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校园景观植物实地调研
- 格式:ppt
- 大小:19.28 MB
- 文档页数:42
一、调研课题: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绿地景观规划二、调研日期:2011年4月18日三、调研地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校园四、调研方法:1.文献调查法2.实地拍摄法3.综合比较法五、调研目的:当今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优美的绿地景观可以充分体现校园特有的治学气氛、文化环境与精神追求。
校园景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放松的课余生活场所,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本调研通过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绿地景观设计调研,旨在达到一下目的:1.加深对绿地环境规划设计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受;2.结合所学的景观规划知识,详细分析大学校园内景观规划层次、总体布局构思、生态景观规划内容等;3.通过调研了解校园绿地规划原则,学习造园的系统思考方法,熟知地方植物配置原则;4.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只要包括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5.提高从事科学调研的素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锻炼清晰的书写表达能力。
六、主要内容:(一)背景调查1.校园方位:渭水校区坐落于西安市北郊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东侧毗邻规划中的80m宽的朱宏路中央绿化带,周围有万亩果园,鱼塘连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宜读书学习。
2.大学性质分析: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渭水校区占地面积1283亩,主要建筑物有:修远、明远教学楼,逸夫图文信息中心,16幢标准化大学生公寓,滋兰苑、树蕙园学生食堂,景行教师公寓,北辰行政会议中心,校区医院,东西运动场,汽车试验场,实验楼群。
渭水校区是一座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校区。
3.人口规模:渭水校区2003年启用,目前有3个年级的本科生17000余名(含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
(二)校园规划结构调查1.校园总体规划:(1)校区中央一环形路网及水系的巧妙利用组成教学区,教学主楼相对集中。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主要广场空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交往空间;户外学习区;环境与行为;公共交往空间;心理需求。
正文:一、主要广场空间每一个校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作用,是学生交往交流的大型空间,对广场空间的合理设计是完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手段。
1、信息图文中心前广场广场位于长安大学校园南部,在信息图文中心前正对大门于,2005年建成。
它以信息图文中心为底景,向南延续了主楼的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穿行的机动车交通为主,少数步行的人群行色匆匆,很少有游赏、驻足、休息的活动。
广场作为通向西区、东区以及出入大门的枢纽。
另外,广场的建设已然使其成为校园的一个很有份量的重心。
但依据问卷的调查统计,东区的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宿舍到新区教学楼的距离太远,有86.6%的同学希望步行从宿舍 5 min 能到教室,而实际上走到新区通常要用到15 min 之多。
93.3%的同学认为过多的礼仪性并不符合大学校园应有的性格特征。
可见,新区广场作为一个校园的功能区实体,在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上的偏离直接影响了师生人群对该广场空间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心理上的空间断层。
2、明远楼间绿化广场明远楼绿化广场处于2005年落成的明远楼新教学楼群的围合之中。
设置该广场的初衷是为师生提供一处休闲绿化空间。
但在建成后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绿化广场常有冷清之感,学生、教师等人群在其中的自发性、休闲性活动并不多。
请从美学角度分析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级缺点
从美学角度分析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的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多样性:部分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存在种植单一、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导致整体景观单调乏味。
可以考虑增加不同类型、颜色、形态的植物,以丰富景观特色。
2. 缺乏设计感:有些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的布局、组合和色彩搭配缺乏设计感,无法形成有趣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时可以注重植物的高度、形态、颜色等特点,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美感的景观。
3. 维护不当:一些植物景观由于缺乏养护和维护,导致植物的生长不良或者死亡,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在植物的选择和养护上,需要根据校园环境的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管理,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4. 缺乏主题性:某些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缺乏明确的主题或故事性,使整体景观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可以考虑根据校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景观主题的策划,打造与校园特色相契合的绿地园林景观。
请注意,以上分析是从美学角度来分析校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的缺点,并不涉及任何违反中国法律政策的内容或敏感话题。
渭水校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实地调研报告摘要:大学的生命在于学术个性,大学的品牌在与文化特色,大学的形象在于环境优越。
“一流学校”的内涵出了一流的师资,足够的教学、教学成果外,一流的校园绿地景观也是一流学校的重要指标体系。
大学校园已由传统的封闭教育机构,成长为多元、开放、网络化、综合发展的大学城。
本文通过对长安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实地调研,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核心功能发生的转化,同时体现出当代大学所强调的开放性、自然性和人文历史性,并且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尊敬和改造,让人们重新领略校园绿地独具特色的清新、典雅的景观。
关键词: “一流学校”校园绿地景观重要指标体系调查研究时间:2011年4月至5月调查研究方法:实地勘察,整理照片,资料查询,采访问询一、校园环境设计总体分析校园的绿化景观规划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学校是师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
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校园环境特色,遵循校园规划原则,建立一个人性化、人文化、个性化、多元化、生态化得大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先从校园环境总体概述一下:1.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分为东西两区,两边为生活区,布置以朝晖、鸿翔宿舍楼,中心为图书馆、行政办公楼、教学区(修远、明远教学楼)最北侧为实验区和职工服务区,最西边有小吃一条街,最东侧则布置校医院、教师公寓。
各个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且互不干扰。
规划设计通过植物、建筑、标识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区分不同功能区的特色。
设计中采用了建筑常用的具有引导功能轴线处理的手法,以主入口——图书馆为纵向轴线,以修远大道的绿化带为横向轴线,加上三处集中绿化区域(行政楼——校医院、图书馆——朝晖楼、修远湖周边)使得整个校园空间严谨有序,同时也体现了环境的秩序感和庄重感。
——贯穿校园的绿化带,布置在东西区穿越的修远大道上2.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国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
景观植物调研报告一、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景观植物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以提供有关该领域的相关信息和意见。
通过对植物的特点、适应环境、美化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景观设计师、园林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植物选材与特点1. 绿化需求根据景观设计要求,植物在绿化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增加景观美感、改善环境、创造生态平衡等。
因此,合适的植物应具备以下特点:耐旱、适应性强、易维护、抗病虫害等。
2. 常见景观植物2.1 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常用于绿化修剪、隔离景观和装饰等方面。
较为常见的灌木类植物有:合欢、紫薇、月季花、金银花等。
2.2 林木类植物林木类植物通常用于景观的布置、遮阴等方面。
常见的林木类植物有:柳树、枫树、松树、柏树等。
3. 主要特点和用途3.1 合欢合欢是一种高大的灌木植物,具有丰富的花朵和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它的枝叶茂密,形成良好的遮蔽效果,常用于花坛围栏、庭院等地方的装饰。
3.2 紫薇紫薇是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植物,树形优美,叶色鲜艳,花朵吸引人。
紫薇常用于街头、公园等地的绿化美化工程中。
3.3 月季花月季花是一种蔓状植物,花色丰富多样,属于耐寒性较强的植物。
月季花常用于花坛、园林界面、阳台的装饰等。
3.4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攀援蔓性植物,花朵呈黄色或白色,具有清香的芳香特点。
因其具备抗旱、耐阴等特点,常用于墙、栅栏等地方的绿化。
三、植物的适应环境和养护要点1. 合欢合欢适宜生长在中等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对光照要求不高。
它需要定期修剪和除草,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定期施肥和防治病虫害也是保持合欢健康生长的关键。
2. 紫薇紫薇适合生长在温暖和半湿润的环境中,对阳光的需求较高。
养护时,需要及时修剪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病虫害。
3. 月季花月季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阳光要求较高。
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都是月季花健康生长的关键。
同时,注意防止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4. 金银花金银花喜欢温暖和湿润的环境,对光照要求不高。
浅谈以校园景观石辅助地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可行性——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例摘要:校园景观石是校园的重要景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的“软实力”,它记录了学校的成长和变化的历史,彰显学校办学特点,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品行,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
作为地矿类院校,一旦将校园景观石与地学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发挥这些景观石的专业化作用与功能,不仅可弥补和丰富学生部分实践环节的露头研究缺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专业亲和力、感染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校园景观石;实践教学;地球科学地学教育不仅注重于室内理论的学习,更看重野外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由于种种限制,即便学院针对主要教学内容安排了大一年级认识实习、大二年级教学实习、大三年级生产实习,却依然不能满足地学专业教育对于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
由此,如何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开拓实践教学新渠道、新途径、新方式,便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可以聚焦于校园内的大型景观石。
校园景观石是校园的重要景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的“软实力”,它记录了学校的成长和变化的历史,彰显学校办学特点,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品行,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
一旦将校园景观石与地学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发挥这些景观石的专业化作用与功能,不仅可弥补和丰富学生部分实践环节的露头研究缺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专业亲和力、感染力和学习兴趣。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例,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始建于2002年,坐落于西安市北三环北侧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长安城遗址交汇处,校区面积2506亩,学生主体为长安大学各学院本科生,包括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地学教育的本科生主体。
校区内景观石丰富,主要以巨型石为主,地质现象奇异,具有独特性和辅助教学价值,是研究和学生实践教学的绝好“露头”,也是适合本科生创新性训练的极好“露头”,详细调查和研究这些校园类景观石“露头”,获得其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信息,将会大大提高校园景观石的实践教学功能,有效弥补地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