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一1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zhǎ yǎn tōng xiāo yàn huìyōu shāngbǐ cǐluò tuócāi xiǎng jīng huáng二、给画线的字找出正确的音节,打上“√”。
嚼饭(jiáo jué)脖颈(gěng jìng)敷药(fū bō)入场券(juàn quàn)滥用(làn jiān)唱和(hé hè)三、比一比,再组词。
醋(_________)燃(_________)饺(_________)拌(_________)腊(_________)然(_________)较(_________)伴(_________)宵(_________)摊(_________)筝(_________)眨(_________)销(_________)滩(_________)挣(_________)泛(___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天(______)之音②粉身(______)骨③字正(______)圆④暴(______)无遗⑤居高(______)下⑥念念有(______)1.我能仿照第⑥个词语的样子,再写两个“AABC”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选其中一个写句子:________。
2.在才艺大赛中,只见一位古筝表演者抚弄琴弦,一曲终了,______,令人久久沉浸其中,接下来的书画表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一人所画的水中鱼儿_____,叫人称绝。
(用形容艺术的四字词语填空)五、选词填空我最行。
成绩成就成果1.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辉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专项练习(15道)一、书面表达。
本学期即将结束,你一定做过让自己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事,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
努力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写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12篇)一、阅读理解。
菊有黄花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
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
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
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
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
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
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
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
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
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
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
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
与乡人各不相扰。
蓝天白云,天地绵亘。
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
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
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
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
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
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
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
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
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
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
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
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苏教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巴金C. 朱自清D. 冰心3.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A. 大小B. 高低C. 红蓝D. 前后4.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的意思是?A. 第一B. 最好C. 甲等D. 顶级5.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什么?A. 钢叉B. 金箍棒C. 长枪D. 铁锤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是杜甫写的。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论语》。
()4.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______》。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读作______。
3. 《______》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4. 《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喻了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
3. 请简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结局。
4.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5.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2. 请用“如果……就……”造句。
3.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4.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5. 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借箭的智慧和谋略。
2. 请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1 / 9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带点词。 ①常与诸小儿游 与:(________) ②诸儿竞走取之 诸:(________) 竞:(____________) ③唯王戎不动 唯:(___________) [2]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匡[kuāng]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大姓: 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④文不识:人名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 [4]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勤奋好学的典故,“闻鸡起舞”的人是东晋时期的______________。 2 / 9
课内阅读练习(一)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写反义词:平整()紧密()2.这段话介绍了胡夫金字塔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面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二)周围静得(奇怪出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明显)的对比。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竟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1.将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画去。
2.破折号一般有两种用法:①表示转折;②解释说明。
文中的“——”属第___种用法。
3.文中“郁郁葱葱的竹林”和“高大的人工刺槐林”与灰椋鸟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比,你有什么感想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爸,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呢了。
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1.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典范()倾泻()和谐()2. 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
()的乐曲()的力量()的目标()的精神3. 说说文中两个问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4. 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cang zang )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zàng càng ),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
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鍳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エ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
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 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朝代印章发展的过程唐代以前______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______图①的下半句诗:______图②的上半句诗:______(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2.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冲着我喊道_____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_____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_____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_____(1)在这段话中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一、看拼音写词语。
屋脊哈密瓜硕果陶瓷开拓春意盎然银装素裹二、照例子,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长江黄河(波澜壮阔)黄山庐山云雾飘渺()桂林山水(清奇俊秀)布达拉宫(巍峨)景德镇陶瓷(天工巧夺)龙井茶(清香)江南丝绸(光洁绚丽)茅台酒(醇美)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
3、读了课文,一些风格独特的山川胜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俗语名句:四、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第六节写1到2节句子。
五、诵读与欣赏1、用小三角标注出诗中的韵脚。
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
第二课、郑成功一、看拼音写词语: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二。
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三。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欢庆胜利。
四。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两段中的眺望和瞭望都有登高远望的意思,但瞭望还有另一种意思,2、联系课文,想一想,郑成功分别在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六、照样子填入民族英雄的名字或主要事迹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看拼音写词语咏唱,忧虑,与世长辞,蜡烛、巴黎,悲愤欲绝二。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2、“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从这句话中五。
读一读,悟一悟第四课、古诗两首一、用勾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全是第一个。
1、剑外忽传收蓟北2、初闻涕泪满衣裳,3、对看妻子愁何在?4、青春作伴好还乡5、死去元知万事空二、先解释带里的字再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体现了一四、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对话。
第五课、负荆请罪一、比一比再组词畏惧、声色俱厉宽恕、怒气廉洁、昏庸嘴唇、早晨二、在括号里提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追赶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渭: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洵(xún)①欲往京城,道②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③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④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⑤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⑥道多也?注释:①苏淘:苏轼的父亲。
②道:选取道路。
③憩:休息。
④道:策略。
⑤休:停止。
⑥闻:听到,懂得。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解释加点词。
六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①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①尝:曾经。
②贾:做生意。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_____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全能知识点练习题册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诗歌阅读。
雪梅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搁笔费评章③。
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代诗人。
②降:服输。
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________。
[2]以议论入诗是宋人的一大创举,宋诗中有很多含有哲理的诗句。
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3. 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③,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④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⑤。
但愿苍生⑥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
这里指大地。
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爝火:小火把。
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
④元:本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tān fàn róu cuōxī shuài qī liánɡáo zhōu móɡuǐmài luòlǐnɡ yù二、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饺.子(jiāo jiǎo)细腻.(nì lì)文章.(zāng zhāng)春宵.(xiāo xiào)茶匙.(chí shi)丰盈.(yín yíng)三、辨字组词。
裁(_________)测(_________)燥(_________)揭(_________)栽(_________)侧(_________)躁(_________)竭(__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出(____)外(____)(____)一息三(____)两(____)(____)不转(____)(____)兵(____)政千(____)万(____)千(____)万(____)(____)骨(____)身不(____)而(____)五、选词填空。
僻静偏僻1.自从修了公路,一向(_______)的小山村也热闹起来了。
2.县里的医生经常去(_______)的农村,为农民送医送药。
汇集汇合3.大江大河是由许多小溪(_______)而成的。
4.广场上(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急遽而漫长的变化。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关联词语专项同步练习1. 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宁可……也不……因为……所以……虽然……可是……①《永生的眼睛》一课______使我感动,______引起我许多的想法。
②父亲______死去了,______他那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______我的捐献给了别人快乐,______这种做法是很高尚的。
④______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帮助别人,______应当处处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2.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飞机装上雷达,______在漆黑的夜里,它______能安全飞行。
②______什么地方,______比不上我美丽的家乡。
③放学回家后,我______先出去玩,______先做作业。
④明天______不下雨,春游______会照计划进行。
3. 填关联词语①恶龙躲在潭底,______请水性特别好的人______战胜他们。
②______拿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______能将它们制服。
4. 填上关联词______秋天到了,______向日葵成熟了。
5. 选词填空再然后先①它们搭窝的时候,______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______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______把苔藓压紧,踏平。
如果……就……只要……就……②______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______躲在树枝底下。
③这时,______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______会打起来。
6. 选词填空。
(1)常常长长①星期天,我______去小红家玩。
②我们村子后面有一条______的小河。
(2)只有……才一边……一边……①小红______写,______读。
②______待人真诚,______会赢得别人的赞美。
7.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①衣服______不合身,______一点儿也不好看。
②______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______他仍旧有点摆着架子回答我的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作“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誉之曰誉: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应读出____的语气。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解释加点词语。
曝书画___________ 谬矣____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六年级语文补充练习1 我们爱你啊,中国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脊密硕瓷拓盎然装裹二、照例子,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答案:波澜壮阔云雾飘渺清奇俊秀巍峨天工巧夺清香光洁绚丽醇美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答案:1.我们爱你啊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团结、历史悠久、民族精神2.跳出东海的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的世界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祖国的幅员辽阔3.桂林山水甲天下天堂苏杭不看山不看岳四、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句子。
答案: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我们爱你,黄果树瀑布的气势宏大,四川九寨沟的风景如画,黄海、东海的宽广无垠,泰山、华山的巍峨宽大。
五、诵读与欣赏。
答案:1. 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2.热爱祖国2 郑成功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二、用“——”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参考)操练驻军风帆蔽空滔滔海浪街头巷尾绵延千里三、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慷慨激昂横行霸道负隅顽抗喜出望外载歌载舞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2.郑成功在眺望宝岛台湾,瞭望是在监视敌情,他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台湾同胞。
六、照样子填入民族英雄的名字或主要事迹。
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咏唱忧虑与世长辞蜡烛巴黎悲愤欲绝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无论都2、即使也3、因为所以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希望肖邦即使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恋恋不舍,对祖国深沉的爱。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与测试答案1、我们爱您啊,中国基础练习一、àng jǐdǎi 装疆壁魄奋密拓二、桂林山水西藏茅台酒广西景德镇陶瓷贵州杭州西湖江西布达拉宫浙江三、1、编钟改革开放新歌2、浇灌松树梅花胸怀气魄四、抄写词语,完成小练笔。
1、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2、乌兰江两旁就是清奇俊秀得群山,随着蜿蜒得江水伸向远方,山中云雾飘渺,江上波澜壮阔,与淡妆浓抹得西子湖相比,也竟有另一番风味。
发展练习一、您知道下面诗句中得山在什么地方吗?1、山东泰安2、安微宣城3、江苏南京二、勤于收集资料就是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自学能力得重要方法。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得悠久历史、著名特产、美丽山川、、、、、您能选择其中得一个方面,搜集相关得资料,把它剪贴或摘抄下来吗? 桂林山水: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名扬天下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得美誉。
这里,漓江从桂林通往阳朔得100多公里,蜿蜒穿流于峻峭得群峰之间,山水相映,组成一幅幅锦绣画卷,美不胜收,故又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
2、郑成功基础练习一、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得错别字,并把正确得字写在括号里。
1、度(渡) 嘹(瞭)2、梨(犁) 廉(镰)3、住(驻) 已(以)二、按要求写词语。
1、残暴建造2、分散渺小3、环视俯视仰望注视眺望浏览观察端详张望凝视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高大坚固、负隅顽抗、惊恐万分、乱作一团。
2、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视死如归3、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4、郑军官兵跳上舰,敌人们负隅顽抗,不料郑成功凭借着自己得机智勇敢,将敌军统统围住。
敌人有得心惊胆战、哭爹喊娘,有得被吓得魂飞魄散,有得闻风丧胆,还有得企图逃出郑军得包围。
敌人如同一群丧家之犬,丑态百出。
郑军官兵一拥而上,制服了她们。
可就是还就是有几条漏网之鱼跳水逃走了。
发展练习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铁人军头戴铁盔,身穿铁铠,铁臂,铁裙,脸带铁面,只露出眼耳口鼻,佩戴云南斩马刀与弓箭,全身披挂达三十斤。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考试题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wèi jùqī liáng shū jítī chúyàn huìzhà lan qīn xíqīng fù二、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蜇.人(zēzhē)似.的(sì shì)钉.住(dīng dìng)纬.度(wéi wěi)盘盂.(yúxū)弓缴.(zhuójiǎo)鸿鹄.(gào hú)教诲.(huǐhuì)碱.性(xián jiǎn)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缀(______)崖(______)跺(______)御(______)燥(______)辍(______)涯(______)垛(______)卸(______)躁(______)四、补全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成一句完整的话。
天(____)(____)角心(____)气(____)(____)(____)天日前所(____)(____)与世(____)(____)(____)知非(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词填空。
增添增长增补增多增进增加1.他这么说,就更(______)了表的神秘。
2.随着年龄的(______),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淡漠了。
3.可爱的小鸟给一家人的生活(______)了无穷的乐趣。
4.各国青年相互来往,有利于(______)友谊。
5.报载:台湾儿童犯罪(_______),有识之士慨叹世风日下,呼吁当局尽快采取措施。
6.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他被(______)为中央纪委副书记。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眼睛对我察看。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簇花遮掩着我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