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复旦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37.45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复旦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旦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一、简要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

3.政党制度

4.政治权力

5.总统制

6.多元民主制

二、论述(共70分)

1.评述“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15分)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僚制度的历史地位及评价。(20分)

3.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过程及现代化。(15分)

4.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20分)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一种重要分析视角,也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关系。非马克思主义学者无论是用二分模式还是三分模式,都难以真正解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马克思在揭示国家的阶级属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与社会矛盾对立的一般属性。从国家的起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自始至终都是社会的对立物。首先,国家是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异化”。这种“异化”集中表现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次,国家将人们被动地服从社会自然分工的消极作用制度化和法制化。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自然分工是人类自我“异化”的形式。再次,从国家权力执行者的角度来说,官僚机构的种种弊病也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官僚机构是造成国家与社会对立的重要根源之一。最后,国家权力的扩张与社会福利的增长也是对立的。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虽然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各不相同,但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却是普遍存在的。与社会存在着对立可以看作是国家的一般属性。马克思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带根本性的任务,就是积极创造条件,消除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和对立,把本来属于社会和人民的权利复归于社会和人民。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真髓。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与全国的政治生活。我国民族区域制度下成立民族自治地方,它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以充分行使自治权的方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既保证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各民族的团结,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

3.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第一,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第二,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规定,也可能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三,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对于政治权力可作如下理解:首先,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即作为统治阶级的政府,此外还包括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权力的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和个人。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利益。利益有多种多样,既有物质上的,也有意识形态上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权力主体的利益实现是政治斗争和政治较量的结果,这种结果即为政治格局。再次,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大小。权力客体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必然要改变权力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形成复杂的格局。除了权力客体的反作用影响权力主体力量的大小外,这种力量还取决于权力主体内部的意志。

5.总统制:即总统共和制,是指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制国家一定设有总统,但设有总统的国家不一定都是总统。总统制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但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与议会、最高法院的地位和权力是平行又相互制约的,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二元共和制”。它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法国出现半总统制。

6.多元民主制:指强调各种基于不同价值观和经济利益组成的利益集团的共同活动,以防权利被集中到任何一个集团或个人手中,从而保证民主的实现,它源于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认为,以权力制约权力仅具有形式意义,惟有多元自主的利益集团方能提供对权力的实质性制约。多元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生活的一个核心价值和基本特征,只不过体现的方式和被强调的程度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有所不同。多元民主论在当代有多种分支,其中罗伯特·达尔被认为是其中的“最早的和最杰出的多元主义的阐述者”。多元民主论没有耽于对民主的纯粹思辨,而是从政治现实出发,力图以实证的方式来构建当代民主理论。这种方法论上的努力首先体现上它对基本政治单位的选择上。它以团体,而不是个人为基本政治单位,来探讨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竞争。其次,它认为选民要比政治理论家普遍认为的更加冷漠,更加信息不灵,单个的公民对政治过程很少有什么直接的影响。由于把个人置于分析框架之外,所以避免了不必要的价值判断,提升了分析的经验程度。最后,把民主定义为对政治领导的控制和对政治权力的制衡过程。而在分析中,把侧重点放在了社会方面,而不是个体行为的内化和宪法这样的正式制度规定上。对社会制衡的强调反过来又推动了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如实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民主形式的真实机制,即社会集团利益的竞争。

二、论述(共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