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疾病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牛舍、运动场应该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积水、泥泞。
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并且要经常更换。
定期对运动场和牛舍进行消毒(每隔15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
改善畜舍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
经常刷拭畜体,保持乳房清洁。
注意产后护理,排出的恶露尽量减少污染畜体的后躯。
做好夏防暑、冬保温工作,减少应激反应,使奶牛生活在清洁、卫生、舒适、安静的环境中。
2.加强挤奶管理无论是采用手工挤奶还是机器挤奶,在挤奶之前都要先将奶牛的乳房擦洗干净,注意先擦乳头再擦乳区,最后擦洗乳镜。
在挤奶前对乳头进行药浴对预防乳房炎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利用机器挤奶时,还要注意每次挤奶前后要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平常还应经常对挤奶设备进行检修和有效的保养。
挤奶系统有足够大的尺寸以确保正常的挤奶及气流;每次挤奶前对设备进行清洗及消毒;对人造橡胶内套,每使用1000次~1200次就应该更换;每次挤完奶以后彻底清洗。
正确的挤奶程序:用热的消毒液清洗乳头30秒钟,清洗后立即擦干乳头;每头奶牛使用1块毛巾;挤一下最初几把奶,以检查其是否异常;乳房清洗后1分钟之内套上挤奶器,挤奶时适当调整奶杯位置以防止吸入空气;尽量减少机器收奶梢;先关掉真空,然后再移开挤奶器;奶杯移开以后立即进行乳头药浴。
3.干奶期预防母牛干奶期是乳房炎控制中最有效的时期。
干奶期预防,是目前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干乳前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抗生素,这不仅能有效地治疗泌乳期间遗留下的感染,而且还可预防干乳期间新的感染。
目前主要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可杀灭病原菌和预防感染,有效期可达4周~8周。
目前多使用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2%的单硬脂酸铝3克、新霉素0.5克、灭菌豆油5毫升~10毫升,制成油剂,再注入乳区内。
4.接种疫苗利用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有很多优点:首先没有药物残留问题;其次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程度,控制亚临床型乳房炎。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奶牛是养殖业中的重要家畜,常常会面临一些疾病的困扰。
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对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奶牛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1. 牛瘟热牛瘟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蚊虫是其传播媒介。
临床观察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结膜充血、鼻梁发红等症状。
预防控制方面,应定期给牛群接种牛瘟热疫苗,消灭蚊虫,维持牛舍清洁。
2.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患乳房的局部红肿、硬块、温度升高,奶水带有异味等。
预防控制方面,要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乳房,避免奶牛乳房受伤。
要留意冷却乳牛的乳房,及时进行治疗。
3.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是引起奶牛腹泻的常见原因,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奶牛腹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乳量下降等症状。
预防控制方面,应定期检查奶牛粪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奶牛摄入过多腐败发酵的饲料。
4.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临床观察表现为奶牛咳嗽、喷嚏、气促、鼻窦有脓性分泌物等。
预防控制方面,应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保持牛舍卫生,避免奶牛受凉。
要提高牛舍通风条件,使空气流通畅通。
5. 钙缺乏症钙缺乏症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观察表现为奶牛行走困难、四肢抖动、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控制方面,要合理饲养,提供富含钙质的饲料,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钙。
在奶牛怀孕期间要加强对钙的补充。
针对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养殖户应定期检查奶牛的健康状况,了解其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提供适宜的饲料,为牛群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养殖牛场的乳房炎防治措施 养殖牛场的乳房炎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乳房炎是指奶牛乳房组织的感染或炎症,主要由细菌引起。为了提高乳牛的生产力,保证奶品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养殖牛场的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1. 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良好的卫生条件是预防乳房炎的关键。养殖场应定期清洁牛舍和牛栏,清除污物和秽物。同时,保持充足的通风,使空气流动,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此外,定期对乳房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养殖场还应定期清洗和消毒奶罐和输送设备,以防止细菌在奶品采集和储存过程中的传播。
2. 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奶牛预防疾病的首要措施。养殖场应定期给奶牛注射必要的疫苗,并按时进行驱虫和体检。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饲料,确保奶牛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养殖场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保健品或中草药,如奶草提取物和金银花,来增强奶牛的免疫力。
3. 定期对奶牛进行检查: 定期检查乳牛是预防乳房炎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该建立健全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奶牛的乳房和产奶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有问题的乳牛,以防止病菌传播。检查时应注意观察乳房是否有明显红肿、发热和疼痛等症状,并随时监控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量。
4. 合理管理奶牛饲养环境: 合理管理奶牛的饲养环境对预防乳房炎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控制奶牛的饲养密度,确保每头奶牛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拥挤而导致细菌传播。其次,要提供干净、舒适的牛栏和躺卧区,避免乳房受到摩擦和压力。此外,定期更换、清洗和消毒饲料和饮水设备,保持清洁卫生。
5. 组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 维持良好的乳房健康需要养殖场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养殖场应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向工作人员传授防治乳房炎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人员应了解常见的乳房炎症病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消毒液和药物。
奶牛疾病防治学摘要:一、奶牛疾病防治学的重要性二、奶牛常见疾病的分类三、奶牛疾病的预防措施四、奶牛疾病的治疗方法五、结论正文:奶牛疾病防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提高奶牛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奶牛常见疾病的分类、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奶牛疾病防治学的重要性奶牛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畜牧品种,其产出的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因此,保证奶牛的健康对于维持牛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疾病防治学关注奶牛的生理、病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旨在降低奶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奶牛生产效益。
二、奶牛常见疾病的分类奶牛常见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传染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2.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姜片吸虫病等;3.内科病:如消化不良、肠炎、胃炎等;4.外科病:如骨折、扭伤、关节炎等;5.产科病:如难产、胎位不正、产后感染等;6.营养代谢病:如酮症、瘤胃酸中毒等。
三、奶牛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奶牛疾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消毒处理;2.严格把关饲料和饮水质量:选用优质饲料,保证饮水清洁、充足;3.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养制度,保证奶牛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奶牛的精神、食欲、排泄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5.实施免疫接种:按照国家规定和疫病流行情况,定期给奶牛进行疫苗接种;6.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奶牛,要及时进行隔离、扑杀、销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四、奶牛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疾病的奶牛,应根据其病因、病症、病程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西医治疗: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进行治疗;2.中医治疗: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外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营养疗法:针对营养不良的奶牛,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抵抗力;5.康复治疗:对于患病奶牛,要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常见牛养殖疾病的防治方法简析8篇第1篇示例:牛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对养殖户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牛的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牛的疾病成为了每个养殖户必须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简析一下常见牛养殖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幼年牛,症状包括咳嗽、流眼、流鼻涕等。
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牛舍干燥清洁,避免牛只之间的密切接触。
同时可以预防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牛口蹄疫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症主要表现为患部的疼痛、肿胀和溃烂等。
预防牛口蹄疫的方法包括加强牛栏的清洁卫生,减少牛只的应激,做好牛只的隔离管理等。
在疫情高发季节,及时补种口蹄疫疫苗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三、牛疟疾牛疟疾是由负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气候湿热的地区。
病症包括高热、厌食、贫血等。
预防牛疟疾的方法包括改善牛只的饲养环境,加强对牛只的护理管理,定期进行疏浚消毒等。
可进行规范的药物预防,以减少牛只感染的几率。
四、牛乳房炎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
患病的乳房会出现红肿、硬结、渗液等症状,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预防牛乳房炎的方法包括加强对乳房的清洁卫生,提高乳房的抗菌力,科学合理喂养等。
定期对奶牛进行乳房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牛肠道蠕虫病牛肠道蠕虫病是由肠道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消瘦、腹泻、食欲不振等。
预防牛肠道蠕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驱虫,保持牛只的环境卫生,防止牛只的粪便污染等。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设计饲料配方,提高牛只的免疫力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牛养殖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合理喂养、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定期驱虫等措施。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及时关注牛只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牛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从而提高牛的养殖效益。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一)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使瘤胃pH值下降的一种全身代谢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
其临床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阻塞,又称瘤胃化学性酸中毒。
病因:常见的原因是突然采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特别是加工、粉碎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谷子等。
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乳酸而中毒;过食甜菜或发酵不全的酸湿酒糟、嫩玉米等造成;有时可能为提高产奶量,而过多饲喂谷类饲料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如生面粉、糖渣、酒糟等,也可引起瘤胃酸中毒。
此外,临产和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症状:轻度过食,偶尔有腹痛、厌食,但精神尚好,通常拉稀便或腹泻,瘤胃蠕动减弱,可以几天不见反刍,一般3~4天不经治疗可以自愈。
病牛走路摇摆不定,一些牛可能安静站立,食欲都费绝,不饮水。
大量过食的重病牛,卧地不起,体温在正常一些(36.5~38.5℃),心跳次数增加,伴有酸中毒和循环衰竭时更快,一般来说息率每分钟在100分以内的病牛比每分钟达120~140次的治疗效果好,呼吸快浅,每分钟60~90 次。
几乎都有腹泻,如无腹泻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粪便色淡,有明显的甘氨酸味,早期死亡的粪便无恶臭。
过食谷类时粪中有未消化的谷粒、麦子、黄豆等,还可见已发芽的麦粒。
24~48h开始脱水,并且逐渐加重。
作瘤胃触诊时,可感内容物坚实呈面团样,但吃的不太多时有弹性或有水样内容物,听诊可听到较轻的流水音,重病牛走路不稳,呈醉步,视力减退,冲撞障碍物,眼睑保护反射迟钝或消失。
可发生蹄叶炎,慢性蹄业炎可在发病后几星期之后发生。
经48h之后,卧地不起,如安静躺卧,把头转向腹肋部,对刺激反应明显降低,往往是愈后不好的表现,常可在1~3天死亡,因此必须紧急治疗。
如果病情有所缓和,可见心率下降,体温回升,瘤胃开始蠕动,有大量软便排除。
三大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概述:奶牛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三大常见疾病,那么这三大疾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奶牛乳房炎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
它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具体使用方法为:乳房炎治疗1.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一次在牛干奶时,30天后注射第2针,产后72小时注射第3针。
乳房炎治疗2.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班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和0.5%-1%磺伏等。
乳房炎治疗3.服药治疗: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服药治疗,效果明显。
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
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待吃完后再中粗料,饲喂6-8天。
二、奶牛子宫炎子宫炎治疗1.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干奶牛的饲养以日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自由采食青干草为宜,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液200毫升、2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0单位,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子宫炎治疗2.治疗:常规治疗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
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于宫体内给药。
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三、奶牛蹄叶炎蹄叶炎治疗1.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蹄叶炎治疗2.治疗:保定患牛于六柱栏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让其流出鲜血,以高锰酸钾粉填塞创口止血。
疾病防控D is e a se C o n tro l a n d P re v e n tio n你+真冒素见病病的防治措施霍立强',付小龙2(1.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上方分所,河北行唐050600; 2.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余底分所,河北行唐050600)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1)04-0081-02在养牛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种疾病,其中 牛的真胃疾病常常发生,常发的牛真胃疾病包括真胃阻塞、真胃炎、真胃变位及真胃溃疡等,本 文就牛真胃常见的疾病的发生原因、症状、治疗 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养牛户有所帮助。
1病因引起牛真胃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饲料、饲养或 管理不当等,比如青绿饲料不足,秸秆伺料过多,稻草、麦秸过短等;长期过多地伺喂麸糠、粉渣类饲料;饲料中的泥沙过多;过食高蛋白日粮;吞食塑料袋、绳索等异物造成堵塞。
这些因 素可使牛发生真胃阻塞,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 真胃炎。
饲喂霉败有毒、含某些化学物质的饲料 也可引起真胃炎。
再严重的话可导致牛发生真胃 溃疡。
引起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主要是真胃弛缓、真胃机械性转移。
真胃弛缓的原因包括饲养管理 不当、生产瘫痪、酮病等。
机械性因素主要与分 娩、起卧、翻滚、跳跃等有关,其中分娩最常见。
2症状2.1真胃阻塞病牛开始表现前胃弛缓症状,食欲、反刍减 退或消失。
随后会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内 容物胀满,前胃蠕动音消失。
有排粪动作但量很 少,有时夹杂血块,味恶臭。
鼻镜干燥,多饮。
如果病情再发展,右侧腹下稍微向外侧突出,左 侧半仰卧保定时可见右侧腹下的皱胃,触碰有疼 痛感。
瘤胃内积液,冲击式触诊有拍水音。
病牛 难起、难卧、难行走。
后期多因体质衰弱,皱胃 破裂、穿孔而发生死亡。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预后不良。
2.2真胃炎病牛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口腔干、黏、臭,体温偶尔略升高,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 弱或停止,触诊真胃有疼痛感。
奶牛防疫关键技术奶牛防疫是农业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防疫措施能够保护奶牛的健康,提高乳制品的产出和品质。
以下是奶牛防疫的关键技术:1.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奶牛应根据不同病种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乳腺炎、口蹄疫等常见疾病。
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奶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奶牛舒适、干净的环境对防疫至关重要。
应定期清理牛舍、消毒饮水设施,并保持通风良好,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3. 营养平衡:奶牛的饲养管理要注重营养平衡,提供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奶牛的免疫力。
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频次,确保奶牛的身体健康。
4.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定期进行奶牛体检,检测疾病的发生和早期症状。
通过定期的血液、粪便和尿液检测,及时发现疾病,采取对应措施。
5. 异常行为监测:奶牛在患病时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食欲减退、脸色苍白等。
养殖者应经常观察奶牛的行为和状态,发现异常立即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6. 隔离疫区:有疾病的奶牛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奶牛。
隔离区应有独立的饮水设施和饲养管理,确保疾病不会扩散。
7. 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为奶牛的疫苗接种、疾病诊断和防疫工作专门培训相关人员。
养殖者和工作人员要自觉进行个人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8. 数据记录和分析:建立健全的数据记录系统,定期对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数据进行奶牛的健康监测,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
奶牛防疫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并提高奶制品的质量和产量。
养殖者应严格执行相关的防疫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保证奶牛的健康和乳制品的安全。
养殖厂中奶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养殖业是农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中奶牛的养殖对于乳制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奶牛养殖中常常面临口蹄疫这一健康问题。
口蹄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会对奶牛的蹄部和口腔造成损害。
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1.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奶牛的蹄部和口腔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和饲料存放区,防止病毒滋生和传播。
- 控制奶牛之间的接触,减少传染的机会。
2. 饲养管理-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养分供给,增强奶牛的免疫力。
- 适量添加预防口蹄疫的添加剂,如病毒灭活剂或病毒抑制剂。
- 控制饲料来源,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防止病毒通过饲料传播。
3. 防护措施- 建立隔离区域,对新引进的奶牛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态。
- 养殖厂内员工必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口蹄疫的预防措施和识别症状。
- 严格控制养殖厂的人员进出,定期检测员工的健康状况。
4. 病毒检测与监测- 定期对奶牛进行病毒检测,并建立详细的病毒监测记录。
- 采用诊断试剂盒或PCR等方法进行病毒的快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的奶牛。
-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病毒检测的样本收集和处理。
5. 感染管理和应急处理- 将疑似感染的奶牛立即隔离,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 对感染的奶牛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加强饮食和护理。
- 移除和处理感染源,如病毒携带的饲料、废弃物等。
- 通报当地兽医部门,在其指导下进行全面应急处理,包括扑杀和灭菌工作。
6. 兽医支持与合作- 定期请兽医来养殖厂进行检查和咨询,帮助改善管理,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建议。
- 与兽医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及时报告疫情和采取必要的行动。
- 参与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了解最新的口蹄疫相关信息和措施。
口蹄疫对奶牛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养殖厂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文档素材
奶牛疾病预防措施
奶牛疾病种类很多,包含内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外科病。
这些疾病严峻影响奶牛业的开展,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操纵奶牛疾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在喂养治理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饲喂,依据奶牛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制定不同的喂养标准和喂养方法,
以确保奶牛的正常发育。
2、充分的饮水,奶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
因此,在奶牛场应设置饮水装置,
自动饮水,以满足饮水量,但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无冰冻。
3、适当的运动,每天上、下午让奶牛在舍外运动场自由活动1~2小时,使其呼吸
新奇空气,沐浴阳光,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钙盐利用,预防骨软症、肢蹄病、难产、产后瘫痪,提高产奶量。
但夏季应预防阳光直射牛体。
4、良好的喂养环境,奶牛舍要阳光充分,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
排水通畅,舍内温度10~15度、湿度以40%~70%为宜;运动场枯燥无积水,及时去除粪便及污物,保持圈舍、运动场卫生,粪便应堆积发酵。
5、保持乳房卫生,经常保持牛床及乳房清洁。
挤奶时必须用清洁水〔在6—10月
份,水中可加1%漂白粉或0.1%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洁乳房,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6、保持肢蹄健康,每天坚持清洗蹄部数次,使之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用凉水直接
冲洗关节部,以免引起关节炎,造成肢蹄变形。
每年春、秋季各检查和整蹄一次,对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时医治。
每年蹄病高发季节,用5%硫酸铜溶液每周喷洒蹄部2~3次,以降低蹄部发病率。
7、经常刷拭牛体,每天刷主要牛体2~3次,对保持牛体清洁卫生〔预防发生皮
肤病〕、调节体温、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牛奶卫生及使牛养成温顺的性格,〔利于挤奶〕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