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册科学问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目录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微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基础知识梳理 (11)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基础知识梳理 (14)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简单机械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3)第六单元防疫与保健基础知识梳理 (24)常考简答背记 (26)第七单元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梳理 (27)常考简答背记 (29)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zhuang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1.空气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容易被压缩。
2. 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的测量空气的质量。
3.空气(能)流动,空气流动形成(风)。
(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天然环保能源。
4.将纸风车(或纸蛇)放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纸风车(或纸蛇)会(转动),因为燃烧着的蜡烛加热了它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5.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走马灯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6.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分度盘)(指针)。
另外附加(砝码和镊子)。
7.天平的使用:(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取:取下(橡皮垫圈)。
(3)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4)调(节):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5)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6)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7)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1.昆虫的特征: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如蚂蚁、蜻蜓、蝗虫、蝴蝶、蜜蜂、苍蝇、蟑螂等都属于昆虫。
而蝎子、蜘蛛、蜈蚣等都不是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
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3.鱼的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练习一、填空题1、蚕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我们在观察种子外形时,有些种子太小,可以借助的观察工具是_____。
3、_____是包在种子外面的保护层,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4、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胚是有_____,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
()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
()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
()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
()三、选择题1、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A.根B.茎C.叶2、下列各种方法中,能够用来观察种子内部吉构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B将种子掰开观察C.将种子研碎观察3、在观察下列种子的过程中,正确描述了黄瓜种子外形特征的是( )A.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B.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C.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D.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4、种子的“铠甲”,起着保护种子作用的是()A.胚芽B.胚根C.种皮5、有一粒种子,一头尖,一头圆,黄色,长得像牙齿,它是( )种子。
A.芝麻B.绿豆C.玉米6、吃的豆瓣酱,主要取自蚕豆的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A.胚芽 B、胚根 C、子叶四、填图题五、综合题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都是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从上图比较中,发现蚕豆的胚有_____,玉米的胚有_____。
3、滴上碘酒后,玉米的胚乳变成蓝色,说明胚乳中含有______。
4、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哪一部分可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胚根胚芽胚轴子叶2、放大镜3、种皮4、胚生命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A2、A3、A4、C5、C6、C四、填图题五、综合题1、种皮胚2、子叶胚乳3、淀粉4、胚1.2《种植凤仙花》练习一、填空题1、播种时要选择______、______的种子。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复习题冀教版(含答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单元l⼀3课)⼀、填空。
1、(房屋)是⼈类居住、(⽣存)的地⽅,有了房屋,⼈类才能有(稳定)的⽣活。
2、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中融⼊了⼈类的(情感)(信仰)(智慧)等。
3、⼈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到(⼈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到(综合)的过程。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具)和建筑机械得到了发展。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具)和(建筑机械)得到发展。
建筑材料经历了由天然的(树枝、泥⼟、⽯料)到⼈造的(砖⽡、⽯灰、⽔泥、玻璃、铜铁)等再到(合成塑料纤维、纳⽶)材料。
6、建筑⼯具由原始的(⽯器)到(⾦属⼑、斧、锯)等。
7、建筑机械由(⼿⼯操作、半⼿⼯操作、机械化到⾃动化)的⽅向发展。
8、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挡⾬的(⼭洞)作为⾃⼰的“房屋”。
9、建筑材料、建筑⼯具和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类房屋的发展。
10、从⼭洞到现在的⾼楼⼤厦,⼈类的房屋发⽣了很⼤变化,引起房屋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们的⽣活需要、建筑材料的发明和使⽤。
11、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来⽔泥,以后⼜出现了(钢材、玻璃、塑料、混凝⼟)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从(⼿⼯操作、半⼿⼯操作、机械化)到⾃动化迅速发展。
12、古时候,⼈类只能居住在(洞⽳、草棚和树巢)中,为了寻找远处的⾷物,⼈们(⽤兽⽪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这可能是⼈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13、后来⼈们学会了⽣产和使⽤简单的⼯具,⽤⽊头做成能遮风挡⾬的⽊屋,随着技术的发展,⼈们的发明并产⽣出了砖⽡、⽯灰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于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和⾦碧辉煌的宫殿。
19世纪20年代后,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使⾼层建筑和⼤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14、⾃来⽔、电、煤⽓、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使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们可以在房屋⾥⼯作、休息、娱乐,也可以举⾏各种仪式。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向人类的祖先“提问”一、填空: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错)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
(错)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
(错)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
(错)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对)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错)三、选择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A、长相B、生活习性C、祖先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A、打铁B、打猎C、治病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B、合理C、任意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A、都能说话B、都有耳廓和四肢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四、简答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
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2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一、选择题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D)A、找事实B、找证据C、找理论依据D、以上都对2、研究人类祖先可根据(D)A、化石B、文物C、资料D、以上都对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B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40分)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乳酸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B.寒冷、潮湿C.温暖、潮湿3.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B.病毒C.细胞轴4.霉烂的水果、蔬菜,多是()造成的。
A .细菌B.病毒C.真菌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制作的装片必须是()。
A.一般物体B.可厚可薄C.透明的D.薄而透明的物体6.下列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其中草履虫是()。
A.B.C.7.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A.鱼缸、池塘的水中B.盐水中C.碘酒中8.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A. 一个B. 多个C. 无数个9.靠尾部发光器互相联系,找到对衣藻、草履虫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鞭毛和纤毛10.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类繁多B. 生长繁殖慢C. 分布广泛11.( )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A. 细胞B.微生物C. 组织12.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 )。
A. 生长B.发霉C.消失13.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A. 繁殖B.分裂C.养分14.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 )的环境条件。
A.阳光B.适宜C.营养15.( )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A.水分B.土壤C.皮肤(1)应选择的观察工具是________。
(2)由数据可推理________面值纸币的使用频率较高。
(3)在使用表中数据推出上述结论的过程中,为使结论更为可靠,应比较各面值纸币的________(填“细菌总数"“每张的细菌数”或“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8.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等食品工业中。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6.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内耳:耳蜗和前庭等。
7.耳郭具有收集声波并把声波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声波,听到的声音更大。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
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guan。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运动的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因此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要增加。
6.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经常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7.根据食物的来源分类: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根据食物的生熟程度分类:生食和熟食。
8.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9.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土豆、馒头、面包等食物中都含有淀粉。
10.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涂抹后会留下油迹。
1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新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 o。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o。
把一杯0C 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用质量相同的0C o冰和0C o水冷却食品用0C 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 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 o。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4.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 o,则48C 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6.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7.蒸发和沸腾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 o。
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盐水的沸点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练习题第一单元(1——6课)一、填空题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是植物的家,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三、问答题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种皮、子叶、胚根、胚芽)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四、实践技能题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
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土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冒烟、闻到一股臭气;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2、见教材P6下面对比实验,说一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空气、水)4、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粤教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1、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种子开始的。
2 我们要在花盆里做种番茄的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花盆、土壤、小铲、喷壶、番茄种子3、做种番茄的实验,操作步骤是:选种、松土、播种、铺土、浇水。
4、种子在发芽时呼吸活动旺盛,要有一定的空气、水、温度、阳光等条件。
5、种子发芽温度一般以15℃为宜。
6、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少的条件,缺水会导致(发芽慢或不发芽),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也会因为通气不良导致种子腐烂。
7、植物的花一般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8、植物开花的过程的共同特点:先形成(花芽),接着发育成花蕾,然后萼片和花瓣展开,最萎花朵凋谢9、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开始生殖生长,也就是开花、结果最后结出果实。
10、当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就完成了(传粉)过程,只有经过(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才会发育成(果实)11、植物结果的共同特点:果实在(雌蕊)部分形成、果实(逐渐膨大),果皮颜色或形态发生变化。
12、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13、自然界中的果实和种子,有的借助(风力)传播到远处,除此之外,还有依靠(水)、(动物)。
(自身弹跳力)传播种子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结构与形状上也展现出一些明显的(适应性)。
14、莲是(水生)植物,具有适应(水力)传播的明显特征,果实附着在海绵质的莲蓬(花托)上,一是具有(防水性),二是具有(漂浮能力)。
15、酢浆草的果实则借于自身开裂时产生的(弹射力量)把种子弹出一段距离。
16、黄鹌菜的果实(很小很轻),还长着很多(绒毛),很容易被(风)吹散飘到远处和高处。
17、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18、刚出生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形状是略扁圆形,蚕卵很细小,直径约1 毫米时,颜色逐渐变成淡紫色。
五年级(下)科学问答题汇总 1、人们常使用哪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答:人们常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2、利用标杆平衡原理你还能制作什么? 答:利用标杆平衡原理能制作天平、跷跷板、杆称、吊车等。 3、简介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优点和缺点? 答:定滑轮的优点是能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能省力。动滑轮的优点是能省力,缺点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合理地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原理? 答:斧头刃、自动扶梯、长城、螺丝钉、盘山公路、钻头、桥梁的引桥等,都应用了斜面原理。 5、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更省力,试用斜面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螺丝钉的螺纹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螺纹细,相当于斜面长、坡度小,所以拧起来更省力;螺纹粗,相当于斜面短、坡度大,所以拧起来没有螺纹细的省力。 6、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答:动力部分的脚蹬子、大腿与中轴组成一组轮轴,在肚子蹬子上加力,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传动部分车轴、齿轮应用了轮轴原理,可以加快速度划提高转速。控制部分的车把应用了轮轴原理,可以轻松控制方向;车闸应用了杠杆原理,可以紧急刹车。工作部分的车轮应用了轮轴原理,可以提高转速。此外还有自行车上的螺丝应用了斜面原理等。 7、试管婴儿技术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弊端? 答:试管婴儿技术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了可能会出现单新家庭、大龄产妇、多胞胎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弊端。 8、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生殖方式都可以分为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两大类,都能通过繁 殖得到新的生命,产生下一代等。不同点:动物是出芽生殖,卵生、胎生等;植物是用种子、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9、昆虫、水螅、鱼、青蛙、爬行动物、鸟类、猫牛等哺乳动物和人各是怎么繁殖后代的? 答:昆虫经过交配后用卵繁殖后代; 水螅是当周围环境适宜时,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鱼是用卵繁殖后代的,鱼卵产在水里,在体外受精; 青蛙等两栖动物是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爬行动物用卵繁殖后代,产卵于水中、沙中,靠阳光的温度促成孵化; 鸟用卵繁殖后代,筑巢产卵,卵的孵化靠母体孵; 猫、牛等哺乳动物经过雌雄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用胎生的方法产生下一代; 人是通过胎生的方法产生下一代的。 10、什么是植物的组织培养?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植物营养繁殖方式——组织培养。即在无菌的条件下,将从植物体中获得的活细胞或活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个体。 11、讨论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了优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储藏的新品种;能培育出优良性状的转基因鱼;基因诊断和治疗可能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基因的开发与应用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反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12、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答: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是什么样的,古生物与现在生物的区别,古生物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 13、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想像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答:老年山脉起伏和缓,幼年山脉险峻陡峭;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也是险峻陡峭的。经过漫长的地壳板块运动和岩石风化作用,老年山脉才变成现在这个样 子。 14、山脉的变化可能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和作用? 答:山脉的变化可能受到以下两种自然力量的影响:一是地球内部能量变化引起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地表变化多表现为抬升或沉降,称之为内力作用;二是地球外部温度变化引起的风、水、岩石发生变化或运动,对地表进一步塑造,造成的地表变化表现为侵蚀或者堆积,称之为外力作用,如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 15、风化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答:风化作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①、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②、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③、岩石在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④、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16、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答:沙洲是水流和波浪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水流从上游挟带堆积物堆积成的。 17、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鹅卵石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山上的岩石在温差、大气、水、生物等的长期风化作用下崩塌下来,滚落到河流中;第二个阶段是岩石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摩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水,成为圆圆的鹅卵石。 18、除了水,还有什么能搬动沙子和岩石? 答:除了水,还有重力、流水、冰川、风、波浪、生物等都能搬动沙子和岩石。 19、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沙尘暴? 答:①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度放牧,对森林和草原造成严重破坏,使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一旦刮大风时,大量海洋法被吹离地面,就会形成沙尘暴。②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③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是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20、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石灰岩地区,河水顺着地球表面岩石的孔隙渗入地下。溶解后的石灰 岩被水体所携带,在溶洞的洞壁和洞底沉积下来。从溶洞顶部渗出的水滴,会在洞顶留下少量的碳酸钙晶体。这些晶体凝结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向洞底下垂的又长又粗的管状柱体,这就是钟乳石。 21、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 答:①、钟乳石主要形成在石灰岩分布区,有流水的溶洞里。②、靠流水溶解、冲刷岩石的力量形成。③、在短时间里不能形成。 22、引起地球表面变化的自然力量有什么?(哪些自然力量可能引起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地壳运动、温度、风、流水、海浪、冰川、生物等多种自然力量都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影响。 23、除了自然力量,还哪些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 答:除了自然力量,人类各种活动也能对地表的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 24、人类的哪些活动在改变地表? 答:平整田地、修路架桥、毁林开荒、修造梯田、开挖水渠、拦河筑坝、建造水库、植树绿化、填海造陆等,这些活动都在改变着地表。 25、人类活动使地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平整田地、修造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海塘可起到抵御海湾侵蚀,保护海岸的作用;填海造陆、开山筑路、挖河修渠、建造水库、植树绿化等活动,都不断地塑造着新地地表形态,对人类产生着明显效益。但是,人类不合理地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常会产生消极有害的作用。例如: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26、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呢? 答:人类必须很好地认识自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27、铜、铁、铝等常见金属都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铜是紫红色,有金属光泽,传热性能好,导电性能好,有柔韧性(或延 展性);铁是灰白色,有金属光泽,传热性能好,导电性能好,有柔韧性(或延展性);铝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传热性能好,导电性能好,有柔韧性(或延展性); 28、金属有哪些性质? 答:金属的共同性质是:有金属光泽、导电性能好、传热性能好、具有一定柔韧性(或延展性)。 29、“矿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该怎样处理? 答:可以把矿渣用于制作砖、瓦等建筑材料,用于铺路等,这样就可把矿渣变废为宝,既减少污染,又创造了价值。 30、如果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答:没有煤和石油,就不会有今天的各种燃料和能源,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就无法开动,也不会有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糖精等化工产品,人们做饭、取暖都会变得非常不便,各种工业也将无法正常运转。 31、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着大量植物和动物。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植物和动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32、我们应该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 答:学习李四光先生尊重科学事实、不盲目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3、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 答:使用工具可以让我们轻松、快捷地解决这些问题,给生活、生产带来方便;不使用工具解决这些问题会费力、费时,很不方便。 34、机器人在哪些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粹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方面?又会引起哪些问题? 答:机器人在军事、勘探、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器人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带来战争、工厂裁员、机器人伤人等问题。 35、机器人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机器人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2、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3、动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