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性不孕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5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排卵治疗,其应用改善了临床妊娠率,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促排卵最常用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Gn)类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包括激动剂(GnRH-a)和拮抗剂(GnRH-A)近年来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各种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方案,另外还可使用其他促排卵辅助药物,如口服避孕药(OC)、二甲双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015 年7 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了关于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的目标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诱导排卵(OI)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OI 指对排卵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诱发排卵,一般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为目的。
COS 指以药物手段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卵泡发育和成熟,其应用对象多有正常排卵功能。
最常用的OI 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近年来应用也逐渐增加。
COS 技术对提高IVF-ET 成功率和促进ART 衍生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multifetal pregnancy)是COS 常见并发症。
适应证及禁忌证1. OI 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有生育要求但持续性无排卵和稀发排卵的不孕患者,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下丘脑性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足;因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不良)导致的不孕和复发性流产;其它,如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明原因不孕症、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等。
(2)慎用于以下情况卵巢早衰(POF)或卵巢促性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急性盆腔炎症或者严重全身性疾病不适合妊娠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造成双侧输卵管阻塞;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等;对促排卵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男方无精子症,暂无供精标本可提供者;其它,如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性质不明的卵巢囊肿、肿瘤和其他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等情况。
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年12 月第 50卷第12期第881-887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妇科常见、对生育功能严重危害并且治疗效果较差的宫腔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生理及身心健康。
继1894 年首次发表 IUA 的文献报道之后,1948 年,Asherman 详细描述了 29 例流产或产后刮宫所致IUA 病例,并将其定义为“损伤性闭经(traumatical amenorrhea)”,又称为Asherman 综合征。
目前,IUA在我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随着宫腔手术的增加呈逐年增长趋势。
文献报道,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所致的 IUA 发生率高达25%~30%[1],已经成为月经量减少、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
目前,针对重度 IUA 尚无有效恢复生育功能和月经生理的治疗方法;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后再粘连率高达 62.5%[2],妊娠成功率仅22.5%~33.3%[3-4]。
由于国对 IUA研究的资料有限,缺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参考 2010 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sts, AAGL)发布的关于IUA 的临床指南[5],结合我国的具体临床实践,参照加拿大预防保健服务专责小组(Canadian Task Force on Preventive Health Care)[6]及美国预防保健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7]制定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对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随着临床诊疗方法的提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完善,本共识也将不断修订更新。
202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5%~10%,以疼痛、不孕和盆腔包块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内异症按临床病理特征分为腹膜型(表浅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和其他部位内异症4种类型。
卵巢型内异症又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内异症最常见的类型,占比为17%~44%。
内异症威胁女性的生殖健康,降低患者的生育力,导致不孕症,内异症导致的不孕症称为内异症相关不孕(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infertility)。
内异症相关不孕的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盆腔解剖结构的变化、卵巢功能下降、炎症因素所致的盆腔环境异常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等方面。
女性生育力是指女性能够产生卵母细胞及卵母细胞受精并孕育胎儿的能力。
内异症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均可影响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的生育力。
内异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是进行性的,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不孕或卵巢功能下降、甚至卵巢功能衰竭。
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有加重卵巢功能损伤的风险,尤其是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
因此,内异症的治疗策略和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始终具有保护患者生育力的意识,尤其是对病情严重的内异症患者或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要高度重视患者的生育力保护(fertility protection)。
由于内异症属于复杂的良性疾病,尽管国内外已有较多其诊疗的指南共识,但是针对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措施尚无指南或共识,须进一步规范与细化。
同时,有关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的实施和获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为此,特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从生育力保护角度,规范内异症的临床诊治思路,从而指导临床医师保护和保存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
2023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varianendometrioidcarcinoma,OEC)是原发于卵巢的上皮-间质源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占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10%~20%,与原发子宫内膜样癌具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发病率仅次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serousovariancancer z HGSOC)z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z EMs)及林奇综合征(1ynchsyndrome)相关。
本共识从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OEC的规范化诊治与全程化管理。
一、流行病学特点妊娠期合并卵巢癌病例中,OEC占10.5%。
我国的一项回顾研究显示,50岁以下OEC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增加约1.02%),≥50岁OEC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8.01%)才是示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OEC发病年龄为40~50岁,平均发病年龄较HGSOC低,发病年龄具有地域差异。
国外研究表明,O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国内报道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
多项研究表明,OEC与EMs有显著的相关性。
妊娠次数、绝经年龄、输卵管结扎和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也与OEC的发生密切相关。
2023年第5版《WHO女性生鹿中瘤分类》将卵巢的子宫内膜样肿瘤分为良性(囊肿、囊腺瘤、腺纤维瘤\交界性(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非典型增殖性子宫内膜样肿瘤)及恶性(OEC),并将2014年第4版中的卵巢浆-黏液性癌划归为OEC。
1、大体特征OEC通常是单侧性,体积较大(平均I1Cm),表面可光滑,切面多为实性和囊状,可伴有广泛的出血或坏死。
如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囊M,肿瘤可突入到充满陈旧性血液的囊肿腔,呈息肉样结节。
2、组织形态学OEC镜下观察通常表现为腺体融合、背靠背排列,细胞呈内膜上皮样,腺体腔缘光滑。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排卵治疗,其应用改善了临床妊娠率,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促排卵最常用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Gn)类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包括激动剂(GnRH-a)和拮抗剂(GnRH-A)近年来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各种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方案,另外还可使用其他促排卵辅助药物,如口服避孕药(OC)、二甲双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015 年7 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了关于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的目标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诱导排卵(OI)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OI 指对排卵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诱发排卵,一般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为目的。
COS 指以药物手段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卵泡发育和成熟,其应用对象多有正常排卵功能。
最常用的OI 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近年来应用也逐渐增加。
COS 技术对提高IVF-ET 成功率和促进ART 衍生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multifetal pregnancy)是COS 常见并发症。
适应证及禁忌证1. OI 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有生育要求但持续性无排卵和稀发排卵的不孕患者,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下丘脑性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足;因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不良)导致的不孕和复发性流产;其它,如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明原因不孕症、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等。
(2)慎用于以下情况卵巢早衰(POF)或卵巢促性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急性盆腔炎症或者严重全身性疾病不适合妊娠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造成双侧输卵管阻塞;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等;对促排卵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男方无精子症,暂无供精标本可提供者;其它,如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性质不明的卵巢囊肿、肿瘤和其他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等情况。
理干预,定期进行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可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干预方式中通过定期具备专题讲座与座谈会,可以让专家予以患者及家属专业的指导,且通过患者及家属面对面同专家沟通、康复良好者经验分享,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和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沟通,使患者、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这样通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ACI早期抑郁性障碍者的临床特征以精神症状为主,患者会出现明显抑郁情绪,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均会降低! 对此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可以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慕莉,霍艳虹•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9,5(24):112.[2]张雅楠,金超,宁亮,等•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1):907-912.[3]黄晶晶,赵敏,肖泽萍,等.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草案)诊断类别与标准修订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40-344.[4]马雏凤,王永胜,胡鹏•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8(14):225.[5]赵甫刚,常丽静,邢军,等•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以及舌针联合个性化构音训练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8, 45(9):1950-1952.[6]李致军.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7):260-261.[7]陈丽,贾守梅,赵缨,等•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及临床特征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18(11)-41.[K]张建芳,鲁晓波,刘海斌.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8,31(5):31-33.(收稿日期:2020-0K-10)体外受精助孕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临床观察龙志晶夏红王静宁宋珂阎霞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精神、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加之受环境、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孕人群的比例不断攀 升,辅助生殖技术便日益兴起。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前言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
PCOS临床表现异质性,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危险也增加。
PCOS至今病因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制定中国的诊治规范迫在眉睫。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于2006年11月18日在重庆召开了妇科内分泌学专家扩大会议,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初步制定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经过一年40余场关于诊治共识的全国巡讲,广泛征求各界意见,2007年11月24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在海南三亚再次召开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治疗规范-临床问题解答专家会,最终制定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内容如下:流行病学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中国尚无确切患病率),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60%。
我国尚缺少全国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PCOS的病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遗传因素PCOS有家族聚集现象,被推测为一种多基因病,目前的候选基因研究涉及胰岛素作用相关基因、高雄激素相关基因和慢性炎症因子等。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宫内高雄激素、抗癫痫药物、地域、营养和生活方式等,可能是PCOS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高危因素,应进行流调后完善环境与PCOS关系的认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在现阶段推荐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在中国使用,待中国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再斟酌是否对此诊断标准进行修正。
107输卵管性不孕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执笔人:林小娜负责人:张松英共识编写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王晓红、邓成艳、张学红、 邹淑花、冒韵东、高颖、谭季春共识专家委员会:孙莹璞、黄国宁、孙海翔、范立青、冯云、沈浣、王秀霞、 卢文红、刘平、全松、师娟子、伍琼芳、张云山、张松英、周从容、周灿权、黄学锋输卵管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的25-35%[1],是女性不孕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引起不孕的输卵管病变包括输卵管近端梗阻、远端梗阻、全程阻塞、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功能异常和先天性输卵管畸形[1]。
输卵管性不孕的高危因素包括: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史、盆腹部手术史、阑尾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异位症[2-3]。
近20多年来,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正在被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替代,由于治疗结局与诊断的准确性、病变的特征、医疗手段的供给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都密切相关,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就需要在了解当今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当前仅有美国生殖学会就此问题提出过专家共识[4],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就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输卵管性不孕辅助生殖治疗及外科手术的选择策略、输卵管梗阻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助孕时机选择、辅助生殖治疗中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和输卵管梗阻治疗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五个方面进行循证论述,提出输卵管性不孕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 )方法对证据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1)证据等级:A :高质量的证据,包括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全或无病案研究;B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队列研究或较差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及生态学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病例对照研究;D :单个病例系列研究;E :未经明确讨论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第一原则‖的专家意见。
(2)推荐等级:1:有良好和连贯的科学证据支持,强烈推荐或强烈反对;2:有限的或不连贯的证据支持,推荐或反对;GPP:专家讨论推荐。
一、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问题1:评估输卵管通畅程度的方法[专家观点或推荐](1)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1A)。
(2)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 ,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性有一定价值(2B),该技术的推广尚待进一步验证。
(3)宫腔镜下插管通液可作为排除假性近端梗阻的一种检查方式(GPP)。
(4)腹腔镜下亚甲蓝通液是目前评估输卵管通畅性最准确的方法,但因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原因,不作为首选(2B)。
(5)输卵管镜可作为评估输卵管功能的补充手段,但作为常规诊断手段证据不足(2D)。
1.HSG:HSG方便、廉价,可以检查输卵管近端和远端的阻塞,显示峡部的结节性输卵管炎,了解输卵管的细节并评估输卵管周围的炎症情况。
2011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样本量4521例)发现,HS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和87%[5],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样本量4221例)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4%和92%[6]。
如果HSG提示输卵管通畅,则输卵管梗阻的可能性很小[7] 。
但HSG的缺点是对输卵管近端梗阻诊断敏感性不高,回顾性研究发现HSG诊断为输卵管近端梗阻的患者在腹腔镜探查时仅37-52%获得重现[8];另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对HSG发现输卵管近端梗阻的病人再次HSG,60%的病例提示输卵管通畅[9]。
对于HSG提示输卵管近端梗阻的患者需结合病史选择是否进一步检查排除由于粘液栓、组织碎片堵塞或子宫输卵管口痉挛导致的假阳性。
2.HyCoSy:HyCoSy是近20年来新兴的检查手段,2016年的荟萃分析(样本量1153例)发现,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和91%[10]。
2014的一篇文献回顾指出HyCoSy敏感性和特异性较HSG高,但HyCoSy较HSG检查结果为―不确定‖(无法确定输卵管是通畅还是堵塞)的比例更高(8.8% VS 0.5%)[11],且HyCoSy检查准确程度对超声检查医生的依赖性很大,其推广和普及有待进一步验证。
与HSG相比HyCoSy 无放射性,对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息肉、宫腔粘连等病变的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12]。
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或患者对HSG的放射性有顾虑时,可选择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行HyCoSy检查。
3.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2015年ASRM关于女性不孕诊断的共识中指出:宫腔镜下插管通液可以对HSG提示的输卵管近端梗阻进行确认和排除[13]。
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宫腔情况,可在检查的同时给予治疗,合并有宫腔病变的患者可选择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评估输卵管通畅性。
4.腹腔镜下亚甲蓝通液:腹腔镜检查可作为其它检查手段发现可疑输卵管病变的确诊方法,对同时合并生殖系统病变需要腹腔镜手术处理者可直接选择腹腔镜下亚甲蓝通液术作为检查手段[4]。
但腹腔镜诊断也有3%左右的假阳性率[14],另外因价格昂贵、需要住院及108可能面临手术相关的并发症[4,12],腹腔镜检查只能作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二线诊断方法。
5.输卵管镜检查:输卵管镜可了解输卵管内部的粘膜情况,可配合腹腔镜更全面地评估输卵管功能。
有研究发现输卵管镜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生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15-16],输卵管病损程度的评估方面腹腔镜和输卵管镜检查有很高的吻合度[17],但因为输卵管镜检查需要腹腔镜配合进行,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且缺乏统一的对于输卵管镜下输卵管病变程度的评价标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循证医学证据不足。
二、输卵管性不孕治疗策略的选择问题2:双侧输卵管梗阻的治疗方案选择[专家观点或推荐](1)选择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夫妇的生育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尤其是卵巢储备功能及男方精子质量(GPP)。
(2)高龄或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或合并其他不孕因素患者推荐IVF(1B)。
(3)双侧输卵管近端梗阻推荐直接IVF(1B)。
(4)双侧输卵管远端梗阻可选择IVF或手术治疗(GPP)。
(5)采取治疗前需与患者夫妇充分知情同意,医生的技术特长和患者的意愿都应纳入考虑(GPP)。
IVF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女方各种因素导致的配子运输障碍是IVF的主要适应证。
2015年美国辅助生殖年度报表中IVF治疗每移植周期的妊娠率达到50%[18],输卵管性不孕患者IVF后异位妊娠率为2.3-3.7%[19]。
输卵管远端梗阻手术治疗后的总体妊娠率约25-29%、异位妊娠率约9-11%、活产率约22-28%[20]。
伴随卵巢功能下降,自然妊娠率降低,年龄大于38岁的女性,活产率小于19.2%[21],故对高龄或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或合并其他不孕因素者强烈建议IVF[4,22]。
输卵管近端梗阻插管疏通术后的总体妊娠率25-30%、异位妊娠率3-5%[23]。
荟萃分析显示对于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SIN)和输卵管纤维化性阻塞,93%的患者无法再通[24], 故结合病史,对输卵管近端梗阻的患者推荐直接IVF。
IVF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创伤小,但存在卵巢过度刺激、多胎妊娠、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注射的药物较多等弊端。
手术的优势是患者术后不需要反复就诊且每个月均可试孕,但其缺点是缺乏经验的医生实施手术可能会影响效果,也面临出现出血、感染、脏器损伤和麻醉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输卵管术后异位妊娠的风险也相对增高。
而且手术无法同时兼顾其它影响妊娠的因素。
因此,选择IVF或手术治疗前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卵巢功能、男方精子质量、是否合并其他不孕因素、输卵管病变位置及程度、手术医生的经验以及每种治疗的并发症、成功率、异位妊娠的风险、费用及患者的意愿。
问题3:有输卵管手术史和输卵管妊娠史的输卵管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专家观点或推荐] 复发性输卵管梗阻推荐直接IVF(1B)。
有输卵管妊娠病史的输卵管梗阻推荐直接IVF(2C)队列研究发现,二次输卵管整形手术的妊娠率明显低于初次手术(10% 比30.7%,P109<0.0001)[25],另有研究报道既往有输卵管手术史,是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26],且输卵管梗阻治疗术后输卵管积水复发率较高[27],故不建议患者反复进行输卵管整形矫治术。
有输卵管妊娠史者行输卵管整形术后妊娠率较无输卵管妊娠史者明显降低(15.8% VS 30.1%),术后异位妊娠率达10.5%[25]。
异位妊娠保留输卵管手术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为8.75%[28]。
故有输卵管妊娠史的输卵管梗阻患者推荐直接行IVF治疗。
问题4:单侧输卵管梗阻的治疗选择[专家观点或推荐] 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合并其他不孕因素的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可考虑先促排卵人工授精(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COS/IUI)(2C),3个周期未妊娠者可推荐行IVF(2C);单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患者可选择IVF或手术治疗(GPP)。
单侧输卵管梗阻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
多项病例对照研究报道,单侧输卵管梗阻患者行单周期COS/IUI妊娠率为15.9%-17.3%[29-31],3个周期COS/IUI累积妊娠率15.2%-30.9%[ 32-34],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相当;其中单侧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单周期COS/IUI妊娠率21.7%-25%[30-31],3个周期COS/IUI累积妊娠率21.8%-38.2%[32-34];单侧输卵管远端梗阻单周期COS/IUI妊娠率12.5%-13.9%[30-31 ],3个周期COS/IUI累积妊娠率仅7.4%-19%[32-34],上述研究的对象均为年龄小于40岁患者。
对于单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一项小样本病例报道单侧输卵管远端梗阻行整形术后妊娠率为43.5%,术后平均妊娠时间为13.4个月[35]。
近期的一项小样本量的队列研究发现,单侧输卵管积水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后可获得52%的妊娠率,术后平均妊娠时间2-3月[36],然该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数据积累和RCT研究。
问题5:输卵管绝育术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专家观点或推荐](1)绝育术后患者可选择输卵管吻合术或IVF(2B)。
(2)高龄、合并其他不孕因素者推荐直接IVF(2B)。
(3)输卵管吻合术可在腹腔镜下实施(2B)。
一项1068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报道,输卵管绝育术后实施吻合术可获得42-69%的妊娠率[37],异位妊娠率4-1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