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违法犯罪
- 格式:ppt
- 大小:508.00 KB
- 文档页数:21
大学生犯罪预防及其案例分析大学生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已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
大学生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
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
针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趋向,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网络。
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的缺失。
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
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减少大学生犯罪,作一个大学生犯罪预防及其案例分析。
(案例)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从马加爵残忍杀害 4 名昔日同窗,再到西安发生的 5 名在校大学生合伙猥亵轮奸2 名女青年到江西医学院学生李某遭割断喉,。
这一起起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 发人深思, 催人猛醒。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群体的典型代表, 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是我们事业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批批的大学生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但也有一部分失足落水、违法犯罪。
大学生案例分析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法律实务与案例分析》期末论文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浅析班级:姓名:学号: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态度支配下实施的,所以,实施行为的客观情况总是表现着人的一定的心理态度。
犯罪活动也是一样,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无不受行为人主观意识的支配,否则,就不称其为犯罪。
这就说明,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违法犯罪也不例外。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实例。
1. 盗窃室友只为报复去年10月,洪山区某高校一女生宿舍被盗,丢失的东西包括:小哲的MP4一部以及笔记本电脑一部,价值人民币2800元;小洁的MP4一部,价值人民币315元;小兰的耳机1副,价值人民币8元,而同宿舍的小芸则未丢任何东西。
警方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很快,小芸发现事态严重,主动投案认罪,并将所有物品归还了失主。
事后,经调查得知,小芸父母均为国家干部,家庭条件很优越。
但因与室友相处不和,小芸便“想教训她们一下”。
于是趁室友上课之机,盗得以上物品。
2. 顺手牵羊知法犯法小常是武汉某重点大学应届法学硕士毕业生,虽毕业临近,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家庭条件本就不好的他,经济上更加捉襟见肘。
前不久,小常像往常一样回宿舍。
忽然,他发现公寓楼一宿舍房门大开,室内却无人,而且桌面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想起自己近来生活费紧张,小常竟不自觉走进该寝室,盗走笔记本电脑。
被抓时,小常懊恼不已:“知法犯法,都是一时糊涂啊!”3. 感情受挫竟做“黑客”近日,某公司向洪山警方举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器服务的15家政府网站被侵入,政府信息发布很受影响。
警方调查发现,武汉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小君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审讯,小君交代了作案动机和过程。
原来,小君因失恋,便想报复社会泄愤。
但生性胆小的他不敢采取暴力方式,就想到了做网络“黑客”。
于是,他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专门找到挂靠政府网站较多的服务器,通过ADSL拨号上网的方式,非法侵入服务器,破坏政府网站。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一、案例:2005 年9 月下旬,浙江温州警方宣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7 ·28 ”跨省抢劫杀人案告破。
令人震惊的是,干下抢劫杀人重案的犯罪嫌疑人罗吉军和卓科,竟是从长沙岳麓山下某知名高校走出来的“天之骄子”。
而他们作案的动机,则是为了获取创业的“第一桶金”,早日实现当老板的梦想。
他们此前还在深圳劫杀了一名的哥。
沉迷程序设计误了学业今年27 岁的卓科,1978 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仁寿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1998 年,卓科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某知名高校的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成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名大学生。
读大二时,卓科还保持着勤奋的本色。
但他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谈起了恋爱,经常在饭店和歌舞厅出入,心理便失衡起来。
从1999 年下学期开始,卓科便很少参与班上的集体活动,甚至和同寝室的同学都很少交流,整天沉溺于网络之中,琢磨着那些在外人看来极其乏味的程序代码。
读大三那年,他设计编写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令国内多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总刮目相看,纷纷邀请他去工作。
由于卓科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程序设计,导致学业每况愈下。
2002 年6 月大学毕业时,由于差了0.5 个学分,他没能拿到毕业证书。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
老总对他非常赏识,打算只要试用 3 个月就办理转正手续。
可惜 3 个月后,他因拿不出大学毕业证书,只得选择主动辞职。
结识损友劫杀的哥就在卓科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个所谓的朋友——罗吉军。
罗吉军也是四川人,1998 年同样毕业于长沙那所知名高校的化工系。
由于校友兼老乡关系,两人很快便成了“铁哥们”。
罗吉军当时系广州一家集团公司的部门经理,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公司还为他配了专车。
但没过多久,随着该公司原负责人因经济问题出事,罗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罗干脆辞掉工作,和卓科来到深圳“闯世界”。
可他们在外面奔波了好些天,也没有找到工作,两人的积蓄很快花光了,连房租都拖欠了一个多月。
大学生XX犯罪案例分析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但近年来,大学生XX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XX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XX犯罪案例的分析,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社会,教育,犯罪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XX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XX犯罪;校园案例;成因分析1.校园XX犯罪案例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在2013年10月1日2日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李玫瑾教授透露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之一是因为寒假期间涉及性的行为(外出嫖娼) 被室友发现,当年之所以不公布真相是怕给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
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
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
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
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
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XX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
大学生犯罪问题初探[摘要]大学生犯罪问题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本文从多种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因都有涉及,并试图找到解决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家庭学校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大学生犯罪的范围、性质及其危害有自身独特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侵犯的客体以财产利益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大学生犯罪主要涉及5类共10个罪名。
如盗窃、抢劫、诈骗、绑架、杀人、伤害、强奸等。
据调查,其中,在大学校园里面,70%以上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到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等罪种,这些罪种所侵犯的客体都是财产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财产利益。
绑架、杀人、伤害、强奸等侵害人身权案件也逐进有所抬头的趋势。
2、犯罪主体范围逐近扩大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化包括几方面:一是从院校的办学层次、从重点与非重点来看,犯罪的学生逐步向重点院校蔓延。
二是从学历来看,也不排除硕士生、博士生。
三是从成绩优秀来看,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团伙性由于在外单身求学,很多学生希望找到一个组织的归属感,很多大学生拉帮结派,相互寻找保护、依赖,容易形成一个犯罪集团。
在大学校园里面,集体团伙性的打架斗殴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1.社会原因。
(1)社会变革导致利益主体、就业途径、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平等现象扩大,使大学生的心理机构和心理定式受到冲击,产生不正确的心态。
(2)文化因素,价值观错位。
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诱惑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不断地被支解,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犯罪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本应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因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不仅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也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偏离。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处理,以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视。
二、大学生犯罪案例解析1. 案例一:大学生抢劫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为筹集游戏资金,李某与同乡王某密谋抢劫。
两人于一天晚上,携带凶器闯入一家便利店,将店主打伤,抢走现金5000元。
案发后,李某被警方抓获,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解析:李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最终走上抢劫道路。
此案反映出大学生犯罪的一个原因:道德观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此外,李某与同乡王某的作案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犯罪往往具有团伙性。
2. 案例二:大学生诈骗案某高校大学生张某,利用网络交友平台结识了一名女子,以结婚为名,骗取对方信任。
随后,张某以各种理由向对方索要钱财,共计10万元。
案发后,张某被警方抓获,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解析:张某利用网络交友平台进行诈骗,反映出大学生犯罪手段的隐蔽性。
此外,张某的诈骗行为也暴露出大学生犯罪具有欺骗性、欺诈性等特点。
3. 案例三:大学生贩毒案某高校大学生王某,因结识了一名毒贩,逐渐沉迷于毒品。
为筹集毒资,王某开始贩毒。
经警方调查,王某共贩卖毒品100克,案发后,王某被依法判处死刑。
解析:王某因结识毒贩,逐渐走上贩毒道路。
此案反映出大学生犯罪的一个严重后果:毒品犯罪。
此外,王某的贩毒行为也暴露出大学生犯罪具有暴力性、危害性等特点。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大学生家庭环境复杂,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法制意识淡薄。
2. 学校教育不足: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面对诱惑时缺乏抵御能力。
第1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触犯了法律。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大学生常见的违法行为进行解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
二、案例一:盗窃案 【案例简介】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他偷了同学小华的笔记本电脑。在警方调查过程中,小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法律解析】 1. 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小明盗窃同学笔记本电脑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根据小明的犯罪情节,法院可能判处其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启示】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生活,避免因经济困难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案例二:网络诈骗案 【案例简介】 小李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名自称是富商的网友,对方以投资为由,要求小李转账。小李信以为真,先后转账10万元。后来,小李发现对方是骗子,遂报警。
【法律解析】 1. 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小李在网络诈骗案中,是受害者,但其在转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如未核实对方身份、未进行风险防范等。
3. 小李可向警方报案,寻求法律帮助,要求骗子返还被骗款项。 【启示】 大学生应提高警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投资承诺,避免上当受骗。 四、案例三:酒后驾车案 【案例简介】 小张与同学聚餐后,饮酒过量。在回家途中,小张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受伤。
【法律解析】 1. 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 小张酒后驾车,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根据小张的犯罪情节,法院可能判处其拘役,并处罚金。 【启示】 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酒后不驾车,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大学生犯罪心得体会犯罪心得体会篇1今天,老师带着我们看教育片,看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第一场《都是网吧惹的祸》写一个女学生在父母离婚在街上走的时候,一个男生带他去网吧玩游戏,还教唆她抽烟,最后没钱时,两位男生又鼓动她去偷东西,她去了。
过了几天,因为涉嫌犯罪,她被警察抓到警察局审问。
第二场《如此家教》写一位小男孩因为父亲的暴力而和一群狐朋狗友一起去抢劫,回家之后就玩电脑,因为母亲的溺爱他敢和母亲顶嘴,暴力和溺爱导致了他误入歧途,被警察抓走了。
第三场《花季风雨》写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女学生在街上逛时,出现了一个自称是“花姐”的骗子,她把女学生带到饭店里,谎称自己是“环球时装”董事长,女学生相信了,听她的话叫了另外两个女同学,在骗子快得手时,被假扮成饭店老板的警察抓住了,那位女学生也因为涉嫌拐卖人口被刑事拘留。
看完这个教育片,我疑惑了,为什么他们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呢?是不良分子的影响,是自己的是非分辨力差,是自己的贪欲……听老师说这些教育片都是由事实改编出来的,其实这些事情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时时防住一些骗子或不良分子的欺骗和诱惑,不要糖衣炮弹蒙住了双眼,要擦亮眼睛,辨认是非,懂得一些自我防护措施,及时识破骗子的诡计,不让自己上当、受骗。
如果被骗子教唆去犯罪,不管你是不是有意犯罪,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浪费掉自己的青春年华,到时后悔也无济于事。
现在我们还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应该努力读书追求上进,而不是让自己误入歧途,浪费一生。
只要努力读书,对社会国家有所贡献,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大学生犯罪心得体会篇2改革开放后,由不正之风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党对不正之风的打击力度亦愈来愈大,但是难以最有效地遏制不正之风特别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猖獗活动。
进入新世纪后,我党开始调整反不正之风斗争的策略,将反不正之风斗争从重打击惩治,调整到重教育预防上来。
7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税务干部学校,聆听了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做的《职务犯罪的预防与认定》的报告。
2010年第2期 (总第1 2 O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I I EGE OF EDUCATION No.2,2010
Serial No.12O
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与预防策略 张 晓 娟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已成为干扰社会和校园秩序的严重问题。当前,开展大学生 犯罪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预防大学生犯罪,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司法机 关可以适时作出司法建议,大学生主体也要增强自我控制力。 [关键词] 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0)02:007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在 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也 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南京市800多名大学生发生违 法“传销”事件,又一次引起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与重视。 之前的“马加爵案件”“周一超刺杀公务员事件”等大学生违 法犯罪案件的出现,都让人触目惊心,难以平静。涉案学生 及其家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也受到 了强烈的冲击、干扰。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违法犯 罪,并力争把每个大学生培养成才,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面 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治安稳定的重大问 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 (一)违法犯罪的主体多样化 目前,大学生的犯罪主体,已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犯罪者大都平时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也不好。而是各种类 型的学生都有,有平时表现较差的,也有平时表现较好的; 有学习成绩较差的,也有成绩较好的,甚至是学习尖子;既 有高年级的学生,也有低年级的学生,并有向低龄化发展的 趋势;既有大专生、本科生,也有学历较高的研究生;虽然犯 罪者中以男生居多,但女生也占一定比例。大学生犯罪主 体呈现出的多样化局面,为我们的犯罪预防工作带来了一 定程度的困难。_】 (二)暴力型案件逐渐增多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的暴力案件频繁发生,且其规 模、范围、性质以及后果都有扩大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大学 生犯罪已由过去的一般性偷盗、打架斗殴和流氓滋扰发展 成为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投毒等恶性暴力行为,并表现 出野蛮、凶残、疯狂报复的特点。 (三)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 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手段表现出 高智能、高技术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犯罪智能化,既表 现为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也表现为犯罪案件中作案 人利用智能手段逃避侦查行为。大学生中的少数犯罪行为 人在这两方面是兼而有之。大学生是优秀人才,接受高等 教育,有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使得大学生在智力化犯 罪方面比一般的犯罪主体更具有条件。大学生犯罪智能化 最突出的表现是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如侵害计算机网络,编 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网络诈取钱财等等。 (四)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女大学生犯罪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成为犯罪 主体中的一个醒目群体。一向被誉为温文尔雅、纯洁端庄、 好学上进的女大学生群体正在逐渐分化,尽管绝大部分依 然视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校的奋斗目标,然而,也确 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开始蜕化变质。据了解,近年来从事卖 淫活动的女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上升,其中有大专生、本科 生,甚至有硕生研究生。在上海市,l993—1998年之间,在 校女大学生总人数增长0.49倍,而犯罪人数却增加36倍, 相对的犯罪率也从1993年的0.08 上升到1998年 0.38 ,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男生同期的增长幅度。在女 大学生犯罪中,性犯罪与财产型犯罪所占比重大。_2] 就总体而言,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 有知识的群体。但 是,根据上述对大学生犯罪现状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大学生 犯罪案件增多的趋向,我们认为这一群体中出现的犯罪现 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遏制大学生犯罪,加强教育与管理, 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内外结合,综 合治理,是当前高校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策略 (一)学校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主阵地 1.学校教育层面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 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要引 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高校应该重视理论 学习,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使之不流于形式,并真正落实 到全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大学生犯 罪最深层次的意识根源,应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