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与东方红六大服务(1)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形成精神)从几代航天人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中国航天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1 “东方红一号”的研发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艰苦条件:躲进包装箱观察实验为了播放《东方红》乐曲,卫星装配了4根天线,每根长达3米,发射的时候要合并起来,到了太空再伸展开。
上世纪60年代,科研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连块宽敞、合适的实验场地都难找。
“当时中科院力学所有个仓库,地方挺大的,我们就决定在那儿做地面实验。
”戚发轫坦言,当时做实验还是有比较高的危险性的,“天线一甩起来,万一断了会抡出去伤人。
”怎么办呢?仓库里有许多质地粗糙的包装箱,戚发轫和同事们就躲进箱子里,“从箱盖的缝隙中观察实验,更年轻的同事甚至骑到房梁上。
”就这样,实验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全部都完成了。
●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体现精神)[从东方红一号到现在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德国之声”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的话称,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的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到时候,飞船发射不像现在隔几年发一次,而是一年发几次,航天员将定期往返(太空)。
”英国《卫报》引用欧洲空间局科学计划办公室主任法瓦塔的话称,中国每年在太空计划上的投入仅相当于美国的1/7。
尽管如此,中国的发射规模直追美俄。
美国2013年进行了19次成功的太空发射,而中国是14次。
显然,中国注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实际上,有航天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年度数量将首次突破20次。
目前这是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航天强国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名专家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于1958年,是我国目前唯一载人航天发射场,自建成以来共发射了十艘神舟飞船、104颗卫星、一个目标飞行器和一个空间实验室。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庆祝航天日。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体同学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以“航天梦,中国梦”为主题,谈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以及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航天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飞天”的愿望。
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嫦娥奔月,到《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这些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们民族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
如今,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 始于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两弹一星”的研制,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4.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5. 201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新阶段。
6. 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实现了火星探测任务的“第一步”。
三、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1. 载人航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拥有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空间站。
2. 载人深空探测: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3. 载人火星探测:我国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4.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我国成功发射高分系列卫星,实现了对地球的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观测。
5. 通信卫星: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实现了全球通信覆盖。
6. 导航卫星: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全球导航服务。
四、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1.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
中国航天小知识第一篇:中国航天小知识(上)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航天探索之旅。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和成就。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航天的小知识。
一、第一颗卫星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这次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第4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这颗卫星主要用于太空科学和地球物理探测。
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
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开始,中国不断改进长征系列火箭的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出长征一号~长征八号等多种型号。
其中,长征二号F/G/H型和长征三号B/C/D/E型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商业运载火箭之一。
三、中国载人飞船中国载人飞船被称为“神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突破。
第一艘“神舟”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第3个完成载人飞行任务的国家。
至今,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5艘“神舟”飞船。
四、探月工程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突破。
第一次月球探测任务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随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等多个探月任务,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五、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该空间站分为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并拥有配套的货物飞船和载人飞船。
中国计划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并正式开始常驻空间站任务。
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旨在提供全球卫星导航服务。
该系统共分为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目前已经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航天的小知识。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我们会有更多更加惊人的成就和突破出现。
第二篇:中国航天小知识(下)在第一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国航天的一些小知识。
有关中国航天的科普篇一:中国航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实验活动。
自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关于中国航天的科普:1.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国的航天事业始于 1956 年,当时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航天事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节点。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99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试验卫星一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此后,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先后成功发射了许多卫星和载人航天器,其中包括“神舟”号载人飞船、“天宫”号空间实验室和“嫦娥”号月球探测器等。
2. 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包括:- 载人航天: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号载人飞船和“天宫”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和航天员长期在太空驻留的目标。
- 深空探测: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目标。
此外,中国还成功发射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空间科学探测卫星。
- 卫星发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卫星发射最多的国家之一,成功发射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3. 中国的航天计划和未来展望中国的航天计划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其中包括:- 载人航天: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展载人航天计划,实现人类首次长期驻留太空的目标。
- 深空探测:中国计划继续开展月球和火星探测,实现人类首次在火星着陆的目标。
- 空间科学:中国计划发射更多的空间科学探测卫星,开展更广泛的空间科学实验。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科技研发,实现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航天东方红制度航天东方红制度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
本文将从航天东方红制度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探讨这一制度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积极影响。
一、背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航天事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中国航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
然而,与航天大国相比,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上仍有差距。
因此,为了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航天东方红制度应运而生。
二、目标航天东方红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加强中国航天事业的组织领导、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具体来说,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航天东方红制度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航天工程的整体规划、协调和执行,确保航天事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
航天事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航天东方红制度强调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和交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3.促进科技创新。
航天东方红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实施措施航天东方红制度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施措施: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实现航天事业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大对航天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航天专业学院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加入和留任。
3.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加强科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中国航天事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国优秀科技人才和企业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转让,推动航天事业的全球化发展。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从“东方红”到“神舟”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2.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3.学习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懂得航天事业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课前准备:1.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神五”、“神六”等高科技领域的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发展的事情?(神五、神六、神九等)师: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五”发射成功,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通过各种途径,对“神五”对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东方红”到“神舟”2.揭示课题——从“东方红”到“神舟”活动2【讲授】新授课1.出示PPT课件——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 2)、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3)学习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教师评价:同学们声音洪亮,有没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提问:人类飞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1)播方视频从“东方红”到“神五”(2)师小结(PPT课件):同学们,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古代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朝幻想家用47支火箭捆绑试行,说明中国古代就有着飞天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圆了,实现了。
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短短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卫星和运载火箭方面已经获得相当的技术和经验。
虽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但在航天领域中从综合能力来讲,仅仅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居第三位。
1999年神,舟1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正式揭开了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探索历程。
中国航天技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见“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截至1984年底,共发射了16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把发射人造卫星列入科学发展规划。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581组”和上海机电设计院,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
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开展了航天技术的规划工作和学术活动,着手建设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人造卫星跟踪测量技术。
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分别负责卫星本体、运载火箭和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的研制工作。
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开始进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设计和各系统的研制。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卫星研究、设计、试制、试验机构统一组织起来,加速了各类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5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2年5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
与此同时,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中心和观测台、站陆续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体系。
197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和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开始发射小型科学卫星。
到了80年代中期,根据运载火箭自身的发展规划,开始形成了从长征1号到长征4号的长征系列火箭的雏形。
长征一号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LM-1D)是1970年用于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的改进型号。
它是一枚装有“变轨级”的三级小型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小型卫星。
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000千克(轨道高度200公里,倾角为28.5度)。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讲义)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2.四大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3.神舟飞船系列——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1)神舟五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器(2)神舟七号——翟志刚——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3)神舟九号——刘洋——中国首位女性宇航员进入太空,完成首次载人对接(4)神舟十号——王亚平——中国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口诀:神五首载杨利伟,神七志刚去漫步神九刘洋女英雄,神十亚平来授课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4.嫦娥号——我国探月卫星的名字(1)嫦娥一号——中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2)嫦娥三号——中国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3)嫦娥四号(讲义无)——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4)嫦娥五号(讲义无)——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口诀:三软四背五携样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5.天问一号——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6.天宫号——我国的空间站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航天事业7.墨子号(讲义无)——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保密通信一个小结真题回顾拓展.(2019上)2016年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该卫星是以我国古代一位先贤命名,以纪念他对自然科学做出的贡献,这位先贤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荀子新中国科技成就(一)(笔记)【说在课前】1.读书点亮生活,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欢迎同学们走进粉笔小课堂,这节课的老师是柳絮老师。
2.今天正式上课之前先跟大家交代两件事:(1)针对昨天讲过的古代科技成就,老师看到大家的反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很多同学说昨天内容太多了,根本消化不了,老师也很着急。
为了更好帮助大家,老师把昨天早上的课重新录制了,分为两堂课,一个是古代科技成就(上),一个是古代科技成就(下),如果大家觉得昨天听得不太好的话,重新听一下。
中国的航天科技知识
一、概述
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历了从导弹研制到人造卫星,再到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航天大国之一,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二、重要里程碑
1.东方红一号: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2.载人航天:2003年,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嫦娥探月: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并实现对月球的
环绕探测。
此后,中国陆续实施了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以及月兔探测车等任务,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化。
4.天宫空间站: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天宫空间站,已经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
和天宫二号试验舱。
未来,中国计划将更多模块送入太空,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5.长征系列火箭: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系列运载火箭。
自1970
年代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发射了数百颗卫星和载人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石。
三、未来展望
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秉持探索宇宙、服务人类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航天活动。
未来,中国将实施更多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火星探测任务,为人类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也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航天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航天的开端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二、中国航天发展战略(三步走)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2019年7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指定位置,第二步任务已经完成。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三、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专题报告(一)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航天精神一、发展成就•成功研制并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实现了载人航天梦想,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开展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建成了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射和对接任务。
•发射了嫦娥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巡视和返回任务,将我国列入全球月球探测的俱乐部。
•推动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二、航天精神1. 团结协作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和协同努力。
在我国航天领域,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和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开拓创新航天事业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我国航天科技不断突破传统的束缚,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多项世界级的航天创新。
3. 追求卓越航天事业的追求是卓越的,航天精神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
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一次次的重大突破,让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4. 服务国家航天事业是国家的重要标志和民族的骄傲。
航天精神要求我们以奉献国家为己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总结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离不开航天精神的激励和推动。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服务国家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秉持的价值观。
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航天精神为榜样,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