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63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北师大一年级可爱的企鹅教学目标:1.认识企鹅的外貌特征。
2.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企鹅的外貌特征。
2.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PPT2.北极企鹅的图片3.提问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与学生打招呼,引发学生对企鹅的兴趣。
2.准备几张北极企鹅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并谈论一下为什么这个动物是可爱的。
Step 2 学习教材(10分钟)1.使用PPT展示企鹅的外貌特征,例如黑白的羽毛、短粗的翅膀、扁平的脚等。
并解释这些特征让企鹅在水中游泳更加灵活。
2.观看一段短视频片段,展示企鹅在水中的游动。
让学生体验企鹅的优雅姿态,并与学生一起模仿企鹅在水中游动的姿势。
Step 3 深入学习(15分钟)1.分发提问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问题例如:企鹅生活在哪里?他们吃什么?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性?2.随机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3.使用图片展示企鹅的食物链,让学生了解企鹅在食物链中的角色。
Step 4 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企鹅,根据老师的指令模仿企鹅的动作,例如“摇头摆尾”、“在冰上蹦蹦跳跳”等,让学生体验企鹅的乐趣。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画的企鹅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1.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企鹅的认识和所了解到的新知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积极保护动物的意识。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关于企鹅的信息,并完成一份关于“我最喜欢的企鹅”的作文。
Step 7 教学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扩展活动:1.安排学生观看有关企鹅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2.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真实的企鹅,并学习相关知识。
可爱的企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企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企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企鹅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企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企鹅的外形特征。
1.2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企鹅的资料。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3.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企鹅的生活习性,如游泳、捕食等。
3.2 学生分享保护企鹅的措施,如保护栖息地、减少污染等。
4. 观看视频4.1 教师播放关于企鹅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企鹅的生活环境。
4.2 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企鹅,加深对企鹅的认识。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提出保护企鹅的建议,分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 布置作业6.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企鹅的画作,展示对企鹅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企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保护企鹅的措施,体现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但部分学生对企鹅的保护措施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企鹅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企鹅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企鹅,通过模拟企鹅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企鹅生活习性的理解。
4. 制作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企鹅的海报,包括企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导言:企鹅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动物,它们的形象可爱而独特。
企鹅生活在南极洲和南非洲等地,由于其独特的群居行为和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成为了很多学生喜爱的学习对象。
而在教学中,以企鹅为主题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帮助您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企鹅这一主题。
一、教学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对企鹅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企鹅的基本知识介绍:a. 企鹅的外貌特征b. 企鹅的生活习性c. 企鹅的生活环境2. 观察企鹅:a. 在课堂中播放企鹅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情况。
b. 导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了解企鹅的特征和行为习惯。
3. 企鹅手工制作:a. 让学生用纸板和颜料制作纸板企鹅。
b. 学生将用纸板、颜料和一些其他材料制作成造型各异的企鹅,展示出来。
4. 保护环境:a. 引导学生了解企鹅面临的环境问题。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企鹅及其生存环境。
5. 企鹅游戏:a. 设计一些与企鹅有关的游戏,例如企鹅赛跑、企鹅模拟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和视频展示: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企鹅的形象和生活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企鹅。
2. 群体讨论: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企鹅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手工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企鹅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游戏设计:设计与企鹅相关的游戏,增加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安排:1. 介绍企鹅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企鹅的图片和视频,讲解企鹅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2. 观察企鹅:播放企鹅纪录片,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特征和行为习惯,通过带问题的观察让学生参与其中。
3. 企鹅手工制作:给学生提供纸板、颜料和其他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企鹅模型。
4. 保护环境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企鹅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企鹅及其生存环境。
《可爱的企鹅(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企鹅的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描述企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企鹅图片、视频资料。
问题解决策略指导书籍。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适合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空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企鹅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企鹅。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可爱的企鹅呢?4.2 企鹅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图片,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生分享所学知识,教师进行总结。
4.3 问题解决实践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受伤的企鹅,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组选择一种策略进行实践,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
4.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第五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企鹅的观察日记。
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关于保护企鹅的行动计划。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学生对企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表现。
6.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作业和课后的实践成果。
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观察企鹅的生活环境。
开展学生企鹅保护主题活动,如制作保护企鹅的标语、海报等。
7.2 拓展目标加深学生对企鹅生活习性和保护意识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企鹅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地区。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企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企鹅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企鹅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地区。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种类的企鹅。
2. 教材或课件:介绍企鹅的相关知识。
3. 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企鹅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企鹅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企鹅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的羽毛、短而有力的腿、圆滚滚的身材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企鹅的外貌特点。
3. 学习企鹅的生活习性:讲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南极洲、游泳速度快、善于潜水和觅食等。
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企鹅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4. 探讨企鹅的分布地区:介绍企鹅分布在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引导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环境。
5. 观察练习:组织学生观察企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描述企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企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企鹅及其生活环境。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企鹅的资料,了解企鹅的其他特点,如繁殖习性、天敌等。
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8. 板书设计:可爱的企鹅外貌特征:黑白相间的羽毛、短而有力的腿、圆滚滚的身材生活习性:生活在南极洲、游泳速度快、善于潜水和觅食分布地区: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企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企鹅生存环境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污染等。
3. 提出保护企鹅的建议,如减少污染、保护南极洲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企鹅》。
本篇文章是一篇状物作文,介绍了企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以及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生动,插图形象,适合学生观察、欣赏和模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企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提高学生的状物作文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对企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企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状物作文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作业纸。
2. 学具:铅笔、橡皮、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企鹅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企鹅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企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篇类似的状物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手法,如:观察角度、描述方法等。
4. 随堂练习:学生按照例题要求,以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对象,写一篇状物作文。
5.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可爱的企鹅1. 外形特点2. 生活习性3. 繁殖特点4. 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修改自己的状物作文,要求语言通顺、描述生动。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企鹅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企鹅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课后作业,延伸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案:可爱的企鹅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企鹅的基本特征,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大小、颜色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企鹅的基本特征:外形、大小、颜色等。
2. 企鹅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繁殖等。
3. 数学概念:大小、颜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企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企鹅生活习性的理解,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企鹅图片、企鹅生活视频、数学教具等。
2. 学具:彩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企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企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企鹅。
3. 数学概念学习:通过展示企鹅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如大小、颜色等。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企鹅图片,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企鹅的基本特征:外形、大小、颜色等。
2. 企鹅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繁殖等。
3. 数学概念:大小、颜色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用彩笔绘制企鹅,注意表现出企鹅的大小、颜色等特征。
3. 与家长一起讨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企鹅生活习性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对括号和问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图和图中括号、问号对图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情境挂图,吹塑纸做成的括号和问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齐说)想。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 生: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生:喜欢。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 生:南极。 师:(出示挂图“美丽的南极”)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请你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谁愿意去呢?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师:比一比,看谁今天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多。 (挂图上左边原来有6只企鹅,师在冰山上又贴了3只企鹅,演示是从冰山后面走来的。)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雪地上原来有6只小企鹅在玩耍,后来又从冰山后面走来3只。 师:那么谁能帮助小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请问冰山上现在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在图上怎样表示刚才提的问题呢?(师画大括号和问号。) 现在图上多了什么符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答出: “大括号”的样子好像要把上面的这些企鹅怎么样?(合起来。) “问号”的作用是什么?(生:要求的问题。) 师: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桌两人讨论,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 师:哪两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我和××的算式是6+3=9(只),雪地上一共有9只企鹅。 师:同学们真能干,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出示第2幅图。 师:请看这一幅画面,仔细观察小“问号”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冰山上去了)。那么“大括号”和下面的9只表示什么意思?(生:雪地和冰山上合起来一共有9只。)谁能把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生:雪地上有9只企鹅,左边有6只,冰山上有几只呢?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9-6=3(只)。 出示第3幅图。 师:大家认真看一看小“问号”又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左边上去了。) 这幅图表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怎样解答小“问号”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9-3=6(只)。) 观察3幅图,比一比,找规律。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汇报。师总结。 师:同学们又聪明又能干,通过这些画面,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出了好办法解决,你们还愿意继续帮小企鹅解决问题吗? 师:9只小企鹅聚在一起,现在它们想分成两组活动,但不知道怎么分,你有办法吗? 生:可以分成1只和8只,2只和7只……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企鹅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它们非常满意,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如果你们能在数学王国里连闯四关,它愿意留下来做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欢迎吗?大家努力吧! 三、回顾小结,赞美激励 师:这节课很快地结束了,说说你们的收获吧,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呢?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企鹅情境的观察和分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企鹅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企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企鹅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企鹅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讲授新课(1)呈现情境图展示一幅企鹅在冰面上的情境图,图中有不同数量的企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如:“左边有 3 只企鹅,右边有 5 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3)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方式,理解加法的意义,得出 3 + 5= 8(只)。
(4)举一反三改变情境图中的企鹅数量,让学生继续提出并解决类似的加法问题。
(5)引入减法展示另一幅情境图,比如原来有 8 只企鹅,走了 2 只,问还剩下几只企鹅。
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得出 8 2 = 6(只)。
3、巩固练习(1)安排一些与企鹅相关的练习题,如“有 7 只企鹅在玩耍,3 只去游泳了,还剩下几只在玩耍?”(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解答。
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企鹅情境中的问题。
(2)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5、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讲今天学习的企鹅数学问题。
(2)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
教学难点: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关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你
们喜欢企鹅吗?让我们一起去南极看看他们吧!出示课件(动画效果)有几只企
鹅正摇摇摆摆走过来。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解决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1)有一小队企鹅组成的队列正在准备出去玩,队列走的怎么样?和学生们的
队列走的对比一下?进行德育教育。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中哪些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
(4)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5+3=8
(5)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还可以怎么列?
(6)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2.解决减法问题。
调皮的小企鹅们想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大家愿意吗?大家要仔细看,(老师点
击课件)咦?他们都去哪了?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原来一共有8只企鹅,剩下2只,冰山后藏起来了几只?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摆一摆,画一画。
交流你的方法。
摆一摆 (请生示范)我先拿8个圆片,再圈起来2个,还剩6个 。
生:画一画(请生示范)我先画8个三角形,再划掉2个,还剩6个。
(3)列式计算:8-2=6
(4)说说8-2=6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变式练习:冰山后2只,怎么列式计算。8-6=2
(6)说说生活中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3.比一比,找规律。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
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小企鹅邀请我们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出示课间企鹅闯关课件)
1.第一关:说一说。(完成课本42页第1题)
2.第二关:课本42页第4题.
3.第三关:猜猜我盖住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可爱的企鹅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他们生活在南极,现在由于人们非法捕杀 破
坏环境 企鹅的数量正在锐减,大家看这是帝企鹅 它目前的数量仅存十万只 面
临着种类灭绝的危机,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看不见他们可爱的身影了 ,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做呢?(生:保护环境)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保护
环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