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寄生线虫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45
植物内生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预防与防治进展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植物根际,与植物共生或互利共生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可以在植物根际形成一种固定的微生物群落,对植物提供了多种生理学和生态学功能,如生长促进、养分吸收、病害防治等。
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可以与植物共同对抗线虫等土传病原菌,发展出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提高植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本文就植物内生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预防与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植物寄生线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微小线虫,可侵染植物的根系,破坏植物生长和发育。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根系紧密结合,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协同共生群体。
植物内生菌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植物寄生线虫起到预防作用。
1. 产生生物碱和次生代谢产物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酸、酮、酯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杀虫作用,能够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土壤放线菌属内生菌可以产生脯氨酸,这种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和营养生长,从而影响线虫的寄生和生长。
2. 防止寄生线虫和根瘤菌的共生植物内生菌可以防止线虫和根瘤菌的共生,进而保护植物根系的健康。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内生菌(如放线菌属内生菌)对根瘤菌的抑制作用,降低其对植物的影响,减少根系上的创伤和损伤,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 释放病原菌拮抗物植物内生菌可以释放出一些病原菌拮抗物,如菌丝素、非编码RNA、外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可以调控植物与线虫之间的互动,完成有害生物的防治。
例如,真菌卵孢霉和桃李扁蚓线虫的生长可以被土壤内生细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抑制,从而降低其病害发生率。
植物寄生线虫对植物的危害很大,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已成为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植物内生菌在生态学和农业科技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对于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植物内生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以下是植物内生菌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方法:1. 选用具有防治功能的植物内生菌不同的植物内生菌对线虫的抵抗力不同,因此在选择对策时,需考虑植物-内生菌-线虫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植物线虫:以植物为食,具有口针的线虫统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线虫口针:是植物寄生线虫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和侵入寄主体内的工具。
(由锥体,基杆,基球构成)背食道腺开口:有些植物寄生线虫的食道在口针基部球附近具有一个开口,称为背食道腺开口。
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线虫的食道分三部分:食道前体部,食道中部,食道后体部。
食道的结构和形态在遗传上较稳定,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食道腺通常3个,即1个背食道和2个亚腹食道腺。
食道开口的位置是植物线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线虫体壁由角质膜,下皮层,体肌组成,体壁起了为肌肉提供阻抗的机械作用同时又保持了虫体的柔软性。
线虫的消化系统由原食道,肠,直肠,肛门四部分组成。
原食道包括口,食道,贲门。
线虫的雌虫生殖系统由生殖道,阴道,阴门组成。
雄虫的生殖系统由生殖管,交合刺,引带,交合伞组成。
交合刺:雄虫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开口,在生殖系统的末端是一对骨化的刺状结构称交合刺。
线虫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环,半月体,半月小体,乳突,侧器,侧腺。
植物线虫的食道由垫刃食道、滑刃食道、矛型食道。
线虫分类分歧的因素:①体型小,结构复杂②现有进化资料不足③缺乏定义或规则④无法使用物种标注⑤研究不足⑥认识种类少物种:自然界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种群。
植物线虫分类学的目的和内容包括那几方面?目的:1、鉴定:研究区分和植物线虫的各个种类,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给予命名,并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识别和辨别线虫种类的知识和材料。
2、分类:根据线虫种类之间的异同及亲缘关系,确定其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分类系统。
分类:1、系统学:探寻线虫的起源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其进化过程。
2、分类学:狭义的植物线虫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线虫分类的方法和理论,广义的植物线虫分类学就是研究上述诸内容的一门科学。
植物线虫分离方法
植物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寄生线虫,其卵可在植物根际中休眠,在适当条件下孵化成幼虫,然后侵入植物根部,对植物造成危害。
为
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进行危害防治研究,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和培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植物线虫分离方法。
1.灯光法分离
灯光法分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植物线虫分离方法。
将植物根际土
壤取出,放入浅盘中,挖出一些形态正常、大小适中的植物根系,用
刀片切成约1cm长的段,放置在寒光灯下,将灯和试管一起放置在一起,照射时间为6-8小时。
待灯光照射结束后,将试管倾斜,用胶头
玻璃棒将从根系中排出来的线虫转移至其他培养器皿中即可。
2.蒸馏水分离
蒸馏水分离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线虫分离方法。
将植物根际土壤取出,放入蒸馏水中,用力搅拌,过滤后利用离心机离心分离线虫。
离
心后,将上清液倒出,留下沉淀,用显微镜观察沉淀中是否有线虫,
如有可以再次取出上清液进行离心分离。
3.砂土分离
砂土分离是一种比较精细的植物线虫分离方法。
取出植物根际土壤,加入1:1体积比的甲醇和乙醇的混合液,用加热器加热至80℃,
然后均匀混合,放置3-4小时。
再用浸入甲醇-乙醇混合液中的筛网过滤,将筛网中的残渣用水清洗,收集精细的沉淀,用离心机分离线虫。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植物线虫分离方法,其中灯光法和蒸馏水分离
法操作简单,但分离效果较差,适用于大批量分离。
砂土分离法分离
效果较好,适用于少量、高质量的线虫分离。
注意,在实验中应严格
控制温度、时间和培养条件,以保证线虫的幸存率和健康度,从而提
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植物病理学线虫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了解线虫的基本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危害特点,掌握线虫的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提高对植物病害中线虫危害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实习内容:一、线虫的基本知识线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
其中,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已知植物寄生线虫有5700多种。
二、线虫的形态特征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前端有口和咽,后端有肛门。
线虫的口器发达,咽部肌肉强大,可吞食较大颗粒食物。
线虫的生殖器官发达,雌雄异体,繁殖能力强。
三、线虫的生活史线虫的生活史因种类而异,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线虫的发育速度受温度、湿度、氧气等因素影响。
在适宜的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周期较短,反之则较长。
四、线虫的危害特点线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
线虫在植物体内或体表刺吸汁液,导致植物生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此外,线虫还可引起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加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五、线虫的采集与分离线虫的采集主要采用土壤取样法、植株取样法和滴水取样法等。
采集到的样品通过分离剂(如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等)进行分离,使线虫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六、线虫的鉴定线虫的鉴定主要包括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
形态鉴定主要依据线虫的形态特征,如体长、口器形状、雄性生殖器官形态等。
分子鉴定则通过线虫DNA的提取、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方法,揭示线虫的遗传特征。
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线虫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线虫的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仪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我对植物病害中线虫危害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线虫分离速度较慢的问题。
通过请教老师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可以通过增加分离剂的浓度、优化分离流程等方法来提高线虫分离速度。
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种类及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关键词:引言:植物寄生线虫是线虫(Nematodes)的一种,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体长仅毫米级大小,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线性动物门(Nemo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
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淡水、海水、池沼、沙漠和各种土壤中都有存在,而以在水和土壤中存活量最大;也有不少类群寄生在动物上 ,如常见的蛔虫、钩虫等,给人、畜的健康带来危胁;有一些寄生在植物上,引起植物病害,这些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称为植物寄生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侵染性病原之一 ,它们广泛寄生在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芽和种子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给农、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现就近年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治等3个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植物线虫生物学特性1.1形态线虫是低等动物,一般体长在1毫米左右,细长如线,因此,叫它线虫或蠕虫。
大多数线虫的雌虫和雄虫是蠕虫形,但有的雌虫是圆形或洋梨形,如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等。
线虫的结构较简单,虫体由体壁和体腔组成。
体壁是透明的,体腔内有发达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起呼吸和循环作用。
消化系统是从口到肛门的直通管道,有的口腔内有口针,后面是食道,中部有中食道球,球内有瓣门,通过收缩活动吸入植物汁液。
食道的后部是食道腺,分泌唾液消化食物,食道腺后面是一条直通到肛门的肠子。
线虫的中枢神经是中食道球后面的神经环,有神经通向各感觉器官。
线虫的生殖系统很发达,雌虫有一个或二个卵巢,通过输卵管与子宫和阴门相连,阴门和肛门是分开的。
雄虫有一个或二个精巢,通过输精管连到后面泄殖腔,泄殖腔内常有一对交合刺,有的雄虫还有交合伞生殖孔和肛门是一个孔,叫泄殖孔。
1.2 生活史线虫的生活史简单,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是由4个龄期,先后发育成成虫,后由两性交配产卵,最后完成一个发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