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
- 格式:ppt
- 大小:10.58 MB
- 文档页数:64
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b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英国工业革命。
2.英国史一直是某某卷考查重点方向,英国工业革命须与英国的代议制、洛克主X、克伦威尔等联系掌握。
3.全球化一直是长效热点,故“世界市场的形成”估计会成为考查热门。
4.围绕热点“工匠精神”,可能要关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X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b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b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4.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b 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第21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考点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X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X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对世界: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速,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成为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而航线的开辟,对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是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从古至今,不少国家都是通过海上交通进行文化交流的。
例如,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连接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南亚、非洲东岸和中东的海上贸易走廊,逐步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和影响力圈。
进入现代时代,文明交往航线的发展更加快速。
西班牙的凯旋航线、葡萄牙的南洋航线、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都是文化交流航线的代表。
这些航线不仅促进了东西文化传播,而且也造就了欧洲殖民统治,推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二、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实现互惠互利航线的开辟不仅推动了文化交流,而且也创造了经济价值。
例如,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商贸的桥梁,推动了中外经济的发展,成为了连接彼此互动的平台。
另外,文化交流常常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好处。
美食、旅游、医疗、艺术等领域,都在将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带来更多的消费和商机。
发展文化旅游,宣传文化产业等都将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三、深化人民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航线的开辟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也进一步深化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展览,文化表演等不仅仅是文化带来的。
也是相互学习和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更容易打破文化信息的壁垒,从而加强沟通和友谊,促进和平和稳定发展。
这样的人文交流和平共处的展示,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确保世界永久的稳定。
在此,我们认为航线的开辟是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这样不仅可以在文明历史上留下足迹,也推动国家间的联系,使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深色极致。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或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分散的文明1、文明曙光的出现新石器时代开始发生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几个农耕发达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2、五大文明中心的形成⑴原因: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扩大。
受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高山、大河、海洋、沙漠的阻隔,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接触和交流都十分有限。
⑵五大文明摇篮:即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
⑶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⑷特点:各个地区的民族团结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地域性和独立性明显,基本牌隔绝和完全隔绝状态,文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例题1:世界五大文明中心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A、地理位置B、民族因素C、生产力的发展D、战争思路与技巧:五大文明中心形成的因素较多,虽然与地理、民族、战争等因素都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原来相对分散的小的文明中心逐渐成为大的文明中心。
解答:C说明:一般来讲,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世界和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例题2: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思路与技巧:图一用牛耕铁犁的是农耕经济,应是大河文明;图二骑马射箭的狩猎经济应是草原经济;图三的帆船应代表的是海洋文明。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云霄一中庄艺扬林晓杰点评一、教学内容分析《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课。
《课程标准》:(1)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高一年上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Ⅰ即模块Ⅰ中外政治史的学习,对中外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具备对政治发展史背后的原因相关的探究方法和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2.学生对于本课比较兴趣,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新航路的开辟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值得拓展的空间很大,史料也十分丰富。
3.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
三、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设计引导者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往教材的叙述侧重殖民活动,新教材则展示了人类从15世纪起,世界文明联系的路线变化,文明区域间联系加强,促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更侧重人类文明交往的积极意义,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教师对教材内在联系的理解把握化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图片和资料并充分利用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等有效资源,制作《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课件并进行多媒体教学。
2.以设计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目标1.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和到达的地区,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有效材料中搜集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