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自创)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将进酒》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将进酒》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二十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将进酒一、文体:诗二、选自《李太白全集》三、作者:李白四、解题《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李白这首诗运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借饮酒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焦灼,对现实的怨愤,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以及他的自信和傲岸、洁白和飘逸,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积情绪。
五、背景此诗大约作于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支,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
于是,三人登高宴饮之时,满腔不合时宜愤激之情,借酒兴诗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成就了这首大气磅礴、名传千古的《将进酒》。
六、译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难道你没有看见——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泻而来,﹡【天上耒】是浪漫、夸张的写法。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滔滔滚滚)直奔大海永不回还。
难道你没有看见—高堂上对着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悲叹满头白发,早晨还如青丝,晚上已成白雪。
人生得意就应当纵情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欢乐,切莫使金杯空对着一轮明月。
老天赋予我雄才大略必有用武﹡【高堂】厅堂。
【金樽】喻精美的酒器。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之地,千金挥散尽了还会再找得耒。
烹羊啊,宰牛哇,要玩就玩个痛﹡【烹羊宰牛】意思是丰盛的酒宴。
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痛快,要饮酒,应当一气饮它三百杯。
﹡【会须】应当。
会、须,都有应当的意思。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岑夫子啊,丹丘生快快喝酒哇,杯不要停。
﹡【岑夫子】岑勋,李白的好友。
【丹丘生】即元丹丘,当时隐士,李白好友。
【将】请。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为我侧耳听:钟鸣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鼎食豪华富贵算个啥呀,我但愿一直沉醉不愿醒。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古代富贵人家的宴会上,常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玉馔,美好的饮食。
[将进酒ppt课件]将进酒ppt(1) [将进酒ppt]将进酒ppt课件学习《将进酒》,可以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指导思想与背景】《将进酒》是人教版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典诗歌学习提出的“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要求,这篇文章的教学应当很好地进行诵读,但面对高中生,如何让他们做到“吟咏诗韵”,如何使之完成“因声求气”的任务则需要一个理解的前提,这就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解读文本的过程。
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能不能根据有限的材料信息(包括文本以及课下注释),对文本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第二,一个成功的诗人在材料的选用上一定不是随意的,诗中提到的例子往往是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学习阶段对文中提到的事例是不是要做一些更为深入的解读。
在这两个问题的引领下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句梳理文本,感受诗歌的凝练与跳跃;2、诵读文本,分析语句,感受李白情感的复杂性;3、体会诗人的矛盾情感,领悟一种逆境下不言放弃的人生境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体味诗人复杂的感情。
解决办法:通过关键字句的分析来完成。
难点:领悟诗人的志趣,培养良好的诵读意识。
解决办法:结合内容分析与诵读要求完成。
【教学方法】析读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侧重材料补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非常熟悉这样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与酒是如此恰切地融在了一起,是的,“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翻阅中国诗歌,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带着浓浓酒味的唐诗,李白的“将进酒”。
(学生读题目)2、注意学生“将”的读音并释义;(明确:劝酒歌)诗中还有一处出现了这个字,在哪里? “呼儿将出换美酒”,解释、注意读音;一起来诵读作品。
一.导入酒的意象: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合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酒心有灵犀一点通。
快乐喜悦之酒, 悲痛愁苦之酒, 闲适恬淡之酒, 慷慨豪放之酒忧郁哀怨之酒1.快乐喜悦之酒,高兴时亦饮酒畅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2. 悲痛愁苦之酒。
(酒香中也免不了带着点苦涩,和折柳赠别相比,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3. 闲适恬淡之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4. 慷慨豪放之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把酒问天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
全篇忽而青天,忽而明月忽而玉宇,忽而人间;忽而神话,忽而现实,写的潇洒激昂,显示出了他豪爽、豁达的性格)“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5. 忧郁哀怨之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寻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有关《将进酒》教案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有关《将进酒》教案4篇有关《将进酒》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
授课时:一课时
教案设计:
一、导入
师: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能举例谈谈吗?
(生举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柳永《雨铃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师:大家说得很好,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哉这方面,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李白一首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这个“将”字在诗中还出现了一次,同学们能找到吗?
“呼儿将出换美酒”,
该如何理解呢?读jiāng, 解释为“拿”。
三、出示目标:
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教材导读部分:1、整体感知。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探究艺术手法。
)
四、实施目标:
㈠、听朗读,整体感知诗歌风格。
(听时可眼闭上作陶醉状,可摇首顿足作投入状)
音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回旋,感情在诗中跌宕。
到底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走近李白。
㈡、具体分析
1、李白首先把什么呈现在我们面前?
(黄河)
黄河有什么特点?
(永恒伟大,一去不复返)
写黄河是为了写什么?
(人生)
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有相似点。
类似的诗句,李白还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这种悲感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吗?
穿插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
李白曾两次入京,与达官贵人相伴,但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生概括:遭权贵排挤,怀才不遇。
)
明确:有这层意思,但更是由于当时朝廷腐朽、眼看年华已老,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顿生悲意。
小结:用了比兴、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显得境界雄奇阔大。
使得他的悲不同于常人的悲,是一种大气的悲。
请同学读出这种情感。
(重读“悲”,慢读“暮成雪”)
2、当时的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明确:“白发如丝悲何益”,本性乐观豪爽的李白不会竟日穷愁,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眼前世界小,杯中乾坤大”。
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
俗话讲“酒逢知己千杯少”,把一切愁怨抛之脑后,“七不管八不管酒管,名也罢利也罢喝罢!”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就此饮酒行乐消沉下去吗?(不)
那与酒徒何异?而是发出强有力的呼告: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必”字说明诗人怎样的心境?
一者,有才未曾被用,怀才不遇,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
另一方面,诗人并不因此消沉,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
李白对“忧愁”的理解不同于李清照:凄凄惨惨切切;更不同于庸人:寻死觅活。
而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未来的无比憧憬。
强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里哪句话如出一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喝吧!怎么喝?小菜一碟?小酒一杯?
师生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极显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大胆的夸张与离奇的想象)
同学另举李白诗歌为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试读,(体现诗人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旷达豪放,节奏稍快,铿锵有力。
)
3、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吧,是李白自个喝吗?(他还劝别人喝)
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做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和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
而李白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
再加上酒兴之所至,俗念没了,思虑没了,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知己,诗人不禁开始酒后吐真言、吐狂言。
高歌一曲
师生齐:“与君歌一曲,……,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情至此,李白已由喝酒的快意转为激愤,以我天生有用之材,本应位居卿候将相,飞黄腾达,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此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该如何理解?
富贵、豪华生活“不足贵”,诗人鄙弃那排斥贤能的权贵阶层,希望“长醉”,不愿醒来,再见世事之混浊、现实之黑暗。
除此,诗人“但愿长醉不复醒”还因为什么?
想到了“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代圣贤寂寞者甚多,能举几个例子吗?(屈原、孔子、孟子、陶渊明等)
可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明确:都豪爽,好喝酒,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钦佩他的才干,为他的遭遇鸣不平,实则自况,为自己鸣不平:上苍啊,你为何让我等有才之人不受重用啊!
生试读,(读出激愤之情,不平之气)。
4、六句劝酒辞,实际是诗人借题发挥,愤激到极点,更加忘乎所以,简直有点(发狂,一醉解千愁,只要能换酒,什么都拿出来换!)。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诗末又归结到一个“愁”字。
跟开头的哪个字形成照应。
(悲)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万古愁”该怎样理解?
明确:“万古愁”的含义更为深沉。
愁苦岂止于我李白一身,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
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
与其说用酒麻醉自己,还不如说用酒来表示对社会对现实的反抗。
生试读,(读出狂放之态)
至此,同学们能说出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吗?
明确:悲—欢—愤激—狂放
悲也好欢也好愤也罢狂也罢,萦绕在诗人心中久久无法释怀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愤激
狂放是外壳,愤激才是内核。
据此,我们知道诗的主旨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世上有愁的不是李白一个,为何他的愁能够源远流长,千古传诵?在创作上有何特点?
浪漫主义(丰富的想像,大胆离奇的夸张)生可举例。
这就是李白式的愁,巨人式的感伤,悲而不伤,悲而有壮
五、巩固目标:
学生自己诵读体会诗人感情,要力争再现李白当时的真实心态。
请生表演吟诵。
六、作业:
熟读成诵,完成书后思考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