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二、字形辨析[考点讲析]“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
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
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
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
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
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
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
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
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
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
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
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典型试题]例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筹莫展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剖析此题考查词语中有特定意义的字形,答案为C。
C项中“蘖根祸胎”的“蘖”应为“孽”,误写为“萌蘖”的“蘖”。
A项中错两个,分别为;“冷寞”的“寞”应为“漠”,误写为“寂寞”的“寞”;“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误写为“忧愁”的“愁”。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掌握文本大意。
2、识记重要的文化常识。
3、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前案一、情境导入: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人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王羲之和陶渊明,一个“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二、课内基础知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修禊.(xì) 流憩.(qì) 彭殇.(shāng) 寻壑.(hè) 游目骋.怀(chěng)B. 眷.然(juàn) 会稽..(kuài jī) 西畴.(chóu) 契.(qì)合放浪形骸.(hái)C. 盘桓.(huán) 癸.丑(guǐ) 翳翳.(yì) 嗟.(jiē)悼清流激湍.(tuān)D. 眄.庭柯(miǎn) 盈樽.(zūn) 壶觞.(shāng) 出岫.(xiù) 载.欣载奔(zài)1.D 【解析】眄庭柯(miàn)2、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③携幼入室,有酒盈樽④悟已往之不谏⑤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A ①③B ②⑤C ①②D ④⑤2.C 【解析】①“趣”同“取”,与舍相对②“悟”同“晤”,面对3、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②人之相与..:互相交往③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④悟已往之不谏.:挽回⑤感慨系.之矣:连接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意态,情趣⑦修短随化.:变化⑧载.欣载奔:一边⑨审.容膝之易安:深知⑩生生所资.:凭借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⑫云无心以出岫.:峰峦A ①②⑤⑥⑨⑩⑪B ①③④⑥⑦⑨⑫C ①②⑦⑧⑨⑩⑪D ②④⑤⑧⑩⑪⑫3. A【解析】⑦修短随化.:指自然⑧载.欣载奔:语助词4、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所以游目骋.怀:开畅,舒展②及其所之.既倦:求得③悟.言一室之内:面对④聊.乘化以归尽:姑且⑤或植杖而耘耔.:培土⑥喻.之于怀:明白⑦引壶觞.以自酌:酒杯⑧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⑨策扶老..以流憩:拐杖⑩列叙..时人:一个个记下⑪违己交.病:交替⑫将有事于西畴.:田地A②③⑦⑧⑨⑩⑪ B ①②⑤⑥⑨⑩⑪ C①③④⑥⑦⑨⑫ D ②④⑤⑦⑧⑩⑫4. C【解析】⑧景.翳翳以将入:日光⑪违己交.病:都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夫人之.相与B.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农人告余以.春及C.①风飘飘而.吹衣②泉涓涓而.始流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既自以心为.形役5.C【解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①之:动词,到②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①以:介词,因②以:介词,把 D项①为:动词,作为②为:介词,被6.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云无心以出岫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诸侯以惠爱为德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6. C [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为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古文字、词、文翻译)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重点字词】①举哀,办丧事高声号哭,表哀悼②庀(p ǐ),治理③白,禀告④阽(y ǎn )死,临死,病危⑤诿,委托⑥烦费,浪费⑦愿,希望⑧一,全都⑨恻然,哀怜悲伤的样子⑩答,答应○11止,仅仅○12资,天资○13约素,节约朴素○14土木形骸,形容像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15傅,通“敷”,陈述○16规献,规劝献策○17得,契合 【译文】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
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
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
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
凡是皇上有诏书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
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
自从当政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1.17复习学案古文仇钺,字廷威,镇原人。
初以佣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
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
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 一、虚词“其”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人称代词,自己) 3、其皆处于此乎!(表揣测语气,大概) 4、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语气,难道)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或者、还是) 6、其可怪也欤!(反问语气,难道) 7、路漫漫其修远兮。(音节助词) 8、汝其勿悲。(表期望、命令语气,还是) 9、樊哙覆其盾于地。(指示代词,那)
二、实词 “过” 1、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 2、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郑伯克段与鄢》)(超过) 3、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责备) 4、 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探望) 5、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过错) 6、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恨” 1、 恨私心有所不尽。(《报任安书》)(遗憾) 2、 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遗憾,不满意) 3、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怨恨,仇恨) 4、 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痛惜,可惜)
“胡” 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古西北部民族的统称。秦汉多指匈奴) 2、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疑问副词,怎么) 3、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疑问代词,什么) 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疑问副词,为什么)
“患” 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担忧、忧虑) 2、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钩践灭吴》)(担忧、忧虑) 3、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患、灾祸)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忧患) 5、 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灾祸) 6、 膏肓之患。(疾病) 7、 时有患疟疾者。(得„„病) 2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向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默写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四、作文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十五 有一个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老师笑了笑,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长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 你从这一则材料里感悟到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含意。 3
【思路点拨】那么,这则材料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我们要把握材料中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当老师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 当老师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这是因为条件变了,所以结果就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哲理: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因此可从互补这方面立意。互补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互补是一种成功的捷径,互补是一种智慧。当然也包含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这样的道理,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也有的考生从“要学会变通”立意,因为条件变了,结果就不一样,要想得到完美的结果,要学会变通。这种立意也是可以的。但也有的考生没有看懂材料的内涵,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外表与实质”“选择”等方面去立意就是偏离题意甚至是离题。“团结起来力量大”并不一定就是取长补短,正如歌中唱的“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样,它们可能是同等的,只是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与“长处与短处”还是有别的。可是从“外表与实质”“选择”立意就更与材料不沾边了。 [原生态作文展示] 【例文一】下边两种形式哪种适合,您选择。 一 张 订 单
大虎和小虎经营着一家“好运来”面馆。他们有着祖传的手艺,从不外传。大虎长得虎背熊腰,高大魁梧,但没上好学,便一心学习做面,那“面”被他做的上至七旬老妪,下至三岁孩童都夸好。拉面细如丝,刀削面大小、厚度均,汤面润滑可口,干扣面回味无穷。而二虎生来脑袋瓜聪明,上学上得不错,大学毕业(也常来帮哥哥张罗着,)在哥俩的经营下,面做得美味,帐算得有条理,事业有成,日进斗金。 要是来到涡阳县城吃特色小吃,那非“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一根面”不可。(改为:涡阳县城的特色小吃,那非“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一根面”莫属。)那“面”想要多长,大虎能做多长,只见大虎做面时,一团面被他弄得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那面忽而长,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细,)最后“一根面”成形了,再往锅里一撂,瞬间出锅,一碗香喷喷,热乎乎让人垂涎欲滴的“一根面”完成了。 一天,县里一富商他爹过大寿,老太爷他指定要吃“一根面”,为让大家都尝尝“一根面”,为了摆自家的阔气,此富商大摆宴席,请了百十余桌客人,并专门从„“好运来”面馆订了一千碗“一根面”。 这可把大虎二虎两兄弟给乐坏了,可是笔大生意啊。哥俩拿着签有富商名字的精美订单不知亲了多少下。富商为了彰显喜庆气氛的特制的色彩鲜艳的这张卡片式的订单,面馆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虎二虎由于兴奋过度,只顾得筹算赚钱,却忘了订单的事…… 寿宴已罢,该结帐了。富商来到面馆,也许是为了再摆阔显示自己有钱,也许是其他原因,他让哥俩先把订单拿出来看看再付钱。二虎急忙跑回屋里去取订单,没有找到。他记得他把订单给哥哥后就没拿回来,于是在他找不到之后,又和大虎一起找,可还是找不着…… 富商奸笑起来,说道“算了,没订单就算了,不就一百碗面吗,给你钱就是了。”说着,掏出一沓钱数了数给了哥俩。哥俩一听,不对呀,明明是一千碗啊。可富商说他清楚记得订单上写得是一百碗,不愿意的话,可以到法院告。哥俩知道没有这一关键证据,根本不可能赢,只能忍着这口气,可又咽不下。 打那以后,大虎和二虎的矛盾激化了。二虎认为订单是大虎丢的,大虎说二虎是管帐的,不该把如此重要的东西忽视。终于两人分开干了。但二虎那儿无人做那么好的面,大虎那儿没人管这么好的帐,两家面馆濒临关门。 这天,大虎检查儿子作业,翻书时,发现了一张精美的卡片,预定“一根面”一千碗 4
————孙大富。儿子道出了原委,那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这张卡片,便用来做书签了。 不久,两兄弟又一起干了,面馆又兴旺起来……
【模拟批阅】内容15分,表达12分,特征18分,总分45分。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关,对材料的内涵的把握准与否,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本文的小作者可算是审题的高手,写作的能手,创新的好手。作者准确的抓住了材料的内涵“互补能实现双赢”来立意,大虎和二虎各有长短,共同以“面馆”为舞台,则彰显其长,而避免其短——带着“材料之旨”的枷锁,跳了“双虎做面”舞。 “分则双虎变病猫”, “合则双虎显威力”。同时他抛开材料作文的传统写法,采用小小说的形式行文,别具一格。但在行文中,不少句子不够简洁,一些情节不够曲折,“分则双虎变病猫”,写的不够实在,过于简单;“合则双虎显威力”。缺乏细节描写,因此特征给了18分,表达给了12分。一旦升格,完全可以批为一类卷。
【例文二】
互补的妙处 雄鹰虽没有嘹亮的歌喉,却有敏捷的身手,超凡的眼力;长颈鹿虽没能俯身过矮门,却可以摘下高挂枝头的果实;鱼儿虽没有一跃过龙门,飞入云端,却可以穿梭于大海中,享受那一片静寂与深蓝;万事万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二者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就会成就辉煌。(开头起兴,从雄鹰、长颈鹿、鱼儿说起,进而联想到万事万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二者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就会成就辉煌。体现了观点,再用材料中进一步重审观点,得出结论,即彰显文采,又巧妙自然。)原本两只不和谐的手指,经过两对手指的相互补充,
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美妙的长方形。足见互补的妙处之所在。 互补是一种生存的力量。古代是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所生产出来的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于是,随着生存的需要,他们集体劳作和生活。把自己所拥有的食物一起食用,使人们生存下来。(此段删去,不能很好的证明观点) 互补是一种超凡智慧(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特殊的夫妻,一个是盲人而另一个是聋子,但他们却很幸福、快乐。他们很恩恩爱爱、形影不离。她,是瞎子却是他的耳朵;他,是聋子却是她的眼睛。每当日出时,他就会带她去散步,去看看景色。有一次,一辆卡车差点撞到他,要不是她听力敏锐,把他推倒在路旁,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有了他们的互补,让两个原本残缺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了他们的互补,使两个原本孤独悲惨的人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此段中的“他”和“她”,应换成“丈夫”和“妻子”,如果读者看到此文,还可知道是丈夫和妻子;如果是一位读此文给另一位听,听者就会莫名其妙。改文如下:妻子,是瞎子却是丈夫的耳朵;丈夫,是聋子却是妻子的眼睛。每当日出时,丈夫就会带妻子去散步,去看看景色。有一次,一辆卡车差点撞到丈夫,要不是妻子听力敏锐,把丈夫推倒在路旁,也许,丈夫已经不在人世了。)
互补是一种成功的捷径(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人非圣贤,不可能单靠自己做到任何事情,只有我们相互协作,形成互补,许多事情可能难不倒我们。我有我的优点和缺点,(应改为:我有我的长处和短处,因为“优点和缺点”与“长处和短处”是有区别的。)你有你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我们相互补充自己的不足,就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人生。世上有些伟大的发明,靠合作完成;伟大的哲理,通过讨论形成;巨大的工程,需要各种人才互补。正是有了互补,世界才如此丰富;正是有了互补,世界才如此繁荣发展,让世界充满了神奇与伟大。 互补也是获得知识的方式(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生活中,父母教会我们为人处世,老师教我们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