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8.52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分布,夏季风)考点详解•1、世界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分布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差异。
世界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各种气候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图1 世界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分布•2、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图2 我国的夏季风与冬季风例题图3 例题答案:(1)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2)深居内陆,地形闭塞。
精讲精析:(1)分析两地气候的不同。
①气候的不同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喀什的最高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低于0℃,因此喀什冬冷夏热。
而瓜达尔地区全年气温都基本高于20℃,因此瓜达尔终年炎热;②在降水方面,两地降水都较少,但喀什夏季降水稍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2)分析喀什干燥少雨的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喀什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并且西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地形闭塞,因此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喀什,导致喀什终年干燥少雨。
总结•气候的影响因素本节例题的难度较低,主要考查了气温-降水图的阅读、影响气候的因素。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地区 陆地自然带自然带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等地。
*南美洲面积最大。
南美洲面积最大。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侧,如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亚洲面积最大亚洲面积最大亚洲面积最大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侧。
*非洲的面积最大。
非洲的面积最大。
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热带沙漠气候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终年炎热干旱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内部及大陆西岸地区。
内部及大陆西岸地区。
*非洲北部面积最大非洲北部面积最大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 冬季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雨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东部沿海地区。
等东部沿海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岸。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海洋温带海洋 性气候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一年内降水均匀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大、最典型。
欧洲西部最大、最典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雨热同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要考好高考,就一定要知道高考要考些什么。
查字典地理网高考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高中地理气候分布知识点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地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
而在地理学的范畴内,气候分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在高中阶段。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我们更应该了解气候分布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气候分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世界气候带的分布地球上的气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海洋等。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将地球分为几个不同的气候带,每个气候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特征。
1.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跨越南北半球。
这个气候带的特点是温度高、降水充沛,并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日照时间长,热带气候带的植被非常茂盛,有着世界上最为广阔的热带雨林。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之间,主要分布于中高纬度地区。
这个气候带的特点是温度适中、降水适宜,并且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这个气候带的农业和林业非常发达。
3.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外的地区。
这个气候带的特点是温度极低、降水较少,并且有着非常严格的冬季。
寒带气候带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和苔原,动物方面则是北极熊、企鹅等。
二、气温和降水分布除了气候带的分布外,气候的温度和降水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地球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纬度、海洋流、地形等。
一般来说,赤道附近的气温最高,而极地地区的气温最低。
此外,亚洲内陆地带的气温也相当低。
2. 降水的分布降水是地球干旱和湿润区域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气环流、海洋流和地形等因素都会影响降水分布。
广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得到充沛的降水,所以保持着湿润的气候。
而沙漠地带则因为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几乎没有降水。
三、自然灾害的分布自然灾害是地球表面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灾害包括地震、飓风、洪水、暴风雪、干旱等等。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的分布也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总结气候特点、成因、分布表: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並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南北纬10°之间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岸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北纬10。
■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平盆群门刚马马、、亚尿如岛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吕不5守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均有分布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 mm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下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 之间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年低飙上充终道控行气赤压盛升低和带控道带风替赤压信交制副咼或信风带控制5・10月, 西南季风控制, 11・4月,东北季风控制季风环流控制夏:副咼控制冬:中纬西风控制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水稻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全年可耕作,随播随收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为主,湿播旱收绿洲农业、畜牧业水稻、茶叶、甘蔗、小麦,湿播旱收水田为主,水稻、甘蔗、柑橘、茶叶灌溉农业,水果蔬菜,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降水阪(2米)MK>5o01oo:«M)20ol(K)曙水更2*)降水■(!米)降水■《乂米)600500400300200100-Z--aA3O1SO-15-3O-45®代温(35氏®9»水具*米)三.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读时遵循紀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
5.气候类型判断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5、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中地理的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的气候分布知识点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分类、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气候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气候与环境问题等内容。
本文旨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气候带的分类气候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划分出的几个相对于纬度的区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带来的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而产生的。
地球上一共有5条气候带,分别是热带、温带、寒带、极地和高山带。
这5条气候带的特点如下:(1)热带气候带所在位置:赤道附近,南北回归线之间。
气温特点: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25℃以上。
降水特点:降水量大、分布均匀。
代表国家:巴西、印度尼西亚等。
(2)温带气候带所在位置:热带和寒带之间,北半球主要在30-60度之间,南半球主要在40-60度之间。
气温特点:夏季较热,冬季较冷。
降水特点:整年分布比较均匀,冬季降水较多。
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
(3)寒带气候带所在位置:温带和极地之间,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
气温特点:短暂而温和的夏季,长而寒冷的冬季。
降水特点:降水量较少,主要发生在夏季。
代表国家: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
(4)极地气候带所在位置: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北和以南。
气温特点:年温度极低。
降水特点:雪与雨交替出现,降水量极少。
代表国家:北極、南極等。
(5)高山带所在位置:高山地势上部分。
气温特点:高山地区气温低,受海拔和经度影响较大。
降水特点:降水量与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
代表国家:尼泊尔、坦桑尼亚等。
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洋和地形等。
纬度是造成气候带的主要原因,海洋和地形对于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
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引起的,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等。
三、气候影响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除了与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也与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行为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潮湿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如亚马孙流域、刚果盆地、亚洲印尼、马来群岛等地。
*南美洲面积最大。
2、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的面积最大。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亚洲东南部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 *亚洲面积最大4、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内部及大陆西岸地区。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西部*非洲北部面积最大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东部沿海地区。
6、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7、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水较多较潮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大、最典型。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日本及朝鲜半岛*亚洲面积最大。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日夜温差大,全年降水少,雨热同期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50°的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部。
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亚洲面积最大。
10、寒带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两极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11、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热带亚热带的高大山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的天山、亚洲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东非高原,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仅供参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明的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特点:夏季干旱炎夏.冬季温柔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夏多雨,冬季温柔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凉爽,降水平均.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70度)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凉爽,夏季炎夏,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爽干涸
10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特点:全年皆冬,凉爽少雨
11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整理同学们要加油努力熟记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地理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的气候类型七大洲气候分布特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欧洲---海洋性气候分布较广,并向东北延伸非洲---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大洋州---半环状分布,向西部敞开南北美洲---西部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南极洲-----单一的冰原气候高中地理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知识点一、东亚: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二、东南亚: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4)泰国:水稻;三、南亚: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四、中亚:1、小麦,棉花,畜产品;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五、西亚和北非: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高中地理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知识点一、东亚: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2、东部河流短小;二、东南亚: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三、南亚: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四、中亚: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增加垂直变化明显。
5.气候类型判断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5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第 1 页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 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第 2 页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 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 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荒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 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 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 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 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4、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第 3 页
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 毫米以上。 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 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 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 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 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 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6、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 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第 4 页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 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 毫米以上。 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7、地中海式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 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8、亚热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第 5 页
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 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9、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 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10、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 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11、亚热带湿润气候 第 6 页
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 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12、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 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 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 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 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1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第 7 页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 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14、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 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第 8 页
15、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 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