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抗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8.32 KB
- 文档页数:2
・综述・ 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毛琼蕾陈小清房月近年来,随着抗真菌药、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条件致病菌感染发生率急剧增加,真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加重。
耐药真菌所致的深部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抗真菌研究面临克服真菌耐药性的问题。
本文按耐药机制发生的频率,综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认为,真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真菌细胞内药物累积减少;(2)药物靶酶产生增多或靶酶结构改变;(3)靶酶的缺失,导致细胞代谢途径的改变;(4)生物被膜形成;(5)细胞壁的合成障碍;(6)细胞应激反应[1-2]。
耐药菌株的各种耐药机制既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两种或多种机制同时起作用。
一般情况下,参与耐药的机制越多,耐药程度越重[3]。
一、耐药真菌细胞内药物浓度的降低研究发现敏感念珠菌细胞内唑类药物的浓度约是细胞外药物的浓度的3倍,而耐药菌株胞内唑类药物的浓度反而约为胞外的一半[4]。
目前多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耐药真菌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的现象:(1)真菌膜通透性减低,使可进入胞内的药物减少。
(2)细胞膜上参与药物外排有关的运载蛋白的表达上调,是现在认为许多耐药真菌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比较明确的与外排泵有关的运载蛋白有两大类,一类是含ATP结合区的ABC转运蛋白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T),其中Cdr1p(candida drug resistance protein)和Cdr2p是对唑类药物产生耐药最主要的ABCT[2]。
CDR1为白色念珠菌中最先发现的外排泵基因。
大多数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株中均发现CDR1超表达[5]。
Cdr1p的表达使白色念珠菌产生对氟康唑耐药性比Cdr2p的表达影响更大[6]。
Cdr2单独破坏株并未显示对唑类药物高度敏感,Cdr1和Cdr2同时破坏株显示对唑类药物高度敏感[7]。
中华中医药95学刊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5.01.030海绵动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瞿城,沈子博,楼坚伟,吴佳丽,钱欢,邵莹,吴启南(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海绵为海洋生物天然活性物质新药研制提供了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的丰富资源。
海绵动物分布广泛,富含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含氮化合物、甾体等,大多数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近几十年来海绵动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282.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5)01-0095-06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of Marine SpongesQU Cheng ,SHEN Zibo ,LOU Jianwei ,WU Jiali ,QIAN Huan ,SHAO Ying ,WU Qinan(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Jiangsu ,China )Abstract :Marine sponges provide leading compounds for marine natural active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y are therich source of innovative drugs.Marine spong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contain various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no-vel structure ,such as terpenes ,nitrogen compounds and steroidal.Many of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ve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and they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bioactive research of marine sponge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reveal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marine sponge ;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activity 收稿日期:2014-08-12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项目(20133237110010);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_0630);江苏省高校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专项(2013);江苏省高等学校“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作者简介:瞿城(1992-),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李俊峰;刘丽【摘要】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理特性。
简介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所产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ith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They have excellent surface activity and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bles and types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ere reviewed,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was mainly introduced,and prospect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was put forward too.【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作者】李俊峰;刘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肽类化合物。
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两亲性分子结构,同时存在极性亲水的肽键及脂肪烃链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具有特殊的功能。
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 ,开发海洋 ,向海洋索取资源 ,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将从海洋微生物的特点、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意义、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药用开发前景、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与研究、海洋微生物酶的研究与开发、海洋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产品和学科展望方面来介绍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关键词】: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酶Key words: Marine microorganisms Resources Marine microbial enzymes一.微生物的特点海洋微生物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居环境的一切微生物。
自八十年代起海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向海洋要药物”是新世纪海洋生物技术提出的口号。
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最近几年也受到了普遍重视。
海洋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一下特点:(1)分布极为广泛;(2)种类多;(3)独特的生态适应性。
二.微生物的重要意义1.微生物中发现了有重要价值的代谢物(1)从海洋细菌中分离到含溴量高达70%的抗生素。
(2)从海洋放线菌分离到罕见的含硼化合物(aplasmonhodide)抗生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3)从海洋真菌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有抗菌、抗癌和神经心血管活性物质。
如:头孢菌素C,大环交脂,生物碱等。
2.海洋动物中的活性物质的真正来源是海洋微生物如:河豚毒素、海葵毒素等。
研究培养繁殖这些微生物,能大量提取珍贵的活性物质。
3.海洋微生物研究有益于海产养殖业的发展如:虾卵的表面细菌能够产生保护虾卵的3-吲哚啉二酮。
者哩鱼身上表面发现一种放线菌streptomyces sp,产生两种奇特的肽类,能选择性抗革兰阳性菌。
4. 海洋微生物能产很多新的生化产品如:热稳定的耐盐的酶,细菌视紫红质以及生物塑料等。
此外,也利用海洋微生物处理海洋环境污染。
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1. 引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丰富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中。
由于其特殊的代谢途径和生物活性产物的丰富性,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包括放线菌的分类、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种类、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等。
2. 放线菌的分类放线菌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并且是细菌中最大的纲。
根据16S rRNA 基因序列的分析,放线菌可以分为封端放线菌目(Corynebacteriales)和链霉菌目(Streptomycetales)。
封端放线菌目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病原性菌种,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球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等;而链霉菌目是放线菌中最大的目,几乎包括了所有具有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菌种。
3. 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种类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以其丰富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其作用机制,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可以分为抗生素、抗肿瘤剂、免疫调节剂等几大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线菌代谢产物:3.1 抗生素•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四环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是一类静菌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青霉素: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的抗菌作用。
3.2 抗肿瘤剂•霉素类:如阿霉素、链霉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紫杉醇:是一种来自于放线菌代谢产物的天然化合物,在抗肿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3 免疫调节剂•真菌素:是一种来源于放线菌的抗生素,具有抗真菌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
4. 研究方法在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4.1 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的第一步,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稀释法、表面光滑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
微生物天然产物与新药研发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耐药性微生物也愈加困扰着人们的健康。
寻找新的抗菌和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变得尤为紧迫。
微生物天然产物成为新药研发的有力资源,因为它们具有广泛的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以及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方面的相关案例。
微生物天然产物是什么?微生物天然产物是微生物所产生的天然化合物,从分子上来说,它们非常多样化。
在细菌中,微生物天然产物包括多肽和多糖类物质、酰胺和混合酰胺、生长素以及多种毒素和细胞素等。
真菌生产一些重要的抗生素和外泌物,如青霉素类、庆大霉素类、红霉素类、链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此外,海洋生物也生产一些具有重要活性的生物碱和龙脑烷类化合物。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微生物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生物质、抗肿瘤、抗病原体、抗炎、抗生物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等。
其中,生物碱、多肽和多糖类物质主要表现出抗生物质和抗病原体等活性。
龙脑烷类化合物主要表现为抗肿瘤和抗病原体等活性。
海洋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活性产生者,它们生产各种生物碱、萜类、多糖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微生物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微生物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抗生素面临耐药性问题的情况下,微生物天然产物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源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近900种天然产物被用作新药研发,其中仅2017年就有24种天然产物被认证为新药。
一些成功的案例包括:1. 链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布洛芬等,它们是产自放线菌属细菌的微生物天然产物。
链霉素类抗生素已成为治疗许多细菌感染所必需的药物。
2. 维拉帕米类药物:维拉帕米是产自海洋真菌的一种天然产物,是钙通道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律紊乱和高血压等疾病。
3. 替珂珠单抗:替珂珠单抗是由单克隆抗体改造而来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癌症。
近年来海洋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概况与探析维普资讯 ////0>.第卷第期. . .海洋通报年月.近年来海洋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概况与展望于荣敏,严春艳,曲红艳,姚新生,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摘要:海洋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领域,海洋生物是新型肽类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科学研究证明,许多海洋多肽具有抗肿痛、抗艾滋病、抗真菌、抗病毒、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来国内外对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并进行了概括性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概况:展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海洋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领域,由于海洋生物物种的生态环境比陆生生物复杂得多,其赋予海洋生物的某些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地生物体内尚未发现的,这使得海洋成为创新药物与功能性/保健食品的资源宝库。
自世纪年代以来,人们已经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数万种新型化合物,包括肽类、蛋白质类、多糖类、生物碱类、萜类、大环聚酯类等类型。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肽类是数量最庞大的一类化合物,达数万种之多 ,包括海洋肽类毒素与海洋生物活性肽等。
生物活性肽是指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类。
现已证明,很多海洋肽类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真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
抗肿瘤多肽从海洋动物提取的化合物有 %具有抗癌活性,海洋植物提取物有. %具有抗癌和细胞毒活性。
其中抗癌多肽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的特定环境,海洋抗癌多肽的结构与陆生动植物肽糖肽有很大不同,多为小分子环肽.含有丰富的型氨基酸、羟基酸、新的氨基酸与氨基酸及噻酚、嗯唑环。
有的还含有烯键与炔键,这大大提高了肽的生物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
年,等从帕劳群岛的海洋藻青菌中分离得到了抗肿瘤活性很高的化合物 ,它最初是从海兔中获得的。
人们还从关岛和夏威夷的中分离得到了的化学类似物,结构中的 , 二甲基异亮氨酸基团为型氨基酸,并确定了它的立体化学结构。
海洋生物药物类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前言:海洋药物研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海洋生物药物,研究进展1概述1.1 定义海洋生物药物(pharmaceuticals of marine biological origin)即从海洋生物体上获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1.2 分类1.2.1海产生物毒素1.2.2抗抗原物质1.2.2.1抗肿瘤物质1.2.2.2抗病毒物质1.2.3具有的活性化合物1.2.3.1心血管活性1.2.3.2其他生物活性1.3 应用作为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2.几种典型的海洋药物2.1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大品种药,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
其销售份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5%,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一直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
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10%具有抗肿瘤活性,海洋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 3.5%有抗癌活性或细胞毒活性。
包括核苷酸类、酰胺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等已形成药物。
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药物有6一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刺参多糖钾注射液等药物。
目前,只有10个海洋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更多的处于临床前研究。
浙江省舟山市用乌贼加工时丢弃的墨囊制成“海墨止血片”,对消化道等各种出血有效,尤其对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效佳,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但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在发现乌贼墨具有抗肿瘤作用,国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大量研究,已获重大进展,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免疫方面。
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微小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等。
微生物在地球生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类健康、环境、农业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重大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
微生物的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是对微生物的基本遗传、代谢和功能进行了大规模分析和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寻找到特定的微生物菌株,评估菌株的代谢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
此外,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物组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命特性和生理过程。
据报道,近年来,高通量筛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寻找新的天然产物来说,高通量筛选可大大提高效率。
研究者可以从数千个微生物中筛选出可产生特定物质的菌株,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另外,高通量筛选还可以用于寻找新的抗生素。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中,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等。
微生物的制剂开发微生物制剂是指以微生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
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过程、分子信号和抗菌机制等,可以开发出具有特定作用的制剂。
最近,在微生物学领域,制剂开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首先,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发展出的制剂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领域。
例如,利用特定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可制备出具有植物生长促进和抗逆能力的肥料。
此外,通过调控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还可以制备出具有抗真菌和杀菌作用的生物农药。
除此之外,微生物制剂还可以用于医药领域和工业领域等。
在医药领域,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生产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在工业领域,利用微生物合成代谢产物,可以高效、经济地生产化学品、燃料等。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也是微生物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有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有些微生物可以吸附重金属,还有些微生物可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等。
真菌生长抑制技术对真菌的杀菌作用机理研究真菌生长抑制技术对真菌的杀菌作用机理研究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它们可在土壤、空气、水体等环境中繁殖生长。
尽管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某些真菌也会对人类健康和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针对性的真菌生长抑制技术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真菌生长抑制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
其中,生物方法由于其环境友好性和高度特异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已有多种生物方法被应用于抑制真菌的生长,如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天然产物和生物控制剂等。
小分子化合物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真菌生长抑制物质,其通过干扰真菌的生理代谢或抑制其特定酶活性来实现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其中,融合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化合物,它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蛋白质序列组成,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天然产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
许多天然产物已被证明对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例如,合成的顺式草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其通过抑制真菌启动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如茶树油和大蒜提取物,也被证明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生物控制剂是一种利用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微生物来抑制真菌的生长的方法。
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或竞争性抑制真菌的生长。
例如,一些属于放线菌属或真菌属的微生物具有产生抗真菌化合物的能力。
这些化合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且能够与真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总而言之,针对真菌的生长抑制技术有很多种类,其抑制真菌的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
无论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天然产物还是生物控制剂,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干扰或抑制真菌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对真菌的杀菌作用。
随着对真菌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更为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真菌生长抑制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抑制真菌的需求。
深海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深海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深海环境下的微生生物,它们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并有着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海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深海微生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深海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真菌和海洋藻类等生物含有巨大的化学多样性,因此具有很好的药物研发潜力。
比如,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一种名为“托珠单抗”的癌症治疗药物,就是由从深海微生物中筛选出来的一种特殊抗体分子得到的。
此外,深海微生物中还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等功能,因此对于新药开发也具有很好的前景。
选择性地提取和利用深海微生物中的活性物质,不仅可以加速新药研发,而且还可以极大地缩短研发周期。
二、深海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深海微生物不仅能够在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生存,而且还具有协助人们清理环境污染的功能。
比如,现在有一种叫做“海洋油污分解剂”的物质,就是由深海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能够在海洋中清理大量的石油类污染物。
此外,深海微生物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污水处理、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深海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潜力,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类环境。
三、深海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深海微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比如,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螺旋藻面饼就是利用从深海微生物中提取的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螺旋藻制成的。
此外,深海微生物中还含有各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如多糖、酯化酸、活性多肽等。
因此,开发深海微生物食品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食品选择,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
结语深海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进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该继续深入研究深海微生物,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
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
海洋堪称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恒化器,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如污染)而仍保持其生命力和生产力;微生物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活跃因素。
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以来,竞争性的捕捞和航海活动、大工业兴起带来的污染以及海洋养殖场的无限扩大,使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海洋微生物以其敏感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在发生变化的新环境中迅速形成异常环境微生物区系,积极参与氧化还原活动,调整与促进新动态平衡的形成与发展。
从暂时或局部的效果来看,其活动结果可能是利与弊兼有,但从长远或全局的效果来看,微生物的活动始终是海洋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最积极的一环。
海洋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分解者,但有一部分是生产者,因而具有双重的重要性。
实际上,微生物参与海洋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全过程。
海洋中分解有机物质的代表性菌群是: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者有分解明胶、鱼蛋白、蛋白胨、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质以及尿素等的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类者有主要利用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素、琼脂、褐藻酸、几丁质以及木质素等的微生物。
此外,还有降解烃类化合物以及利用芬香化合物如酚等的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终极产物如氨、硝酸盐、磷酸盐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植物提供主要营养。
微生物在海洋无机营养再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某些海洋化能自养细菌可通过对氨、亚硝酸盐、甲烷、分子氢和硫化氢的氧化过程取得能量而增殖。
在深海热泉的特殊生态系中,某些硫细菌是利用硫化氢作为能源而增殖的生产者。
另一些海洋细菌则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不论异养或自养微生物,其自身的增殖都为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等提供直接的营养源。
这在食物链上有助于初级或高层次的生物生产。
在深海底部,硫细菌实际上负担了全部初级生产。
在海洋动植物体表或动物消化道内往往形成特异的微生物区系,如弧菌等是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常见的细菌,分解几丁质的微生物往往是肉食性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区系的成员。
海洋红酵母的研究进展孙建男;谢为天;刘颖;徐春厚【摘要】海洋红酵母是海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单细胞酵母品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消化酶类等多种活性物质,是极具潜力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海洋红酵母的种类与特性、自身营养组成、多样性、代谢产物及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关红酵母研究应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海洋红酵母;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微生态制剂【作者】孙建男;谢为天;刘颖;徐春厚【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就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海洋中的红酵母作为海洋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与海洋中的动植物密切相关[1]。
海洋红酵母广泛存在于各种海洋环境中,国内外研究发现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北极、深海火山口、受污染海域等各种海域红酵母均为优势菌群,红酵母若要适应这种复杂的生境,其体内必定存在适应这种复杂环境的活性物质和机制[2-8]。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红酵母细胞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类胡萝卜素、消化酶、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活性作用[9-10]。
由于海洋红酵母自身营养及代谢产物上的特殊性,使其应用范围广泛,市场前景广阔,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农业和环保等领域。
近年来,关于海洋红酵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选育、代谢产物的测定、发酵工艺优化和促进类胡萝卜素合成等方面。
关于海洋红酵母的快速鉴定、代谢过程的调控、高产菌株的快速筛选、代谢产物的提取及测定、作为畜禽用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
22(增刊)179-18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06年10月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刘雪1,穆常青1,蒋细良2,郭萍1,田云龙1,朱昌雄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tabolic Substances Produced by Bacillus su btillis and Their Application on 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LI U Xue,MU Chang-qing,JI ANG Xi-liang,GUO Ping,TIAN Yun-long,ZHU Chang-xiong (Institute of Environ 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in Agriculture,CAAS,Beijing100081,China)提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代谢物质产生的途径、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生防效果和作用机理,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生防产品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其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展望。
关 键 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植病生防;应用中图分类号:S432.4;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61(2006)增刊-0179-0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嗜热、好氧并产芽孢的G+杆状细菌,其生理特征丰富多样,极易分离培养,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
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目前在黄瓜、辣椒、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病害上显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从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拮抗物质的类型、分子作用机理及田间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