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综合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17.71 KB
- 文档页数:5
黑盒测试综合策略在上“黑盒测试综合策略”这个主菜之前,先来两个开胃菜,一起来温习基础知识。
1.黑盒测试发现的错误类型黑盒测试注重于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
黑盒测试并不是白盒测试的替代品,而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黑盒测试试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1)功能错误或遗漏;2)界面错误;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4)性能错误;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2.黑盒测试各方法使用场景举例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黑盒测试常见用例设计方法在测试工作中的应用。
1)等价类: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门,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应用场景:用户登陆,非法帐号与合法帐号。
2)边界值:输入、输出范围的边界。
应用场景:列表分页;日期校验。
3)错误推测: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应用场景:客户做了某个业务撤销或回滚后,又重新发起业务;2个及以上业务模块间,交互的部分。
4)判定表: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应用场景:多条件的组合查询;日期校验。
5)因果图:用图解的方法表示输入的各种组合关系,写出判定表,从而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通常输入、输出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应用场景:动态按钮,例如根据行记录的状态显示不同的操作按钮,且各按钮要打开各自对应的页面。
6)正交试验法:用“正交表”来安排和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应用场景:输入控件较多的新增、修改页面;参数配置。
7)场景分析法:用例场景用来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这条路径上所有基本流和备选流。
应用场景: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
如客户缴费流程。
基本流、分支流、异常流、验证流。
8)功能图法:使用功能图(如:“状态迁移图”、“流程图”、“菜单树”)形象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并机械地生成功能图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中的黑盒测试策略研究引言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测试中,黑盒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策略。
黑盒测试主要关注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而不考虑软件的内部实现细节。
本文将从黑盒测试的流程、技术和挑战三个方面阐述黑盒测试策略的研究。
一、黑盒测试的流程黑盒测试的流程分为五个步骤:需求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和测试报告。
其中,需求分析是测试的基础。
测试人员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文档,以此为基础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需要根据需求文档编写测试用例,以覆盖功能模块所有的输入、输出和处理逻辑。
测试执行是将测试用例按照预定的顺序以规定的方式执行,并记录测试结果。
缺陷跟踪是测试人员在测试执行过程中,记录软件缺陷,并且反馈给开发人员或者相关人员。
测试报告是测试小组的工作成果,包含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结果、缺陷跟踪和测试总结等内容,反映软件的测试质量和进展情况。
二、黑盒测试的技术1. 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针对每个等价类进行测试。
2. 边界值分析法:对输入的边界进行测试,例如整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 状态转换法:将输入的多个状态进行转换,覆盖所有的状态转换路径。
4. 决策表测试法:根据决策表,生成测试用例,以覆盖所有的情况和结果。
5. 因果图测试法:根据因果关系,用因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生成测试用例,以覆盖所有的情况和结果。
三、黑盒测试的挑战1. 需求变更:在测试过程中,需求有可能会发生变更,这对测试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测试人员需要快速响应并调整测试计划,重新设计测试用例。
2. 测试用例设计的完备性:在测试用例设计中,测试人员需要以最小的测试用例集覆盖全部的等价类和边界值,且要保证测试用例设计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这对测试人员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软件的设计和实现细节。
3. 精度和效率的平衡:测试人员需要在精度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精度是测试结果正确的能力,效率是测试时间和成本的折中。
黑盒测试方法的概念黑盒测试的基本观点是:任何程序都可以看做是从输入定义域映射到输出值域的函数过程,被测程序被认为是一个打不开的黑盒子,黑盒中的内容(实现过程)完全不知道,只明确要做到什么。
作为软件功能的测试手段,黑盒测试是重要的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中,根据规格说明,主要依靠的是被测程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的功能设计测试用例,但不涉及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
很明显,如果内部特性本身有问题或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有误,用黑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黑盒测试方法着重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是在程序接口上进行的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一些错误:(1)是否有不正确的功能,是否有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是否那个正确地接受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地输出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或外部信息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黑盒测试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1)黑盒测试不考虑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当软件实现的过程发生变化时,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
(2)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这样能够压缩总的开发时间。
黑盒测试能够找到大多数其他测试方法无法发现的错误,对于一些外购软件。
参数化软件包以及某些自行生成的软件,由于无法得到源程序,在一些情况下只能选择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有两种基本方法,即通过测试和失败测试。
在进行通过测试时,实际上市确认软件能做什么,而不会去考验其能力如何。
软件测试人员只是运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测试案例进行测试。
在设计和执行测试案例是,总是先要进行通过测试,验证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都已实现。
在确信了软件正确运行之后,就可以采取各种手段通过搞垮软件来找出缺陷。
纯粹为了破坏软件而设计和执行的测试案例,被称为失败测试或迫使出错测试。
黑盒测试的具体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实用的,再设计具体测试方案时需要针对开发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案。
黑盒测试有哪些覆盖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黑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它旨在验证软件功能是
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针对黑盒测试,有多种覆盖策略可以用来确保测试覆盖到了关键的测试用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黑盒测试覆盖策略:
1.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
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到了不同类别的输入。
2.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指选取输入值的边界,包括最小边界、
最大边界和临界边界,来验证软件在边界处的行为。
这样可以发现潜在的边界条件下的错误。
3.决策表测试:决策表测试是一种将不同输入条件和动作组合成一个
表格,然后根据表格中的不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通过决策表测试可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组合情况。
4.状态转换测试:状态转换测试是用来测试软件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可以帮助发现状态转换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5.路径覆盖:路径覆盖是指通过执行程序的不同路径来测试软件的各
个分支和循环。
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不同的路径,可以确保覆盖到了软件的所有执行路径。
综上所述,黑盒测试需要通过合适的覆盖策略来设计测试用例,以确保对软件
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
不同的覆盖策略可以帮助发现不同类型的错误,提高测试效率,提高软件质量。
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覆盖策略,从而有效地进行黑盒测试工作。
黑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策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其中,黑盒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策略,在确保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什么是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测试软件的功能而不考虑内部结构或代码。
测试人员对软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评估,以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预期功能。
在黑盒测试中,测试人员并不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实现细节,只需关注软件的功能和规格,这使得黑盒测试更加专注于用户的角度。
黑盒测试的优势1.独立性: 黑盒测试与代码实现无关,测试人员独立于开发人员,可以独立进行测试。
2.用户角度: 黑盒测试更加贴近用户的视角,关注软件功能和用户需求,有助于发现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3.逻辑覆盖: 通过黑盒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覆盖软件功能的逻辑路径,发现潜在的功能性问题。
4.易于使用: 由于不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实现,黑盒测试相对更容易上手和应用。
黑盒测试的实践方法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黑盒测试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输入划分为等价类,选择代表各个等价类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
边界值分析在黑盒测试中,边界值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
通过测试输入的边界值和边界值附近的值,可以有效地发现边界问题。
决策表测试利用决策表描述不同条件组合下的软件行为,从而设计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在不同条件下的正确性。
总结黑盒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策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专注于验证软件功能,从用户视角出发进行测试,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质量,减少潜在问题。
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结合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和决策表测试等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黑盒测试,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和预期功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对黑盒测试有更深入的理解,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软件测试工作中,提升软件质量,确保用户满意。
黑盒测试方法和综合策略的研究摘要:黑盒测试技术作为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种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也应运而生,实际应用中各种方法的取舍成为一个测试用例设计人员的难题。
经过对现有成熟而常用的方法的研究,给出了各个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制定测试用例的综合策略。
关键词:黑盒测试;测试方法;综合策略一、黑盒测试概述黑盒测试技术是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之一。
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测试或者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
黑盒测试把程序看做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直接测试程序的功能。
测试人员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够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接收合理的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接收不合理的数据而有相关提示,及性能是否能够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通过黑盒测试可以检查软件的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运行,因此,黑盒测试也称为从用户观点和需求的角度进行的测试。
由于黑盒测试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而只关心软件实现的功能,所以许多高层的测试(如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都采用黑盒测试。
事实证明,穷举输入测试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研究可行而高效的测试方法,通过有限的测试用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现的问题的数量以取得最好的测试效果,成为软件测试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黑盒测试方法介绍目前常用的比较成熟的黑盒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和错误推测法。
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加以介绍并指出其优缺点。
(一)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它将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
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由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代表数据组成,从而保证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使用该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有两个步骤:(1)确定等价类;(2)生成测试用例。
2. 确定等价类等价类是指被测软件的一个输入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任一元素对于揭露被测程序中的错误而言是等价的,即若该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测试程序发现不了某类功能上明显的错误,那么其它元素测试该程序也发现不了这种错误。
功能测试常用的十种策略和方法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
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
黑盒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
黑盒测试并不是白盒测试的替代品,而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黑盒测试试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1)功能错误或遗漏;2)界面错误;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4)性能错误;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一、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方法·边界值分析方法·错误推测方法·因果图方法·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功能图分析方法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
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
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
软件测试方法和策略一、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呢,就像是你买了一个盒子,你不知道盒子里面是怎么构造的,你只能通过观察盒子的输入和输出来判断这个盒子好不好用。
比如说,你要测试一个登录界面,你就输入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看看系统会给你什么反馈。
这种测试方法主要关注的是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1. 等价类划分。
这个方法就是把输入数据分成不同的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里选一些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
比如说,一个输入框要求输入1 100之间的整数,那你就可以把数据分成小于1、1 100、大于100这几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类里选一个数据,像0、50、101这样,来测试系统的反应。
2. 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就是专门挑那些边界情况来测试。
还是刚才那个输入框的例子,除了选等价类里的数据,你还要测试边界值,像1、100这些,因为很多时候软件在边界值这里容易出问题。
3. 决策表法。
决策表法适用于那种有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
比如说,一个订单系统,根据用户的会员等级、购买金额、是否使用优惠券等条件来决定最终的折扣。
这时候你就可以列出一个决策表,把各种条件组合都列出来,然后针对每种组合设计测试用例。
二、白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可不一样哦,白盒测试就像是你打开了那个盒子,知道里面是怎么构造的,你要根据软件的内部结构和代码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
1. 语句覆盖。
语句覆盖就是要让测试用例能够执行到程序里的每一条语句。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程序有三条语句,那你设计的测试用例就要保证这三条语句都能被执行到。
2. 判定覆盖。
判定覆盖就是要让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里所有判定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
比如说,一个if语句有两种情况,true和false,那你的测试用例就要能让这个if语句分别执行true和false这两种情况。
3. 条件覆盖。
条件覆盖就是要让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里所有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
比如说,一个if语句里有两个条件a > 10和b < 20,那你的测试用例就要能让a > 10和a <= 10、b < 20和b >= 20这四种情况都能被执行到。
黑盒测试综合策略
在上“黑盒测试综合策略”这个主菜之前,先来两个开胃菜,一起来温习基础知识。
1.黑盒测试发现的错误类型
黑盒测试注重于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
黑盒测试并不是白盒测试的替代品,而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黑盒测试试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1)功能错误或遗漏;
2)界面错误;
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错误;
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2.黑盒测试各方法使用场景举例
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黑盒测试常见用例设计方法在测试工作中的应用。
1)等价类: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门,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应用场景:用户登陆,非法帐号与合法帐号。
2)边界值:输入、输出范围的边界。
应用场景:列表分页;日期校验。
3)错误推测: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应用场景:客户做了某个业务撤销或回滚后,又重新发起业务;2个及以上业务模块间,交互的部分。
4)判定表: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应用场景:多条件的组合查询;日期校验。
5)因果图:用图解的方法表示输入的各种组合关系,写出判定表,从而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通常输入、输出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应用场景:动态按钮,例如根据行记录的状态显示不同的操作按钮,且各按钮要打开各自对应的页面。
6)正交试验法:用“正交表”来安排和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应用场景:输入控件较多的新增、修改页面;参数配置。
7)场景分析法:用例场景用来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这条路径上所有基本流和备选流。
应用场景: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
如客户缴费流程。
基本流、分支流、异常流、验证流。
8)功能图法:使用功能图(如:“状态迁移图”、“流程图”、“菜单树”)形象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并机械地生成功能图的测试用例。
应用场景:黑盒意义上的,对功能或系统水平上实现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
3.黑盒测试综合策略
G.J.Myers提出:
(1)使用各种测试方法的综合策略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
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选用因果图法。
(2)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规格构造基本功能测试用例;
边界值测试用例;
状态转换测试用例;
错误猜测测试用例;
异常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
压力测试用例。
(3)优化测试用例的方法
利用设计测试用例的8种方法不断的对测试用例进行分解与合并;
采用遗传算法理论进化测试用例;
在测试时利用发散思维构造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完成以后,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要保证测试用例能够全面覆盖测试需求,要包含所有的情况。
测试用例设计上划分为单功能测试用例和场景测试设计,单功能测试覆盖需求中的功能点,场景测试覆盖需求中的业务逻辑。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等价类划分,合理设置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这是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经验表明,这种方法设计出的用例能发现很多程序错误。
可以使用错误推测法追加一些测试用例,这需要依靠智慧和经验。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度,如果没有达到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一开始就可选因果图和判定表驱动法。
对于参数配置类的软件,要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较少的组合方式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场景法贯穿整个测试方案过程,在案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
当测试用例设计完成后,要组织测试用例的评审,这样可以吸取别人的意见,减少遗漏,补全测试用例。
4.实践心得
等价类划分是理论层面的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组合缩减的同时,虽然满足了软件测试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测试不完全;
针对测试不完全的风险,工作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对需求、业务的理解,对产品功能的仔细推敲,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划分等价类;
不同的测试人员存在业务理解与测试经验的差异,对等价区间的划分难免存在不同,实践认为只要是对测试对象做到足够覆盖就满足要求了,至于对于等价区间分类,取值、用例覆盖的流程性与科学性可逐步完善;
其实写用例,除了书上说的几种设计方法,每个人也有自己偏好的套路。
比如某些人喜欢先用边界再用等价,有些人喜欢先等价后用边界,这些套路都是没有大的区别的,只是个人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经过实践的套路:确定测试目标(其实就是确定测试用例的粒度)——提取测试元素——分类(其实就是一个整体的等价法)——针对各类进行分析(主要还是使用等价和边界)——正交表生成用例(因果图和判定表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实际测试
环境情况删除部分case——增加错误推断和性能测试用例——使用场景法验证覆盖率——生成初步测试用例报告——同行评审——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