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0.31 KB
- 文档页数:10
高速铁路基本常识部分1. 高速铁路列车速度?答:国际上目前公认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km/h及其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列车速度为200~350 km/h。
2. 我国铁路网建设中长期主要目标?答:运能紧张的繁忙干线修建四线或多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
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
扩大西部铁路网规模,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
加强既有线改造,发展煤炭运输网,集装箱运输网和快捷货运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高原铁路。
3. 高速铁路与常速铁路基础设施最大区别?答:最大区别在于线路高平顺度特性方面。
线路要平缓,稳固高保持性,路基、桥梁、隧道等要满足高速行车方面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规定。
满足可靠度与可维修、少维修的条件。
4.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经济优势是什么?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性高、准确性高、能耗少,占地少、工程投资低,污染环境轻,舒适度高、效益好。
5. 高速铁路的环境保护内容有哪些方面?答:治理噪声环境,控制振动污染、防止电磁干扰、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列车垃圾。
6. 高速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意义?答:高速铁路建设规模大,占用农村和城市用地多,且需经过繁华的城市区和经济带,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如水土流失、植被和农用水利的破坏、城市房屋建筑物拆迁、城市景观、日照、施工的干扰等等)都将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和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7. 施工对环境影响和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答:铁路施工规模大,周期长,临时工程占用场地多,施工人员和地域集中。
基础开挖的弃土易堵塞河道,使水中的泥沙量增加;施工场地生活和生产废水、废渣及垃圾对周边产生污染;施工机械噪声等也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市区高架桥施工使部分道路改移,民用建筑,地下管道拆迁,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还有如砂石料开采运输等使地表植被减少,土方施工会产生水土流失等。
高速铁路相关知识
高速铁路是一种以高速列车为主要运行工具的铁路系统,其最高设计时速通常达到350公里/小时及以上。
以下是一些与高速铁路相关的知识:
1.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起源于欧洲日内瓦市的“换向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2. 高速铁路的优点: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优点,同时也能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3. 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交通需求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流程。
4. 高速铁路的技术:高速铁路的技术包括车辆、轨道、供电、通信信号等方面,其中车辆技术是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5. 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速度、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等。
关于高铁的8个小知识
1. 高铁的全称是高速铁路,是一种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
它采用了先进的轨道技术和列车设计,以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运营效率。
2. 目前全世界最高速的商用高铁是中国的北京至上海高铁,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
3. 高铁列车通常由多个编组(车厢组合)组成,每个编组的车厢都有特定的功能,如乘客车厢、餐车、动力车厢等。
4. 高铁的轨道是特殊设计的,通常采用混凝土或钢轨,具有更好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支持高速列车的运行。
5. 高铁的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列车通过电力线路供电,使列车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运行。
6. 高铁车票价格相对较高,但乘坐高铁的时间通常要比传统的火车或汽车更短,因为高铁的运行速度更快。
7. 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性,高铁线路通常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和列车控制技术,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速度。
8. 高铁在旅行和货运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快速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出行选择。
高速铁路学习资料铁道车辆成都铁路局职教处编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第二节动车组的组成及动力配置第二章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原理第一节动车组转向架的组成及分类第三章动车组车体结构及车内设备第一节流线型车体结构第二节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第三节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第四节防火安全技术第五节动车组供排水与卫生系统第四章动车组司机室第一节CRHl动车组司机室第五章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第一节动车组连接装置的基本特性第六章牵引系统和供风系统第一节牵引系统概述第二节供风系统概述第七章 CRH1型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第八章动车一级检修工艺第一节一级检修流程框图(标准模式)第二节作业程序及作业路线第九章动车运用所安全作业标准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自从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建成并通车开始,铁路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快速、可靠、舒适、经济和环保是铁路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中取胜的先决条件。
许多国家都在通过新建或改建既有线,发展高速铁路。
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对列车作如下划分:普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00~160 km/h;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60~200 km/h;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 km/h。
一、高速铁路发展沿革1.日本高速铁路1964年10月1 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一大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投入商业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按照高速行车技术条件建造的铁路,其最高运行速度达210 km/h。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不仅为日本铁路,而且也为世界铁路开创了新纪元。
日本新干线投入商业运营,以高速安全、准时、舒适、运量大、污染小、能源省及占地少等特点而著称。
不仅为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为铁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为当时“夕阳产业”的铁路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再次掀起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竞争的态势。
高速铁路的安全知识有哪些在享受高速铁路给我们带来出行更方便同时,更要关注高速铁路的安全。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高速铁路安全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高速铁路安全知识一、严禁行走、坐卧或在铁路线上跨越。
速度快是动车组列车的一大特点,动车组列车运行时,每秒达到70米。
由于惯性作用,刹车之后还要滑行1200米。
而人如果行走在铁路中间的道心上,需要离开道心到道肩这一简单的动作,从反应到完成要2-3秒的时间;如果横穿、跨越一条单线铁路要3-4秒的时间,况且现在高速铁路均为双线双向铁路。
因此,行走、跨越铁路时即便在200-300米人的视线范围内发现火车也难于幸免,更不用说有时会听不到火车的声音,铁路弯道、路树遮挡等原因,看不见行驶的火车。
另外火车经过时,会掀起8-10级翰旋大风,行人在铁路边2-3米的范围内可能被风吹倒吸入车轮。
根据已通车的高速铁路有关数据显示,行走、跨越铁路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概率高达92.3%。
在通过铁路道口时,行人和车辆违反有关通行规定,撞、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也是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严禁在铁路上置放障碍物。
众所周知火车是在两根平行的钢轨上行驶,列车的向心力是保证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平稳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两根钢轨间的轨面、轨距经科学、严密的施工不得有丝毫的误差以保证列车的向心力的稳定。
根据科学实验,当列车运行时速到127公里时,任何外力的作用都会使列车的向心力参数发生变化,在同等的作用下速度越快,向心力变化越大。
所以,不要说在轨面上置放石子、金属、木块等,就是一只猫、一条狗被车轮碾压都会危及列车的安全,严重的将造成列车脱轨、颠覆,车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
三、严禁击打列车。
我们可能听过一只鸟造成一架飞机坠毁的故事。
动车组列车外壳也是由合金材料制作,列车高速运行时,与飞机一样,任何物体的撞击都会造成列车壳体、玻璃破损,不仅对机车司机、列车乘务员、车内旅客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安装在列车车体内的电线、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造成破坏,可能使列车操控失灵。
高速铁路知识一、高速铁路基本概念?据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km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km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经济优势是什么?1、速度快。
高速铁路最高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法国阿尔斯通试验线路创造了574.8公里/小时试验速度。
目前小汽车最高构造速度200多公里/小时,高速公路一般限速120公里/小时。
飞机比高速列车快,但机场一般远离市区,考虑往来机场和登机检查时间,高速铁路在3小时行程,或750公里范围内,较飞机有竞争优势。
研究表明,在500公里的距离,高铁可以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运能大。
据国外资料,1条高速铁路年客运量可达1.1-1.5亿人次;而4车道高速公路年客运量为8800万人次;大型客机年客运量为1500-1800万人次。
3、准确性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
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极高的正点率。
1997年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只有0.3分钟,西班牙规定高速列车晚点超过5分钟就要退还旅客的全额车票费。
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5分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可以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
高速列车运行规律化,站台按车次固定化等,这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
4、安全性高。
据日本统计,每10亿人公里死亡人数,铁路为1.971人,汽车18.929人,飞机为16.006人。
日本新干线建成运营30多年,运输旅客35亿人次,法国巴黎到里昂的1100多公里高速铁路,每年运输几千万人次,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5、能耗少。
研究表明,如果以普通铁路每人公里消耗能源为1单位,则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
高速铁路每人公里耗电5.6度,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
6、污染少。
高速铁路利用电力牵引,基本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
建造电厂的排污与公路、航空运输的排污比较,国外研究资料显示是1:3:4。
高铁噪声污染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
7、占地少。
在相同运量条件下,1条高速铁路相当于6车道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率比公路高40%。
如以单位运能占地相比较,高速公路用地约为高铁的2.5倍。
与飞机相比,1个大型机场需用地20平方公里,相当于1千公里复线铁路的占地面积,而1千公里航线内至少要有2〜3个大型机场,飞机总用地为铁路的2〜3倍。
8、舒适度高。
高速铁路列车活动空间大,座席宽敞,走行性能好,运行非常平稳,工作、生活设施齐全,减震、隔音,车内安静,比其他运输方式舒适。
9、效益好。
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总投资为3800亿日元,正式投入运营的第7年便全部收回了投资,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
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10.7亿马克。
法国TGV年纯利润达19.44亿法郎。
10、成本低。
据研究资料,铁路、公路、航空单位运输成本之比为1:6.4:9.35;完成单位客运周转量的外部成本之比为1:2.4:4.4,货运为1:4.6:10.8。
三、高速铁路与常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区别?最大区别在于线路高平顺度特性方面。
高铁线路要平缓,稳固高保持性,道口采用立交,铁路两侧用栅栏防护,线路多为复线,站间距离不能短,路基、桥梁、隧道等满足高速行车方面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规定,满足可靠度与可维修、少维修的条件。
高速列车一般采用电动车组,安装列车自动控制装置,有强大的制动能力,以电脑来代替人脑,自动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停车、起动。
四、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
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称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公里。
1964年10月1日正式开通营业,运行速度达到210公里/小时,从东京至大阪间旅行时间由6.5小时缩短到3小时。
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随后高铁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公里。
五、目前已开行高速列车的国家?目前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其中,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六、中国高铁建设的技术特点?中国高铁建设的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大量采用桥隧结构;2、不同结构物间均设置过渡结构物;3、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铁全部采用无咋轨道结构;4、采用百米长定尺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5、道岔全部采用高速可动心轨道岔;6、轨道系统采用三维精测网控制。
七、中国4条里程碑意义的高铁?1、京津城际。
全长120km,设5座车站,3年建成,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京津两地30分钟内直达。
创造了世界第一条轮轨铁路时速350km最高商业运营速度。
2、武广高铁。
全长1069km,设18座车站,4.5年建成,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武广两地3小时直达。
创造了世界高铁上千公里持续运行速度最高纪录。
3、郑西高铁。
全长485km,设13座车站,4年建成,2010年2月6日开通运营,郑西两地2小时直达。
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世界首条在黄土、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时速350km高铁。
4、京沪高铁。
全长1318km,设24座车站,3.5年建成,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京沪两地5小时直达。
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
八、中国铁路规划网的“四横四纵”?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及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1、“四纵”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北京一上海,全长1318km,4小时直达。
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全长2350km,8小时直达。
京哈客运专线: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全长1612km,5小时直达。
沿海高速铁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全长1650km,5小时直达。
2、“四横”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全长1346km,5小时直达。
沪昆高速铁路: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全长1922km,7小时直达。
青太高速铁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全长906km,3小时直达。
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全长2264km,7小时直达。
九、“十二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的原则?“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的时期。
我国铁路建设将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把握需求与可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安排“十二五”时期铁路建设。
1、合理安排建设规模。
铁路建设规模要适度超前,而不能过度超前。
在具体项目安排上,要“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
保在建,就是对已开工的项目必须确保,特别是足额安排收尾销号项目;上必需,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的项目要先上;重配套,就是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配套,对需要形成路网能力的项目要配套,重点抓好通道能力“卡脖子”区段、少数“断头路”等配套项目建设。
2、科学确定建设标准。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铁路建设标准不能整齐划一地“一刀切”。
铁路建设的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多种层次的客货运输需求和对票价的承受能力。
我国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按三个速度等级来建设:“四纵四横”主通道的高速铁路,按时速300公里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连接线及城际铁路按时速200-250公里建设;客货并重的铁路以及中西部大部分铁路按时速200公里以下建设。
十、“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有哪些具体的目标?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控制在3万公里,“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
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按照这个规模,“十二五”期间将安排基建投资2.8万亿元。
十一、“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投资计划?2010年底,全国高铁里程为8358公里,2011年将有12条高速铁路线建成使用,新增里程4715公里,全年投资额为6393亿元。
2012年预计新增高铁里程3038公里,投资安排为3303亿元;2013年预计新增高铁里程2667公里,投资安排为3650亿元;2014年预计新增高铁里程为4421公里,投资安排为5429亿元;2015年预计新增高铁里程3847公里,投资安排为3434亿元。
十二、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当前我国铁路工作的三项措施?1、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
成立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参加的有充分权威的国务院检查组,重点检查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制落实情况,设备质量和运营安全保障情况,在建项目设计、质量和安全情况,职工教育培训和关键岗位人员合格上岗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要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检查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2、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
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要根据不同线路实际情况,科学评估,适当降低运营速度,以利于增加安全冗余,改进技术和管理,积累安全管理经验。
3、对已经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铁路建设项目,重新组织系统的安全评估。
暂停审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对已受理的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合理确定项目的技术标准、建设方案。
会议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高速铁路,但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切实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
会议要求铁路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真正把中国的高速铁路办成让全国人民放心的铁路。
十三、中国铁路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就是铁路建设、运营、管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谐发展就是铁路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断增强铁路自身发展后劲。
十四、高铁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高铁可有效缩短时空距离,加快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加快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移,促进沿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还可以提升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
1、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