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复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11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篇一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一、选择题1.(0分)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解析:D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是由于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物态变化相同,都会放热。
故选D。
2.(0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解析:C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22cm=2.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分)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4.(0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篇一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2物态变化温度计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3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汽化和液化3、熔化和凝固4、升华和凝华5、水循环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一、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关系图
二、三个关键点
熔点:对晶体来说,开始熔化时的温度。
(对非晶体来说是没有确定的熔点的) 凝固点:对晶体来说,开始凝固的温度。
(对非晶体来说是没有确定的凝固点的)
【对同一种晶体来说,其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沸点: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相关,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三、三个条件
熔化的条件:加热至熔点,继续加热(晶体达到沸点后开始从固态变成液态,这个过程
中热源虽继续供热但体系温度保持不变,待完全熔化成液体后,体系温度
才会继续上升)
凝固的条件:冷却至凝固点,继续降温(晶体达到凝固点后开始从液态变成固态,这个
过程冷源虽继续降温但体系温度保持不变,待完全凝固成固态后,体系温
度才继续下降)
沸腾的条件:加热至沸点,继续加热(液体达到沸点后,有部分液体开始汽化变成气态,
虽有热源继续供热,但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四:四个方法
汽化的方法:1、蒸发:不同温度下都会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实行的温和的汽化现象。
热
—吸热
2、沸腾:液体达到沸点后,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化的方法:1、降温(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初二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
最新试卷word电子文档-可编辑 物态变化复习总结和习题解析 一. 教学内容: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
二. 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串线
(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固态 气态 (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4)六个三: 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最新试卷word电子文档-可编辑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三. 考点点拨 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有: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及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沸腾的条件,中考中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说明题,探究题等形式。 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跨越障碍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区别 温度计 构造 量程 最小刻度 使用
体温表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测温物质为水银 35℃—42℃ 0.1℃ ①可离开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 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 -20℃—100℃ 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寒暑表 测温物质为酒精 -30℃—50℃ 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最新试卷word电子文档-可编辑
例1. 根据表格中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铅 328 1740
(1)温度是350℃铅是 态,80℃酒精是 态,-40℃水银是 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 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 温度计。 思路分析:物质的状态与物体所处的温度有关。因此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然后看物体所处的温度。当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高于沸点,物体处于气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处于液态;等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等于沸点,则物体处于气态、液态或气液共存三种状态均有可能。对于后两种情况,究竟处于哪一种状态,由物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决定。可参看右边的图象确定状态。
正确答案:(1)液态 气态 固态 (2) 水银 酒精 跟踪演练: 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锡的熔点)
例2.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读数是10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8℃时,实际的准确温度是多少℃?
思路分析:我们可以把温度计的示数看成是液柱的高。由于这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温度计上实际温度差与测量温度差之比是恒定的。具体如图所示。则有: (100℃-0℃):(102℃-(-3℃))= (t℃-0℃):(18℃-3℃) t=20℃ 最新试卷word电子文档-可编辑
跟踪演练: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 ℃。 (正确答案:47℃)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例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B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最新试卷word电子文档-可编辑
C.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思路分析:本题是对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检查。识别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在问题中找准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而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正确的结果。 正确答案:D 跟踪演练: 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 (正确答案:熔化 汽化 升华)
例4. 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到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气温,其道理是什么? 思路分析: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熔化时吸收周围的热,温度下降;凝固时放出热量,物体周围温度升高。 正确答案:材料在15℃到40℃范围内,遇室温升高时将会吸热熔化,遇室温降低时将会放热凝固,从而起到调节气温的目的。 跟踪演练: 夜间,八(3)班小明同学正在发高烧,请你想出两种物理的方法迅速给小明降温,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多喝开水使其出汗。汗液蒸发吸热降温。 (2)头上敷毛巾或冰袋。水蒸发吸热降温或冰熔化吸热降温。
【中考真题】
例1:(07年无锡市)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物质名称 水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0 -39 -117 比热容/[J·(kg·℃)-1] 4.2×103 0.14×103 2.4×103 剖析:同学们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此时温度计就不能使用了,温度计能测出的最低温度是它的凝固点,通过分析表格数据,酒精的凝固点最低,所以,温度计选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越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少,越容易达到热平衡,所以,观察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计选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答案:酒精、水银。
例2:(07年南京)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剖析:此题以春、夏、秋、冬出现的自然现象为题材,提到的四种物态变化对同学们来说,都深有体会,看题后感觉亲切,能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是一道难得的好题。考查的目标除了正确辨别这些现象是属何种物态变化过程外,还必须知道哪种变化是吸热过程、哪种变化是放热过程,才能正确选择。首先考虑到冰雪融化是固态变到液态,属熔化过程;饮料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