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摘要在化学品当中的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事故是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的,也会造成非常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对我们生存的管径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此事故的危险性大,控制困难。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预防;应急处理第1章绪论在生产使用以及进出口和消费方面,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危险化学用品的大国,目前我国的生产工作的问题十分的显著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工作中,由于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设备老化的问题,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安全方面伴随着城镇化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也就带来了各种矛盾,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了事故,无论是哪方面的问题,都会对居民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和影响。
第2章危险化学品以及其主要事故类型及防护措施2.1 险化学品的定义以及分类2.1.1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失的属于危险化学品。
2.1.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已经被我们发现的化学品种类多种多样,它们的特点以及危险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每一种危险化学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但是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比较之下,一定是有一种是主要危害我们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最大,由此看来我们在为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的同时,就需要根据其主要的危害性质类进行考量。
2.2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和普普通通的物品是不同,它本身就是自带着危险特性,天本身的主要危险性为以下几点:2.2.1 其燃烧与爆炸危害在所有的危险化学品当中,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体、压缩气体、爆炸、易燃易爆液体还有易燃固体、氧化剂和过氧化剂等等。
所以一般来讲,在平时的生产和使用的时候,因为一些温度张力等等因素来说,使用的时候是有无法控制的可能性的,就会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2.2.2 健康危害一些化学品具有毒性、致癌性、致突变型、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等特性,容易造成人员中毒或者职业病等健康危害。
危险物料危险、有害特性及处置措施调度科编制2010年2月目录一、天然气二、干气三、液化石油气四、凝析油五、轻油六、导热油七、甲醇八、三甘醇九、乙二醇十、氮气十一、高温水蒸汽十二、乙炔十三、氧气十四、乙烷十五、硫化氢十六、一氧化碳物料危险、有害特性及处置措施采油厂在生产中所涉及的危险有害物料主要有:天然气、干气(瓦斯气)、液化石油气、凝析油、甲醇、轻烃、导热油、乙二醇、三甘醇、氮气、氧气、乙炔、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高温水蒸气(水)等。
其主要危险特性是易燃、易爆、有毒、窒息、高温烫伤等特性。
各种危险、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态、危险性及应急处理方法如下。
一、天然气1、组分天然气属甲A易燃易爆气体,油田天然气以烃类中的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为主,同时还含有在常温下呈气态的非烃类组分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油田气的化学组分随着油田所在地区的生油条件、地质年代、油气开采方式、油气分离方式以及分离时的压力、温度条件的不同有所不同。
2、火灾、爆炸特性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低分子烷烃混合物,属甲类易燃、易爆气体,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其密度比空气小时,如出现泄漏则能无限制地扩散,顺风飘动,遇明火回燃;其密度比空气大时,泄漏后易于存留在地面、沟坑、低洼、死角处,较长时间积聚不散,增加了火灾爆炸危险性。
表1-1 天然气中主要危险物质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表由表中可以看出,天然气各主要组分的燃点、爆炸下限都很低,爆炸范围也很宽。
如有泄漏,即会散布于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一旦有明火接触,则会出现燃烧或爆炸。
天然气中70%-90%以上为甲烷。
3、甲烷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一、标识]中文名:甲烷英文名:Methane分子式:CH4 相对分子质量:16.05危规号:21007,21008 UN.No.:1972[二、理化特性]熔点:-182.5℃沸点:-161.5℃临界温度:-82.6℃临界压力:4.59Mpa相对密度[水=1] :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 :0.55外观性状:常态为无色无臭的气体,能被液化和固化;能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易燃,燃烧温度可达1950℃。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随着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日益严格,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的重要性也愈发显著。
它是由企业根据产品的性质、使用方式及危害概率等因素,对危险产品的特性进行综合鉴定分类的过程,它是确定产品所属的危险废物分类的基础,也是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的依据。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首先要分析产品的物化和化学特性,掌握其腐蚀性、毒性、可燃性、爆炸性及放射性等,以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中的其它物化和化学特性,了解其危害性。
接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产品的特性,包括其实际的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并结合产品的使用方式、废物生成时间、可能接触的环境以及其它危害因素,综合评估概率性危害和其它危害,完成危险特性分类鉴定。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需要按一定的技术步骤进行,首先是原料检验,包括产品检验、现场检验等;其次是物化和化学测试,根据特性检验结果,识别出危险特性;最后是环境条件分析,判定实际的危险程度和有害性,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手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环境标准也不断改进,就必须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进行不定期的进行更新,其评估参数和结果也应不断跟踪更新,以保证企业在开展危险废物管理时处于有效的状态。
总之,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企业确定危险废物分类的基础,是企业开展危险废物有效管理的依据,也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必要程序。
使
用上述技术步骤,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开展危险废物管理,从而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范本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放射性、感染性等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危险特性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1. 毒性化学品分类: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健康具有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毒性程度的不同,毒性化学品可以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类。
高毒化学品对人体的致死量很小,甚至只需吸入微量就可致死。
中毒化学品对人体的致死量较高,但仍然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害作用。
低毒级别的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较小,但仍然需要小心使用。
常见的高毒化学品有氢氰酸、氢氟酸等;常见的中毒化学品有苯、酒精、氯仿等;常见的低毒化学品有食用香精、食用染料等。
2. 腐蚀性化学品分类:腐蚀性化学品是指具有对人体组织或其他物质具有腐蚀性质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腐蚀性程度的不同,腐蚀性化学品可以分为强腐蚀性和普通腐蚀性两类。
强腐蚀性化学品能迅速破坏人体组织,造成严重的化学灼伤。
普通腐蚀性化学品腐蚀作用较弱,但仍然会对人体或其他物质产生一定的腐蚀性作用。
常见的强腐蚀性化学品有浓硫酸和浓碱溶液等;常见的普通腐蚀性化学品有稀硫酸、稀碱溶液等。
3. 易燃化学品分类:易燃化学品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容易燃烧或在与空气、水等接触时产生易燃气体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燃烧性程度的不同,易燃化学品可以分为高度易燃、可燃和极易燃三类。
常见的高度易燃化学品有丙酮、乙醚等;常见的可燃化学品有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极易燃化学品有氢气、甲烷等。
4. 爆炸性化学品分类:爆炸性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或剧烈反应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爆炸性质的不同,爆炸性化学品可以分为高度爆炸性、明火即爆和冲击或摩擦即爆三类。
常见的高度爆炸性化学品有TNT(三硝基甲苯)、雷酸等;常见的明火即爆化学品有乙炔、硝化棉等;常见的冲击或摩擦即爆化学品有过氧化物、硝酸酯等。
5. 放射性化学品分类:放射性化学品是指具有放射性特性的化学物质。
MSDS物质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184种简介MSDS 是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
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识别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危险特性控制。
这是对人体、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利的工作,不能忽视。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184种常见材料的 MSDS 物质危险有害特性。
MSDS物质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1. 乙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5OH•相关标识码:601•特性描述:1.外观:为透明的、无色液体2.气味:有刺激性气味3.闪点:13°C4.相对密度:0.789 g/cm35.固化点:-114.1°C6.沸点:78°C•危害信息:1.对眼睛的危害:有刺激作用,接触后眼睛会感到疼痛、流泪等。
2.对皮肤的危害:会引起皮肤干燥、硬化。
3.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乙醇可以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4.环境危害:乙醇对环境有污染的作用,对空气、水、土壤均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2. 硝酸•名称:硝酸•分子式:HNO3•相关标识码:3451•特性描述:1.外观:为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2.气味:有刺激性气味3.相对密度: 1.524.熔点: -42°C5.沸点: 83°C•危害信息:1.对眼睛的危害:硝酸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眼睛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眼睛的损伤。
2.对皮肤的危害:硝酸有腐蚀性,并会引起皮肤损伤。
3.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硝酸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部,引起喉咙疼痛、气喘和咳嗽等症状。
4.对环境的危害:硝酸可以污染水体,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
3. 甲苯•名称:甲苯•分子式:C6H5CH3•相关标识码:1101•特性描述:1.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2.沸点: 137°C3.熔点: -90°C4.相对密度:0.87035.气味: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分类与危险特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指在正常温度下,与空气接触或者受热时,能够自行燃烧或者爆炸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高度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
根据危险特性的不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在标准气候条件下,闪点低于37.8°C的液体。
闪点是指液体表面蒸气与空气相混合时,能够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
易燃液体包括溶剂、煤油、汽油等。
它们的危险性在于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迅速闪燃并引起火灾。
2. 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标准气候条件下,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在燃烧源的作用下燃烧的气体,如乙炔、煤气等。
易燃气体具有高度的爆炸危险性,因为它们能够迅速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可燃的气体和空气混合物,一旦有燃烧源引起点燃,就会引起爆炸。
3. 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在标准气候条件下,在接触空气时能够自行燃烧的固体物质,如纸张、棉花等。
易燃固体的危险性在于其能够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同时也能引起爆炸。
4. 自反应物:自反应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自身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剧烈的反应,如硝酸和五氧化二氮等。
自反应物的危险性在于它们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迅速发生爆炸性反应,引发火灾和爆炸。
5. 其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除了以上分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如氧化剂、过氧化物、硫酸、酒精等。
这些物质在接触空气或热源时具有一定的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这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并不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高温、明火、火花、静电等引起的能量输入和火源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火灾和爆炸。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对这些物质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其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危险化学品因其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及易反应性等危害特性,不适当储存及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事故。
1、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
(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照理化性质可分为三项:易燃气体(如甲烷)、不燃气体、有毒气体(如硅烷);(3)易燃液体:具有六大危险特性:高度易燃性、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酸、毒性;如丙酮、异丙醇等;(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如MO 源,遇湿易燃;(5)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氢等;(6)有毒品:如砷化氢、磷化氢和氯气;(7)放射性物质(8)腐蚀品:腐蚀性会对人体伤害,破坏有机体和腐蚀金属。
如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
3、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1)燃烧性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2)爆炸性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性和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
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4)毒害性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和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42;沸点(℃):115.3;相对密度(水=1): 0.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 饱和蒸气压(kPa):1.33/13.2℃;闪点(℃:17; 引燃温度(℃): 482;爆炸上限%(V/V): 12.4;爆炸下限%(V/V): 1.7;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