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应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58
土地调查的内容-土地调查概述土地调查的内容-土地调查概述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下面一起和店铺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土地调查!一、土地调查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 )2.土地条件调查3.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按调查对象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4.土地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讲义内容为准。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简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外业调绘阶段,内业工作阶段和成果整理、检查、验收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2.外业调绘阶段3.内业工作阶段4.成果整理、检查、验收阶段三、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一)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土地构成要素主要指构成土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因素。
(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也是对土地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及其素质,教育水平),交通状况及区位,基础设施、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公共设施,工农业产值及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工农业主导产业及市场等。
四、地籍调查(一)地籍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范围的调查。
它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登记申请,对申请者的宗地位置、界线、用途等进行实地核实、记录,并经土地使用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线的位置、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
地籍调查根据调查的对象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调查,农村地籍调查又分为村庄地籍调查和农用地地籍调查。
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方法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1-12T12:09:34.35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8月16期作者: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导读] 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1.江苏中天吉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002.宿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在完成调查示范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夯实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本文介绍宿迁市在城镇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中主要工作方法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字: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成果应用1 引言不动产地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是条例实施、簿册统一和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慎重稳妥做好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意义重大[1]。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便民利民,进一步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在2019年选取15.67平方公里的范围开展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探索了城镇全覆盖地籍调查的工作组织模式、技术路线、成果质量控制等;2020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探索建立地籍调查贯穿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实现“一码管地”。
2 调查路线与方法结合宿迁市不动产地籍调查与登记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前期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围绕“宗落地、幢落宗、户落幢”的目标,坚持数据优先、大数据科学分析,坚持“先空间后属性、先内业后外业”的原则,按照“前期准备--内业分析--外业调查(测绘)--内业整理--数据建库(质检、更新)--数据应用共享”的工作路线,积极推进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了示范区自然资源、住建、公安、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物业等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查清了示范区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完成了不动产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工作,建立了示范区范围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库,探索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机制,通过系统研发及功能实现,扩大成果应用范围,实现了不动产地籍调查信息查询,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全面梳理土地管理业务流程,在用地预审环节即预编不动产单元代码,在贯穿到后期交易、登记等环节,实现不动产单元代码全流程。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常巧梅,杨静(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地籍平面测量是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
该文结合某市特定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论述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平面控制测量的应用。
关键词城镇地籍调查平面控制测量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9-13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准确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使用状况和权属状况。
地籍测绘地籍图工作归根结底就是测定特征点的位置。
为了确保测定这些点的精度,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图幅间的良好拼接,就需要在测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平面控制网。
1工作概述某市南依泰沂山麓,北濒九曲黄河,西邻省会济南,东接潍坊、青岛,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和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辖5个区和3个县。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 13.1ħ,年平均降水量550 800mm 。
调查范围: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本次地籍调查的控制面积6000km 2,调查范围包括各区县城区及各建制镇镇政府驻地。
2工作安排为按期、优质完成本次地籍调查工程,由甲乙双方共同设置该标段地籍调查领导组,实施单位设置市地籍调查工程项目部,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实施、协调、指导和资源配置功作,并且接受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指导、监督。
项目部下设:技术部、生产部、质安部。
为保证工程项目各工序的正常运转和良好衔接,在项目实施前成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对项目各工序进行关系协调,质量、安全、技术监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控制测量控制测量以某市GP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为基础,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的要求进行。
地籍调查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主要以市GP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为基础采用GPS 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在某市测区内根据现场情况施测一、二级GPS 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汇报人:
日期:
•工作背景与目标
•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调查成果展示与数据分析目录
•工作总结与经验教训分享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情况分析
•结论与建议
01
工作背景与目标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背景
某县作为农业大县,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籍调查工作成为土地资源
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某县地籍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该县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
工作目标与任务
确定调查范围
对某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进行调查,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查明土地权属
核实每块土地的权属关系,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等。
测量土地面积
对每块土地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其面积。
建立地籍档案
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地籍档案,为后续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调查范围
某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
调查内容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关系、面积测量等。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进行调
查。
调查流程
制定调查方案、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建立地籍档案等。
调查范围与内容。
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在经济领域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在进步。
其中建筑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等等都为群众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成为非农业人口,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下文中,将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国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应用现状;前景分析前言:城镇与农村地籍调查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实际调查重点也有所不同,需要用到的基础资料以及编号不同,导致城乡地籍调查结果的利用率正在朝着下降的趋势发展,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地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推行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1]。
1.开展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地籍调查工作可以城市制定规划以及保证人民群众合法土地权益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在落实城乡一体化地籍工作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调查核实各个地区的土地总体面积,其次是调查各个政府部门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以及预估价值。
最后是调查各级政府部门的土地资源性质以及用途还要个人的权属情况等等。
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述的三个方面,制定合理的地方政府长期发展规划,才能保证其可实施性。
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的重点是: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一个长期规划的土地资源信息,可以防止各方政府因为地籍调查报告的错误出现问题,另外,各级地方政府还要以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依据,明确行政的乏味,可以避免各级地方政府辖区缺乏明确的规划[2]。
在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的改革难点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的规划难点以及乡村土地资源性质的调查难点等等,针对这些难点,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工作在开展时可以从以下两种方面表现:以地籍调查报告为基础,各级地方政府有序的开展相关的工作,理清城乡个人权属关系以及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具体性质,以此来加强各级政府对所属辖区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鄂州市华容集镇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城镇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地籍调查,以确保各种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城镇地籍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且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需要建立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将各种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方便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以鄂州市华容集镇为例,旨在探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为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城镇地籍调查的概述和意义。
(2)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设计和构建。
(3)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4)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鄂州市华容集镇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鄂州市华容集镇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三、预期研究成果1. 提出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设计方案,包括数据库的结构、数据类型和存储方式,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 分析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措施,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探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繁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第三科目《地籍调查》学习重点第一章地籍调查的概述一、掌握部分1.地籍的概念地是指土地,籍是指登记册。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薄册。
简言之,既是土地的户籍。
2.地籍的调查的作用和意义(1)查清和核实每宗地的地籍要素;(2)地籍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土地登记、发证的技术与资料基础;(3)法律性质的调查,成果保护产权人合法利益、维护法律尊严、国家利益。
3. 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源、土地权利客体、其他(1)土地权利主体调查内容:地址、单位名称、个人姓名、法人代表、个人身份证。
(2)权属性质和来源调查内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
(3)客体调查的内容:界址、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级和价格。
(4)其他内容:土地及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限制。
4.地籍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区域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
内容如下:(1)初始地籍调查内容:以宗地为对象,包括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测量。
(2)初属权属调查的目的:查清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用途。
(3)初始地籍测量目的: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测量全部宗地界址点平面位置、宗地形状、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地籍档案。
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1)程序:准备工作——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测量——文字总结——资料整理——检查验收。
(2)初始地籍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测、制定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方案。
(3)初始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宗地权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4)初始地籍测量的工作程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5)初始地籍调查文字总结:编写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6)资料整理(7)档案验收6. 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和设定登记的要求,地籍工作的需要及保持地籍资料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娄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摘要】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取得重要性成果,该成果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
本文论述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信息资源共享0.引言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宏伟工程,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块区域,城镇宗地的界址、范围,权属等信息。
二次调查成果不但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而且,还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资产管理、农业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提供服务。
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土地信息已经难以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第二次土地调查应运而生。
第二次土地调查分为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农村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和权属等信息;掌握城镇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数量和用途;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内容的土地调查成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了数据统计、图件编绘、文字报告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等重要成果,按成果的类型可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
数据成果汇总了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基本农田、耕地坡度分级、批而未用、飞入地、飞出地等数据;图件成果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文字成果有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成果还建立了由行政区(XZQ.WP)、行政区界线(XZQJX.WL)、行政区注记(XZQZJ.WT)、地类图斑(DLTB.WP)、地类界线(DLJX.WL)、线状地物(XZDW.WL)、零星地物(LXDW.WT)、基本农田保护区块(JBNTBHPK.WP)、基本农田保护图斑(JBNTBHTB.WP)、界址点(JZD.WT)、界址线(JZX.WL)、等高线(DGX.WL)等文件组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