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11.47 MB
- 文档页数:47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主要特点1.掌握地震波的特性及应用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3.能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结合新发生的地震灾害,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答案】1、D 2、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
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
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
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A.满月B.上弦月C.新月D.下弦月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日食、大潮B.日食、小潮C.月食、大潮D.月食、小潮【答案】3、D 4、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月球环境。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 2.D(2018·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造成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造成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2017·河南南阳测试)下图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植被高度变化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垂直地带分异解析:图示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变化,①代表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
C 2.C(2015·高考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读图,完成下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A(2015·高考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4.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1 -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盲区扫描]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理解—要点突破]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2 -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
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
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
园——地球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3 -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带状分布自然带―→地域差异 [图文助记]自然带的概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两个形成因素;二是三个组成要素;三是两个分布特征。
注意把握关键词句和要点。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苔原带和冰原带。
(2)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
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森林,200~400毫米为草原,在200毫米以下为荒漠。
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98510083】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海拔高B .种源丰富C .火山灰深厚D .光照充足[思维流程]1.A 2.C [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类型表现典型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每个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中纬度地区2.垂直地域分异(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2)变化规律: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
3.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名师注解]【注1】(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规律。
【注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热量差异,即温度带的差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水分差异,即森林、草地、荒漠的变化。
【联】(1)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
(2)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基点理清]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方法学通]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