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情景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设计方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旨在通过情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生字词、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景创设(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与课文相关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思考问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字词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
(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4. 课文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 语言表达(1)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大班教学案例分析100例教学案例1,数学课堂上的游戏化教学。
在大班教学中,数学课常常是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
然而,一位老师的巧妙设计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在一堂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
游戏规则是通过抛骰子来确定题目的难度,然后由学生们团队合作解答问题。
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案例2,语文课上的情景模拟。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的教学活动。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进行对话和表演。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景理解能力。
教学案例3,科学课堂上的实验探究。
在一堂科学课上,老师进行了一次实验探究活动。
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这种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4,英语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
在一堂英语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了教学。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教学案例5,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排练。
在一堂音乐课上,老师进行了一次合唱排练活动。
学生们通过合唱排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艺术修养。
教学案例6,体育课堂上的游戏竞赛。
在一堂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了一场游戏竞赛活动。
通过游戏竞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教学案例7,美术课堂上的创意绘画。
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创意绘画活动。
学生们通过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一幅幅充满个性和创意的作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案例8,综合实践课堂上的手工制作。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案例陆万美教学内容分析:《答司马谏议书》是苏教版高中语文今年高一上学期增补的内容之一。
本文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责难王安石,并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
读司马光的第一封信,王安石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做实质性答复。
司马光于是又写了第二封信,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的第一封信做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今天的我们眼前的书信《答司马谏议书》。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是普通的三星高中,高一学生之前已学过书信,对书信的格式比较熟悉,但对古代的书信格式(称呼、问候、客套语与落款等)并不太了解;另外初中虽学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鲁迅),对驳论的论证方式知晓但是并未熟练掌握,何况《答司马谏议书》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有必要先解决“文言”的任务,因此下面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重点解决“文章”的任务,把握驳论的论证方式。
设计思想:这是一节三星联盟学校之间的展示课。
这节课是《答司马谏议书》的第二课时,以“把握书信内容”为重点,以“感受驳论的妙处”为难点,希望有效地达成教学重难点,同时又能为学生们搭建积极活动和思考的平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以读信的形式贯串整节课,在学生诵读信、品读信的过程中,把握王安石信中的内容。
在把握书信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驳论的妙处,同时也感受到古代书信的这一文化传统形式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巩固文言字词;把握书信内容;感受驳论的妙处。
教学重点:把握书信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驳论的妙处。
教学准备:分好 6 小组、准备 6 个文件夹(事先分给各小组)、多媒体课件、看《见字如面》第二季第四期和第五期节目。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全国M P A c c 教学案例库案例编号:案例名称:河南华为适用课程:《审计理论与实务》编写目的:旨在让MPAcc 学员在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讨论有关会计责任、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重要性、审计风险以及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等审计理论和实务问题。
知 识 点:会计责任、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重要性、审计风险以及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关 键 词:河南华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勤勉尽责、审计证据 案例摘要: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收其非法所得30万元的处罚决定不服,随即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诉讼。
河南华为与中国证监会都在为法庭庭审做准备,河南华为认为自己是符合规范的,而证监会认为河南华为明显失察。
根据案例中提供的资料,要求学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双方的理由和证据,通过讨论和辩论,掌握案例中反映出的知识点,并可对庭审结果进行预测。
提供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清华大学案例作者:郝振平编写时间:2009年3月全国M P A c c 教学案例库河南华为2003年7月末的一天,在郑州市陇海西路50号河南华为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原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变更为现名,以下简称河南华为)的会议室里,法定代表人朱晓琳正召集注册会计师董超、赛宝国、代理律师徐英军以及其他负责人开会,商议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提起诉讼的事宜,对有关的证据、理由进行最后的梳理,为8月4日在北京一中院开庭的庭审进行充分的准备。
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中国证监会认定,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会计师董超、赛宝国在对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年报审计时,出具了存在虚假事项的审计报告。
郑州宇通客车1999年的财务报表存在多处虚假内容的情况是财政部驻河南专员办检查组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巡查时发现的,证监会据此进行了查证核实,之后对河南华为作出了行政处罚。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案例一、概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体化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一体化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二、背景介绍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文基础知识传授,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对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 一体化教育理念介绍一体化教育强调整合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分析1. 设计目标本案例旨在通过一体化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辨、懂得创新、勇于实践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的通联,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案例中,教师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一场故事情节为教学内容,结合历史人物、社会背景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形成对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的全面理解。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引导、探究、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
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展示、文学欣赏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评价体系。
四、效果总结1. 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一体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转变,更加注重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的综合运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学科之间的联动性。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男,某高校学生被告:某高校案由:侵害受教育权原告李某于2019年考入被告某高校,攻读法学专业。
在校期间,李某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表现突出。
然而,由于被告某高校存在管理漏洞,导致李某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具体表现为:1. 教学设施不完善:被告某高校部分教室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导致李某等学生无法正常上课。
2. 教师资源不足:被告某高校部分课程教师资源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李某等学生的学业发展。
3. 实习机会受限:被告某高校未能为李某等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使其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4. 学生权益保障不到位:被告某高校对学生权益保障不到位,李某在维权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某高校是否侵害了原告李某的受教育权。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案例分析1. 被告某高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原告李某等学生无法正常上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被告某高校未能满足这一基本条件,侵犯了原告李某的受教育权。
2. 被告某高校的教师资源不足,影响原告李某等学生的学业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例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3、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
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2)了解函数、数列、级数的基本性质;(3)熟悉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和公式;(4)学会运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提高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极限与连续2. 导数与微分3. 微分中值定理4. 积分5. 无穷级数6. 多元函数微分学7. 重积分8. 多元函数积分学9. 微分方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 作业与答疑: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极限与连续第5-8周:导数与微分第9-12周:微分中值定理第13-16周:积分第17-20周:无穷级数第21-24周:多元函数微分学第25-28周:重积分第29-32周:多元函数积分学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30%):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反思:教师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教学设计案例(精彩4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
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4.指导写字。
(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叫声:引吭大叫步态:从容不迫吃相:架子十足四,初识”高傲”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五,作业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案例一:9 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案情]2001 年12 月19 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向来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
但9 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1.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xx 老师、xx 同学和学校。
2.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当"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