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营战略及其运作
- 格式:doc
- 大小:13.90 KB
- 文档页数:3
2008.9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研究陈银(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我国加入WTO 后外商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更为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了理论界与企业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分析企业虚拟经营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小企业实行虚拟经营成为现实需要,我国中小企业也确有条件实施虚拟经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实行虚拟经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必要性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8)09-0074-03On the vir tual operation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 priseschen yingAbstra ct:With the knowledge-based e conomy,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 came into existence,and developed quickly.Existe nce is a realistic problem after WTO.This pa per analyzes about a new way of existence called virtual operation which is he lpfu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Key words:Virtual operation,small and medium-sized e nte rprises,ne ed1关于企业虚拟经营理论1.1虚拟企业1991年由美国《灵捷企业学报》主编肯尼思普瑞斯(elmethPre ise )与史蒂文L戈德曼(StevenL.Goldinan )等合作完成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
何平:打造虚拟经营的“神力”作者:祝阅武来源:《经济》2008年第02期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浙江神力针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平通过产品设计和品牌塑造,做好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两头”文章,让“神力”这一品牌异军突起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何平,他阳光而有朝气,稳健中带有激情。
他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注重学习的人。
在打造神力针织的过程当中,尤其注重诚信和创新所焕发出来的商业力量。
正是他不断创新、永续创新的理念,带着神力团队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让神力从当初的两个人加上一间办公室发展成拥有占地100亩,投资过亿元的集开发生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商务信息、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神力工业园。
而立之年,事业日隆的何平,他的浙江神力针织品有限公司虽是针织行业的“后起之秀”,但在发展过程中勇于创新,当大多针织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时,神力独辟蹊径,率先导入“差异化经营”,运用国际先进的“虚拟经营”模式,果断压缩生产,成立研发中心、市场部、品牌管理部、营销策划中心等机构,让神力在短短八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发展。
目前,公司下设三个子公司:上海润娅实业有限公司、深圳神力实业有限公司、广州神力皮具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五大品牌:米兰春天、与狼共舞、巴比雅比、德国鲨鱼、港士龙,构建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
义乌针织品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具体表现为企业数量多(涉及企业3000多家)、总产量大、出口量大等几个特征。
但它也面临着一个发展瓶颈:由于针织品行业生产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又缺乏强势品牌和强势产品,不少业外企业纷纷加入。
业外企业大多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在营销模式上选择模仿、抄袭和炒作的路线,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愈加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如果继续保持现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义乌的针织品行业将失去下一轮竞争的优势。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导入营销新模式,成为针织品行业实现质的提升的迫切需要。
如何深入研究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品牌与营销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独特品牌之路,也成为义乌众多针织品生产企业的“破茧”之痛。
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思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来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的思路和实施方法。
一、了解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是一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供应链环境和运作过程,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通过参与模拟经营,企业管理者可以模拟制造、采购、物流、销售等供应链环节,并根据不同的经营决策观察供应链运作的结果。
二、制定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计划在模拟经营前,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确定模拟经营的时间、范围和目标。
首先,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沙盘模拟软件或平台,以便进行模拟实验。
其次,企业需要确定参与模拟经营的团队成员,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员、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等。
最后,企业需要明确模拟经营的目标,例如优化库存管理、提高交付性能等。
三、收集供应链数据和参数在进行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前,企业需要收集供应链相关的数据和参数。
这些数据包括供应商的交货时间、零件的库存水平、客户的需求量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模拟供应链环境,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模拟供应链运作和决策在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并制定不同的经营决策。
例如,企业可以调整订单的承诺日期、改变供应商的选择、优化库存管理等。
通过观察不同决策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企业可以找到最佳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五、评估供应链绩效和优化策略在模拟经营结束后,企业需要评估供应链的绩效并制定优化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情景下的供应链绩效指标,如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来评估供应链的运作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以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绩效。
六、实施供应链改进措施通过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企业可以发现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虚拟经营*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主要研发、采购和营销自主创立的“Meters/bonwe”和“ME&CITY”两大品牌时尚休闲服饰。
1995年4月公司开设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首创生产外包,直营销售和特许加盟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公司与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300多家生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目前全国设有专卖店近3000家,其中近90%为加盟店,2008年全系统销售额达70亿元,位居中国市场的本土和国际休闲服品牌之首。
2008年8月,美特斯邦威成功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创始人周成建家族财富劲增,进入中国财富排行榜前五,成就一段服装行业不朽创奇,也成为了复旦大学、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知名院校“虚拟经营”的成功案例。
何为“虚拟经营”虚拟经营源自于“虚拟企业”的概念。
1991年美国学者肯尼斯•普瑞斯等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随后世界范围内挂起了一场虚拟化经营的浪潮。
虚拟经营是1991年,由美国著名学者罗杰•内格尔首先提出来的。
虚拟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
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职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外力进行整合互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一般认为,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分析理论和供应链理论是现代企业虚拟化经营的理论基石。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受到“管理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该重新选择通过市场来完成资源的配置。
所以虚拟经营一方面满足这种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有协议或联盟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
从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角度考察,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
虚拟经营战略及其运作
一个时代造就一种经营模式。
在以VT和IT为依托的网络经济时代,以外部借力与契约经营为特征的虚拟经营开始悄然登上网络经济的大舞台。
虚拟经营是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满足顾客动态需求所需功能的新选择,其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有形界限,延伸企业功能界面。
虚拟经营的发起企业形虚而神不虚,从静态角度看,是非完整的企业;从动态角度看,则具有完整的功能。
通过非产权合作,虚拟经营拓宽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提高了组织柔性和响应市场的速度,有利于企业处于领先一步的市场主导者地位。
第一章首先对虚拟经营的现实背景与实践动因作了分析,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范式的变革和管理理念的变迁三个方面。
接着从组织形式、产出结果和网络技术三个角度归纳了国外学者对虚拟经营有影响、有代表性的阐述,从组织形式、合作网络和网络技术三个角度归纳了国内学者对虚拟经营有影响、有代表性的阐述。
进而在文献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现有学者对虚拟经营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为本文的研究确定方向。
第二章首先把虚拟经营与小企业集群、虚拟企业、传统合作、企业并购、契约型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网络经营、外包等八种相关相近的概念进行了比较、甄别,据此归纳出虚拟经营非产权合作、功能虚拟化、方向性、使用VT和IT
四个典型特征。
接下来进一步从客体、主体角度探讨了虚拟经营的法律特征,然后得出虚拟经营的定义。
最后,本章对虚拟经营的上限和下限、虚拟经营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虚拟经营和虚拟经营生态系统、准虚拟经营和标准虚拟经营以及虚拟合作、实体经营、虚拟经营战略等相关概念作了界定。
第三章从价值(价值链理论)、成本(交易费用和契约理论)、进化(超循环理论)、技术(VT和IT 的应用与发展)四个视角对企业选择功能虚拟化而不是功能市场化或功能内部化进行了理论解释。
虚拟经营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博弈问题,为了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竞合行为,借助多组织博弈模型对虚拟经营成员企业各种竞合博弈可能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从静态的绝对收益和动态的相对收益两个角度分析了虚拟经营的合作动力。
第四章借鉴马克思研究社会关系抓住核心的东西然后由表及里的方法论,从虚拟经营的软要素(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利益均衡)角度对虚拟经营展开探讨。
虚拟
经营是建立在VT和IT基础之上并且是在企业积累了一定核心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非产权合作,故能超越或避免实体经营模式下的距离、竞争、政府、文化等四个壁垒。
治理结构主要是界定企业最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发起企业和虚拟合作系统两个角度探讨了虚拟经营的治理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治理结构利益关系的载体——组织结构(包括网络型、自组织型和灵捷型组织结构)。
第五章首先探讨了虚拟经营合作机制的基础(信息网络、知识网络、契约网络和物流网络四大平台)与虚拟合作的价值源泉,进而提出了虚拟经营的合作机制(一是基于自主性或代理制的合作机制即合作代理合作机制,二是基于契约网或市场机制的合作机制即自私代理合作机制)。
并以企业研发活动为例,建模比较了企业间不合作(即自主研发)、整体任务式合作(即合作代理研发)、子任务式合作(即自私代理研发)三者的运作效率和特点,然后对虚拟合作伙伴的定量和定性择优方法作了说明。
第六章首先对虚拟经营的运作风险、协调及收益分配作了分析,提出了虚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经营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定量方法。
接下来认为契约(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制度的完善是虚拟经营利益均衡的重要举措。
然后从效率边界(在合作效率的约束下,发起企业把内部功能和市场功能进行虚拟化的限度)和规模边界(在市场和企业内部条件约束下,发起企业在合作规模上的限度)两个层面对虚拟运作的边界作了分析。
最后指出虚拟经营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并提出了解决其复杂性问题的对策。
第七章结合实践案例对虚拟经营的运作模式与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虚拟经营的合作机制与本人对雏形应用的调查,本文大致归纳出两种基本虚拟运作模式即“哑铃型”模式和“联合体”模式。
其中“哑铃型”模式对应的具体运作方式有OEM、OBM、特许经营、代理销售、网络销售、非产权销售、ODM、项目委托等,“联合体”模式对应的具体运作方式有AM、联合销售、技术联盟、研发联合体、虚拟团队、市场拓展联盟等。
第八章以造船业为例对虚拟经营完整的运作过程作了进一步演绎说明。
借鉴相关文献思路及本人的企业访谈,本文把虚拟经营的运作过程分为核心能力识别、战略差距分析、合作动因描述、确定运作形式、选择合作伙伴、实施虚拟运作、协调各方利益、动态绩效评估八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都以造船业为例作了实证分析。
其中,从核心能力识别到确定运作形式为虚拟经营战略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企业独立运行;从选择合作伙伴到动态绩效评估为虚拟经营战略的正式运营阶段,这一阶段是企业之间互动。
第九章概括出了虚拟经营对企业二次创业、“三O”模式、家电业、纺织业、多角化等五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