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化神经元Chay模型的放电节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38.81 KB
- 文档页数:16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高峰学科建设计划(PWYgf2021 04)通信作者:李延飞,E mail:liyf@sumhs.edu.cn昼夜节律调节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张乐1 邓嘉禾2 马琳琳2 宁忠平3 李延飞3,4(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3;2.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上海201318;3.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上海201318;4.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昼夜节律是一种正常生理节律,调控着机体的生理机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包括心脏在内的机体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其紊乱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现综述昼夜节律调节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基础及机制,归纳了伊伐布雷定、β1受体阻滞剂、莫雷西嗪、胺碘酮等治疗药物通过改变昼夜节律基因,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旨在为心律失常的预防、治疗及术后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2 010MechanismandTherapeuticDrugsofCircadianRhythmRegulatingArrhythmiaZHANGLe1,DENGJiahe2,MALinlin2,NINGZhongping3,LIYanfei3,4(1.GraduateSchoolof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Technology,ShanghaiUniversityofMedicine&HealthSciences,Shanghai201318,China;3.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ZhoupuHospitalofShanghaiMedicine&HealthSciencesUniversity,Shanghai201318,China;4.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Abstract】Circadianrhythmisanormalphysiologicalrhythmthatregulatesthephysiologicalfunctionofthebodytoadapttochangesintheexternalenvironment.Itplaysanimportantroleinmany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processesofthebody,includingtheheart,anditsdisordercaneasilyleadtoarrhythmia.Thisarticlereviewsthemolecularbasisandmechanismofcircadianrhythmregulationofarrhythmia,andsummarizesthemechanismofantiarrhythmiceffectsofivabradine,β1receptorblocker,moricizine,amiodaroneandothertherapeuticdrugsbychangingbiologicalclockgenes,aimingtoprovidenewideasfortheprevention,treatmentand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ofarrhythmia.【Keywords】Circadianrhythm;Biologicalclock;Arrhythmia;Antiarrhythmics 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异常,对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通过电活动来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细胞。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神经元数学模型,它描述了神经元的电活动和信息传递过程。
本文将介绍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是一种简化的神经元模型,它基于两个假设:一是神经元的细胞膜只有两个状态,即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二是神经元的电活动是通过脉冲信号来传递的。
根据这两个假设,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神经元的电活动。
在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中,神经元的电活动可以用一个阈值来控制。
当神经元的电位超过阈值时,它将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表示兴奋状态;而当神经元的电位低于阈值时,它将处于静息状态。
这种阈值控制的电活动过程被称为脉冲发放。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t) = V_rest, if V(t-1) <= V_thV(t) = V_reset, if V(t-1) > V_th其中V(t)表示神经元在时间t的电位,V_rest表示神经元的静息电位,V_th表示神经元的阈值,V_reset表示神经元的复位电位。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当神经元的电位低于阈值时,它将保持在静息状态,电位不发生变化;而当神经元的电位超过阈值时,它将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并回到复位电位。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神经元的电活动和信息传递过程,帮助人们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元网络的建模和仿真。
通过建立神经元网络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模拟和预测神经系统的行为,从而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还可以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if脉冲神经元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
综 述?自主神经系统在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蔡锶敏1,王现青2,郑黎晖3,姚 焰3Researchprogressontheroleofautonomicnervoussystemintheoccurrenceanddevel opmentoflungcancerCAISimin1,WANGXianqing2,ZHENGLihui3,YAOYan31CenterofArrhythmia,HuazhongFuwaiHospital,HeartCenter,Hen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The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U niversity,HenanZhengzhou450000,China;2CenterofArrhythmia,HuazhongFuwaiHospital,HeartCenter,Hen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enanZhengzhou450000,China;3CenterofArrhythmia,FuwaiHospital,NationalCenter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and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037,China.【Abstract】LungcanceristhemostcommonreasonforcancerdeathinChinaandtheworld.Theimbalanceoftheautonomicnervoussystem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malignanttumors.Thesympatheticnervesignalstheadrenergicreceptorstoregulatetheprocessesofangiogenesisandimmuneescapeinthetumormicroenvironment,thenpromotetumorprogression.Theparasympatheticnerveinfluencesthetumorgrowthandmetastasisvialocalcholinergiccircuitandsystem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butthefinaleffectsofthetwomechanismsaredifferent.Detectionofautonomicnervousfunctionisanimportantmethodoflungcancer-relatedresearch,whichhelpstoelucidatetheroleoftheautonomicnervoussystem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lungcancer,thusunderstandingthepathogenesisoflungcancerandprovidingnewideasforcancertreatment.【Keywords】lungcancer,autonomicnervoussystem,heartratevariability,cancertherapyModernOncology2022,30(08):1483-1487【指示性摘要】肺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均为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Morris-Lecar模型双参数分岔分析卢裕木;丁学利;李群宏【摘要】Morris-Lecar (M-L)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神经元模型.当适当调整参数时,M-L模型展示出许多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文章针对M-L模型,利用双参数分岔分析并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双参数平面上神经元电活动的存在区域及神经元电活动之间的转迁机制,实现了用同一个神经元模型模拟四种单参数分岔(超临界Hopf分岔、亚临界Hopf分岔、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和鞍同宿轨分岔)行为之间的转迁.同时,还考虑了在双参数分岔点附近极限环的幅值和共存区间的大小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分岔点附近的随机动力学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5页(P237-241)【关键词】神经元;双参数分岔;Hopf分岔;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鞍同宿轨分岔【作者】卢裕木;丁学利;李群宏【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41.6许多生物学模型[1-3]已经被用来研究生物膜的动力学性质,其中大部分是基于Hodgkin-Huxley(H-H)方程.一般地,神经元模型根据放电情况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分岔类型[4].例如,M-L模型、Hindmarsh-Rose(H-R)模型[4]等,可通过鞍-结分岔产生反复放电;而Hopf分岔可由H-H和Fitz-Hugh-Nagumo模型[4]等产生.目前,对神经元模型的研究[4-8]主要考虑某一个单参数变化时神经元的电活动.但是在实际的神经元系统中,往往是细胞的多个参数同时发生变化.研究者往往对两个或多个参数同时变化的情形更感兴趣[9-10].因此,在多参数区域内研究神经元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Rinzel和Ermentrout[11]通过改变外界注入电流I来研究M-L模型的分岔机制,他们发现由于系统参数的变化,系统从鞍-结分岔转迁到亚临界Hopf分岔.但是并不清楚这种转迁是如何发生的.Terada等[12]利用双参数分岔分析,证明了H-H模型中余维-2分岔的存在性,同时将双参数平面进行了区域划分.Tsumoto等[13]利用双参数分岔分析了M-L模型I型兴奋和II型兴奋之间的转迁,同时利用双参数分岔图研究了单参数分岔的性质.段利霞等[14]对具有快慢时间尺度的Chay模型进行了双参数分岔分析,得到了神经元模型放电模式的转迁机理.段利霞等[15]在慢变参数区域利用快子系统的双参数分岔分析方法,研究了M-L模型放电模式的转迁.张宁等[16]在M-L模型的双参数分岔点附近,研究了噪声的扰动可以使心肌细胞在两种分岔状态之间跃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多参数空间和关键参数的控制,从整体上把握M-L模型的分岔结构.本文将从更宽的范围来改变M-L模型的参数(其中也包括以前文献中的控制参数),研究双参数平面上神经元电活动的存在区域及神经元电活动之间的转迁机制.同时,本文还考虑了在双参数分岔点附近极限环的幅值和共存区间的大小等问题.本文用到的分岔名的缩写词有:H=Hopf;LP=Limit Point;CP=Cusp;GH=Bautin;BT=Bogdanov-Takens;LPC=Limit Point of Cycles.M-L模型用来描述一种北极鹅的肌肉纤维的一系列电压振荡模式,它是H-H模型的简化.其微分方程为其中,V表示膜电位,W是一个恢复变量,表示K离子通道开放概率的演化过程,C是膜电容,φ表示神经元快慢时间尺度之间的变化,gCa、gK、gL分别是Ca、K和漏电流通道的最大电导,VCa、VK、VL分别是相应于上述通道的反转电位,I 表示总的突触输入电流(包括突触前神经元传入的电流和外界的刺激电流等),M∞(V)、W∞(V)分别是Ca离子通道和K离子通道打开概率的稳态值,它们满足如下方程:其中,V1,V2,V3,V4为参数.将用数值方法来分析M-L模型的双参数分岔.其参数的使用如下:图1(a)使用的参数为:V1=-1.2 mV,V3=12 mV,V4=20 mV,VCa=120 mV,VK=-84 mV,VL=-60 mV,gK=10 mS/cm2,gCa=5.6 mS/cm2,gL=2 mS/cm2,φ=0.04 S-1,C=20 uF/cm2,用I和V2作双参数分岔;图1(b)(c)使用的参数为:V1=-1.2 mV,V3=2 mV,V4=30 mV,VCa=120 mV,gK=10mS/cm2,gCa=5.6 mS/cm2,gL=2 mS/cm2,φ=0.04 S-1,C=20 uF/cm2,I=0,用Vk分别和V2,VL作双参数分岔.根据双参数分岔曲线,对双参数平面(I,V2)、(VK,V2)和(VK,VL)分别进行了区域划分(见图1).图1(a)区域有两个稳定和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点,图1(b)区域有一个稳定和两个不稳定的平衡点,图1(c)区域有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点,空白区域有一个稳定的平衡点.图1(a)展示的是(I,V2)平面上的双参数分岔,其沿着lk1(k=1,2,3,4)的单参数平衡点分岔图,如图2所示.V2≈68.768539 mV是BT1分岔点,它连接着超临界的Hopf分岔曲线和鞍-结分岔曲线.沿着BT1和CP这条曲线,当V2BT1<V2<V2CP=115.677438 mV时,超临界Hopf分岔曲线就不存在,仅剩下鞍-结分岔曲线(图2(a));当41.1mV<V2<V2BT1,其沿着V2变化的单参数平衡点分岔图产生鞍同宿轨分岔(图2(b)).沿着BT2和CP这条曲线,当15.045795 mV≈V2BT2<V2<41.1mV时,其沿着V2变化的单参数平衡点分岔图产生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图2(d)(e)).因此,(I,V2)≈(-53.795369 mA,41.1 mV)是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和鞍同宿轨分岔的交点,即(I,V2)=(-53.795369 mA,41.1 mV)是鞍-结同宿轨分岔点(图2(c)).随着V2沿着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曲线趋向于V2BT2,其平衡点分岔图在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越来越大;随着V2沿着鞍同宿轨分岔曲线趋向于鞍-结同宿轨分岔点,其平衡点分岔图在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越来越大,同时共存区间越来越小.当0<V2<V2BT2,其沿着V2变化的单参数平衡点分岔图(图2(f)),虽然也发生了从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向鞍同宿轨分岔的转迁,但是极限环的幅值越来越小.下面考虑(VK,V2)与(VK,VL)上的双参数分岔,与(I,V2)平面上的双参数分岔分析类似,得到结论如下:在(VK,V2)的双参数平面上(图1(b)),由GH1分岔点得到了从超临界Hopf分岔向亚临界Hopf分岔的转迁.同时,随着V2沿着超临界Hopf分岔曲线方向越靠近GH1分岔点,其平衡点分岔图的超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就越来越大;随着V2沿着亚临界Hopf分岔曲线方向越远离GH1分岔点,其平衡点分岔图的亚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平衡点分岔图的亚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处的共存区间也越来越大.在(VK,VL)的双参数平面上(图1(c)),从BT1分岔点可以得到从超临界Hopf分岔向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的转迁.同时,随着VL沿着超临界Hopf分岔曲线越靠近BT1分岔点,其平衡点分岔图的超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就越来越大;随着VL沿着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曲线越靠近BT1分岔点,其平衡点分岔图在分岔点附近的极限环的幅值越来越大.本文主要研究了M-L模型在平面(I,V2)、(VK,V2)和(VK,VL)上的双参数分岔.根据双参数分岔曲线,对双参数平面(I,V2)、(VK,V2)和(VK,VL)分别进行了区域划分.利用划分的不同区域可以解释神经元电活动之间的转迁机制,实现了用同一个神经元模型模拟四种单参数分岔(超临界Hopf分岔、亚临界Hopf分岔、不变环上的鞍-结分岔和鞍同宿轨分岔)行为之间的转迁.同时,还研究了在双参数分岔点附近极限环的幅值和共存区间大小等问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分岔点附近的随机动力学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文献】[1]Noble D.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heart[J].Chaos,Solitons&Fractals,1995,5(3-4):321-333.[2]Adrian R H,Chandler W K,Hodgkin A L.Voltage clamp experiments in striated muscle fibers[J].Journal of Physiology,1970,208(3):607-644.[3]Rush M E,Rinzel J.Analysis of bursting in a thalamic neuron model[J].Biological Cybernetics,1994,71(4):281-291.[4]Izhikevich E M.Dynamical systems in neuroscience:The geometry of excitability and bursting[M].London:MIT Press,2007.[5]Holden A V,Fan Y S.From simple to simple bursting oscillatory behaviour via chaos in the Rose-Hindmarsh model for neuronal activity[J].Chaos,Solitons&Fractals,1992,2(3):221-236.[6]Holden A V,Fan Y S.From simple to complex oscillatory behaviour via intermittent chaos in the Rose-Hindmarsh model for neuronal activity[J].Chaos,Solitons&Fractals,1992,2(4):349-369.[7]Holden A V,Fan Y S.Crisis-induced chaos in the Rose-Hindmarsh model for neuronal activity[J].Chaos,Solitons&Fractals,1992,2(6):583-595.[8]张慧敏,杨明浩,化存才,等.鞍-结分岔点附近的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和随机自共振[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8,6(4):332-336.[9]Wu X B,Mo J,Gu H G,et al.Two different bifurcation scenarios in neural firing rhythms discovered in biological experiments by adjusting two parameters[J].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8,25(8):2799-2802.[10]Zheng Q H,Liu Z Q,Gu H G,et al.Qualitatively different bifurcation scenarios observed in the firing of identical nerve fibers[J]. Physics Letters A,2009,373(5):540-545.[11]Rinzel J,Ermentrout G B.Analysis of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oscillations[C].In:Koch C,Segev I,eds.Methods in Neuronal Modeling:From Ions to Network(s2nd ed.).London:The MIT Press,1998:251-292.[12]Terada K,Tanaka H A,Yoshizawa S.Two-parameter bifurcation in the Hodgkin-Huxley equations for muscle fibers[J].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2000,83(6):86-94.[13]Tsumoto K,Kitajima H,Yoshinaga T,et al.Bifurcations in Morris-Lecar neuron model[J].Neurocomputing,2006,69(4):293-316.[14]Duan L X,Lu Q S,Wang Q Y.Two-parameter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firing activities in the Chay neuronal model[J].Neurocomputing,2008,72(1-3):341-351.[15]Duan L X,Lu Q S,Chen D Z.Bursting of Morris-Lecar neuronal model with current-feedback control[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52(3):771-781.[16]Zhang N,Zhang H M,Liu Z Q,et al.Stochastic alternating dynamics for synchronous EAD-Like beating rhythms in cultured cardiac myocytes[J].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9,26(11):110501.。
霍奇金-赫胥黎方程霍奇金-赫胥黎方程(Hodgkin-Huxley equation)是描述神经元电活动行为的重要数学模型。
该方程以生理学家霍奇金和赫胥黎的名字命名,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是在离子通道开合状态的调控下发生的。
霍奇金-赫胥黎方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膜电位变化的电容流、离子通道电流以及钠和钾离子的状态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程的各个部分以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霍奇金-赫胥黎方程的第一个部分是膜电位变化的电容流。
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能阻止离子自由通过。
然而,当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会发生电位变化,这是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所引起的。
该电位变化可以用电容电流来描述,其数学表达式为:$\frac{{dV}}{{dt}} = \frac{{-I_{\text{{capacitance}}}}}{{C_{\text{{membrane}}}}}$其中,$\frac{{dV}}{{dt}}$表示膜电位变化率,$I_{\text{{capacitance}}}$表示电容流,$C_{\text{{membrane}}}$表示细胞膜的电容。
第二部分是离子通道电流。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多种离子通道,通过这些离子通道,离子可以进入或离开细胞内。
最重要的离子通道是钠通道和钾通道,它们通过负责调节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的电流可用以下方程表示:$I_{\text{{ion}}} = \bar{g}_{\text{{ion}}} m^a h^b (V -E_{\text{{ion}}})$其中,$I_{\text{{ion}}}$表示离子通道的电流,$\bar{g}_{\text{{ion}}}$表示离子通道的最大导电性,$m$和$h$是钠和钾离子通道的门控变量,$a$和$b$表示门控变量的功率,$V$表示膜电位,$E_{\text{{ion}}}$表示离子的平衡电位。
第三部分是钠和钾离子的状态变化。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THESIS论文题目小鼠初级视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与gamma节律研究学科专业神经生物学学号201521090201作者姓名梁晓花指导教师李朝义研究员分类号密级UDC注1学位论文小鼠初级视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与gamma节律研究(题名和副题名)梁晓花(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李朝义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姓名、职称、单位名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神经生物学提交论文日期 2018.04 论文答辩日期 2018.05.28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电子科技大学 2018年06 月答辩委员会主席陈华富教授评阅人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Features of Gamma Oscillation evoked by Spatial Summation in MousePrimary Visual Cortex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Discipline: NeurobiologyAuthor: Xiaohua Liang Supervisor: Chaoyi LiSchool: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摘要摘要在哺乳动物初级视皮层神经细胞的经典感受野外(classical receptive field, CRF)存在一个更广阔的非经典感受野区域(non-classical receptive field, nCRF),它对经典感受野的调制作用被认为是产生很多视知觉现象的神经基础,研究非经典感受野和经典感受野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大脑对大范围图像特征的整合。
节律性振荡绑定视觉特征也被普遍认为可能是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同步整合的机制。
AP模型的可视化和分析一、介绍AP模型Hyman等人在2000年提出了AP(Action-Potential)模型,该模型用于描述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生成过程。
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用于研究神经元的电活动和神经传递机制。
AP模型包含了神经元细胞膜的动力学特征,以及神经元内部离子电荷的运动情况。
AP模型的主要部分包括一个用于描述动作电位发生的模型,以及一个用于描述钙离子吸收的模型。
二、AP模型的可视化AP模型的可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电活动的发生过程。
目前,一些神经网络仿真软件已经实现了对AP模型的可视化支持。
其中,Neuron是一个常用的神经网络仿真软件,它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界面,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观察神经元电活动的发生过程。
在该界面上,研究者可以通过更改模型参数,来观察不同的电活动情景。
除了Neuron,还有一些其他的神经网络仿真软件也提供了对AP模型的可视化支持。
例如,MATLAB和Python都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工具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模拟神经网络。
三、AP模型的分析除了可视化外,AP模型的分析也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AP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来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电活动的发生过程。
在分析AP模型时,研究者通常会关注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最高电位、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电活动机制。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
这种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预测不同情况下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并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总结AP模型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之一,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电活动的发生过程。
可视化和分析是研究AP模型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电活动的情况。
随着神经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AP模型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神经细胞膜电压变化等效电路模型推导题:如图所示为神经细胞的等效电子线路, 在保证不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下, 对胞内注入一个阈下电流∆I m, 请推导出细胞膜电压∆V m随时间变化的公式。
当膜电阻为300MΩ(300*106), 膜电容为20 pF(20*10-12F), ∆I m为30 pA(30*10-12A), 请算出最终电压变化以及变化的时间常数。
推导过程:细胞膜的电学模型可以理解为一个漏电电容器,其中脂双层构成的细胞膜在电学性质上等效为一个电容器,类似于一个理想电容器。
这个电容器与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Ionic channel)并联,用以表示膜上离子通道的电阻特性。
这种构成允许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相当于一个电阻。
当神经纤维给予电流刺激时,由于细胞膜的漏电特性,会产生两股跨膜电流:一是电容器充电电流,另一则是跨膜漏电电流。
这两者共同影响着细胞膜的电压变化。
在通入阈下电流为胞膜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定义电容器充电电流为I C,通过电阻的漏电电流为I R,则有∆I m = I C + I R其中,I R=∆V m/R in;而电容器的充电电流是与电荷量对充电时间的变化率呈正相关即I C=dQdt =C in∙ dU Cdt,然后在并联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 C= I R∙R in=∆V m;联解∆I m = I C + I R= C in∙ d∆V mdt + ∆V mR in代入初始时膜电位为零即t=0, ∆V m=0,解微分得∆V m=R in∙∆I m ∙(1−e−tR in C in).所以,细胞膜电容在充电过程其两端电压是时间的指数函数。
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电容器充电完成,细胞膜两端的电压达到稳定值,此时limt→∞∆V m= R in∙∆I m当膜电阻为300MΩ (300*106), 膜电容为20 pF(20*10-12F), ∆I m为30 pA(30*10-12A)时,代入以上值得∆V m=R in∙∆I m ∙(1−e−tR in C in)=9∙10−3∙(1−e−t(6∙10−3))当电容充电达到63%时,即∆V m= R in∙∆I m∙63%=5.67∙10−3V,也即1−e−t(6∙10−3)=0.63,解得t=6∙10−3s ;所以电容充电时的时间常数τ=C in R in = 6∙10−3;当电容充电达到99%时,即∆V m= R in∙∆I m∙99%=5.67∙10−3V,也即1−e−t(6∙10−3)=0.99,解得t=2.76∙10−2s。
神经科学的数学基础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数学在神经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数学分析和建模的工具。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数学模型可以将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突触的传递方式等进行量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
在神经科学中,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信息论等。
微积分可以用来描述神经元和突触的动力学特性,如兴奋性、抑制性等。
线性代数可以用来描述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概率论可以用来描述神经元和突触的随机性质,如噪声、可塑性等。
信息论可以用来描述神经元和突触的信息传递特性。
神经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一种将神经元和突触作为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
除了数学分析外,数学建模也是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数学建模是将复杂的现象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从而更好地理解现象的本质。
在神经科学中,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神经元和突触的动力学特性、信息传递特性、可塑性等。
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预测神经系统的行为,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来验证模型。
神经科学中的数学分析和建模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开发人工神经网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神经科学的数学基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神经科学的数学基础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分析和建模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也为神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电生理基本技术一电刺激。
二生物放大器正确选择,植物性神经冲动幅度多为50-100μV。
不同组织,应采用不同的参数。
如 ECG:振幅0.1-2mV,灵敏度0.5-1mV,时间常数0.1-1.0s,高频滤波1KHz 植物性神经冲动:振幅50-150μV,灵敏度25-100μV,时间常数0.01-0.1s,高频滤波3-5KHz 中枢神经元单位放电振幅100-300μV, 灵敏度50-100μV,时间常数0.01-0.1s,高频滤波5-10KHz三玻璃微电极常用尖端0.5-5μm,向细胞内插入时,需小于0.5μm(细胞直径的1/10~1/100),且尖端的倾斜度应相当缓和,一般微电极可分为金属微电极和玻璃微电极两类。
金属微电极,现多用镀铂钨丝电极(platinum-plated tungsten electrode),在钨丝上镀铂,可极大改善电极的电学特性,噪声可大大降低,加之机械强度大,适合长期体外记录(paré D, Gaudreau H. Projection cells and interneurons of the lateral and basolateral amygdala: distinct firing patterns and differential relation to the thera and delta rhythms in conscious cats. J Neursci, 1996,16(10):3334-3350现要也常用镀银碳纤维电极。
玻璃微电极记录易受机械位移的影响,加之尖端的电解质会漏出或堵塞,不适合半小时以上的长时间记录,玻璃微电极可分单管和多管微电极。
毛坯管在国外多用Pyrex管,国内多用GG-17和95料玻管。
细胞外记录多采用外径1.5-2mm 玻璃,细胞内记录则采用外径1mm细玻管,内外径之比约为2:3或5:6,长6-8cm。
拉制前必须经过清洁处理。
- 31 -检识及其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9):1259-1264.[11]张毅宏,杨国莉,付莹,等.西药联合理气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6,33(6):363-367.[12]周莉江,严鑫,季宁平,等.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对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药材,2016,39(1):174-177.[13]邱琳.中药对胃肠道动力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47-148.[14]李舒婷,卢棉,梁寻杰,等.黄秋葵水提液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7,40(6):60-63.[15]茹丽,郭起岳,李其凤,等.保济丸粉辐照前后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作用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16(1):31-32.[16]黄永毅,罗世顺,罗莹,等.木蝴蝶水提物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6):605-609.[17]王慧,张海娟,李志东.忍冬藤提取物对兔离体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72-379.[18]陈钟权,符春茹,符凤亲,等.胡椒碱对槟榔碱促进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1):20-28.[19]向德标,阳漾,刘小娟,等.地锦草醇提物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371-1375.[20]吴悦,钟雯雅,倪陆桥,等.桃仁提取液对家兔小肠收缩运动影响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3):178-180.(收稿日期:2020-07-14) (本文编辑:姬思雨)*基金项目:广州市卫生计生科技一般引导项目(20181A011023)①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通信作者:张素平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海马神经元钾通道Kv1.1的表达变化*祝萍萍① 范红星① 梁瑞华① 陈江瑛① 谭燕萍① 张素平①【摘要】 目的:研究A 型钾通道亚型Kv1.1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蛋白表达和电生理功能变化,初步探讨Kv1.1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比分析海马CA1和CA3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海马是大脑中被广泛研究的热点脑区之一,海马CA1 和CA3 神经元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类神经元且均匀的位于清晰易见的细胞带上,与一些生理行为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相关联。
CA1 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海马信号输出环路,在长时程记忆和相对空间任务及行为学上有重要作用。
CA3 神经元位于大脑颞叶海马里,被各种抑制性神经元所调节,CA3 神经元从齿状回神经元接收信息与CA1 神经元有雪佛侧枝相连接,也被应用于记忆方面的研究。
另外,CA1 和CA3 神经元异常放电亦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该实验制作急性海马脑片,比较分析CA1 和CA3 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为记忆和神经疾病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C57 /BL6 型小鼠10 只,出生约14d,体重约30 g,清洁级,由维通利华公司提供,雌雄不限。
1. 2 仪器与试剂1. 2. 1 主要仪器Leica VT 1200 型振动切片机(Leica Biosystems Nussloch GmbH,德国);电极拉制仪(P-98,美国);膜片钳系统(HEKA,德国);相差红外微分干涉显微镜(Olympus,日本)。
1. 2. 2 主要试剂实验试剂均购自美国Sigma 公司。
解剖液(mmol/L): Sucrose 213、Glucose 10、KCl3、NaH2PO41、CaCl20. 5、MgCl25、NaHCO326,用NaOH 或HCl 调pH 至7. 30 ~ 7. 40,渗透压约为310mOsm。
人工脑脊液( mmol / L ): Glucose 10、NaCl125、KCl 5、NaH2PO41. 2、CaCl22. 6、MgCl21. 3、NaHCO326,调pH 至7. 30 ~ 7.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