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6.00 KB
- 文档页数:45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艺原理复习题答案版1.粘⼟在陶瓷制备中的作⽤是什么?①在常温下可提⾼坯料的可塑性和结合性,⾼温下仍留在坯体中起结合作⽤;②坯体是Al2O3成分的主要提供者,烧成中形成⼀次莫来⽯和⼆次莫来⽯;③粘⼟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和稳定性;④粘⼟原料亲⽔及⼲燥后多孔性与⼲燥强度,使坯、釉层具有良好吸釉、印花能⼒;⑤在⽣产中的不利因素:分解、收缩、杂质、有机物多、纯度低、定向排列。
2.⽯英在陶瓷制备中的作⽤是什么?①在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降低坯体的⼲燥收缩,缩短⼲燥时间并防⽌坯体变形;②烧成时,⽯英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粘度,未熔解⽯英构成坯体的⾻架,防⽌坯体软化变形;③在瓷器中,合理的⽯英颗粒能⼤⼤提⾼坯体的强度,否则效果相反。
同时能改善瓷坯的透光度和⽩度;④在釉料中⽯英是⽣成玻璃质的主要成分,能提⾼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赋予釉⾼的⼒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3.对⽯英进⾏预处理时,⼀般在1000℃左右预烧,然后快速冷却,其⽬的是什么?天然⽯英是低温型的β-⽯英,其硬度为7,难于粉碎。
故有些⼯⼚在粉碎前先将⽯英煅烧到900-1000 ℃以强化晶型转变,然后急冷,产⽣内应⼒,造成裂纹或碎裂,有利于对⽯英的粉碎。
此外通过煅烧可使着⾊氧化物显露出来。
便于拣选。
4.⼀次莫来⽯与⼆次莫来⽯的形貌⽣成机理有何不同?⼀次莫来⽯:鳞⽚状、短柱状。
固相反应,升温⾼⽕期。
⼆次莫来⽯:针状、交织成⽹状。
过饱和析晶,升温⾼⽕期。
5.可塑性;可塑性指数;可塑性指标可塑性:在超过屈服点的外⼒作⽤下,泥团发⽣塑性变形,但并不破裂,除去外⼒后,仍保持变形后形状的性质。
也可以说是可被塑造成为多种形状的性质。
?可塑性指数:表⽰粘⼟(坯泥)能形成可塑泥团的⽔分变化范围,从数值上是液限含⽔率减去塑限含⽔率。
可塑性指标:是指在⼯作⽔分下,粘⼟(或坯料)受外⼒作⽤最初出现裂纹时应⼒与应变的乘积。
6.试写出⾼岭⼟加热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5.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6.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7.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8.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9.熔块釉——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10.生料釉——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11.无光釉——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艺术釉。
12.碎纹釉——釉层呈现清晰裂纹而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釉。
13.结晶釉——釉层内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14.化妆土——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
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15.石膏模——用石膏为原料加工制成,供成形坯体使用的工作模具。
16.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7.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8.釉烧——素烧坯施釉后的焙烧工艺过程。
19.陶瓷装饰——用工艺技术和装饰材料美化陶瓷制品。
20.釉上彩——用釉上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及其他装饰材料,在制品釉面上进行彩饰,经900℃以下温度烤烧而成的装饰方法。
21.釉中彩——用能耐一定高温的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釉坯或制品釉面上进行彩饰,以釉烧时同一温度或接近温度下烧成,颜料沉入并熔合在釉中的装饰方法。
22.釉下彩——用釉下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精坯、素烧坯、釉坯的表面上进行彩饰,再覆盖一层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
23.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中国陶瓷艺术基本知识学号:姓名:单选题: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A、青釉器B、白釉器C、黑釉器D、灰釉器2. ()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A、青釉陶B、铅釉陶C、彩釉陶D、黄釉陶3.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朝4.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和()。
A、钧窑和越窑B、汝窑和定窑C、越窑和邢窑D、哥窑和邢窑5.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6. 下列关于白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代的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B、魏晋时时出现了最早的白瓷C、唐代时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分布局面D、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普及7. 越州窑,在越州烧造,故以为名。
以()为最佳,其质明纫如水、晶莹如玉。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8.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陶器,以()三色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A、黄、绿、红B、黄、青、红C、黄、青、白D、白、青、红9. 杜甫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瓷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首诗所咏的是()。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10. 南宋官窑青瓷,有粉青、灰青和米黄三种基本色调,其中以()釉代表其精品正色。
A、粉青B、灰青C、米黄D、秘色11. 宋代斗茶,推崇建阳窑所出的()茶盏。
因为这种茶盏釉色易凸显茶色,其器形的开合及其容量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12. 贡窑所烧的贡瓷称为(),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中国陶瓷艺术基本知识学号:姓名:单选题: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A、青釉器B、白釉器C、黑釉器D、灰釉器2. ()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A、青釉陶B、铅釉陶C、彩釉陶D、黄釉陶3.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朝4.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和()。
A、钧窑和越窑B、汝窑和定窑C、越窑和邢窑D、哥窑和邢窑5.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6. 下列关于白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代的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B、魏晋时时出现了最早的白瓷C、唐代时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分布局面D、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普及7. 越州窑,在越州烧造,故以为名。
以()为最佳,其质明纫如水、晶莹如玉。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8.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陶器,以()三色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A、黄、绿、红B、黄、青、红C、黄、青、白D、白、青、红9. 杜甫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瓷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首诗所咏的是()。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10. 南宋官窑青瓷,有粉青、灰青和米黄三种基本色调,其中以()釉代表其精品正色。
A、粉青B、灰青C、米黄D、秘色11. 宋代斗茶,推崇建阳窑所出的()茶盏。
因为这种茶盏釉色易凸显茶色,其器形的开合及其容量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
A、青花瓷B、白瓷C、黑瓷D、青瓷12. 贡窑所烧的贡瓷称为(),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得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与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得三大类原料就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得差异 答:黏土就是一类岩石得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得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得主体,其种类与含量就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得主要因素。 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得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得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得粘土,产生得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得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就是什么?P17 6、 粘土得化学组成主要就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与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得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得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就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 ,TiO2 <0、5% :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得性质与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就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就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与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与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得影响 碳酸盐主要就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就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得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得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 为Al2O3·4SiO2·nH2O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常为细分散状得晶体,外形常呈六方鳞片状、粒状与 蒙脱石晶体为单斜晶系,晶粒呈不规则细粒状或鳞片状,可塑性好.理论化学通式 伊利石(Illite)类矿物就是白云母KAl2(AlSi3O10)(OH)2 经强烈得化学风化作用而转变为蒙脱石或高岭石过程中得中间产物。 10、 高岭石得理论化学式与结构特点 主要矿物成分就是高岭石与多水高岭石,理论化学通式就是Al2O3·2SiO2·2H2O 高岭石为1:1型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就是由硅氧四面体层与铝氧八面体层通过共用得氧原子联系而成 得双层结构,从而构成高岭石晶体得基本结构单元层。 11、 蒙脱石得理论化学通式?为什么膨润土容易膨胀? 蒙脱石晶体为单斜晶系,晶粒呈不规则细粒状或鳞片状,可塑性好。理论化学通式为Al2O3·4SiO2·nH2O 两个结构单元层之间以分子间力连结,结构较松散,在外力或极性水分子得作用下层间会产生相对运动而膨胀或剥离。水分子或其它有机分子可以进入层间,可膨胀20~30倍!具有强吸水膨胀性、高分散性、悬浮性、触变性、润滑性与吸附性等 12、 粘土得工艺性能有哪几类?1、 可塑性2、 结合性3、 离子交换性4、 触变性5、 膨胀性6、 收缩7、 烧结性 能8、 耐火度 13、 粘土得颗粒大小对成型、烧结与制品性能有何影响 由于细颗粒得比表面积大,其表面能也大,因此当黏土中得细颗粒愈多时,其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愈大,干后强度愈高, 而且烧结温度低,烧成得气孔率亦小,从而有利于制品得力学强度、白度与半透明性得提高。 14、 如何表征粘土得可塑性?怎么改变浆料得可塑性? 可塑性就是指黏土粉碎后用适量得水调与、混练后捏成泥团,在一定外力得作用下可以任意改变其形状而不发生开裂,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受力时得形状得性能。 15、 如何表征粘土得离子交换性能表征方法:交换容量,100g干黏土能够交换得离子量. 16、 粘土得触变性就是指什么?产生得原理?举例说明在生产中如管道输送、注浆成型得应用。 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能逐渐恢复原状。反之,相同得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得情况下会增加粘度,出现变稠与固化现象。上述情况可以重复无数次.黏土得上述性质统称为触变性,也称为稠化性. 本质:黏土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形成得网络结构 含水率提高,温度升高,均能减弱网络结构,减小触变性 表征:稠化度,泥料得黏度变化之比或者剪切应变变化得百分数 触变性过小,生坯强度不够,影响成型、脱模与修坯质量;触变性太大,泥浆在管道运输困难,生坯容易变形 17、 高岭土磨细会产生膨胀,蒙脱石吸水也发生膨胀,二者得差异? 答:高岭石为1:1型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就是由硅氧四面体层与铝氧八面体层通过共用得氧原子联系而成得双层结构,从而构成高岭石晶体得基本结构单元层.其晶体结构与高岭石得不同之处在于晶层间填充着按一定取向排列层间水分子,,因而沿c轴方向晶格常数增大,层间水能抵消大部分氢键结合力,使得晶层只靠微弱得分子键相连,使水分子进入层间形成层间水,使其膨胀 蒙脱石就是2:1层状结构,两层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两个结构单元层之间以分子间力连结,结构较松散,在外力或极性水分子得作用下层间会产生相对运动而膨胀或剥离。水分子或其它有机分子可以进入层间,可膨胀20~30倍!具有强吸水膨胀性 18、 一个长度100mm得生坯,干燥线收缩5%,烧成线收缩10%,体积收缩多少? 19、 对两种粘土,试判断哪种粘土得可塑性好,哪种粘土得耐火度高?
20、 石英得转变类型有哪两类?为什么在573℃β-石英向α-石英转变得体积变化只有0、82%,却对陶瓷得危 害很大?石英得晶型转化类型有两种: (1)高温型得缓慢转化(横向) (2)低温型得快速转化(纵向) 位移式转化:低温下发生,转化迅速,又就是在无液相得干条件下进行得,因而破坏性强,危害很大. 21、 什么叫耐火度?如何测量耐火度?易熔粘土、难熔粘土与耐火粘土怎么划分? 耐火度就是耐火材料得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它表征材料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得性能。衡量材料在高温下使用得温度. 黏土无熔点,随温度上升逐渐软化熔融,直至变成玻璃态。 测试方法:测温三角锥 ,首先根据制品得最高烧成温度,选择三个相邻锥号组成一组,即一个锥号相当于最高烧成温度,一个高于这个温度,一个低于这个温度。将这一组测温锥得下底嵌插在耐火泥制成得长方形底座上,嵌入深度约为其长度得10%左右。锥体直角棱线与底座平面成80度倾斜角 。 22、 简述粘土原料在陶瓷生产中得作用 黏土就是陶瓷生产中得主要原料,它可赋予坯体可塑性与烧结性,从而保证了陶瓷制品得成型、烧结与较好得性能。 1、 黏土得可塑性就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型得基础. 2、 黏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 3、 黏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 4、 黏土就是陶瓷坯体烧结时得主体。 5、 黏土就是形成陶器主体结构与瓷器中莫来石晶体得主要来源。 23、 简述石英在陶瓷生产中得作用。 1、 石英就是瘠性原料,对泥料得可塑性起调节作用。提供生坯排水通道,降低坯体得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 2、 在陶瓷烧成时 ,石英得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陶瓷坯体得体积收缩。在高温下石英能部分溶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得黏度。而未溶解得石英颗粒,则构成坯体得骨架。 3、 在瓷器中,石英对坯体得力学强度有着很大得影响。合理得石英颗粒能大大提高瓷器坯体得强度,也能使瓷坯得透光度与白度得到改善。 4、 石英对陶瓷釉料得性能有很大影响。在釉料中,石英就是生成玻璃质得主要组分。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得熔融温度与黏度,并减少釉得热膨胀系数。 24、 简述长石在陶瓷生产中得作用 熔融后得长石熔体能熔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与石英颗粒。液相中Al2O3与SiO2相互作用,促进莫来石晶体得形成与长大,赋予了坯体得力学强度与化学稳定性。 长石熔体能填充于各结晶颗粒之间,有助于坯体致密与减少空隙. 在釉料中长石就是主要熔剂。 长石作为瘠性原料,在生坯中还可以缩短坯体干燥时间、减少坯体得干燥收缩利变形等. 25、 长石得种类有几种,各自得理论化学式
26、 钾长石与钠长石各自得熔融特点 答:钾长石熔融温度不就是太高,且熔融温度范围宽,高温下钾长石熔体得黏度大,且随着温度得增高其黏度降低较慢. 钠长石熔融温度范围窄,粘度随温度得升高下降较快,容易在烧制中引起产品变形。 27、 日用陶瓷选用钾钠长石得要求. 答:Al2O3含量为15%~20%K2O与Na2O总量不小于12%,其中K2O与Na2O得质量比大于3,CaO与MgO总量不大于1、5%,Fe2O3含量在0、5%以下为宜.在选用时,应对长石得熔融温度、熔融温度范围及熔体得黏度做焙烧实验.陶瓷生产中适用得长石要求共熔融温度低于1230℃,熔融范围应不小于30~50℃ 28、 瓷石得组成与烧成特点 答:瓷石就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高岭石,长石等得岩石状矿物集合体。 烧成特点:瓷石得可塑性不高,结合强度不大,但干燥速度快 。一般玻璃化温度在1150~1350℃之间,玻化温度范围较宽。烧成时绢云母兼有黏土及长石得作用,能生成莫来石及玻璃相,其促进成瓷及烧结作用 29、 叶腊石得理论化学式、晶体结构与烧成特点 答:叶蜡石属单斜晶系,化学通式为:A12O3·4SiO2·H2O, 晶体结构式为:A12(Si4O10)(OH)2,理论化学组成为:A12O3 28、30%,SiO2 66、70%,H2O 5、00%。 烧成特点:收缩率小,膨胀系数小,与良好得热稳定性与小得吸湿膨胀,时候制造尺寸准确或热稳定性能好得制品。 30、 铝土矿根据成分可分为哪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