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进入壁垒概述(ppt 40页)
- 格式:ppt
- 大小:759.00 KB
- 文档页数:41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规律。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及其影响。
壁垒的定义与种类壁垒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阻碍其他参与者进入的障碍或限制。
在产业经济学中,壁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壁垒和技术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已有公司在市场上建立的优势地位,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渠道和客户关系等因素来实现。
技术壁垒是指特定技术或专有知识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技术或专利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原因第一原因:资金需求进入某个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市场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等。
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第二原因:技术专利很多行业都需要依靠特定的技术或专利来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技术专利不仅可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第三原因:品牌认知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知名品牌的认知度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已有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确保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壁垒。
第四原因:政府管制政府的管制政策也可能形成进入壁垒。
某些行业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或资质才能进入市场,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壁垒的影响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对于市场竞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壁垒可以导致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增加。
已有企业通过建立壁垒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由此形成市场垄断。
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受损。
其次,壁垒可能导致创新和技术进步受阻。
已有企业由于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他们可能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技术改进。
这种创新壁垒阻碍了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壁垒还使得市场竞争缺乏活力。
已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缺乏竞争的压力,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服务水平下降。
第四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对寡头垄断市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问题的研究构成了产业组织最具特色的经典理论。
本章主要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产业)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产业)角度,对进壁垒和退出壁垒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复杂的市场竞争行为,揭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影响。
为政府通过提高进入壁垒与降低退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和行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提供政策思路。
第一节对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市场进入与退出障碍。
经济学家格罗斯基(P.A.Geroski)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原有企业(established firm)试图把价格提高到成本之上的任何做法都会因新企业((Prospective entrant)“打了就跑”(hit and run)式的进入而行不通”。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
i[①]自从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Chamberlin)与罗宾逊夫人(Mrs Robision)提出不完全竞争理论之后,梅森(Mason)开始在哈佛大学发展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S-C-P框架)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贝恩(Bain,1956)最早对进入壁垒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进入壁垒产生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和大规模经营带来的节约(economies of large scale operations )ii[②]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植草益认为“贝恩对产业的实证性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有关产业集中、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化、规模经济效益等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的研究,以及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分析等,促进了各国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实证研究。
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特征是: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用S-C-P框架对这一市场进行分析。
进入壁垒进入壁垒分析,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
一、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约。
1、规模经济性。
新企业在某一产业未取得一定的市场分额之前,由于不能充分享受规模的经济性,相对于产业内已有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必然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
从动态来看,一个特定产业的市场容量较大而且在不断扩大时,进入壁垒就比较低。
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期,或是在该产业的初创期和高速成长期,进入壁垒也比较低,新企业进入相对比较容易。
2、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投入的资本。
在不同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基本特点不同而差异很大。
3、产品差别化壁垒。
如果新企业不拥有新技术,且广告和销售渠道控制等是引起产品差异化的主要因素时,即使产品销售价格相同,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都会增加。
4、绝对费用壁垒。
所谓绝对费用,通常是指:与新企业相比,原有企业在以下方面的有利性:①对原料的排斥性占有,如对一些富矿的控制等;②对专利、技术诀窍的占有;③销售渠道的控制;④运输系统的控制;⑤特殊的经营能力和专业人才的占有等。
绝对费用壁垒致使新企业在进入市场时的生产成本总是高于原有企业。
5、政策法律壁垒。
在一些国家和某些产业中,企业开业有时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购买国外技术、设备和原材料都需要批准发证,有些产品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资金的筹措也要受到政策的制约等,这些都能成为新企业进入时的障碍。
此外,进入壁垒还与产业的状况、变化趋势,企业的进入阻止政策有关。
如果产业长期处于高利润率、高需求增长率状态,则可能弥补新企业进入初期的成本劣势,容易获得投资,诱使新企业进入市场。
企业的进入阻止政策主要包括价格阻止政策和投资阻止政策。
价格阻止政策是指原有企业之间相互协调,保持适当的利润率,并据此调低价格水平,提高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