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21
2021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九)生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B. T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C.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D. 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只有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
2、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3、细胞膜上的载体可以运输物质分子进出细胞,不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刺激。
【详解】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但载体不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A 错误;T 细胞不能合成抗体,B 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 错误;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和突触前膜(上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D 正确。
绝密★启用前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高考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和Cl-等,这些离子1.细胞内外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HCO3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等离子有关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B.神经细胞内K+浓度低于膜外,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C.受到刺激时,由于Na+内流,神经元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人的血浆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有关,原因是其在血液各溶质中含量占优势2.下列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A.[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B.食物中淀粉经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C.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D.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3.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中各种物质均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
下列叙述中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心力衰竭引起毛细血管血压增高②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③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④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⑤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021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二十)生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活动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B. 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C.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 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是让机体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而抗体是蛋白质,属于蛋白质的免疫功能,A正确;B、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属于蛋白质的催化作用,B正确;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是磷脂而非蛋白质,C错误;D、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正确.故选:C.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2.以下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浆中A的浓度高于正常值B. 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纤维素C. C→G的过程能产生水D. 病毒中的H是DNA或RN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葡萄糖,E是多糖;B是甘油和脂肪酸,F是脂肪;C是氨基酸,G是蛋白质,D是核苷酸,H是核酸。
2021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二十二)生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充分研磨慕尼黑酵母,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汁液,往其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密封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气泡冒出和酒精产生。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气泡中的主要成分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B.在正常酵母细胞中,酒精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研磨过程破坏细胞结构,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实验说明酶可以在缺乏活细胞的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2.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0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较高B.图中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C.与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内[H]的含量较低D.若其他条件不变,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时,D点会向右移动3.下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鸡蛋煮熟食用易消化,因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被水解成多肽B.快跑比慢跑耗氧多,机体不易积累乳酸,更益于人体健康C.过敏反应发生时,应给患者注射单克隆抗体D.泡菜腌制的时间合适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适宜食用4.合理选择实验试剂和材料有利于提高生物实验的成功率,下列有关实验合理的是A.用卡诺氏液固定经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洋葱根尖细胞的形态B.用双缩脲试剂提取花生种子匀浆中的脂肪和蛋白质C.用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的产生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D.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外界环境改变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都能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C.正常机体中只要调节机制正常运行,内环境就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6.下列有关生物学相关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从南美洲大陆迁徙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因此不同种群的进化方向也不相同,各种群因此朝不同方向共同进化B.随着农药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乡村一个池塘,每天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但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29.(9分)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供叶绿体的暗反应利用(乙)。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蛋白质、核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不能改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B.原核细胞中存在蛋白质与DNA的复合物
C.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
D.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肽键、氢键等化学键的形成
答案:A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
含着遗传信息;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
性。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
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解:A、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也可以使DNA双链解开,变为单链结构,A错误; B、原核细胞中存在DNA与DNA聚合酶等复合物,B正确; C、蛋白质、核酸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C正确; D、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的合成涉及到磷酸二酯键、RNA与DNA结合涉及到氢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正确, 故选A。 2.不同的细胞或细胞结构都有一定的特殊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细胞骨架参与,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得以维持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核孔数目减少,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 C.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因不同部位所需能量的多少变化而发生移动 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可能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等物质 答案:B 【分析】 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
白质纤维组成。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发送。
解:A、细胞骨架可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孔,没有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内需要能量多的部分,线粒体分布较多,可见线粒体在细胞
质基质中移动,C正确; D、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纤维素,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3.协同运输是一种物质的逆浓度跨膜运输,其依赖于另一种溶质的顺浓度,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离子电
化学梯度,如图为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离子电化学梯度,葡萄糖依赖该离子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酵母菌对乳糖的吸收也是如此,它依靠H+的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离子电化学梯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通过协同运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酵母菌吸收乳糖时,不消耗ATP,该过程为协助扩散 C.图中细胞吸收Na+与轮藻细胞吸收K+的跨膜方式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与其运输物质的种类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A
【分析】 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一种物质的逆浓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消耗能量,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解:A、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葡萄糖利用该能量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酵母菌对乳糖的吸收依靠H+的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的能量,为主动运输,B错
误; C、图中细胞吸收Na+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轮藻细胞吸收K+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协同运输时,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运输两种物质,D错误。
故选A。 4.在催化化学反应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温下保存酶是因为低温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活性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选择的反应物最好是过氧化氢 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 D.温度适宜条件下,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而加速化学反应 答案:C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A、低温条件不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故酶适合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 B、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能用来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利用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C正确; 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5.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如图表示前三个过程,分别是糖酵解形成乙酰
辅酶A(乙酰CoA)、柠檬酸循环,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才能进行 B.硝化细菌中的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C.在缺氧的情况下,柠檬酸循环的速率不会改变 D.分解丙酮酸过程可为其他反应提供能量、底物 答案:D
【分析】 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产生ATP和[H]的过程,即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柠檬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A错误; B、柠檬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但原核细胞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B错误; C、氧气浓度会影响有氧呼吸的速率,会影响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也包括柠檬酸循环,C错误;
D、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6.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能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大肠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 C.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 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
2、无丝分裂的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
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A、某些单倍体植株(如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粒形成的单倍体)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有丝分裂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受精作用没有,D错误。
故选C。 7.DNA半保留复制过程是分别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在复制起始点呈现叉子
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DNA连接酶可以将脱氧核苷酸片段连接在一起,如图表示某DNA分子复制的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RNA聚合酶 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C.前导链和后随链延伸的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 D.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不一定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A
【分析】 据图可知:DNA半保留复制过程是分别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叉处进行DNA解旋、合成新链,所以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据此分析作答。 解:A、复制叉处进行DNA解旋、合成新链,所以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错误; B、后随链先形成DNA单链的片段,之间需要DNA连接酶相连接,B正确; C、据图可知:DNA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前导链和后随链延伸的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C正确; D、DNA复制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8.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但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中,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始终存在
且不断地起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B.地理隔离导致物种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物种的遗传平衡状态 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D.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自然选择总是同时发挥作用 答案:B
【分析】 遗传平衡定律: 群体中基因频率(某一等位基因在群体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和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群体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从一代到另一代保持不变的现象。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突变、选择、隔离、迁移、遗传漂变及近亲婚配。 解:A、根据所学内容,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生殖隔离的生物间不能进行交配,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种群,不是形
成新物种,B错误; C、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种群达到没有变异、自然选择、数量足够多、自由交配的理想状态,基
因频率维持稳定,C正确; D、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对不同的变异进行选择,D正确。
故选B。 9.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平衡与水、电解质的含量有关。
当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水的排出,就会导致体内水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甚至会出现水中毒现象。关于水中毒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天气,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盐,可能会出现水中毒 B.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即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