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40 KB
- 文档页数:14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_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年度总结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我发现学生们在数的认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教授了数字0-9以及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一些学生在试卷上出现了对数字的混淆、错位或漏写等问题。
有些学生在计算题中将数字6写成了9,导致答案错误。
这表明学生们对数字认知仍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加强数字的教学,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数字的概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巩固数字的认知。
除了以上问题,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语言运用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他们在试卷上出现了对数学术语的不理解、运算符号的混淆或语句的表达不清等问题。
这表明学生们在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更多的语言培养和练习。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一年级数学试卷的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在数的认知、计算能力和数学语言运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相关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分析报告引言小学数学一年级的试卷是对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通过试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对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试卷结构分析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试卷的结构合理,各个部分的题型设计有针对性,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的起步,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的掌握为主。
题目设计简洁明了,选项间的差异明显,并且正确答案往往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
选择题的难度适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积极的学习体验。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是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试卷中的填空题数量适中,设计合理,题目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
通过填空题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算题部分计算题部分重点考察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试卷中包含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题和一些应用题。
计算题的难度适中,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计算水平。
同时,试卷中的应用题涉及到一些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表现分析根据试卷分析,我们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正确率和解题思路两方面进行了评估。
正确率在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中,学生的整体正确率达到了75%。
这一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低正确率的部分,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
解题思路在解答试卷中,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运算和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对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评估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试卷共包括20道题目,以检测学生在整数、加减法、形状和图形等方面的能力。
总体评估试卷共计满分100分,平均得分为62分,得分率约为62%。
学生整体表现中等,仍有提升的空间。
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整数试卷中有4道整数题目,平均得分为2.5分,得分率为63%。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识别整数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正、负数的概念上存在混淆,需要加强教学。
加减法试卷中有8道加减法题目,平均得分为5.5分,得分率为69%。
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单的加减法,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如进位和借位等,仍存在困惑。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形状和图形试卷中有6道形状和图形题目,平均得分为4.2分,得分率为70%。
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然而,在空间几何思维和对称性等方面的理解上,仍有部分学生表现较差。
建议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异常表现分析部分学生在试卷上表现出低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其中有三个学生的得分低于40分。
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在整数和加减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建议教师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学建议基于试卷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加强整数概念的教学,着重讲解正、负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在加减法教学中,注重进位和借位的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复杂问题的解答能力。
3.针对形状和图形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
4.对于低分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5.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整体表现一般,仍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是对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试卷题目的详细分析和统计,旨在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掌握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概况本次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共有30道题目,涉及到数的认知、加减法运算、类型比较、形状辨认等多个数学概念。
其中选择题占30%(9道题),填空题占40%(12道题),解答题占30%(9道题)。
二、试题分析1. 数的认知题数的认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字的辨认和理解能力。
本次试卷中包含了几个数的认知题,例如:•从给定的数字中选择指定的数;•根据图片中的物品数量,选择正确的数字。
这些题目测试了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且难度适中。
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良好。
2. 加减法运算题加减法运算题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次试卷中的加减法运算题目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单位和十位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运算;•运算符的选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加减法运算方面掌握较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退位运算方面存在困难。
建议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进退位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3. 类型比较题类型比较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物体特征的辨认和比较能力。
本试卷中的类型比较题包含了以下内容:•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比较;•根据特定条件进行筛选。
大部分学生在这类题目上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和比较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建议在教学中多进行实物展示和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4. 形状辨认题形状辨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形状的辨认和区分能力。
本试卷中的形状辨认题包含了以下内容:•对给定形状的辨认;•根据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大部分学生在形状辨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和辨认能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形状分类题上出现了一些困惑。
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对不同形状的介绍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形状辨认能力。
一年级数学试题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一)一、主要成绩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3.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
4.具体情况:本次参考学生共177人,177人及格,及格率为100%,优秀人数为人175,优秀率为98.87%,平均分为95.53.整体效果非常优秀。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
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3.第七题解决问题中的最后一题学生对选序号和钱数部分学生没有弄明白,失分较多。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写结果等现象2.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
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使用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的指南(优秀13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试卷分析考试人数43人,平均分是75分,及格率是86%,优秀率是30%。
试卷分为五个大题:一题:填空。
主要内容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二题:判断题。
三题:选择题。
四题:动手题。
五题:解决问题。
由于这次没有复习,从成绩来看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极个别的学生在以下几个题上出错:第一题:填空题做的比较差,由于学生把平行四边和梯形的概念、定义都忘记了,连角的度数计算都不会,还有在细节方面出现错误。
第三题,选择题:有15个同学出错主要是不仔细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
第四题,动手题:要求画平行线和垂线,有些学生没有弄清题目的意思,导致做错了。
第五题,解决问题:第2小题,学生对平行四边内角的和是多少不清楚,所以计算出错。
第3小题,先算平行四边的周长,再算篱笆需要多少钱,大部分学生把平行四边的周长做错,导致整个题目错了。
第4小题,“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求学生画最短的路线,大部分学生没有按垂直来画;还有一些后进生根本就不会做,看不懂!1、以上试题出错的地方都是学生不够细心造成的,今后应继续加强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3、加强应用题教学,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即根据事例描述,关注事理变化,分析相关条件与问题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解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今后应做好后进生的提高工作。
数学一年级期中试卷分析反思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
”而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一)一、试题整体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整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当然也出现了一个难题,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范围,致使学生全部做错。
二、本次试卷共有六道大题:第一题,是算一算,属于口算的范围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比较多,平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二题,是填一填,共8小题。
1、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比较模糊,做错的人较多;2、在找规律画图方面,有的画图不规范,有的画不出规律,即使画出规律也不能按照要求画满数。
第三大题,填填连连,主要是考察位置的知识。
1、第2小题,因为题目中的图画得不是那么清晰,很多孩子把螃蟹看成水牛,导致有孩子做错的情况;2、第3小题,已经超出了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范围,属于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超纲的题,整个年级没有一个做对。
第四大题,送小动物回家,这个题非常的灵活,尤其是第二道题完全做对的(能规范的画出两条线路的)很少。
第五大题,列式计算做错的很少。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是扣分最多的一道题。
1、第1小题,第二、三空填错的较多。
2、第2小题,很多学生把拔河的裁判也当做小朋友来算。
其实这个就是非常生活化的题目,拔河比赛的常识,两边人数应该一样多才行的。
3、第3小题,有学生没有看懂题目,层和号没有分清楚,所以找不准物品的摆放位置。
4、第4小题,学生基本上都能看懂图中的意思,但不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列算式直接写答语;列了算式的也不写单位。
这些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不能缺少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题型的书写格式和要求。
三、改进建议:1、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一年级试卷分析报告前言本报告旨在对小学数学一年级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具体反馈。
通过对试卷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试卷概述本次分析的试卷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共计10道题目。
试卷内容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和数的排序、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等基础知识。
知识点分析数字的认识试卷中第一题要求学生填写百位数的数字。
该题目涉及到了数字的认知和写法。
通过分析试卷答题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填写百位数的数字,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情况。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加强数字的认知训练,如让学生通过拼积木或玩具等方式进行数字的堆叠和组合,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数和数的排序试卷中第三题要求学生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通过对试卷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这道题目,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进行数字游戏,如拍手游戏、数数游戏等,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对数和数的排序的理解。
加法和减法试卷中的最后两道题目是有关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
通过对试卷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两道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
这表明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上的练习时间,设计更多趣味的加减法练习题,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建议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学习建议:1.增加数字的认知训练,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拟人化的角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2.加强数和数的排序的理解,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排序能力。
3.设计更多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增加练习时间,让学生多进行计算实践,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结论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数字的认知、数和数的排序以及加法和减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一、试卷概述本报告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该试卷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和题型,涉及了数字认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等内容。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揭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参考。
二、题目分析1. 数字认知题试卷中的一部分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形或文字描述,选择正确的数字填入空白。
例如:在下面的图中,有几只小鸟?A. 1B. 2C. 3这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的辨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加法和减法题试卷中的另一部分题目涉及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2 +3 = ?A. 4B. 5C. 6这类题目旨在让学生熟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图形题试卷中还包含了一些图形题,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几何图形,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下面哪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A. □B. △C. ○这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得分分析通过对试卷的批阅,我们对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
试卷总分为100分,满分为80分及以上的被认为是优秀,60-79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需要改进。
根据批阅结果,我们发现小部分学生获得了满分或接近满分的高分,大部分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少部分学生的得分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答卷和得分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数字辨识能力差:有部分学生在数字认知题中表现不如其他题目,需要进行额外的数字辨识训练,提高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2.计算错误频繁:一些学生在加法和减法题中出现了较多的计算错误,这可能表明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和准确性。
需要加强对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3.对几何图形理解不深:部分学生在图形题中表现出对不同几何图形的概念理解不深的问题,需要通过视觉辅助材料和实物模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一文库(www.31doc.com)/工作总结范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
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
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十个
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0%,稍
难题占20%。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于自然、社会和生活。
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
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小青蛙说:“我捉了9条虫子”,另一只小青蛙说“我
捉了20条虫子”,他们一共捉了几条虫子?□○=□(条))
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
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3、体现了灵活性。
“围巾10元,衣服78元,鞋子比围巾贵的多,比衣服便宜
一点,一双鞋子可能要()元
题目要求题意写出鞋子的大概金额,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体
现了灵活性。
二、卷面分析:
一、我做对了,花儿笑了。共8个小题。这道题是数概念中
最基础的知识,是有关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掌握得较好,部分
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算错或漏题。
二、填一填。本题是通过编写日历的方式来考察序数含义,
对序数的知识学生掌握较好,正确率为94%。个别学生失分的原
因在计算日历的下面和上面的两个数相减得()时,没有理解题
意或粗心造成错误。
三、写对了,气球就飘起来了。有5个气球,考察两位数的
组成,第三道:十位是5,个位比十位小3(),此题错误率很
高,原因一:不理解个位比十位小3的意思;原因二:做题目时
没有仔细阅读,错误的直接看成是个位是3
四、趣味接力赛。考核学生的口算能力,掌握得较好,失分
的原因主要是算错或漏题
五、把能拼成长方形的两个图形用线连起来。该题出错较少,
错误的原因是个别学生分不清哪个是长方体
六、班里来了新同学。正确率为72%,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位
置的分辨能力,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上下
和左右及第几的概念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
对知识的掌握,只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只能造成南辕北
辙的效果。
2、课上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
以辅导。
2、对差生关注不够多,注重大多数学生,虽然对个别学生
有一定的关注,但不系统。
3、复习时关注到知识的广度,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
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
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
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
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
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
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
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
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
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
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
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
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
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
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
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
际问题,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
“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
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
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张好的试卷和老师们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
这套试卷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释放,教师的教学思想得以流
淌。全卷考查内容比例适中,知识覆盖面广泛,内容丰富,没有
偏题、怪题,难易适中,但又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既注重考查学
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还适当地考查了学生
的学习过程,是一套高水平的试卷。下面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对
本次考试加以详细的分析:
一、数据统计
二、试卷结构
从整张卷面来看共计五道大题。第一题是填空题:和以往明
显的区别是所占的分值较大,知识覆盖面广泛占53%,涵盖了整
册书的重点难点;第二题:是动手画一画,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钟
表及分类的知识占9%;第三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占8%;
第四题和第五题取材比较贴近生活,主要考查整体与部分间关系
的加减法应用题占30%。
三、试题的特点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卷既秉承了往年调研考试的宗旨,又有新
的改进,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跟
往年相比,本套试卷题目类型灵活,考查范围广泛,采用不同形
式检测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关爱学生,体现了人文性
整张试卷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试题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
填空、选择、判断……等一些生硬的词语,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
你要认真哟!看图想一想,加油吧……”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缓
解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更加激励学生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体现了命题人对儿童的关怀与鼓励。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
科学理念。
(二)题型内容的选择上更为注重应用意识和能力型的题目
命题的原则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例如:第二大题的
第⑵小题“先仔细观察,然后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这
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是个拉分的题,也有的老师认为这
道题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偏难些。由此题让我想起了去年六年
级升初中检测中的一道操作题:从A点出发去河边挑水,再到B
点浇菜园。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行走路线。
据统计此题是全县小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道题目,绝大多数的
学生都用画“垂线”来解决这道题,因为我们平时练习了好多这样
的题目,只要找最短距离大都是画垂线,于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
更多的是一种“格式化”后的“复制”“粘贴”,而没有真正分析问题。
当然说这道题从理论是有点超编用到了初中知识“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如果学生认真分析总不至于去画垂线吧!记得在上初中时
的数学老师常说如果你只会做课本上的习题,那么你的数学成绩
只能拿50分。正是基于这些,我现在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
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是否还需要有高等数学的视野,并补充一
些基础的数学理论的养分,让学生能够适应灵活多变的题型,以
使我们所教的“数学”更丰厚些呢?
(三)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第四题和第五题是本张试卷的一大亮点,命题人真是费了一
番心思:考虑到低年级识字量少、抽象思维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主要安排了图文并茂、直观具体的问题,主要考查了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