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考博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
- 格式:pdf
- 大小:565.38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下列不属于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博比特B.查特斯C.泰勒D.派纳【解析】(P20):D 派纳是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他在新出版的《理解课程》中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
2.作为学术中心课程的最基本特征,也是课程现代化最基本特征的是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解析】(P218):A 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术性、结构性、专门性。
其中结构性也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
3.实践性课程开发所采用的方法是A.活动分析B.工作分析C.审议D.折中的艺术【解析】(P18):C 考察课程开发的方法。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审议”。
4.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解析】(P35):D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裴斯泰洛齐。
5.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A.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B.泰勒原理C.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D.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解析】(P12):B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6.反映了学科领域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的是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逻辑组织D.心理组织【解析】(P82):C “逻辑组织”反映了学科领域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
7.“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解析】(P164):C 考察“生成性目标”的涵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教育理论考博试题及答案教育理论是教育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考博试题通常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教育理论考博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B. 教育方法和技术C. 教育政策和法规D. 教育心理学答案:A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A. 赫尔巴特B. 杜威C. 洛克D. 康德答案:B3.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多样性B. 时代性C. 阶级性D. 民族性答案:B4. 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关系是()A. 单向传授B. 双向互动C. 权威服从D. 主从分明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A. 终身化B. 民主化C. 等级化D. 个性化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
答案: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个体功能则是指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思想品德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发展等。
2. 阐述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社会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
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逐渐学习并内化社会的文化、规范、价值观等,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育则是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个体可以系统地学习社会知识和规范,形成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育也受到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都会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智能教学系统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1 选择题:(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章)(难度1)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A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A.《课程》B.《什么是课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理论》(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 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__________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一章)(难度1)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D.教育即生长(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
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③教育即生产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①人类经验分析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③课程目标的获得④课程目标的选择⑤教育计划的制度3、“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4、拉特克的教学论有哪些特点?①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②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2008年教育学A1。
从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25分)2. 试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及对教学工作的意义(25分)3. 互联网对青少年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就学校教育由此面临的问题等谈谈你的看法。
(20分)4。
各方向必选题试题。
(30分)其中农村教育方向,考题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特征。
教育学B1. 论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35分)2。
试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及对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35分)3。
论述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就学校教育由此面临的问题等谈谈你的对策。
(30分)中外教育史A1。
试述西方国家公立学校体系近200年来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普及的作用。
(35分)2。
简述从汉代至唐宋时期中国选士制度的演进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35分)3。
简述二战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并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略予评论.(30分)2007年1、试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功能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35分)2、谈谈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若干变化及其意义.(30分)3、要求根据材料写篇小文章.材料太长,出自《发展教育学年鉴2003》,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版。
具体内容是关于现代德育方面的。
(35分)2006年教育学B1、从教育的本质属性角度,评析“教育产业化”。
2、现在德育概念有泛化的趋势,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及狭义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概念的各自内涵及相互关系。
3、有人提出“学生第一,教师第二"的观点,请评析。
2005年教育学A1、结合实际评述精英主义和大众主义教育观(30分)2、女性主义哲学对教育的影响(30分)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分)教育学B1。
论述教育的保守和大众价值取向。
2. 评述中国传统德育思想。
3。
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进行评述和理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中外教育史一、简答1、简述韩愈和荀子对教师任职条件、作用和师生关系思想的差异;你认为他们二人对教师的要求哪个更高?为什么?(10分)2、简述三舍制,为什么它没能够取代科举制?(10分)3、民国元年和1922年学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有什么变化(15分)二、论述1、论述黄炎培“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这句话的含义(20分)2、论述近代自卢梭以来教育思想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思想(25分)3、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论述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25分)2004年教育学A:1、论述公民教育与公民社会;2、公共教育与教育公共性;3、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4、谈一下你对布鲁纳“任何学科只要以恰当的方法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学生”的理解;中外教育史:1、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在教育学科的地位;2、中国乡村建设者理论评述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3、论中国学制百年变革经验及启示。
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适用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333注意: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他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课程标准2、德育3、分斋教学法4、生活教育理论5、导生制6、恩物7、元认知8、品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1、简述颜元对学校教育的改革。
2、夸美纽斯在教育学上的地位和贡献。
3、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校心里健康教育的途径。
5、学记的教学原则。
6、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7、列举中小学常见的教学方法。
8、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材料:黑龙江某学校的班主任在教师节期间向学生索要礼物,被曝光。
据此分析教师应该具有的品德。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2、德育【解析】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适用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333注意: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他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课程标准2、德育3、分斋教学法4、生活教育理论5、导生制6、恩物7、元认知8、品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1、简述颜元对学校教育的改革。
2、夸美纽斯在教育学上的地位和贡献。
3、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校心里健康教育的途径。
5、学记的教学原则。
6、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7、列举中小学常见的教学方法。
8、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材料:黑龙江某学校的班主任在教师节期间向学生索要礼物,被曝光。
据此分析教师应该具有的品德。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
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2、德育【解析】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北师大教育学考博试题2011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比较教育:1.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2.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性3.试述“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开放性。
教育哲学原理:1.试评述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试评述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试分析知识论变迁对教育的影响。
4.谈谈你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解。
2011年教育学原理方向教育学A1. 公#意识教育。
2.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解释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当代知识观变革,及其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4.分向论述。
中外教育史A1.Ivan Illich《非学校化教育》评述,及其对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意义。
2.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在教育观点方面的异同。
3.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教育变迁中的“中西体用”问题。
2010年试题集比较教育1.试用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
2.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3.试评述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
4.试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教育哲学:1.试评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2.试论教育发展中政府、学校与市场的权力关系。
3.试从进步主义及其批判的视角评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试分析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学1.当代教育改革蕴藏的价值追求。
2.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关系。
3.信息社会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4.我国建国年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中外教育史1.孟子和荀子人性观的主要分歧及其教育意义。
2.(暂缺)3.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哪些教育思想、流派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学(含中外教育史):1、阐述当代教育的现代化发在趋势,并评述中国教育现代化?2、简述近代以来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主要观点?3、论述中国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和考试内容和形式等?、4、论述二战后苏联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教育经济学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证方法和信号理论的观点。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入学参考书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目2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原著)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经典著作(含《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第一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2002 教育原理《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胡德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著,商务印书馆《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年2003 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中国教育思想史》(一、二、三卷),孙培青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导论》,顾明远、薛理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比较教育学史》,王承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教育政策学》,袁振国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比较教学论》,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2005 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祝智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加涅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教学设计》,盛群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12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近三年以来各期有关论文2006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育人类学教程》,冯增俊主编,万明钢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2007 心理学综合《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或同类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或同类教材)《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年(或同类教材)《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申继亮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年(或同类教材)《实验心理学》(修订版),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或同类教材)《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或同类教材)《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侯杰泰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或同类教材)《认知时间相关脑电位教程》,魏景汉、罗跃嘉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或同类教材)《认知神经科学基础》,魏景汉、阎克乐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年(或同类教材)《神经科学》,(美)贝尔等编著,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或同类教材)2008 汉语言文学综合《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邓绍基等主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严家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2009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非线性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第二版)郭大钧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2011 抽象代数《代数学》,T. W. Hungerford 著,冯克勤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拓扑学《基础拓扑学讲义》,尤承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Algebraic Topology:An Introduction 》,W.S.Massey,Springer-Verlag,19922013 测度论《Measure Theory》,P.R. Halmos, Springer-Verlag, 1975,1 〜9 章《测度论讲义》, 严加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 近世代数《近世代数》吴品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泛函分析《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张恭庆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第二版),夏道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年2016群论《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A.W.约什,科学出版社,1982年2017 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陈慧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2018 高等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二版)周性尧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019 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2020 高等物理化学《高等物理化学》,“ PhysicalChemistry ”Peter Atkins, Julio de Daula,Oxford,7th,2002.2021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现代自然地理学》,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地理信息系统》(第 2 版),汤国安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