其他当年第 3 页共19 页不任课初中人数 1026 2204 2379 845 564 799 885 881 1842 386 531 351 297 108 613%高中人数 329 846 837 510 474 268 237 295 742 145 248 135 179 10 261%二、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1、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
小学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了解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研究对象主要是山东省小学
的教师队伍。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了教师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让小
学教师队伍更加坚强,更加优秀的建议。
结果显示,调查的小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小学
教师本身的素质并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当前教师队伍的年
龄结构分布不均衡,老师数量太少,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够;再次,教师
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工作压力大;最后,教师离职率高,晋升和调动
机制落后。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学校应招收更多优秀的
老师,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开放的晋升和调动机制,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再次,加强对教师休息和职
业素质的培训;最后,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完善小学教师
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方式。
关键词: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
一、引言
随着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已成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调研报告标题: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多个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的访谈,本报告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关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1. 了解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情况;2. 研究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制;3. 探索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提升途径;4. 分析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走访多所小学,观察教师队伍的组成情况;2. 访谈:与小学校长、教师代表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3.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所得数据和访谈结果,对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教师队伍总体规模适宜,但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相对稳定,年轻教师占比不足;3. 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制亟需完善;4. 学历和专业背景不足是小学教师队伍的一个短板;5. 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存在不足,培训和奖励制度亟需改革。
四、调研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小学教师招聘力度,确保教师数量满足需求;2. 建立健全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和学习机会;3. 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 完善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吸引力;5. 鼓励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学科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采纳和实施本报告提出的建议,以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报告编者按:班主任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中坚骨干,发挥着联通各方,统筹班级资源的班级管理龙头作用,承担着日益重要的班级治理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教育处德育工作组开展了班主任工作现状问卷调查,现将数据结果予以发布,以期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新区成立以来,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不断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功能作用不凸显、专业水平与学生发展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等问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相关内容,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教育处开展班主任工作情况调查问卷,了解新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着力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改革,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家校共育的枢纽和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石,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政策基础。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基本结构,包括班主任群体的年龄、性别、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及任教学科。
二是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包括班主任任职意愿、班主任福利待遇、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考评及班主任获得的支持情况。
三是班主任工作制度的现实与需求,包括班主任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两部分。
四是班主任资格制度的现实与需求,包括班主任选拔方式及班主任岗位核心素养两部分。
五是班主任培训制度的现实与需求,包括班主任培训内容、效果及方式等方面。
调查方法本次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天府新区所有中小学纳入调查范围。
最终,共有965名班主任参与调查问卷,占全区中小学班主任总数的65%。
其中小学班主任711名,中学班主任254名。
问卷分析(一)班主任基本结构分析1.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25岁及以下的班主任占8.7%,25—30岁(含)的班主任占23.42%,30—35岁(含)的班主任占21.14%,35—40岁(含)的班主任占15.13%,40—45岁(含)的班主任占13.89%,45岁以上的班主任占17.72%。
最新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最新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最新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一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下面以xx小学为例:一、基本情况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
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
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
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
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
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
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
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观察:参观多所小学,观察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和多样化程度。
2. 问卷调查:针对小学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培训机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
3. 座谈会:与多名小学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规模:小学教师队伍规模较大,但在一些乡村地区仍存在教师紧缺的情况。
2. 结构: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均衡,但教龄较长的教师较多,年轻教师占比较低。
3. 专业技能:教师队伍中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较多,但仍存在一些教师缺乏最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问题。
4. 激励机制:小学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为稳定,但激励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待提升。
5. 培训机会:小学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少数教师能够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6. 评价体系: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仍较为简单,只注重成绩,忽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
四、调研分析:1. 需要加强对小学教师队伍的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在人员配备方面,解决乡村地区教师紧缺问题。
2. 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推动老中青交流,实现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3.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
5. 需要改革教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师德表现和个人发展。
五、改进建议:1. 加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保障乡村小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2.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 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除了重视学生成绩,还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
4. 制定激励机制,如设立岗位激励、职称晋升等制度,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班主任工作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调查报告范文(一)为了了解我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根据上级的要求,我们开展了班主任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方法、对象、内容及时间:此项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于XX年1月10日对我校20名班主任的年龄、班主任工作年限、班级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班主任基本情况及分析我校现共有班主任31人,其中女性班主任占100%,全校班主任平均年龄35.3岁,调查的20名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为6.5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优秀班主任为35.2%。
1、年轻化的班主任队伍从统计数字来看,我校班主任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在调查的20位班主任中,年龄在30--39岁为45%;年龄在40—49岁的班主任约为30%;年龄在50岁以上的班主任仅占2%;青年人的优势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较新,对新信息接受快。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更容易转变传统的、落后的班主任管理观念;更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步子较大。
但青年人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由于缺少教育工作的经验,有的班主任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有的同志虽有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缺乏的教育措施,使教育理念难以成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影响了教育效果。
2、进入发展期的班主任占大多数教师班主任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担任班主任的前三年,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还较为生疏为称为初期;第四至六年,对班主任工作规律有了一定的把握,我们称为发展期;第七年以后,一般的班主任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工作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是班主任工作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时期,可以称为成熟期。
从统计数字看,20位班主任中,3年以下为2人;3-5年为3人;6年以上为15人进入成熟期,占全体班主任的75%。
大量班主任进入成熟期,预示着只要管理、培养措施科学合理,全校德育工作会扎实推进,会有更多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脱颖而出。
xxx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第一篇:xxx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xxx小学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历时最长最广泛的基础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学教育。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差别越显突出。
但从进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提升我校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特进行本次调研。
一、调研目的:通过对xxx小学教师的现状分析,发现核心问题,掌握教师心态,把握时代脉搏,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调研方法:采用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来了解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利用听课、评课等形式,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
三、正文(一)基本情况xxx小学始建于1923年,地处xx市xxx村,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46平方米。
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名。
教职工27名,其中有2人长期病休,实际在岗教职工25人专科以上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目前拥有的优势拥有的优势---三增加1、学生逐年增加。
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生均面积、户外绿地面积、综合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都比较充足,教学环境优美,临近北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空间大,近两年学生入学率逐年增加。
2、骨干教师逐年增加。
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近一年通过区域交流,岗位调整,为我校添加了新的骨干力量。
目前我校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7名。
3、现代化教学手段逐年增加。
学校现有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基本设施配备齐全,每间教室均配有电子白板,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谓多种多样。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市的10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教师培训、教师职称评审、教师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内容。
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教师培训调查结果显示,62%的教师参加过各类培训,其中大部分是校内培训(70%),少数教师有参加外部培训的经历(30%)。
同时,教师普遍认为培训对其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2.教师职称评审调查发现,70%的教师参加过职称评审,其中30%成功晋升,70%未能成功晋升。
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水平和科研业绩,但也有教师认为竞争激烈和评审标准不明确是未能晋升的原因。
3.教师发展机会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表示缺乏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他们认为学历提升和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培训资源。
四、问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得出的信息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问题:1.培训资源不足。
虽然教师普遍认为培训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帮助,但目前校内培训仍然是主要形式,外部培训的机会较少。
2.职称评审不公平。
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水平和科研业绩,但一些教师认为竞争激烈和评审标准不明确导致了晋升的不公平。
3.缺乏教师发展机会。
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进修和学习的需求很大,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培训资源。
五、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
2.完善职称评审制度。
进一步明确职称评审标准,确保评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提供教师发展机会。
政府和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培训、完善评估制度和提供发展机会,才能够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为优质教育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南开区中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交往和生活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班主任工作中各种教育行为的总体认识。
二、调查工具及实施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上海长宁区提供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
2 、问卷内容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和教育行为的调查,围绕班主任教育行为设计了包括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基本素养、教育能力以及班主任队伍现状等方面46 个问题。
3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涉及全区中学24 所,小学18 所,发放问卷884 份,收回有效问卷844 份,有效率为95.5 %。
4 、调查时间2005 年6 月。
第一部分调查结果一、班主任队伍人员组成图表略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涉及到从小学至高三所有年级的班主任,且各个年级分布较为均匀;我区班主任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担任,30〜39岁的班主任占44.8%,小学在此年龄段的班主任高达67.2%,班主任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担任;41.1%的教师做班主任在10 年以上,同时担任班主任在3 年以下的也将近1/5 ,部分班主任尚缺乏必备的工作经验;全区班主任津贴普遍较低,特别是小学班主任,95.8%的小学班主任每月津贴在150元以下,中学在150元以下的班主任占31.3%, 150〜200元的占24.8%, 200〜300 在占32.5%。
二、班主任的队伍的工作现状1、班主任的工作态度从上表可知,有1/3的教师愿意“积极争取做班主任”,而近一半的教师则选择了服从学校安排的态度,在中学18.10%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
调查同时表明,全区有53.6%的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比较高” ,36.5%的班主任工作热情“一般”,只有1.9%的班主任工作热情“很低”2、学习培训情况(见表A〜E)A、参加班主任培训情况:从表A〜B可知,我区中小学班主任78.4%是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学校重视对班主任的政治学习,组织专题学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但中学与小学相比,小学参加培训和组织专题学习的比例更高一些。
小学班主任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班主任老师是小学德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业务素质的水平等各方面情况直接影响德育任务的完成和德育目标的实现。为了了解当前我县小学德育主任和班主任队伍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组织了延庆县小学班主任基本情况调研活动。 一、调查方法、对象、内容及时间: 此项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于2005年9月对全县各小学班主任的性别、学历、年龄、教龄、班主任工作年限、所获荣誉、承担课题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全县小学班主任基本情况及分析 我县小学共有班主任567人,其中女班主任占总数87.5%,全县班主任平均年龄33.03岁,平均班主任工作年限12.4年,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8.5%,获紫禁杯、长城杯奖在班主任达到45.5%,论文(近三年)获得县级三等奖以上的教师为79.2%,有国家、市、县、校德育科研课题的为34%。 从整体上看,延庆县小学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轻化、处于发展期、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深化我县德育改革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着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教育科研活动不够普遍、科研能力水平较低、骨干班主任流失严重、师资构成地域差异较大等不利因素。 1、年轻化的班主任队伍 从统计数字来看,全县小学班主任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567位班主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398占总体的70.2%;36—45岁中年班主任约占19.6%;46岁以上的班主任仅占10.2%,比去年相比46岁以上教师的数量又有所下降(去年46岁以上的为11.6%)。 青年人的优势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较新,对新信息接受快。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更容易转变传统的、落后的班主任管理观念;更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步子较大。但青年人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由于他们是初入社会,有的同志理想抱负尚不坚定,工作上不够踏实,容易情绪化,顺利时干劲十足,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由于缺少教育工作的经验,有的同志班主任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导致班级管理混乱,有的同志虽有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缺乏的教育措施,使教育理念难以成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影响了教育效果。 2、进入发展期的班主任占大多数教师 班主任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担任班主任的前三年,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还较为生疏为称为试验期;第七年以后,一般的班主任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工作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是班主任工作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时期,可以称为发展期。 从统计数字看,全县的567名班主任中,3年以下为61人;4-6年为31人;7年以上为475人进入发展期,占全体班主任的83.8%。大量班主任进入发展期,预示着只要管理、培养措施科学合理,全县小学德育工作会扎实推进,会有更多的班主任教师脱颖而出。 3、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 随着教师队伍的自然更替和培训进修工作的开展,我县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统计表明,全县小学的班主任教师中,本科为218人,占全县班主任的38.4%,(去年为16.2%);大专学历为284人,占全县班主任的50%;中师为41人,占7.2%;高中为23人;初中为1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8.5%,比去年的82.4%又提高了6.1%,越来越多的人进修本科和研究生班的课程。学历提高的重要优势是基础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以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得到增强,这使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了比较好的知识背景,为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长城杯奖励制度推动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普及 我县特有的长城杯优秀班主任奖励机制,是推广班主任经验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平台,更是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到2004年为止,获长城杯班主任为238人,占全体班主任的42%。其中35.8%的长城杯班主任均有县级以上德育论文获奖,反映了我县长城杯奖励制度在推动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上的贡献。 5、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从统计数字看,全县小学567位班主任中,男班主任仅为71人,占总数的12.5%;女班主任为496人,占总数87.5%,性别比例差异悬殊。与去年相比,男班主任数又下降了1.7%。 女教师的数量过多,缺乏男教师的现状会加重男生的女性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6、骨干班主任流失现象严重 从1988年首届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评比活动到今,十八年来,我县小学获奖班主任约100多人,但现在仍为班主任的仅为23人次(实际是22人,有一人荣获过两次)约为3.7%,长城杯班主任238人。除自然流动(部分老师退休)外,多数获奖教师流失到其他工作岗位,这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较大损失。长城杯班主任239人。 7、教师开展德育科研工作还不普遍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改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措施,从统计数据看,县级以上德育论文获奖教师450人,有117人从未获过县级以上奖励,获奖教师占79.3%。德育科研上,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的有88人,县级课题研究工作10个,校级课题研究95人,三项共计193人,约占34%,而且集中在有限的几所学校中,大部分学校班主任教师的科研方面是空白。 8、师资构成地域差异较大 从统计数字来看,全县的班主任师资构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外辐射,越趋近中心师资越强,越是边远地区,条件越艰苦,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越差。 仅以延庆三小、永宁小学和千家店小学为例的比较: 表一,延庆三小、永宁小学和千家店小学班主任年龄和任职年限统计 学校 全校班主任数 数据 年龄 任班主任年限 25岁以下 26至35岁 36至45岁 46岁以上 3年以下 4—6年 7年以上 延庆三小 34 数量 4 14 16 0 4 2 28 占全校 12% 41% 47% 0 12% 6% 82% 永宁小学 18 数量 7 5 3 3 7 3 8 占全校 39% 28% 17% 17% 39% 17% 44% 千家店小学 8 数量 6 0 0 2 5 1 2 占全校 75% 0 0 25% 63% 13% 25%
表一,数据反映,县城学校在年龄结构和任职年限上比山区、乡镇小学具有较大优势:县城学校年龄在25岁至45岁,任职在7—20年处于发展期的教师占大多数;乡镇小学和山区小学年龄在25岁以下和46岁以上的教师居多,中间年龄段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出现中间断层的现象。这不利于山区班主任教师的迅速成长。 表二,三小、永小和千小班主任学历水平及获市县教学骨干称号统计: 全校班主任数 学历 市、县教学骨干 本科 大专 中师高中 延庆三小 34 数量 25 9 0 11 比率 74% 26% 0 32% 永宁小学 18 数量 8 6 4 2 比率 44% 33% 22% 11% 千家店小学 8 数量 0 6 2 0 比率 0 75% 25% 0
从三所学校班主任学历和获市县教学骨干称号上看,县城学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获市县教学骨干的数量较多,乡镇小学和山区本科教师和市县教学骨干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县城学校和山区学校对比悬殊:延庆三小班主任达到本科学历的为74%,而山区校为0。延庆三小有市级教学骨干2人,县级教学骨干9人,市县教学骨干教师占全校班主任的32%,而山区也为0。这两方面的现状反映了县城学校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数量远远高于山区。所以提高山区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任务艰巨。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我县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现状,我们认为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注重开展采取分层培训活动 多年来,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有部门组织的、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活动明显较少。所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措施之一是根据班主任的实际状况、根据各层面教师的需要组织不同层面的培训,如紫禁杯、长城杯优秀班主任培训,青年班主任培训,学校骨干班主任、一般班主任的培训等。 (1)紫禁杯、长城杯优秀班主任的培训。培训要以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使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促进个人的班主任工作风格的形成和成熟。 (2)加强青年班主任培训。针对青年班主任的思想实际和能力状况,要着重在道德修养、班级常规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要通过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念。在人格(个性)发展方面,青年班主任需要学会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的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同时,还要提高“心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班级常规管理经验的学习,提高班集体建设的能力。 (3)对学校骨干和一般班主任层,通过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提高对德育对象的了解、德育因素的把握、德育途径方法的运用、德育研究等能力,为其尽快成为优秀班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广泛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是提高班主任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我县有十余所小学参加国家级德育科研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延庆实验区研究和县级“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课题的研究。没有德育课题的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德育课题的立项申报和研究活动。要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齐参与的教科研局面。要提倡小、快、实的研究活动方式,即要通过一些小的班主任工作专题的研究,切实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课题研究周期短,一般一、两个学期就能解决问题,见效快;研究要有实践价值和意义,实效性强。从而实现班主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真正使德育科研成为了班主任成长的加速器。 3、发挥县城学校的示范牵动作用 根据经验多的班主任集中在县城学校的现状,一是继续组织优秀班主任演讲报告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与研讨,促进了受助学校和班主任教育观念的更新、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也使优秀班主任得到了锻炼提高;二是开展“留学”活动,农村小学教师与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