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少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G+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细菌对不同品种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血药浓度低,在组织中浓度较高 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肠肝循环 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易引起血栓性静
脉炎
新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半衰期长。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流感嗜血杆菌:
首选:第2,3代头孢菌素, 主要为G+球菌,首选青霉素G,严重感染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替代(需经体外药敏试验):
头孢氨苄 克林霉素, 氨苯砜
新大环内酯类
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
复方磺胺甲恶唑, (4)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新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头孢三嗪:半衰期较长;
生素。
交换---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粪肠球菌感 染)。
(3〕心内膜炎:
首选—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交换---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4〕万古霉素耐药株的治疗: 首选: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某些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或氟喹诺酮 类敏感,但临床结果不定。 交换:替考拉宁〔大多数耐药)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复合菌(包括 厌氧菌),需氧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 呼吸道病毒等。
抗菌药物选择:
(1) 第2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2)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3) 新喹诺酮类或新大环内酯类; (4) 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或氨基
5.原发病的治疗。
常用抗菌药物的 特点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G类 氨基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