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电影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593.98 KB
- 文档页数:12
作者: 王才凤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 2003级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5-8页
主题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电影公司;女主角;理查德;克拉;故事;二十世纪;生命意义;夏花;电影
创作
摘要: <正> 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和米拉迈克斯公司于
2002年联合出品的一部改编自迈克尔·坎宁汉姆曾获普林策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的电影。电影运用
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段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的三个女人在各自生活的一天中发生的
故事,深刻地探讨了女人一生中面临的种种复杂惶惑的人生选择,揭示了女人们为追求自身生命的
价值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这部电影是一首生为女人的生命之歌。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女性生存状况孙 楠延边大学摘要:《时时刻刻》是迈克尔.坎宁安在1998年写的一部小说。
它获得了1999年普利策小说奖,1999年福克纳小说奖和1999年的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图书奖。
作为一部后现代和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它多年来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本论文试图分析书中三位女性角色的被压抑的生活,展现她们面对压迫的不同方法,从而揭示社会对女性持续的歧视。
通过展现三位女性角色的压抑生活和她们的命运,本论文意图揭示作为女性,她们在生活中有着不可言说的痛苦,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来自社会对她们的歧视从未停止。
关键字:女性主义;歧视;父权社会一、引言迈克尔.坎宁安 (1952年11月6日—)是一位美国作家和电影剧本作家。
他以1998年出版的《时时刻刻》闻名于世,这本小说获得1999年普利策小说奖和福克纳奖。
目前迈克尔.坎宁安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创造性写作的高级讲师。
《时时刻刻》描述了身处三个时代的不同女性的生活经历。
这三位女性都被弗妮吉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所影响,并且这三位女性的生活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弗妮吉亚.伍尔夫所描写的达洛维夫人相似。
与弗妮吉亚.伍尔夫的时间设定不同,迈克尔.坎宁安笔下的女性人物跨越了几乎一个世纪,他给读者呈现了女性在这几乎一个世纪的生活变化。
这三位女性人物都在社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所以女性主义理论适合分析这三位受害者的生存状况。
不可否认的是先前关于《时时刻刻》的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关这三位女性所遭受持续歧视的研究并未找到。
本论文试着呈现这三位女性的悲惨生活和她们的压力,然后展现她们面对社会歧视的挣扎。
二、三位女性人物在父权社会的压抑生活在这本小说中,三位女性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工作。
她们的相似之处是她们的家庭角色—妻子。
他们都感受到了针对女性的压力并都在努力克服性别歧视。
1.伍尔夫夫人的压抑生活作为一名天才的女性作家,伍尔夫夫人深受精神病的折磨并烦扰同时来自家庭的压力。
时时刻刻影评(一)有个女友说她曾经因看了影片《时时刻刻》而抑郁了好久。
的确这部片子能给人压抑的感觉,三个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敏感女人对生活的领悟以及各自的寻觅、挣扎,都仿佛蒙着一层死亡的面纱,灰色调子的音乐、语言、画面……甚至在“我要自己去买花”的引导下,买来的艳丽鲜花也仿佛含着沮丧,花——被很多人拿来形容女人,这部片子里的女人是压抑沮丧的,所以花也是沮丧的。
相较于女友的观后压抑,本人好像有点没心没肺,片中自杀的或想自杀的人有好几个,好像一点也不受影响,总觉得他们终究要死的,死了也许更好。
也非常赞同某人的观点,其观点大致可以总结为:该片对人物心理的洞察仿佛心理医生的偏执,触及到太多病态心理,变态反而等同于常态,选择死亡的理由如同选择生存一样。
不为片中人难过,因为片中弗吉尼亚·伍尔芙说的很有道理:“必须有人死,其他人才能更珍惜生命的价值。
”弗吉尼亚,这位女性主义的先驱人物在片中还有很多令人叹服的言论,如“一个人不能靠躲避生活来寻找宁静”,“要直面人生,懂得人生是什么,热爱人生,不管它是什么。
最终要了解它。
然后才能放弃。
”弗吉妮娅最着名的作品是《一个人的房间》,讲的便是女性解放,这也是影片《时时刻刻》的一个隐藏主题。
其实想要欣赏此片,必须先了解一位女性——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历史上的伍尔芙和她的姐姐范奈莎·伍尔芙都是英国文人圈子布鲁姆斯伯利的中心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一说到意识流,似乎暗示着此人的神经敏感脆弱到了一定程度、心灵感受值又颇高,还有些奇特经历)。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受到父亲影响,她的许多作品都与早年经历有关。
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弗吉尼亚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时时刻刻》之物理空间分析[摘要]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代表作《时时刻刻》因情感充沛、语言细腻,一经出版大受欢迎。
该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为蓝本,从叙述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波折生活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空间的诸多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是运用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的物理空间理论来解读此文学影视作品。
一方面阐释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剖析物理环境所暗含的象征意向。
[关键词]《时时刻刻》;物理空间理论;生死主题《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作品,主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主调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及地点的女性:1923年伦敦郊区里奇曼的弗吉尼亚·伍尔夫、1949年美国加州的劳拉·布朗和90年代末的纽约市的克拉莉莎·沃恩。
这三个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人物达洛维太太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有许多共同点贯穿于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时时刻刻》可以被诠释为在20世纪末的语境下对《达洛维太太》的重读。
这部小说情感充沛、语言细腻,一经出版,就颇受欢迎,获1998年笔会/福克纳奖及1999 年普利策小说奖。
2002 年,《时时刻刻》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获第60 届金球奖最佳电影奖。
可以说这部小说奠定了迈克尔·坎宁安在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本篇文章主要是运用著名的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的物理空间理论来解读此文学影视作品。
一方面阐释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剖析物理环境所暗含的象征意向。
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认知,打破了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认为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
他认为世界上的空间分三种即物理空间(自然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
物理空间理论强调空间是可被感知的物质维度空间,是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经验手段直接把握感知的对象。
《时时刻刻》电影解说文案大家好今天分享一个把女人的一生浓缩成一天的故事《时时刻刻》1923年在英格兰苏塞克斯郡的一个乡村天才作家伍尔切患有抑郁症和躁郁症经历过几次神经衰弱为了照顾她丈夫雷纳把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搬回了家但是伍尔切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就像正在写的小说《戴洛维夫人》中的主人公一样连出门买花的自由都没有她突然有了主意要把一个女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天的时间里当写的正带劲时仆人敲响了伍尔切的门打断了她的思路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伍尔切的性情变得异常反复连仆人都瞧不起她下午4点她姐姐会带孩子来所以伍尔切想让仆人准备中国下午茶和姜糖招待他们出门散步时她的脑海里想的都是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在那一天里戴洛维夫人应该会因一件小事而自尽伍尔切的姐姐妮莎两点半就来到了家中她的小女儿发现了一个刚刚死掉的小鸟他们为小鸟举行了一场葬礼小侄女忽然问伍尔切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我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我不记得我从哪里来)(我也不记得)几句童言童语让伍尔切改变了注意不准备杀死女主角了在姐姐离开前伍尔切热情地拥吻了她假装还有力气与抑郁症作抗争姐姐看出了伍尔切的勉强却没有伸手拉她一把再一次人去楼空伍尔切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她特别怀念繁华的伦敦让她多次精神崩溃的伦敦雷纳发现家里没有她的踪影连忙追到了火车站两人开始了争吵无论如何伍尔切认为自己有选择居住的地方的权利她不想像这样一个人待在黑暗之中了雷纳叹了一口气妥协了心情平复下来第一句话是问伍尔切饿不饿伍尔切看出了爱人眼神里的疲惫她的病情她的任性已经让雷纳不堪重负她选择像戴洛维夫人那样自沉于巴斯河中只希望爱人能够好好生活下去二战以后住在洛杉砚的劳蕾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她的丈夫丹是个退伍的军人家里有车有房表面上过着如美国梦一样的美好生活但劳蕾有些产前抑郁而且最爱读的书正是伍尔切写就的那本《戴洛维夫人》这天是丹的生日劳蕾决定在家里与儿子理伦一起做一个蛋糕给他庆生烤盘面粉碗所有东西都准备齐全了理伦筛起面粉来像是漫天的雪花第一次烘烤出炉的蛋糕却不尽如人意邻居凯蒂敲开门开始滔滔不绝地吹嘘做一个好蛋糕是多么容易在丈夫生日时到乡村俱乐部喝马丁尼庆祝仿佛她的生活光彩得没有半点瑕疵凯蒂忽然注意到了柜子上的《戴洛维夫人》听到书的内容是一个很有自信的女主人想要举办一个派对大家都以为她过得很好但其实不然时凯蒂沉默地放下了书因为她的生活也不像吹嘘的那样光鲜亮丽可能子宫出了问题所以要去住院两天一直没有孩子也是这个原因凯蒂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却在最想做的事成为一位母亲上摔了跟头此番前来是想让劳蕾帮忙喂狗劳蕾忽然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戴洛维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真突而残酷的生活她安慰着吻在了凯蒂的唇上目送着她离开在床上思考了很久以后劳蕾拿了几瓶抗抑郁药准备重新做一个更好的蛋糕然后出去一趟新鲜出炉的蛋糕很漂亮劳蕾把儿子寄放在邻居家开车进城在旅馆开了一个房她躺在床上想象戴洛维夫人自杀时被黑急的河水包裹的感觉她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无论如何一定不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持家生活劳蕾也想自我了结了但她忽然惊醒过来至少腹中的孩子是无辜的于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再另做打算幸福美满的家没能留住劳蕾她抛下两个孩子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件事在理伦的心里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在50年后他似乎又走上了与伍尔切一样的路理伦同样是个天才作家和诗人由于是一个双性恋他患上了艾滋病曾与他有过一个月露水之缘的克拉丽莎正过着戴洛维夫人般的生活表面光鲜背后却满是苦涩过去这几年她一直在照顾理伦在理伦小说获奖的当天她希望能办一个派对庆祝但理伦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容乐观他并不想以这副样子示人在人们面前扮骄傲勇敢克拉丽莎小心翼翼地劝理伦参加派对但当被理伦问起如果死了她会不会生气这句话却比利刃还要尖锐伤人克拉丽莎就是害怕怕失去理伦并且面对已经乱七八糟的生活我活着只是为了满足你这就是人生每个人都是如此他们为彼此而活当再次看到理伦的前男友她似乎很惊慌心情也很不稳定生活似乎在慢慢崩溃是的以前在海滩和城堡里的生活不再存在只有和理伦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感觉是真的活着一个人在房间里理伦盯着妈妈的婚纱照发呆母亲不惜一切代价离开他们的场景一直是他的噩梦他好像已经想通了克拉丽莎再来看理伦时他的精神变得更加不稳定无论是颁奖典礼还是派对都要独自面对人生的每一刻派对结束后的孤独还有之后更长的孤独他们曾经拥有常人没有的幸福不会有遗憾了于是理伦从窗口跳了下去劳蕾拜访了克拉丽莎与自杀相比生活在加拿大独立快乐的在图书馆工作更有意义她无法为给家人造成的伤害道歉因为丹和他们的女儿也去世了劳蕾知道没有人会原谅她当她面临死亡时她选择了生命雷纳曾经问过伍尔夫,她的小说里谁会死伍尔夫的回答是那个诗人,那个先知一个预言,但是在不同的时空人内心的挣扎和关于死亡的挣扎每时每刻都没有停止(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热爱生命)。
《时时刻刻》:剥离时空修饰的存在作者:苏也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1期苏也电影的故事描绘了处于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三位女人: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郊区,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乡村宅邸中醒来;1949的年的美国洛杉矶,布朗夫人独自在厨房中阅读伍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20世纪末的纽约,一位名叫克拉丽莎·达洛卫的同性恋女编辑正要出门买花,筹办私人宴会。
“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伍尔芙在1923年的一个早晨喃喃自语着,“她,决定自己出门去买花”,达洛卫夫人的一天便从这句话开始。
这句话应当出现在这一天的开始,伍尔芙寻思着。
自己去买花,这是一种女人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一种存在的形式。
女人与花,为什么要把女人与花比作在一起呢?只因为她们都美丽而脆弱吗?还是因为女人中没有不爱鲜花的呢?为什么要等待着男人们买好了花儿然后回报他们以微笑,或是再加上礼貌的亲吻呢?伍尔芙在电影的开头提出了这句女性意识解放的口号:她,决定,自己,出门去买花。
四十年代的布朗夫人读到这里时停顿了下来,丈夫刚出门回来,手捧一束娇艳的鲜花。
布朗夫人一边称赞着鲜花的美丽,一边神情恍惚而若有所思地笑着。
1990年的冬天,事业有成的达洛卫夫人穿好标准纽约客式的风衣准备出门,手脚匆忙但不失优雅。
她用明快的语调对自己的同性伴侣说,我出门了,我自己去买花。
那语气像是在唱一首歌。
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人在三个时空里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相遇:伍尔芙的写作影响了布朗夫人的自我意识,她阅读着《达洛卫夫人》的故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开心,看到了自我生命的虚无,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而与文字和艺术打交道的新时代达洛卫夫人也学着伍尔芙笔下的女主人一样用忙碌的日子和高雅的爱好装点着自己生活,但实则是将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在了他人——她的前夫,诗人理查德身上。
理查德身患艾滋病,心怀理想但生活痛苦。
在这时空交错的一天里,理查德获得了诗歌大奖,却无心庆祝自己迟来的肯定。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电影《时时刻刻》作者:李冬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0期摘要:近年来,不论是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女性都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追赶着男性。
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很多方面的数据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现代女性是不容小视的。
而这一年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步调改变趋势上可见一斑。
这一理念在外国电影中相较于中国有更长的历史。
电影《时时刻刻》就是如此,可以说,它就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所以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旨在分析其蕴含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时间顺序;时时刻刻;观后感;思想提升作者简介:李冬燕(1964.11-),青海西宁人,惠州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1、引言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概述以及电影《时时刻刻》中三位女主角的性格、结局等要点出发,先对电影的剧情做简要的概述。
其次,本文还将从剧情出发,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是如何表现出女性主义,以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本文从电影的独特表现手法上出发,分析电影如何为观众暗示了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
2、女性主义概述与电影《时时刻刻》剧情简介2.1女性主义从概念上来说,女性主义具有“女权主义、妇女解放、性别平等主义”的别称,具体含义则是指“为结束性别注意、性剥削、性别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则略有不同,女性主义在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女权主义则在于挑战生育权、堕胎权和家庭暴力、产假与薪资等议题,为女性争取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平等權利。
2.1.2女性主义发展历程女性主义是一项发展艰难的议题。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因为女性主义总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形成如浪潮般的维权情况,所以又称为“三波女性维权的浪潮”。
第一次是为了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上等价、反对一夫多妻等方面争取两性平等,发生在十九世纪末。
电影戏剧性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以电影《时时刻刻》
为例
王成悦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22()11
【摘要】电影《时时刻刻》采用超越时空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三个女人一天的生活,表现了不同时代的女性的内心情感和生存状态,是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
该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对三位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
从戏剧性入手,通过设置复杂又微妙的同性关系、与异性的矛盾冲突、相同的戏剧行动,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戏剧化探讨,以及对《时时刻刻》中人物内心情感的研究,探索电影的戏剧性如何外化人物的内心情感。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王成悦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试论研究电影艺术外化人物内心的必要性
2.情感电影中人物融入的悲情主义——解读韩国电影《婚纱》
3.动画电影中语境特征及意象——以新海诚电影的内心表达为例
4.电影叙事学对武侠电影的影视美学改造
——以电影《绣春刀2》人物构造为例5.电影《时时刻刻》人物塑造中的女性主义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郭玉越
作者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25-12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1期
主题词: 深层结构;存在主义;死亡;女性
摘要:发表于1925年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是伍尔夫的成名作。
根据麦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时时刻刻》则从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个方面对原著及其作者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阐释。
本文利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挖掘影片所蕴含的深层结构,从而揭示当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终极思考,体现文学作品终极的人文关怀。
生命意识的流动——解读影片《时时刻刻》
郑皖春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导演史蒂芬·戴得利与编剧戴维·黑尔用影像完美地再现了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生命意识的流动与自我生存状态的探寻,通过表现三个女性内心的挣扎,影片传达着自我生存意识的考虑与关于死亡的哲学.我们幸运地存活于世,在无尽的生命的漩涡中,仍然期待着,给自己给生命一个完好的交代.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郑皖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哀婉的乐章——评影片《时时刻刻》 [J], 颜文洁
2.从影片《时时刻刻》中视觉隐喻与象征的运用看女权主义思想 [J], 姚范美
3.影片《孔雀》和《时时刻刻》的叙事手法与镜头语言比较 [J], 欧阳楚琪
4.女性的生命悲歌——解读影片《时时刻刻》 [J], 赵建玲;杨东英
5.影片《时时刻刻》结构艺术详解 [J], 黄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酷儿理论”解读电影《时时刻刻》
吴伟祺
【期刊名称】《河北农机》
【年(卷),期】2016(0)10
【摘要】《时时刻刻》是一部以女性为切入点的电影,产自于一位本身就是同性恋的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她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将1923年的英国古堡里不断在自我结构的渴望里挣扎的费吉尼亚、1951年洛杉矶小屋里有孕在身的温顺妻子劳拉以及自由行走在2001年后现代主义纽约街头的克拉丽莎,三个女人短短的一天里的行为举动,通过一部费吉尼亚写下的小说奇妙地跨时空串联在了一起,但这短短的一天里,却体现出了她们这一生将面临的重大抉择。
【总页数】1页(P53)
【作者】吴伟祺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活的勇气——对电影《时时刻刻》的生命哲学解读 [J], 张玮艳
2.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对电影《时时刻刻》的文化解读 [J], 刘颖
3.女性主义日常诗学r——电影《时时刻刻》"主题并置"叙事模式解读 [J], 梁玉洁
4.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对电影《时时刻刻》的文化解读 [J], 刘颖
5.解读电影《时时刻刻》的深层结构 [J], 郭玉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