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案(第一章绪论)
- 格式:docx
- 大小:75.56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周第1次课(9月24日)第2次课(9月25日)第3次课(9月26日)第4次课(9月27日)(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一氨基酸(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8、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2、参考资料:(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四、教学反思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七周第1次课(10月8日)第2次课(10月9日)第3次课(10月10日)第4次课(10月11日)示、仿真等)I实验室等)教学目标: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变性。
熟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和分类。
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蛋白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蛋白质变性、沉淀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蛋白质理化性质。
难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理化性质。
教学内容、过程及时间安排(含讲授、课堂讨论、练习等环节):一、基本内容1、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二、讲解内容1、讲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5分钟)。
2、重点讲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0分钟)。
3、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0分钟)。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讲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5分钟)。
(1)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2)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3)蛋白质的变性(4)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5)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5、讲解蛋白质的分类(10分钟)。
6、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2、参考资料:(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四、教学反思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教案(课堂教学学时:80)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重要地位: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的概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重点介绍生物化学的内涵、研究任务及其地位,通过生物化学发展史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介绍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历二、生物化学的基本内涵1、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三、生物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四、如何学好生物化学五、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二章蛋白质化学(16学时)本章重要地位:蛋白质是一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信息的体现者,在生物体内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蛋白质组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活动规律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
教学要点:重点讲授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使学生掌握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一、氨基酸的结构二、基本氨基酸的分类(要求学生熟记)三、不常见蛋白质氨基酸及非蛋白质氨基酸第二节氨基酸的性质一、氨基酸的构型、旋光性和光吸收二、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三、氨基酸的化学反应(注意说明反应特点)第三节氨基酸混合物的分离(重点)一、层析技术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层析二、电泳技术纸电泳第四节蛋白质概论一、蛋白质的定义二、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四、蛋白质的分类五、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层次第五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肽1. 肽的结构和命名2. 肽键的结构特点3. 肽的理化性质4.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二、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重点)1.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2.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意义3. 一级结构测定的原则和基本流程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1)多肽链的拆分2)N-末端和C-末端氨基酸残基的确定(3)多肽链部分裂解成较小的片段(4)测定各短肽段的氨基酸序列(5)重建完整多肽链的一级结构-获得多肽链的完整序列(6 )确定半胱氨酸残基间形成的二硫键的位置(7)酰胺基位置的确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案2005级本科王顺讲师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006.12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章节第三章2-3节授课对象2005级本科授课时间2006.9.13 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底物浓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了解:酶促反应的特点和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酶促反应的特点。
双倒数方程图象。
难点:米氏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举例。
板书推导米式方程,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板书提纲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章节第四章2-3节授课对象2005级本科授课时间2006.9.25 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机体不同生理条件下,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代谢调节及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掌握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反应途径及特点,反应限速步骤及关键酶。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巴斯德效应难点:2,6-双磷酸果糖对糖酵解反应途径的调节。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三羧酸循环中间物质彻底氧化的支点。
教学方法讲授式+对比启发式。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反应过程的认识,板书糖代谢反应过程。
最后总结归纳,对比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并通过举例消化理解。
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板书提纲三羧酸循环的要点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章节第四章 4-5节授课对象2005级本科授课时间2006.9.27授课学时 2 授课地点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
***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四、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学时 3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GOD-POD 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内容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GOD-POD 法测Glu,难点:回收试验的原理与操作;教学媒体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教学过程复习旧课重复性试验讲授新课一、原理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
将被测物标准液加入病人标本中,成为分析标本;原病人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作基础标本;然后用候选方法测定并得到各自浓度。
回收浓度=分析标本测得浓度-基础标本测得浓度。
加入浓度=()()()标准液浓度标准液量病人样品量标准液量⨯+mlmlml回收率(%)=100⨯加入浓度回收浓度二、操作(一)样品的处理(已制备)1、基础血清管= 原血清0.9ml+蒸馏水0.1ml2、回收管= 原血清0.9ml+相应的Glu标准液回1 = 原血清0.9ml+ 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回2 = 原血清0.9ml+33.3mmol/L的Glu标准液0.1ml回3 = 原血清0.9ml+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二)操作与计算三、结果及其讨论课堂提问何谓回收试验?其目的是什么?课堂小节回收试验的原理;GOD-POD 法测Glu布置作业简述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五方法学评价试验(4)——干扰试验学时 3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生物化学》(张洪渊)讲义-川大第一章绪论(1-2节)一. 如何学好生化课1.生物化学的特点.内容分布:生物化学这门课,从教材上看,通常都分为上下两集,上集谈的是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很少涉及它们的变化,这些生物分子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酶、激素、维生素以及抗生素等,叫做静态生化,以DNA结构为例。
而下集则讲的是这些生物分子的来龙去脉,即合成与分解,叫动态生化,以DNA的复制为例。
.特点:概念性描述性的内容居多,很少有推导性或计算性的内容,因此,它不同于理科而更近似于文科,记忆的东西多,女生常常比男生学得好,巧妙记忆成为学好生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学完生化课后,你们应该有一种意外的惊喜,阿,我的脑子咋变得这样好使呢? 2.师生合作.老师备课:由于生物化学是我院最重要的课程(课时多以及研考跑不掉),所以我得竭尽全力准备,既要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又不能照本宣科,注意理论和实践、经典与前沿的融合,使生化课变得兴趣盎然而不是枯燥无味,要做到这些,备课是相当辛苦的,且听我来表一表,我在四川大学上了320节生化课(200节理论,120节实验),上课笔记成了现在的讲课笔记的一部分,后来临时抱佛脚,又到南大进修了200学时的生化理论课(生化专业用)以及120学时的理论课(非生化专业用),讲课教师叫杨荣武,是个教书天才(合作文章(在我几十篇文章中,这是最得意的一篇)、同学的师弟、上海生化所),听课笔记真是一摞一摞,从中精炼出我们现在的6-70学时理论课(难呐),还要增补一些名人趣闻、科学前沿之类的味精,总的算来,我给你们讲一节课,自己要听7节课,再准备三小时,代价不菲,所以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要学好这门课,学不好很对不起人,在你最对不起的人里面,我应该列在前三名。
.学生学习:看小说似的预习几遍,尤其上课要用心听讲(省时省力),当场或课后整理笔记(重要性),择重记忆(注意方法),几个小窍门:早上多吃糖(原因,脑血糖),站立听课(肾上腺,恐怖电影,我讲课)。
教 案
部 院
专
业 年 级
称
职 QIL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任课教师:
护理学院 护理 丁庆军 学年学期: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黄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规律。
二、与其他科的辩证关系
1.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2. 也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
第一节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
1. 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 医学生化主要对象是人体
3. 实验:主要针对实验动物;许多研究成果来自于实验动物
二、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1.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C、H、O N、P、S及其他微量元素
t .-*% P n s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盐、糖、脂、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3. 各自的重要意义:水、缓冲体系对生命的重要性;糖提供能量,脂类提供能量及结构成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核酸是遗传物质。
4. 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按一定规律组合。
称静态生化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1. 新陈代谢: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 .简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简述糖、脂和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学生作业
3简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关系。
4谈谈你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以及将如何学好该门课程。
(包括本课堂教学心得、存在问题以及今后教学改进意见)
教学后记
教研室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