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里多片区旧城改造交通详细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3.47 MB
- 文档页数:27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老城民族风貌历史街区改造研究——以和田团城改造更新一期为例依尔盼·伊力哈木1,刘 豫1,2,孙凌云2,高 飞2,唐晨轩2(1.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乌鲁木齐市尺米丈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本文介绍了和田团城改造更新一期的现状问题,并从规划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提出规划策略,致力于把和田团城打造成独具和田地区民族特色及文化魅力的历史街区、南疆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和新疆旧城综合改造示范区。
关键词:老城改造;和田团城;历史街区;民族风貌[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7.04Study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City in the Ethnic Historic District—— A Case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Hetian TuanchengYierpan Yilihamu 1, Liu Yu 1,2, Sun Lingyun 2, Gao Fei 2, Tang Chenxuan 2(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2.Urumqi Chimizhang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first phase of Hetian Tuancheng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as well as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ject from a planning perspective, and is committed to transforming Hetian Tuancheng into a culturally charming historical district with unique Hetian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a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of Xinjiang old city.Key word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Hetian Tuancheng; historic district; ethnic style1老城改造的重要意义新疆城市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可占用和可支配资源条件的限制,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日益突出[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虽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以及近年来陆续编制的中心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指导北京的建设。
为实现北京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该规划于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复正式生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的相关规定,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特编制《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并强化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保障中心城城市建设的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条规划目标和原则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六个调整、六个优化”,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为建设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搭建综合平台。
(1)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关于中心城调整优化的五项原则,即:坚持整体和集约发展的原则,坚持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联动的原则,坚持旧城功能调整优化和古都风貌保护统筹的原则,坚持整体用地比例协调和空间疏密有致的原则,坚持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和绿化系统的原则。
(2)总量控制,划分片区,对中心城总体规模进行分片区管理。
(3)系统优先,以城市基础设施供应能力为条件,确定合理的建设强度。
(4)落实城市公共设施,保障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和城市安全。
(5)综合及高效利用土地,体现节约、节能的理念。
(6)逐步建立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增加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XXX于2007年11月发布了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该规划范围包括总规划范围和重点规划范围,总规划范围为33.2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29.4平方公里。
海曙区是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确立,海曙区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将削弱,因此需要更加明确未来规划和建设的方向。
规划的基本思路包括明确合理的功能定位、解决旧城改造问题、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缓解交通压力等。
规划确定海曙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创新型区域高端服务业基地”,并形成了“一核二轴三心”的总体规划结构。
海曙区城市规划方案中,主要包括“二轴”和“三心”两大主轴,以及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引等方面的规划。
二轴”指的是主要发展沿江商务、文化、生态与休闲等功能的市级主轴和沿中山路优化金融、商贸、商务、文化等功能的主轴,与“核心”交错呼应,形成立体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心”则是指三个区级中心,其中城南区级中心以商贸、物流和时尚展示为主,依托未来区行政中心。
用地布局方面,规划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38.0%,公共设施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9.5%,严禁布置危险品仓库、堆场。
产业布局方面,规划形成“五区六街”格局,五个主要功能性区块包括天一核心金融商贸商务区、鄞奉路沿江商务休闲区、月湖文化旅游区、城南商贸商务区和城西商贸商务区,六条特色街包括中山路综合商业街、城隍庙特色商业街、鼓楼商业步行街、开明街特色商业街、环月湖文化特色街以及滨水生态休闲街。
绿地系统规划方面,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采用点状、线状、带状绿地和景区、公园相结合的布局方法,以姚江奉化江绿廊为纽带,以月湖景区、南郊公园两大绿心为核心,以线状的滨河绿化、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广场和大范围均匀分布的点状绿地为重点,创造多层次、多类型完整合理又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设计导引方面,规划依托海曙区良好的环境背景,致力于生态城区的构造,加强与自然水体、城市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沿余姚江、奉化江滨水景观,与公园、绿廊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成生态城区的基准面。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第五章城市规模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道路系统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第三节公共交通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第二节城市景观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消防工程第二节人防工程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第四节防洪工程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二十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编著,1996年);3、《东莞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9~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局,1989年);4、东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2000年);5、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年);6、关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说明(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0年)。
第三条规划修编重点:1、研究粤港协调和综合发展中东莞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职能问题,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2、调整和控制东莞市区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式;3、提出各类城市用地、综合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发展战略;4、提出市域和市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难点分析及处理方法摘要: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但也有一些老住宅区的技术条件和标准远远低于现代建筑。
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阐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积极作用,讨论在新时代实现安全改造目标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难点分析;处理方法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建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老旧小区,它承载悠久的历史和时代痕迹,长期使用带来了质量问题,对公众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当然,这也是对城市建设的威胁。
如果想要拆分和重建,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用户的意见,另一方面是成本。
因此,改造老旧小区已成为改善城市容貌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手段。
1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了保持社会发展和稳定进步的战略目标,国家对老旧小区和应急住房进行了调整。
老旧小区代表着城市的繁荣,可以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旧区的改造对服务、宣传和社会都很重要。
同时,旧区改造也属于人们生活的范畴。
一般来说,以前的社区是由组织和政府建造的,主要分配给工人和居民。
经过现代化改造后,这些社区已不能满足质量标准和住房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不仅存在安全和质量问题,还存在公共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足和违法建设等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物质和精神需求。
因此,推进老旧居住区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解决水、电、气等日常生活问题,还包括必不可少的物业中心和停车场。
改造旧小区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社区不同,旧社区有其自身的优势。
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建筑市场的投资,但房价不会受到过度市场波动的影响。
2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2.1建筑本身的问题老旧住宅历史悠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渗漏等与质量安全有关的问题。
在大多数老城区,建筑物和消防设施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消防路线不畅通,消防设备自然损坏。
沈阳浑南古城子规划浑南古城子规划沈阳浑南古城子规划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华夏文明起源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自西汉置县,明清时期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2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古城子规划在浑南城市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未来将与沈阳北塔一起推动沈阳城进入新时代,建设高品质、国际化现代城区。
沈阳古城子规划作为沈阳市十大项目之一而备受关注。
未来浑南古城子建设将与文化传承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有机结合。
将以浑南古城子为核心,通过对古城子范围内建筑风貌和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
在浑南古城子进行旧城改造的同时按照“一轴四城五区”的建设格局进行景观设计。
在浑南古城子中心位置布置一座历史文化公园景观,并同步开展相关旅游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区位条件浑南古城子位于沈阳市浑南区古城子片区,东至浑河、西临新开河、南接浑水河、北连京沈铁路和新开河。
规划区域位于沈阳市北沿线,地理位置优越且周边有诸多大型住宅小区。
规划区域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浑南区,南邻北陵新城,西靠蒲河,东临浑河南路;西与和平区隔浑河相望;北与东陵区隔浑河相望。
在浑南古城子范围内拥有沈阳市中心城区唯一的自然生态资源---北陵公园(又名东陵公园),是沈阳东部地区自然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该区域位于东北三省腹地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在过去曾经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内陆平原土地开发区域,有“东北的巴黎”之称。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条件优越:位于沈阳东面浑河南岸、沈阳绕城高速以北;临近沈北国际机场;距离市内主要交通路线大沙河仅10公里;距机场50公里;距离沈哈高速12公里、沈吉高速7公里、沈丹高速7公里、长白岛高速7公里、沈吉高速5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边缘位置,浑南区属沈阳东北方向最东端;是沈阳市区西北部一大块边缘地区之一,南接浑河南岸,东面紧邻浑河南岸,与东北三省相连;西接于洪区南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丽景门古城区调研摘要: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进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这类地区在以前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人类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
然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后,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随着新城的出现而消逝。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当它们真的成为历史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重视它们,才开始明白它们的重要意义。
才开始想着要去保护那些失去之后不复返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前进的过程中,怎样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进行良好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们就以古城区的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为例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建城史4000多年,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
素以“九朝古都、八代陪都”而闻名中外。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西晋、北、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悠久灿烂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文化造就了在历史篇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长期以来的发展也使得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地上的地下的、宏伟的精巧的、保存完整的残缺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市的很多地方,而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既保持城市建设的高速全面发展,又避免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呢?怎么样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期总体规划的编制始于1954年。
易门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 年)文本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年 12 月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甲级[建]城规编第( 081130)院长:张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任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陈文敏(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城市 & 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电话及传真:0871-4310206)所长:姜耀维(首席规划师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工程名称:易门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程号: ZR07276版次: A项目负责人:姜耀维规划设计人员:赵晋弘(工程师)黄乾亮(工程师)徐彦斌(工程师)傅玮(助理工程师)桂静婕(助理工程师)谢徽(助理工程师)文字校对:黄乾亮校对:徐彦斌审核:姜耀维审定:陈文敏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1)第二章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章城镇规模 (10)第五章城镇性质 (10)第六章总体布局规划 (11)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15)第八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6)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26)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9)第十二章旧城改造 (32)第十三章建设控制规划 (37)第十四章郊区规划 (38)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38)第十六章远景发展设想 (39)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40)第十八章附则 (43)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一条规划修编原因1、城镇规模的变化2007 年易门县城龙泉镇总人口是56473 人,驻地人口 48367 人,用地规模为448.5 公顷,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已突破上版总体规划的规模。
2、城镇功能的改变易门县城打造“滇中水城、菌乡易门”两大品牌,“滇中水城”模式已初具规模,使城镇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有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功能已不适宜现有城镇的发展。
3、城镇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原有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道路不尽完善,部分道路交叉口过多,造成很大的交通隐患;易门县城城区四面环山,仅东部和东南部地势比较平缓,其用地发展方向主要应向县城东南部方向发展,原总体规划确定的过境路走向及城区路网不能与县城用地发展方向很好的结合,制约了易门县城的发展;水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已不适应现有城镇的发展。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
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岀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XXXXXX (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XXX XXX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XXXXXX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
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范例: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XXXXXX省及X X X X X X市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7.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8. 《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编制导则(试行)》9. 《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 《空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11. 《XX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2. 《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13. 《XX县中部分区规划(2010-2020年)》14. 《XX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2008年)15. 《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07年)16. 《X X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17. 《XX县教育布点规划》(2008年)18. 《空县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19•其它国家、XXXXXX省和XXXXXX市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划成果范例仁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97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第36卷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长春市城市设计实践□ 张馨月,周 勇,刘延松[摘 要]长春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多年来城市设计在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城市特色风貌营造与维护的有力抓手。
文章在系统梳理长春市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和城市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以强化特色风貌营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工作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城市设计在编制、管理与实施等方面所形成的特色经验,以期为国内其他城市在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和营造城市风貌过程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特色风貌营造;城市设计试点;城市设计;长春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20)S1-0097-07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张馨月,周勇,刘延松.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长春市城市设计实践[J].规划师,2020(增刊2):97-103.Urban Design Practice for Characteristic Cityscape Creation, Changchun/Zhang Xinyue, Zhou Y ong, Liu Y ansong[Abstract] As a historic city and an urban design pilot city, Changchun highlights urban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and characteristic cityscape construction. With a review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cityscape characters of Changchun, the paper concludes characteristic cityscape creation oriented urban design idea and technique, and experience in urban design compilation,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t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cityscape creation, Urban design pilot city, Urban design, Changchun划改革的三大重要突破口之一①。
城市公交场站规划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政府将大量公交线路的推出,势必要导致占地量较大的公交场站数量的激烈增长。
本文就是在这种大的形势之下,针对城市公交场站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与思考。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下称公交场站)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将公交场站分为:公交枢纽站、公交首末站、公交停车场、公交保养修理厂、和公交停靠站几类。
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场站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是确保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转,贯彻和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就对城市公交场站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公交场站场站规划应坚持的几点则公交场站建设是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中国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所以公交场站的建设,坚持以下几点:1. 充分考虑节约用地2. 减少运营维护的各种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3.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要求,加强公交场站的建设,使之与公共交通发展规模相匹配,用地有保证,时间有保障。
二、公交场站的规模与发展及其特征1,城市公共交通的物质基础运营主体车辆要保证和营运生产的汽车站的设施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营运车辆,为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方式为目标的业界年年增加,车辆增置更新,扩大规模。
公共交通站点设施的建设以保证车辆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
公共交通站点设施形成保养生产规模,不能以车辆的增加而扩张规模,只能阶梯式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公共交通站点设施的功能保障上,所以公共交通站点设施的整备和发展规模要与车辆规模相协调。
3,根据公交场站发展的特征,必须统一规划车辆与公交场站设施的建设。
三、公交场站的建筑规划与建设周期相协调计划建设期间必须接受城市公共交通计画期间,必须都市基本计划期间同步。
阳新县旧城区改造规划设计规划编制介绍1规划背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建设,旧城风貌正日益衰败,同时在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加快旧城区的保护和整治更新,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和人文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急需结合当前现状条件,通过现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与建筑质量、道路交通负荷等,确定各街区地块的改造、整治等管控规划措施,以使阳新旧城区有序地更新、发展与特色再现。
《阳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于2015年9月编制完成,并已报上级部门审批。
总体规划对旧城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016年5月,阳新县启动了《阳新县旧城区改造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2017年6月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并于2017年7月上报县规委会审查。
现对《阳新县旧城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控规主要内容2.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阳新县旧城区内,东至莲花湖,西至马蹄湖、五九铁路沿线,南至十里湖四队村庄建设用地以南的村道,北至白杨转盘沿线,包括总规确定的老城综合片区。
规划面积709.8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566.91公顷,控制居住人口为8.98万人。
2.2定位与发展目标规划阳新县城老城综合片区功能定位为:以宜居生活、休闲娱乐、旅游服务为职能,以突显品质、生态、文化为目标的城市功能区。
形象定位为:高品位文化之城,慢节奏宜居之城。
总体发展目标为:通过促(经济发展)、推(民生改善)、助(文化传承)、提(功能品位),重点突出特色文化、休闲约了、旅游服务、品质居住等功能,围绕“辐射县域的城市会客厅,协同周边的生态居住区,传承记忆的老城文化地”的要求,打造居民享受的休闲区,游客喜爱的文化区,年轻人青睐的商业区,实现老城的繁荣与再生。
2.3规划策略居老城之地——优化总体城市格局善老城之能——完善老城城市功能立老城之景——提升老城生活环境品质传老城之史——沿承老城历史文脉优老城之物——优化老城公共服务设施行老城之道——织补老城交通系统,完善停车设施2.4空间布局规划结构概括为:三轴、三心、一带、四区三轴:莲花湖大道综合发展轴、陵园大道综合发展轴、兴国大道城市形象轴;三心:莲花湖陵园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马坊商业文化中心、光谷商业中心;一带:十里湖生态旅游休闲带;四区:即四个居住(小)区。
下关西洱河上五座桥下关,是大理市政府所在地,曾是云南最早建市的四个地区之一(昆明,下关,个旧,东川)。
西洱河贯穿于下关市区东西,人们以西洱河为界,洱河北面叫关迤,洱河南面叫关外,现在人们又把关迤称北片区,关外称南片区。
西洱河古称叶榆水、海尾河,下关人俗称它为洱河,是洱海唯一自然出水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洱河陆续建起五座大桥。
分别是:黑龙桥、美登桥、泰安桥、兴盛桥和龙溪桥。
黑龙桥——浓浓的乡愁味黑龙桥是西洱河上第一座桥,初建于唐代,为南诏国王阁罗风所筑,历代多次复修,清光绪三年水毁,改建为五孔石拱桥。
该桥是古代连接下关重镇和关迤的重要桥梁,也是滇西北古道上重要的桥涵,在滇西历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
现在的黑龙桥是1979年修建的钢筋水泥桥,全长87米,宽10米,有护栏围护,美观实用。
关于黑龙桥来源,有个传说,黑龙常常横卧在西洱河上,堵住海水出口,致使海水上涨,泛滥成灾,淹没沿岸村庄和土地,人民群众痛苦不堪。
后来有一条小黄龙为拯救水患之中的老百姓,战败了黑龙,将它驱出西洱河。
人们为了庆贺水患消除,在河上建桥,取名黑龙桥。
如今的黑龙桥依然屹立在西洱河上,面带沧桑,承载了下关几代人的记忆。
下关人读小学的时候,谁的写物作文没有写过它,谁没有曾经坐在父亲的黑色凤凰单车上迎着夕阳从桥上经过,谁没有天天在周末哭着喊着要吃黑龙桥旁边那几家生皮凉米线、破酥包子、冰凉虾……还喜欢去逛桥下的花鸟市场,那时候多希望拥有自己的一只小土狗。
美登桥——下关人的新桥下关新桥原名靖西大桥,现名美登桥。
关于美登桥,下关人可能更习惯叫它新桥,是相对于靖西桥新建的桥。
新桥是老一代下关人的记忆,70多年来,下关新桥几经重修,从木板桥到钢筋混凝土桥,越修越漂亮了!1940年以前,在现在的新桥处,河上还有一座用小树杆捆扎起来的便桥,狭窄的便桥每次只能容1、2人通过,人走在上面颤颤悠悠,非常危险。
当时的木板桥只能通行载重3吨左右的煤炭车和马车,老一辈下关人仍记忆犹新。
福州市马尾新城三江口组团(快安片区、长乐营前片区、马江片区、亭江片区、连江琯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快安片区链接网址:/cxghj/ghgs/ghcagg/201308/t20130830_716566.htm规划简介一、区位及规划范围马尾快安片北面毗邻鼓山风景区,南面为闽江,西侧与晋安区一山之隔,东面与马尾老镇区关系密切。
东以天马山一线为界与马江片区相接,西至魁岐与台江区相接,北靠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及鼓山风景区,南临闽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2.39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用地情况快安分区总面积123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889.47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349.06公顷。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67.25公顷,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占主导,分别占现状建设用地44.65% 和21.57%,所占比重较高,而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绿地等的比重明显偏低。
本区保留用地总面积约540.27公顷,占总面积43.62%。
可更新改造用总面积306.55公顷,占总面积24.75%。
2、人口可更新改造用地:本区保留用地总面积约540.27公顷,占总面积43.62%。
可更新改造用总面积306.55公顷,占总面积24.75%。
三、功能定位及规模1、功能定位福州市重要的高新产业示范区,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集科研、生产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混合功能组团。
2、规模(1)用地规模:快安分区单元规划总用地规模12.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47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快安分区单元的人口规模为10.7万人。
四、用地布局1、规划结构本分区单元的结构为:“一心、一带、三轴、五区”一心:快安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南江滨沿江景观带;三轴:磨溪景观轴、创安路景观轴及东部新城延续景观轴;五片:指西部居住综合发展区、中部滨江综合发展区、高科技产业区、总部经济区、北部居住区。
2、总体布局规划充分利用基地临江靠山的自然环境,根据上位规划对本分区的功能定位,分析本分区所处的位置,及目前的发展情况,确定本分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及对可开发用地的土地开发价值、开发诱导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用地布局方案。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1、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概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组织编制机关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编制单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编制要求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基本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xx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为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我县城市建设工作,研究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快“山水人家、童话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提升城市品位。
自8月份以来,县人大财经工委多次到建设局开展调研,通过将近两个月的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山水家园、童话世界”县域发展品牌,抓统筹、抓特色、抓提升,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
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了新一轮《xx县域总体规划》、《和县城市环卫设施规划》、《xx县城排水规划》等规划和3个建制镇、11个中心村、94个规划保留村的规划编制,初步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规划体系。
城市空间不断拓展。
构建“四横六纵”道路网和“一轴五园”绿化主框架,形成“一心三区”的发展新格局,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调整到22平方公里,县城建城区面积从2014年的3.6平方公里扩大到的6.2平方公里。
城市化水平达到63%,比2014年增加2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建成仙宫大道、新建南路、城西路、城南路东段等城市道路,“四横六纵”道路网初步形成,建成城市道路88km,人均道路面积18.3平方米。
建成中山广场、体育馆、新车站、浮云绿廊、浮云溪景观坝和仙宫大道景观带等一批市政设施和绿化景观,绿地面积达到18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2.2%,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园面积达12.48平方米。
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长垄垃圾填埋场等大型环境卫生设施,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新建公厕10座,新增污水收集管网20.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74.6%。
完成一批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城市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