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77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家乡的名片》微课教学反思秭归县实验小学:贾艳华本微课选取的是情景引入课题: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家乡的物产和美味小吃,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本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以及具有地方风味的各色家乡小吃,从而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我知道”“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组成。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情景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看情景视频与温馨提示进行学习、探究“家乡的这两张名片”,让课堂贴近生活。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家乡的“柑橘视频”资料,录制讲解家乡的第一道名片:物产丰富,我通过视频情景图片展示了家乡的各种特产,如:酸甜可口的柑橘、色鲜靓丽的桃子、像刺球一样的板栗、像灯笼一样的柿子、九畹丝绵茶等,这只是家乡特产的示例通过解说樱桃、桃子、板栗、核桃、柿子、茶叶等丰富的物产资源,启发学生说出搜集的其它物产,教师情景入题,引入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物产的兴趣;接着教师播放情景解说第二道名片:“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环节我给学生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香醇可口的粉蒸肉、有历史典故的“三游神仙鸡”、造型美观的凉拌鱼腥草、洁白细腻的豆花、青菜加豆浆的懒豆腐、风味腊肉、形似弯月的萝卜饺子、辣味鲜美的长江鲢鱼等,这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看情景图片解说之后,激起小朋友们想自己动手做“特色美味”小吃愿望,在课余时间和就与父母做一道“美味菜肴”。
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请教父母教自己做一手“拿手美味小吃”,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热爱生活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开始用情景视频讲解引入《家乡的名片》,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探究学习,提出探究学习要求,让同座之间参与研讨,在学生快快乐乐学习中受到熏陶,获得体验,最后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小组之间讲一讲通过探究学习后回家想请父母教自己做什么样的“拿手佳肴”,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
制作家乡名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制作名片的必要元素,如字体、排版、色彩运用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和描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名人等特色内容,并与名片设计相结合。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不同的名片设计风格,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脑软件或手工制作方式,独立设计并完成一张具有家乡特色的名片。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改,提高审美和设计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探究。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结合了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名片制作的相关知识,还能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设计水平。
同时,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名片的基本知识:包括名片的起源、作用、种类和基本构成要素(如姓名、职务、单位、联系方式等)。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三章“实用文体写作”,第二节“名片写作”。
2. 探讨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名人等特色内容,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元素。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二章“家乡文化”,第一节“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3. 教学字体、排版和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分析不同风格名片的设计特点。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美术设计基础”,第一节“字体设计”,第二节“排版设计”,第三节“色彩运用”。
4. 分组讨论和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名片设计,鼓励创新和体现家乡特色。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五章“小组合作与探究”,第一节“小组合作的意义与方法”。
5. 制作名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名片设计,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家乡的名片提纲
家乡是一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面是我家乡的名片提纲。
1.地理位置: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省份或地区。
-描述家乡的地理特征,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2.自然资源:
-列举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源、森林、矿产等。
-介绍这些自然资源对家乡的重要性和利用情况。
3.名胜古迹:
-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和历史遗迹。
-描述这些景点的风景特色和文化底蕴。
4.特色文化:
-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描述家乡的特色节日和传统手艺。
5.名优特产:
-列举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介绍这些特产的独特性和市场影响。
6.风土人情:
-描述家乡的人民性格和生活方式。
-介绍家乡的饮食习惯和民间故事。
7.历史传承:
-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描述家乡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名人。
8.经济发展:
-描述家乡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介绍家乡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
9.环境保护:
-描述家乡的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介绍家乡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10.对外交流:
-描述家乡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情况。
-介绍家乡的对外交流活动和交往项目。
以上是我家乡的名片提纲,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的家乡。
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家乡名片设计说明 - 北京1. 引言家乡名片是一种展示家乡文化、历史和风貌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北京的家乡名片设计提供详细说明。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通过本次名片设计,我们将展示北京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座城市。
2. 名片内容2.1 城市简介在名片的开头,我们需要提供一个简短而有吸引力的城市简介,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一个例子:欢迎来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座城市以其壮丽的古建筑、美味的食物、热情好客的人民以及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氛围而闻名于世。
无论您是来游览长城、参观故宫还是品尝独特美食,北京都会给您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2.2 历史与文化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名片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北京的历史和文化:2.2.1 古建筑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2.2.2 传统艺术京剧、皮影戏、功夫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北京得到了广泛发展和传承。
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2.2.3 文化节日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北京庆祝得非常盛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并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2.3 美食与特产北京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于世。
名片中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北京菜肴和特产,例如:•北京烤鸭:作为北京最有名的菜肴之一,烤鸭以其酥脆的皮和香嫩的肉享誉全球。
•豆汁炸酱面:这是一道传统的北京早餐食品,口感独特,味道美味可口。
•驴打滚:这是一种传统的北京点心,由红豆沙包裹在糯米外皮中制成。
2.4 自然风光除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北京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名片中可以展示一些著名的自然景点,如:•颐和园:这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
家乡的名片提纲
以下是一个关于家乡的名片”的提纲,供您参考:
一、引言
1.介绍家乡的概念及重要性。
2.引出为家乡打造名片的必要性。
二、定义家乡的名片
1.明确家乡名片的含义。
2.阐述家乡名片的意义和作用。
3.说明如何为家乡打造一张独特的名片。
三、打造家乡名片的策略和方法
1.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发掘家乡的特色资源。
3.提升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营度。
4.借助旅游业的推动力。
5.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
6.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四、成功案例分析
1.介绍几个成功的家乡名片案例。
2.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原因及可借鉴之处。
五、如何参与打造家乡名片
1.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家乡名片做出贡献。
2.企业如何在商业活动中为家乡名片添彩。
3.政府如何在政策层面推动家乡名片的打造。
六结论
1.总结打造家乡名片的重大意义。
2.对未来展望及前景预测。
编写:审核:批准:。
“家乡‘名片’”------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单位: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郑敏杰一、活动的提出:我们的家乡卢龙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风景秀丽,特产丰富;家乡的人们更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民风质朴,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民间艺术。
因此,设计了“家乡名片”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并通过深入家乡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现家乡的美,体会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质朴,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
二、目的要求与活动准备(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卢龙的历史地理、资源环境、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等基本情况,发现家乡的优势与不足。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围绕主题对资料进行搜集、筛选、分类、整理和加工;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活动的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亲历实践通过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处理、利用信息的方法,养成从身边事物发现问题和自觉收集信息的意识与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家乡的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与家乡人民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思想。
(2)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分享意识以及对工作负责任的积极态度。
(二)活动准备本活动要走出教室、学校,深入社区,走向自然。
教师要对所处社区、可能涉及的环境如交通、治安等情况进行摸底,并要提前和学生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远途考察须结伴由指导老师或家长陪同;到某单位调查、到其它图书馆或档案馆查资料要提前联系,说明目的与意义,取得有关单位的支持。
2家乡的名片
主备人:贾艳华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我知道”“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
动,三个页面组成。在“家乡的物产我知道”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
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柑橘、茶叶、绿松石、鱼等,这
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
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
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
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
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
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些小吃都是
深受人们喜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
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
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做好调查。
教学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
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鄂教版第二课教学设计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
力,增强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
布袋子装好。
2.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观察法、分组讨论法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家乡的物产我知道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
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
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
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第二课时:特色小吃味道好
1.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
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
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2.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
活动要求: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
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3.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
评议,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第三课时:活动实践-做菜肴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
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着名的特色
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
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
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
道。
活动要求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
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活动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
一起做一次汉昧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板书:
1.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